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背包客 花甲背包客-人物简介,花甲背包客-旅行经历

花甲背包客,是一对北京的退休夫妻,是指张广柱和王钟津两位老人。他们从2008年到2011年间的3年间,自助游览了全球数十个国家,“卖房去旅游”成为他们的豪迈格言,他们被称为“花甲背包客”。已自助游览了欧洲、北美、南美等数十个国家,“花甲背包客”成为了背包客中的传奇。

花甲背包客_花甲背包客 -人物简介

他们牵着手,像一对少年夫妻一样,自助游看世界,享受着背包穷游走四方的快乐生活。他们曾花90天的时间,走了欧洲16个国家、70多个城镇;他们还曾用了100天左右时间游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古巴等美洲四国;此外,他们还游历了尼泊尔等亚洲小国。

花甲背包客_花甲背包客 -旅行经历

语言障碍


花甲背包客

2007年春节,“花甲背包客”前往云南虎跳峡旅游,在纳西一家客栈中,老两口看到,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外国游客一句中文也不会说,照样敢跑到中国偏僻的地方游玩,张广柱和王钟津顿时觉得不服气。从云南回来后,张广柱便和妻子提出:我们也可以去国外旅行。此言一出,二人一拍即合。

在出行之前,“花甲背包客”并非毫不担心,二人也曾做过详尽的攻略,张广柱甚至每天花七八个小时苦背英语短句。但当环球之旅真正启动之后,张广柱却发现,书本上的那些英语短句都讲不出口了,“怎么一到要问路的时候,就说不出来了呢?”

一次,老两口在威尼斯找旅馆,老板说90欧元一晚,老两口虽然觉得贵,但就是想不起来怎么表达“便宜”、“打折”的意思。最后张广柱干脆一边用中文说“便宜点!”一边将手由高往下压,连比带划的描述,终于让老板明白过来,最后双方以60欧元的价格成交,老两口语言不通却照样砍价成功。

培养感情

在88天周游了欧洲16国之后,“花甲背包客”深刻体会到,出国旅游其实并没有想象中这么麻烦。而他们的环球之旅也由此顺利进行:美国、加拿大、尼泊尔、巴西、南非、阿根廷、墨西哥、澳大利亚……老两口越走越远,却越走越想走。

许多人都曾经问过“花甲背包客”这样的问题:退休了为什么不好好在家休息,却要花这么多钱,做这么累的事?两位老人的回答相当肯定,环球旅行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也让他们因此变得年轻。

在旅途中,王钟津曾经病倒,高烧40摄氏度并严重脱水,张广柱一边背着老伴几十斤重的大包,一边细心照料着老伴。“看着他背着这么重的包,我特别想帮帮他,我自己又一点力气也没有,我心疼啊。”在澳大利亚,两人曾肩并肩坐在野外,用树枝烤着番薯,欣赏着漫天繁星的美丽夜景,感受着最平凡朴实的浪漫……所有困难的、烦恼的、轻松的、欢快的点点滴滴都被老人用心记录,而在经历了一段段奇妙旅程之后,两位老人猛然发现,彼此间的距离拉进了。

在退休之前,张广柱和王钟津也曾有过为事业生计忙碌奔波的生活,甚曾有过长达数年两地分居的经历,有一段时间他们也曾觉得陌生,也曾觉得“老夫老妻了,说了这么多年话,哪还有什么可说的”。神奇的是,当二人踏上环球之旅后,他们发现,“我们俩就好像重新回到谈恋爱的时候”。两位头发已经斑白的老人这样描述着环球旅程带给他们的奇妙感受。

在旅程中,但凡有着小小的争吵,张广柱都会用各种方法把妻子哄高兴,每天朝夕相处,经历着从未感受过的新奇,“那么多年已经过得太平淡了,等到旅行的时候,才开始重新了解对方。”

勤俭节约

在“花甲背包客”的旅游经历为人们所熟知之后,网友们赞扬着两位老人不服老的精神和敢于探索世界的勇气。然而,在对旅游达人大量赞美、艳羡之词的背后,透露出的往往是更多人无法实现环球梦的无奈。许多人开始疑惑,那么究竟是什么捆绑了我们迈向世界的双腿,让环游世界的梦想仅仅止步于梦想?

