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 心身医学-简介,心身医学-心身医学当代理论简介

狭义概念:(Psychosomatic Medicine) 主要指研究心身疾病(简称心身症)――即“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治和预防的学科。 广义概念: 是研究人类同疾病斗争中一切心身相关的现象。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其含义非常广泛,是当前国际上引人瞩目的新学科之一。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_心身医学 -简介

心身医学科学体系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有60年左右的历史。心身医学一词是德国精神医师亨罗斯1818年在讨论市面正式提出的。1935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心身医学的开拓者之一邓伯(Dunber)加以采纳,并于1939年在他领导出版地《美国心身医学杂志》诃944年建立的美国心身医学会加以推广。系统医学概念的形成,正是基于心身医学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西方又称之为综合医学模式),以及中西医学比较研究的探讨。

研究范畴

心身医学的研究范畴:(不仅仅限于某一器官和系统的疾病本身,也不仅指疾病的病力学)它是研究疾病的倾向性、易患性、疾病的起因、预后、病前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前驱性特征,心身相关规律。(在概念、研究范围方面有广义、狭义两种观点,迄今仍有很大分歧)
心身医学是从心身相关的基本立场出发,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试图提出“综合――整体性医学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心身相关原理”。

产生背景

医学的发展,往往与人类对身体和疾病的科学认识的变迁,有着密切联系。在远古,医学是建立在人们对疾病的神魔化认识的基础上的,注重祭祀、祈祷、巫术等原始宗教的方法,故而治疗疾病的人有“巫医”之称。古代和近代的西方传统医学之产生,则是人们以机械论和还原论来解释身体现象和疾病的结果,并随着人体生物学、病理学的发展,这种医学成为现今世界最普遍的医学模式,叫“生物医学模式”。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成为这种医学模式对人类健康事业最大的历史贡献,并且该模式在未来还会在分子生物学、中西结合医学等领域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人本主义观念的深入人心,科学对人的审视越来越全面和系统,对人类疾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也越来越重视。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在其成立宣言中,把人的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况”。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疾病已被发现不能单纯从生理学角度去研究和治疗,除非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考虑进去。于是,美国精神病学家、内科学专家恩格尔(Engel)就强调,在新时代,进行医学模式的转变十分必要,即建立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里有两个转变方向,一种是医学研究对象宏观化,注重社会宏观状况对全体社会成员健康的普遍影响,由此诞生“医学社会学”。而另一个方向是个体研究的系统化,即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全面系统地诊断病人个体,“心身医学”由此产生。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medicine)发源于20世纪前叶,由哈立笛(Hallida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等医学家最早提倡。弗洛伊德(Freud)精神分析学、巴甫洛夫(Pavlov)的行为科学研究成果等,为心身医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理论沃土。1939年,精神病研究专家邓伯(Dunber)首次出版《美国心身医学杂志》,5年后他又领导建立了美国心身医学会。这标志着心身医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的诞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疾病,是造成现代人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身心医学由此也越来越多得到医学界的重视。所以,对这种新兴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对医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_心身医学 -心身医学当代理论简介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是心身医学的研究和治疗对象。注重从整体论和生机论角度研究人体的中医,自古以来就重视心理因素对人体疾病的重要影响。中国早期医书《黄帝内经》就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皆摇。”“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还认为,人的得病有两方面原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躁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百病生于气。”等。
心身医学在西方诞生后,心身疾病的概念不断被完善。目前认为,“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重要致病作用的躯体器官病变或功能障碍。对心身疾病的临床诊断有如下几个重要指标:
1、 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和体征。
2、 发病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且随着病人情绪与人格特征的不同而有明显的病征差别。
3、 对该病用单纯的生物学治疗,效果不理想。
像原发性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神经性呕吐、偏头痛、支气管哮喘、慢性疲劳等都是常见的心身疾病。实际上,身心疾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非常高,国内约为1/3,国外则高达10%―60%。

