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降低食物中的嘌呤 餐桌食物的巧妙搭配

   1.绿色蔬菜配蘑菇

绿色蔬菜是含维生素C最多的食物。蘑菇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富含多种氨基酸,不但能增强抵抗力、降低胆固醇,还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功效。

这两种食物巧妙结合可以预防流感。这是因为摄入维生素C究竟能否预防流感,关键在于人体内是否有足量的铜。铜离子可积聚在流感病毒表面,为维生素C提供攻击的“靶子”,从而置流感病毒于死地。

2.木耳、生姜配苹果

常吃黑木耳可使血小板凝聚率显著下降,有利于血液稀释,改善血液黏度,促进血液流动。

生姜含有一种类似水杨酸(阿司匹林)的物质,能减少体内凝血酶的数量,减少血小板的凝聚,并有溶解血栓的作用。

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能降低血中胆固醇、脂肪的浓度,防止脂质凝聚。果胶还能与苹果中的维生素C、果糖、镁等结合成新的化合物,以增强降血脂、胆固醇的作用。

三种食物搭配,降胆固醇、降血黏度作用更强。

3.鱼配豆腐

营养学家经研究发现,在大豆中含有的脂肪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鱼脂肪中含有名为二十碳五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物质具有使血流更顺畅、流动不易凝聚、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另外,鱼肉中含有的牛黄酸成分也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豆腐和鱼搭配着吃,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被大大强化了。

4.豆腐配海带

豆腐营养丰富,含皂角苷成分,能抑制脂肪的吸收,促进脂肪分解,阻止动脉硬化的过氧化质产生。但是,皂角苷会造成机体碘的缺乏,而海带中富含人体必需的碘(每100克海带含碘24克)。由于海带含碘多,也可诱发甲状腺肿大,二者同食,让豆腐中的皂角苷多排泄一点,可使体内碘元素处于平衡状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海带性寒,脾胃虚寒者忌食。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带。孕妇、乳母不宜吃过多海带,因为海带中的碘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婴)儿体内,引起胎(婴)儿甲状腺功能障碍。

5.海鲜、奶制品配蔬菜

海鲜是“高嘌呤”并呈极高酸性的食物,摄入过多会引起代谢紊乱,增加血尿酸浓度,引发痛风。如果吃海鲜时,多吃些蔬菜、喝点牛奶,这些碱性食物就可以中和尿酸盐浓度,有利于尿酸排出,大大降低得痛风的危险。

能够中和嘌呤的碱性食物还有:鸡蛋、玉米、生菜、冬瓜、芹菜、莴笋、萝卜等。含嘌呤较少的食物为奶类及其制品、各种主食、蔬菜、水果等。

6.猪肝配柿子椒

对贫血的人群及儿童青少年来说,补血的食物是动物肝脏和瘦肉。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但是很多膳食因素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铁的吸收必须由高价铁转变为低价铁的复合物,其过程需要维生素C的作用。

而猪肝搭配柿子椒正是一举多得,因为柿子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同时柿子椒中的膳食纤维素能促进食物中胆固醇排泄。还有,柿子椒和猪肝同熘炒,其中富含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及β-胡萝卜素,能够完全被吸收利用。

7.猪肉配大蒜

民间素有“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之说,确有科学道理。猪肉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其他肉食含量平均高9倍,但此种维生素不稳定,在人体停留时间也短。若同吃大蒜,大蒜中的蒜素与维生素B1结合,将其水溶性变为脂溶性,进而大大增加人体的吸收与利用,保健效果更佳。

8.羊肉配洋葱

葱爆羊肉是很多人喜欢的一道菜,如果能在菜中加点洋葱,或是把大葱都换为洋葱,那就达到了营养的“升级组合”。这是因为羊肉蛋白质和饱和脂肪含量都较高,在干燥的秋冬季节,羊肉吃多了不但容易上火,还有升高胆固醇的危险。

在烹制羊肉时加些洋葱,就可以起到抵消作用,防止人体对羊肉中胆固醇和脂肪的过量吸收。洋葱和羊肉配食,也是理想的酸碱食物搭配。

9.玉米配豌豆

玉米和豌豆搭配在一起,可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价值。因为不同食物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同,玉米中赖氨酸含量低,与含赖氨酸高的豌豆混合食用,可以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从而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巧妙降低食物中的嘌呤 餐桌食物的巧妙搭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346371/798855531.html

更多阅读

食物中的有机物 生活中的有机物

食物中的有机物【课标要求】●知道有机物、无机物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淀粉遇碘水变蓝的重要性;●了解正常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

含嘌呤高的食物 食物中的嘌呤含量

第一类 含嘌呤高的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100~1000mg)肝、肾、胰、心、脑、肉馅、肉汁、肉汤、鲭鱼、风尾鱼、沙丁鱼、鱼卵、小虾、淡菜、鹅、斑鸡、石鸡、酵母第二类 含嘌呤中等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75~100mg)1.鱼类:

声明:《巧妙降低食物中的嘌呤 餐桌食物的巧妙搭配》为网友旧新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