语言的障碍、琐事的羁绊、工作的忙碌、经济的限制……这些都是怀揣着环球梦却无法迈出第一步的人的困惑。

“花甲背包客”坚实地迈过一道道坎。为了省钱精打细算,他们所有旅行总是带着一口锅,这口锅也确确实实为二老省下了不少伙食费。不过,数十个国家玩转下来,王钟津和张广柱也着实花费了许多钱,对于仅靠养老金保持收益的老人来说,这笔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对此,“花甲背包客”的观点却让人震惊:“卖了房子我们去旅行!”(一些网站上的报道有误区,两位老人实际并没有卖房。《花甲背包客》188页)

花甲背包客_花甲背包客 -旅行路线

2005年1月至2005年1月

土耳其、埃及(跟团)

2008年3月28日至2008年6月23日

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捷克等欧洲16国。

2009年1月至2009年1月

尼泊尔

2009年9月15日至2009年12月28日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古巴。

2010年7月17日至2010年8月2日

俄罗斯

2011年2月17日至2011年8月15日

南美、阿根廷、巴西、秘鲁、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南半球14国。(《花甲背包客》28页)

花甲背包客_花甲背包客 -自己博客

不要被财富绑架丢了幸福

人生路上,有无数目标可供选择,必须有取有舍。追求自己的梦想,总要舍弃另一些东西,即使它们充满诱惑。

对于我们来说,周游世界与房子两相比较,前者更重要。两全其美最好,但如果必须放弃一个,我们选择周游世界。

房子、财富能带来快乐,但不是无限幸福。

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在一定阶段上成正比,在另一阶段就变成反比。超过临界点无止境追逐财富,幸福感就会持续衰减,直至丢掉幸福,变成房奴、财奴。

不做房奴、不做车奴、不做财奴、不做钱奴,追寻梦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活得快乐、笑得开心的原因。

更多背包客的声音

谁说没钱就不能旅行

在我们的周围,更多人选择除了车子房子之外的另外一种生活,作为环球梦的初步实践者,一位自称费子的女孩告诉记者,考虑到自己没有足够的资产支撑去欧美旅游的梦想,便将环球旅行的第一步锁定东南亚。为了自持自己的自助游,费子还是留出了几万元的预算。

“其实一开始只打算去印度玩十几天的,谁知道一走就是半年,也周转了几个国家。”因为旅行的天数大大超过了逾期,费子的几万元存款很快不够用了。“一开始我只住旅馆,后来开始住在当地人家里。”当真正踏出了“穷游”第一步后,费子猛然发现,这种更加经济的旅行方式反而给她带来更大乐趣。

“在印度时,有一次,我大着胆子走近一家很漂亮的旅店,和老板商量:我非常喜欢你的旅店,但我没有钱,我会做中国菜,我可以给你的客人做中国菜,你能让我住下来吗?”令费子没想到的是,她近乎荒唐的提议居然立刻得到了老板的赞成。

几天之后,老板就为他能找到会做中国菜的免费“厨子”感到相当庆幸。因为钦佩费子这位中国姑娘的勇气,老板和费子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当费子的行程转往尼泊尔时,老板甚至联系了在尼泊尔的旅店,再次为费子提供免费的住宿。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费子或是为当地人做中国菜、或唱中国歌,当和当地人成为了朋友之后,费子在住宿、餐饮、交通上的费用都省下了许多。而那几万元,也顺理成章地足以支持她在各个国家尽情游玩,“后来,除了机票、火车票等必不可少的开销之外,我几乎不用再额外花什么钱了。”

通过这长达半年的旅程,费子得出了一个结论:金钱并不会成为环球之梦真正的阻碍,谁说没钱就不能旅行!