心身疾病的发病源和发病机制

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包括心理应激(stress),和心身反应两个主要环节。其发病源叫“心理应激源”,它一般有三大类:一是灾难性事件,如地震、火山、战争和恐怖袭击等,它的人群影响范围广,刺激强度大,造成的精神创伤严重,著名病例如二战期间斯大林格勒市民的“围城高血压”和9·11事件引起的很多美国人的各种心身病症。二是个人性应激源,与个人生活经历有关,影响范围小,个体差异大,如失学、失恋、事业等,但其个人影响不可忽视。三是背景性应激源,如噪音、拥挤、空气污染、不协调的人际关系等,它能长期对人的心身健康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身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个途径。植物性神经主要调控人体脏器的自主活动,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过于激动的情绪容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冠心病;焦躁过度的心理则易通过副交感神经而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溃疡。心理应激反应还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甲亢、糖尿病等病症。第三个是免疫系统功能的减弱,它会造成人体抵抗外界病源的能力降低,而且内部的免疫监督也会减弱,使癌细胞增殖扩散的风险增大。例如,很多癌症病症的出现,往往是在患者情绪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以后。

心理、社会差异与心身疾病

每个人患心身疾病的风险状况,往往跟该人的心理特征、社会特征有关。
首先是人格上的差异。性格冲动急躁、攻击性强的人(A型人格)就很容易得冠心病;而性格内向、消极,且情绪不稳定的人则易常常患支气管哮喘;得溃疡病的患者往往有被动、顺从、过度关注自己的性格特征;性格固执,爱怨天尤人的人患偏头痛的风险较大;而惯于自我克制的人(C型人格)则更容易得癌症。
个人经历与体验的差异是造成心身疾病个人差异的重要因素。很典型的例子是,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遭受的考试失利的精神打击,要比习惯了得低分的差学生的严重得多,前者患心身疾病的风险也就大得多,如慢性疲劳和神经过度紧张等。
还有一个因素是人们看待问题方式的差异,即如何解释应激源。有的人看问题悲观消极,有的人则积极乐观;有的人仅仅把目光停留于事物表面,而有的人则善于理性分析问题并找到应对方案······这些对一个人的心身健康状况都是有极大影响的。
社会支持系统则是造成心身健康差异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个人周围有足够善解人意的家人、师长、朋友或同事的关心,那么他即使遭遇了心理的挫折,也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及时地派遣内心的压力而不至于影响身体健康。相反,性格孤僻而不愿与人交往的人,则由于该支持系统的弱小,而不易对心理反应进行调节,久而久之就会对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都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个人心身疾病病情的强烈差异性。比如,孤僻的人格容易导致社会支持系统的弱小,从而加快心身疾病的形成。而通过有意识的加强社会支持系统,也能改善一个人的人格,从而加强他抵御外在心理刺激的能力。

心身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心理、社会的状况既然对身体的健康有如此强烈的影响,那么研究如何用不同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方法来治疗心身疾病患者,就成了心身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般来说,心身医学对患者的审视和诊断是比较全方位的,会根据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不同患者身上起致病作用的不同比例,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即“心身同治原则”。对于急性发病而且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如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过度换气综合症病人,则需以生理救治为先,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坏。而对于更年期综合症、慢性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患者,鉴于其症状为慢性发作,且心理因素作用强度很大,除了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外,应重点做好心理和行为指导等各项工作。
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主要有有三个目标:一是消除患者的社会刺激因素,如不良的家庭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等,使患者得以在相对平和温馨的生活环境中恢复正常心态,以减弱致病的外在刺激;二是消除心理学病因,即帮助患者(如冠心病人)改变认知模式,培养正常心态,这是从内在角度“治本”,难度相当大;第三则是消除生物学病因,例如采用长期松弛训练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人,可以帮助改善病人的循环系统,降低血压。
心身疾病的预防是与每一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它主要也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消除或远离环境中的心理应激源、加强社会人际支持、潜意识防御、端正认知方式等。值得一提的是对应激源的潜意识防御,在某些情况下,恰当的使用潜意识防御,掩盖不幸的现状,麻痹和安慰自我,能使人的内心得以有喘息之机,为调节心境提供缓冲时间,但是它若形成习惯,则容易导致阿Q人格,所以需适度。此外,适度的高强度运动,也能转移对人不快事件的注意力,并调节身体,从紧张压抑中恢复过来。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_心身医学 -发展现状和意义

