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造谣最高获刑七年 医闹入刑 最高可判七年

  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各种途径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的行为。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医闹的相关法律知识。

微信造谣最高获刑七年 医闹入刑 最高可判七年
  医闹入刑 最高可判七年

  一、草案对闹医的处罚规定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将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修改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医闹入刑 最高可判七年

  二、医闹入刑写入刑法的历程

  刑法修正案九二审之前医闹并未正式写入刑法,去年10月份一审中,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个别人以医患矛盾为由,故意扰乱医疗单位秩序,社会危害严重,应当明确追究“医闹”的刑事责任。

  三、医闹入刑的实践意义

  聚众医闹事件严重扰乱正常医疗秩序,严重侵害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的利益,加剧医患关系进一步紧张,社会危害严重。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将医闹正式写入了刑法,主要是宣传意义和象征意义,法律条文本身并没有增加新的内容。此前虽然“医闹”没有正式写入刑法,不过司法实践中,已采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相关条款,对扰乱医疗秩序的人员追究了刑责。

  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损失的医闹行为入罪,有助于严厉打击医闹,消解其负面示范效应,防止以闹取利等不良风气的滋长,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这对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为医务人员营造安全的执业环境将产生积极作用,推动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此次将医闹正式写入刑法,起到了突出、强调,医闹是要追刑责的,对医闹行为起到法律震慑作用。

  相关阅读:

  医闹的成因分析

  “医闹”之所以成为一种职业的直接原因,大概是缘于医患矛盾中双方博弈能力的不均等。出现争执后患者常处于非常弱势的境地:

  一方面是信息的不对称,患者虽感觉治疗有问题,但很难掌握证据,医院永远处于主动方;

  另一方面是患者面对的常常不是一个医生或一个科室,而是 一家财大气粗的医院,难以进行平等的对话;

  还有,虽然有看似中立的医疗仲裁委员会、事故鉴定委员会、医学会等等,可由于利益关系,这些部门与医院走得非常近,很难作出公正的裁决。而且即使作出赔偿的决定,往往数额也非常之少。

  很显然,当在正当制度中寻求不到公正的救济途径时,处于弱势的患者就会想到非制度化的“讨说法”途径。如此,“帮患者讨说法”的医闹职业应运而生。

  除了这个原因外,“医闹”职业中似乎还带着一种患者与医院在关系对立中互相伤害的意味。医院和医生为了追逐利益,利用医托、医药代表等中介,抬高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加剧了看病难——当患者在就医中感觉受到医院伤害后,反过来又会撕破脸皮不惜使用“中介”,以纠集“医闹”的方式对医院进行伤害,在宣泄性的“医闹”中获得一种心理补偿。从“医托”到“医闹”,其中隐含着一种冤冤相报、非理性的医患互相伤害。

  从这个角度看,医院和医生不要为利用医托、医药代表这些“中介”获得那点利润而庆幸,医方能利用中介牟利,医患关系在“中介”的隔离中被破坏后,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中介同样会被患者所利用。

  当然,患者并不会从“医闹”中获得什么利益,医院的赔偿最终还会转嫁到其他患者的医疗成本中,医患矛盾只会在“利用中介”的互相伤害中日益加剧。

  应该说,“医闹一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提醒我们的医疗机构,要提高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看过“医闹入刑 最高可判七年”的人还看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5525871/567609481.html

更多阅读

微信公众号推广的优势 微信优势是可以与其他推广结合

当下,微信营销是十分特别非常的火,网络营销懂不懂的都必谈微信。前段时间网络营销顾问马山发表过一篇文章《微信营销的本质其实还是软文推广》,一语道破天机,有网友表示茅塞顿开,这里我们再聊聊微信的创新优势。2013年,谁还没有微博,会被

2016通达信老鼠仓公式 平安资管经理因老鼠仓获刑两年

     首例保险从业人员被审 夏侯文浩一审被罚1000万  记者手记:被“不公开审理”的庭审  曾参与过多次庭审现场的我,第一次知道上海高院安检员李冰还有这样的权利—在其他旁听人员(平安员工)换证入庭时,他告知非平安背景的我:该

声明:《微信造谣最高获刑七年 医闹入刑 最高可判七年》为网友我是定期发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