花甲背包客_花甲背包客 -外界评论

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就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只要半个平米的价格,日韩新马泰都玩了一圈;一两个平米的价格,欧美列国也回来了;三四平米的价格就可以去埃及南非这些更为神奇的地方……几年下来,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完一个厕所的价钱。但是那时候,说不定你的世界观都已经变了。”这段话虽然浅显直白,却让无数网友为之叹息,因为大家都不得不承认它所揭示的事实。

“我们不能评判别人的选择,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确实要负担太多,这让他们没法自由自在地去旅行。”“花甲背包客”王钟津回忆,最初她与老伴之所以大胆地游历世界,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用自己的晚年时光探索世界,了解自己未知的风俗文化,而不是选择待在家中,平静却又无趣地度过晚年。“我们能理解那些有着环球梦想却没有迈出第一步的人,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只想告诉他们,当有一天你选择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你有勇气和信心,一切都不是阻碍!”

《背包十年》的作者、旅行作家小鹏这样描述:“我想告诉70后、80后、90后的年轻朋友,人生除了车子房子,应该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段话清晰地道出了环球之梦之所以不能付诸行动的真实原因:你是选择了车子、房子,还是选择了其他?或许正如作家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所描述的:在环球之旅中你或许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幸福!

花甲背包客_花甲背包客 -图书

基本信息


花甲背包客

作者:张广柱 (作者), 王钟津 (作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2月24日)

平装: 20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内容简介

《花甲背包客》是一本四色图文旅行随笔,更是一本人生幸福感悟书。作者是风靡网络的两位老人――花甲背包客。本书描写了在南极大陆的冰雪世界、欧洲乡村、澳大利亚等地有趣而冒险的经历,更阐述了一路上两人相依相伴,对幸福的追寻,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感悟等,带给年轻人莫大的激励和感动。幸福,就是你每一个细小生活愿望的达成;幸福,就是追寻你想要的,穿越艰难困苦看到的最美丽风景。

编辑推荐

《花甲背包客》编辑推荐:花甲背包客180天环球旅行归来,讲述幸福真谛!柴静《看见》、李咏《向幸福出发》竞相访谈的“最酷老人”世界环游奇迹!不要被财富绑架,丢了幸福!

媒体推荐

爸妈,这个世界有我们撑着,你们去旅行吧!

――《看见》柴静

作者简介

作者:张广柱,王钟津

花甲背包客是张广柱和王钟津两位老人。从2008年开始,63岁的张广柱和61岁的王钟津这对生活在北京的普通老夫妇,自助游览了欧洲、北美、俄罗斯等地,100天游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古巴四国;180天南半球环球旅行,穿越赤道六次。成为了背包客中的传奇。柴静《看见花甲背包客》、夕阳红栏目、《跟我去旅行》栏目、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旅游卫视、深圳卫视、凤凰网、搜狐、新浪、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各界媒体竞相报道。

目录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在亚马孙腹地的小城伊基托斯,我们与一群嬉皮士流浪艺人不期而遇,同住一家家庭旅馆。这些人身着奇装异服,脸上挂着各种钉饰,很是另类。以往在街上看到这样的人,总是好奇又恐惧,在远处偷偷拍照,不敢与之接触。

一、追梦,路其实没那么远

“大串联”

难忘户外徒步旅行

从虎跳峡到阿尔卑斯山

60岁的人生目标:周游世界

我们的足迹

二、穿越艰难看世界

该死的英语

签证!签证!

