《补鞋少女的故事》讲述了在1986年,一位小姑娘,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可以到深圳补鞋而收入成倍增长的故事。
我一向认为中国人的先天智慧及刻苦耐劳的本领,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然而,无论是学术的成就,生活的水平,中国的表现实在使中国人无地自容。说什么因为人口太多,资源短缺,其实都是一些毫无实证的借口,老早给香港及日本的例子推翻了。为什么在美洲、欧洲、东南亚各地,中国人都能出人头地,成就屡见经传,但偏偏在中国本土却是那样?这问题似深实浅。我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是被制度束缚了。试想,单是让这些青年有一点走动的自由,一点择业的自由,他们的收入在几个月之间就增加了八倍!这是翻三番,不是翻两番,而这些青年不用到21世纪就有这样的成绩了。
在中国的制度改革下,国民总收入的迅速增长,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劣迹,史无先例,稍加改革,收入增长以倍数计算不足为奇。我国近几年来每年百分之十强的增长率,从乐观的角度足以雀跃,但从悲观的角度看,却反映出制度改革之不足。
补鞋少女在几个月间收入增长八倍,是否例外,难以肯定。但究竟多少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收入的激增是自由发展及劳力私产化的效果。为什么我们几十年来高举着为人民谋福利之旗,却一直没想到自由发展能带来的好处?以中国人的智慧,应该能够想到这么浅的道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想到,还要限制这限制那的?令人思之惘然。
为什么人们现在愿意在知识上投资?比较深入一点的经济学解释,就是自由择业意味着人力资源是私产,加上产品可在市场出售,收入可独享,知识投资就增加了。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是知道的,然而,可能还不知道,劳力一旦变为私产,知识投资就一日千里!劳力资产是这样,其他资产也是如此。令人惋惜的还是墨守成规,坚持其他资产应为国有。另一方面,劳力资产的知识投资,是会严重受到其他合作的资产之一“非私有”的不利影响。假若把其他资产像补鞋青年的劳力一样,界定为私有,知识投资会更加彰显。这是可以断言的。
劳力,是你的资本,但这必须是在制度允许之下的。在监狱,你体壮如牛,有经营天下之才,都没用。因为你被限制和束缚。五十步笑百步,社会不是如此?
感觉如这篇文章从小见大,由浅见深,贴近生活的调查,才是真正的知识。经济学给人以启发和思考,而不只是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