当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可谓是史无前例的,由此而产生的种种高度普遍的心理和身体问题(现代病)也向医学界提出了新的呼唤。医学的长期实践已经证明,对病人心理因素的忽略,会给医疗效果带来不良的影响。对于日益增高的心脏病发病率,医学研究者们已经考虑城市拥堵喧嚣的环境在这其中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开始改进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使其更加全面综合。
与此同时,心理学、精神病学与医学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众多综合性医院已经设立精神科,精神科医生常常被邀请参加对具有精神病症状的或情绪紧张的躯体患者的会诊。欧洲各国正在出现“万能医生”,他们同时具有治疗躯体疾病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技术。躯体疾病和心理病症的综合性治疗将越来越普遍。看来,今后将会有这样一个趋势,临床医生越来越需要掌握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知识,而精神科医生也越来越需要学会与内科医生合作诊疗。
此外,心身医学也在对行为治疗的有效性问题上寻找有力的支持证据。行为治疗是指通过对身体行为有意识的设定,来达到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改善躯体、脏器官能状态的目的。常见的行为疗法如厌恶刺激法、行为鼓励强化法、恐惧暴露法、脏器官能反馈治疗等。特殊的肌肉松弛疗法,如中国气功、印度瑜伽(Yoga)等,对人体健康的正面影响现在是有目共睹的。心身医学虽然不注重具体疗法的设计,但是却在利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尽量为这些健康实践成果找到理论上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资源,特别是对于情绪与身体的感应关系研究成果,和“气功”等行为治疗方法,如果充分运用到心身医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去,无疑会给这门学科未来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我国建国初期,受到苏联科学模式的影响,曾经对心身医学持排斥态度。所以由于起点太低,心身医学在我国尚是新兴的边缘学科,科研发展和治疗普及程度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这对我国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事业和防治疾病的需要是很大的羁绊。因此,改革国内医疗模式固然重要,加强医学生的综合性业务教育,提高心身综合治疗的业务素质,更是迫切之事。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_心身医学 -1.图书介绍

图书信息

书名:心身医学
作者:董淑敏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ISBN: 9787802319448
开本: 16开
定价: 16.00 元
内容简介
《心身医学》内容简介: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各省、自治区相继开展了乡村医生中医学专业的培训工作,以满足广大的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对实用性技能型中医药人才的迫切需求。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技能型中医药人才,教材的选用是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乡村医生培训教材。

图书目录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身医学的概念
第二节 心身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古代中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
二、古代西方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
三、现代心身医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节 心身医学的研究范畴
一、病因学研究
二、理论研究
三、临床研究
第四节 学习心身医学的意义
一、医学发展的需要
二、心身健康的需要
第二章 心理与健康
第一节 认知过程与健康
一、认知过程
二、健康
三、认知过程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人格与健康
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三、人格与心身疾病
四、健康人格的标准
五、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
第三章 心身疾病概述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分类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
一、心身疾病的发病率
二、心身疾病的其他流行病学特征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生理病理学基础
一、心理应激理论
二、情绪理论
三、大脑与内脏相关学说
四、中医的心身一体观
第四章 心身疾病的诊断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
一、病史采集
二、体格检查
三、心理学检查
四、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五、确定心身疾病的诊断名称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一、明确的躯体症状
二、寻找心理社会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联系
三、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
四、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第三节 心理测验与量表在心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人格测验
二、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三、心身疾病的相关因素评定
第五章 心身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及程序
一、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心理治疗的分类
二、在心身疾病中进行心理治疗的原则
三、常用的心理疗法
第三节 药物辅助疗法
一、抗焦虑药物
二、抗抑郁药物
第四节 中医中药疗法
一、常用中医疗法
二、常用中药
第六章 心身疾病的预防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其水平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三、心理健康的水平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三级预防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个人预防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提高应对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情绪
第四节 心身疾病的社会预防
一、纵向社会预防――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二、横向社会预防――不同群体的心理卫生
各论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二节 高血压病
第三节 心律失常
第八章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第二节 应激性溃疡
第三节 肠道易激综合征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糖尿病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三节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
一、神经性厌食症
二、神经性贪食症
第四节 肥胖症
第十章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头痛
一、偏头痛
二、紧张性头痛
第二节 中风
第三节 老年性痴呆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过度换气综合征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第十二章 妇产科心身疾病
第一节 与月经相关的疾病
一、痛经
二、闭经
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四、经前期综合征
第二节 妊娠期的心身疾病
一、妊娠剧吐
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第三节 与流产相关的心身问题
一、自然流产的心身问题
二、人工流产的心身问题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十三章 儿科心身疾病
第一节 厌食症
第二节 神经性呕吐
第三节 儿童哮喘
第四节 遗尿症
第五节 夜惊症
第六节 孤独症
第十四章 皮肤科心身疾病
第一节 神经性皮炎
第二节 银屑病
第三节 荨麻疹
第四节 斑秃
第十五章 五官科心身疾病
第一节 原发性青光眼
第二节 ‘眼部异物感
第三节 癔症性耳聋
第四节 梅尼埃病
第五节 癔病性失音
第六节 咽喉部异物感
第七节 复发性口腔溃疡
第十六章 性与生殖功能障碍
第一节 男性性功能障碍
第二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
第三节 不孕不育
第十七章 其他心身疾病
第一节 疼痛
第二节 睡眠障碍
一、失眠
二、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三、其他睡眠障碍
第三节 癌症
第四节 艾滋病
附录 临床常用量表
一、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二、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三、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四、抑郁自评量表(SDS)
五、焦虑自评量表(SAS)
主要参考文献
……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_心身医学 -2.图书介绍