梦圆南极

神秘的亚马孙河上之旅

病游马丘比丘

神奇的尼泊尔

美丽的哈瓦那

带着外孙去俄罗斯

欧洲乡村徒步

澳大利亚北领地的星空

第二部分

在里昂老火车站的咨询中心,我对工作人员说:"我们想去沙莫尼,能否给我们设计一个乘车方案?""沙莫尼?"柜台对面的法国人瞪大眼睛,盯着我们这两个头发花白、背着登山包的东方人,不知是惊讶还是羡慕。他一定知道,沙莫尼是阿尔卑斯山法国境内的登山和滑雪旅游胜地。"对,是沙莫尼。"我肯定地说。法国人很快在电脑上查找路线、车次、换乘地点、时间等,打出一张单子,递给我们说:祝你们好运。我们谢过服务员,拿来单子仔细看。

三、旅途中的情感故事

第二次恋爱

亲情无价

路上的浪漫故事

房子・家・幸福

四、背包客的思考、穿越艰难看世界

墨西哥: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

“纽约是徐娘半老,上海是18岁的姑娘”

衰落的贵族与暴发户

五、答网友和记者

后记

花甲背包客_花甲背包客 -文摘

从虎跳峡到阿尔卑斯山

2008年3月,我们走出国门,踏上周游世界的旅途。之前,曾跟团去过埃及、土耳其两个国家,感觉不过瘾,不自由,许多想看的风景看不到。于是,萌生了自助出国游的想法,但心中许多恐惧和担忧,绊住了脚。

去虎跳峡徒步穿越,对我们后来的旅行方式发生了深远影响。从那以后,周游世界就不再是梦想,而是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实。

2007年1月,经过几个月的策划和准备,我们踏上了去云南虎跳峡徒步穿越的旅程,这是我们第一次“上档次”的户外运动。

虎跳峡位于横断山和滇东高原交界地带,峡长17公里,一边是主峰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一边是主峰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金沙江穿峡而过,在两座大山夹持下,以雷霆万钧之势急泻而下,极为壮观。

我们背着行囊,行走在崇山峻岭的羊肠小道上,望着峡谷中奔腾而去的金沙江,一种奇妙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晚上,我们住在纳西族老乡开的雅阁客栈,恰逢这家主人娶儿媳妇,摆流水宴席,非常热闹。早就听说,到虎跳峡徒步的老外比中国人还多。我们那张小桌子,挤了八个人,就有六个老外。有澳大利亚人,有德国人,有美国人。大家一边吃一边大聊特聊各地的婚俗、旅游、徒步、环保,像个小联合国开会。我们发现,有两个外国人,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连最平常的“你好”都不会,居然也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徒步旅游,感到非常好奇。

我们请一位华裔美国人做翻译,与一位看上去年龄较大的德国人聊起来:

“你真的不会说中国话、不懂中文?”

“是,一句也不会。”

“那你怎么能来中国旅游?跟旅行团吗?请导游吗?”

“不,我自己走。”

“自己走?”

我们非常惊讶,觉得不可思议,疑惑地望着这位金发碧眼的老者。

老外从背包里拿出一本像砖头一样厚的书,说:“我有这个。”

接过来一看,是一本英文版的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China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这本书。当时英语水平太差,基本看不懂,只认识“云南”“虎跳峡”这些拼音词。

这个德国人侃侃而谈,那副享受在异国他乡旅行的快乐表情,深深震撼了我们。

当时心里就想,外国人一句中文不会说,就敢独自来中国旅游,就敢到虎跳峡这么偏远的地方来徒步。老外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国旅游为什么一定要跟团?

当时暗下决心:我们一定要去国外自助游,一定要去阿尔卑斯山徒步!

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全方位进行出国自助游的准备:学英语、学上网、了解签证知识、设定旅游目标、规划旅行路线、锻炼身体、购置装备……

一年后,终于鼓起勇气,背起行囊,迈出了出国自助游的步伐,实现了去阿尔卑斯山徒步旅行的宏愿。

第一次在阿尔卑斯山徒步原本想去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徒步,但当时瑞士尚未加入申根国,我们的申根签证无法进入瑞士,就选择了法国阿尔卑斯山地区。

在里昂老火车站的咨询中心,我对工作人员说:“我们想去沙莫尼,能否给我们设计一个乘车方案?”

“沙莫尼?”柜台对面的法国人瞪大眼睛,盯着我们这两个头发花白、背着登山包的东方人,不知是惊讶还是羡慕。他一定知道,沙莫尼是阿尔卑斯山法国境内的登山和滑雪的旅游胜地。

“对,是沙莫尼。”我肯定地说。法国人很快在电脑上查找路线、车次、换乘地点、时间等,打出一张单子,递给我们说:祝你们好运。我们谢过服务员,拿来单子仔细看。

从里昂到沙莫尼,要倒几次车:先从老火车站到新建的中央火车站,再从新站乘坐开往瑞士方向的火车,到阿纳西换乘去圣热尔瓦的车,然后再换乘山区轻轨火车,才能到沙莫尼。那时,我们对欧洲火车还不是很熟悉,见换乘这么复杂,有点犹豫,担心半路遇上什么麻烦。去阿尔卑斯山徒步穿越,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梦想。两年前,在云南虎跳峡徒步穿越时,碰见几个老外,一句中文不会说,居然也来穿越虎跳峡。老外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那时,就萌生了去阿尔卑斯山徒步的想法。现在梦想就要实现,为什么要临阵逃脱?想到这里,我们义无反顾地登上了火车,颇有点儿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其实,用不着那么悲壮,事情根本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车站咨询处设计的换乘方案,清晰地写明了换车的时间、地点、站台、车次等必要信息,只要按单子给出的方案去做就行了。

上午10点多从里昂出发,下午3点多到沙莫尼,加上换车等待的时间,共用了五小时。一路上,欣赏着车窗外的美丽风景,心情格外愉快,最初的那点儿不安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沙莫尼坐落在一个狭长山谷中,宽不过三四百米,长度却难以测算。两面都是高山,山腰着以下复盖浓密森林,山上仍是白雪皑皑。

出了火车站,我们找到了一家当地居民开的家庭旅馆。旅馆从外观到内部,都保留着法国乡村房舍风格。我们住的那间屋子,家具用本地原木做成,厚重而古朴。室内还有许多富有本地特色的小摆设、小挂饰,让人有置身于法国乡村农舍的感觉。

性格爽朗的男房东得知我们是从中国来的,用夹杂法语的英语说,他家从来没有接待过中国人,你们是第一个。

我们说:这个房间真漂亮,很古老很古老的家具,我们太喜欢了。他说:他家的东西都是老的、旧的,但从中国来的东西都是新的。他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身上的衬衣、牛仔裤、皮鞋,然后拿出手机说,这个也是中国制造。

男房东的话,让我们心里充满自豪。

安顿好住处,我们上街散步。四月下旬的沙莫尼,早晚还是很冷。街上游人不多,静谧而安详。

山区落日早。山顶上,积雪在太阳余晖下变成了淡金色,而山谷里已经是暮色沉沉。

小教堂传出浑厚的钟声,在峡谷里回荡,凝滞而悠远。酒馆还没打烊,灯火阑珊处,三五个人在那里品酒聊天儿,悠然自得。

清冷的空气,浓郁的异国风情,令人如痴如醉而又心旷神怡。这一夜,我们睡得很晚,却睡得很香。

第二天上午,我们见到许多人携带滑雪器具,迫不及待乘缆车上了山,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滑雪场去滑雪。山上积雪常年不化,虽已过了滑雪旺季,但滑雪迷们还是不想放弃这样的机会。

我们对滑雪没兴趣,来这里主要目的是爬山,满足一下在阿尔卑斯山徒步的虚荣心,回去好吹牛。

我们拿着地图,看不明白哪里有上山的徒步路线。找人问,不知是我们听不懂,还是人家说不清,总之还是弄不明白。干脆自己摸索着走。在国内,我们经常爬野山,自以为有点儿户外经验,不用担心迷路。