图书信息

心身医学 心身医学-简介,心身医学-心身医学当代理论简介
书 名:心身医学
作者:姜乾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
ISBN: 9787117088589
开本: 16
定价: 30.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卫生部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规划教材。全书除绪论外,包括基础篇、方法篇和临床篇三大部分。基础篇涉及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的最基础部分,包括心身相关性、情绪、应激的基本概念和有关重要的基本理论。方法篇涉及心身疾病的临床访谈、测验评估、生物学检查、干预原则和治疗技术以及护理等方面的基本方法。临床篇介绍各种心身疾病(或心身问题)的一般临床诊疗问题,大致按心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评估和干预策略的顺序编写,以便于学生临床对照学习;最后,介绍临床心身科的建设和管理,使学生对我国目前心身科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本书除了作为本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和心身医学工作者的参考书或培训教材。

目录

基础篇
绪论
第一章心身相关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章情绪与心身医学
第三章应激与心身医学
方法篇
第四章心身疾病的临床访谈
第五章心身疾病的检查方法
第六章心身疾病的干预原则
第七章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技术
第八章心身疾病的护理
临床篇
第九章循环系统的心身疾病
第十章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
第十一章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
第十二章内分泌、代谢系统的心身疾病
第十三章神经、肌肉系统的心身疾病
第十四章有关医学专科的心身问题
第十五章肿瘤心身问题
第十六章慢性疼痛
第十七章失眠
第十八章心身科常见的其他心理问题
第十九章不同年龄心身医学问题
第二十章临床心身科的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汉英词汇对照索引
英汉词汇对照索引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20103/14970.html

更多阅读

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简介,医学检验技术-培养目标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通过系统学习,我们会了解如何鉴定人的血型、确定一个人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怎样拍人体胸部

无聊治愈所 无聊治愈所-简介,无聊治愈所-医学释义

无聊治愈所是治疗空虚无聊此类心理疾病的处所。空虚无聊是一种心理疾病,国外学者提出“存在神经症”。目前可以用创造中感受充实、调整过高的自我期望、寻找人生的目标等方法进行治疗。治愈_无聊治愈所 -简介空虚无聊在医学上也被

大众医学 大众医学-简介,大众医学-宗旨

《大众医学》是中国办刊历史最悠久的医学科普杂志,1948年8月创刊于上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大众医学_大众医学 -简介《大众医学》是中国办刊历史最悠久的医学科普杂志,1948年8月创刊于上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声明:《心身医学 心身医学-简介,心身医学-心身医学当代理论简介》为网友锦上添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