费了一番周折,在小镇边儿上,终于找到一条上山的路。不管三七二十一,顺路走进_了林区。我们沿着山路向上爬,林子越来越密,没有见到其他游人。老婆有点儿害怕,说我们回去吧。我说没事,在国内,这样的山路见多了,有什么可怕的。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一片空地,堆放着一些已经腐朽的原木。原来我们走的是一条废弃的拖运木材的路。

前面已经无路可走,只好返回。在一个岔路口,远远看见两个人从另一个方向朝镇上走,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不一会儿,发现一个拓展训练中心,栏杆外侧的小路上,有一块指示牌,这正是一条徒步路线的入口。

我们一下子又兴奋起来,顺着这条徒步道一直向上攀登。一路上,还是没有碰到其他登山者。

穿过一条中间带齿轨的登山火车铁道,我们攀上一块大石头,看到下面一列红色的登山火车缓缓爬上来。车上坐满游人,使劲向我们挥手,我们也边挥手边大声叫喊。

沙莫尼的冬天是滑雪旺季,夏天是徒步、登山旺季。四月份,不旺也不淡,有少数人来滑雪,另一些人乘登山火车上雪山游览,看千年冰川;或乘缆车上南针峰,朝拜勃朗峰。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爬山的人却不多。

徒步道每隔一段就有指示牌,清晰地标明所处方位、各个路口的去向。按照路标走,是不会迷路的。继续向上攀登,穿过松林、白桦林,植被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一直走到雪线以上,看到一座木头小房子,房门紧锁,周围空无一人。靠峡谷的一边,修了一个很大的观景台,还摆了桌椅。我们坐在椅子上休息,拿出携带的食品、啤酒,一边吃一边欣赏风景。

长长的峡谷,夹在两座雪山中间。峡谷里,一条又细又长的公路串起四五个村庄,公路上零零落落地有几辆车在爬行,看上去比小蚂蚁还小。对面山上,陆续飞出几个色彩鲜艳的滑翔伞,在蓝天、白云、雪山、森林的映衬下,慢慢向山谷的一块绿地飘去。

看了看GPS,显示海拔1650米。沙莫尼镇的海拔高度是1035米,我们已经爬升了600多米。歇了一会儿,我们继续向上爬。走到一个山坳,发现积雪很厚,但踩上去很松软,有点儿陷脚,说明雪已经开始融化。这里海拔并不高,1700米左右。我们在云南和西藏交界的梅里雪山“内转”时,爬到了4000多米的高度,但那是在冬天。

而且,沙莫尼纬度较高,相当于我国东北的哈尔滨,因而雪线的海拔高度反而较低。现在是四月底,是雪线地带容易发生雪崩或滑坡的季节,穿越雪线是很危险的。突然明白,这正是现在爬山的人少的原因。本想爬到1900米高的登山火车站附近,去看千年冰川,远观勃朗峰,现在怕是不行了。可是,离目标最多还有半小时路程,就这样放弃,又太遗憾了。

继续向上还是就此返回?思想斗争了半天,最终理智战胜了激情。安全第一,我们决定往回撤。但心里还是有所不甘,这才有了到德国贝希特斯加登再次徒步的经历。

花甲背包客_花甲背包客 -后记

书稿完成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休息一下了。

这次环球旅行历时六个月,回北京后一直没有好好休息,一是忙于应付媒体采访,二是进行书稿的构思和写作。

旅行途中,我们通过博客和微博直播了路上见闻,回来后又发了一些游记和图片,得到网友热情支持。许多网友一再追问:什么时候能看到你们的书?走了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不写一本书与大家分享?写书吧,也带我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抓紧时间完成了书稿。

三年前,从欧洲旅行归来,写了第一本书,内容偏重于出国自助游的攻略。三年中,我们又游历了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了新的感悟。这本书的内容,就是环球路上的所见所闻,在讲故事的同时,也谈了我们的旅行体验和人生感悟,以及夫妻、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故事。

有的章节由老公写,有的由老婆写,在文中都用第一人称。

许多网友在我们的博客和微博跟帖,提了许多关于周游世界的问题。这里,我们把网友和记者提的问题归纳汇集起来,在《答网友和记者》篇中一并作答,欢迎网友继续提问交流。

周游世界的故事很多,感悟也很多。这里只能挑选精华奉献给读者,与大家分享,希望不辜负网友和读者的期望。

花甲背包客_花甲背包客 -序言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在亚马孙腹地的小城伊基托斯,我们与一群嬉皮士流浪艺人不期而遇,同住一家家庭旅馆。这些人身着奇装异服,脸上挂着各种钉饰,很是另类。以往在街上看到这样的人,总是好奇又恐惧,在远处偷偷拍照,不敢与之接触。

这次,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在一张饭桌用餐,自然有了许多话题。其中一个哥伦比亚小伙子,会讲英语,肢体语言丰富。靠着关键词加肢体语言,我们聊了整整一上午,聊音乐,聊舞蹈,聊南美拉丁文化,聊他们自己的生活。这些人的自由洒脱、简单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这次聊天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了一群蔑视现代物质文明、追求极致精神文明的人,他们生活简单而思想丰富、感情细腻,到处漂泊,不愿过正常人的生活,却是那样的洒脱快乐。

在马德里郊外,我们也曾碰到一群“当代山顶洞人”。他们逃离现代都市的繁华,选择复古简朴的生活。这让我们觉得,简单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可以带来最大的幸福。

但是,另一个故事修正了这一看法。

在澳大利亚北领地,我们仔细观察当地的土著人,发现他们很不适应现代文明,更喜欢过自己习惯了的生活。政府分配的房子不住,宁愿去荒郊野外露宿,过原始的采集、狩猎生活。一位在爱丽思泉市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华商老板告诉我们,土著人就是这样,他们不仅物质生活简单,精神文明也处于极端落后的原始状态,可是他们依然留恋这样的生活。

精神简单也可以使人幸福。我们的幼年、青少年时期,心智未健全、知识未丰富、道德未成熟,却活得很快乐。我们这一代人,青年时上山下乡、插队,物质生活艰苦,文化生活贫乏,依然在很多人心中留下段美好的人生回忆。

于是我们有了新的感悟第一,切勿用自己的标准去解读别人是否幸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第二,简单也可以幸福。包括物质的简单和精神的简单。

简单也可以幸福,人类却舍近求远,不追求简单的幸福而去追求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这是人性的优点,也是人性的缺陷。

欲望不同于需求,需求有限而欲望无限。

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物质财富满足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给人带来物质享受,文化产品满足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给人带来精神幸福。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因而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是无限的。结果,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就永远得不到幸福。在这个意义上,宗教节制人的欲望,使人获得内心平静。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人类社会越来越世俗化了,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于是,幸福有了新解不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越高,幸福“度”就越高。追逐自己的内心自由、心行合一,过自己想过的日子,才是幸福。

步入晚年,对社会、对家庭承担的主要责任已经完成。应该“活回自己”了。于是,我们扪心自问:幸福在哪里?什么是自己想过的日子?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了价值观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我们的体会是,幸福像只三足鼎,由物质、精神、情感共同支撑。三足平衡,幸福鼎立,但也不是绝对平均。有人偏好物质,有人偏好精神,有人偏好情感;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偏好,这都无可厚非。但过分偏执,幸福就会打折扣,甚至倾倒。

时下的社会风气,过分追求物质了,忽略了精神,污染了情感,最终也让幸福缩水。 我们想过的日子,希望是这样的:俭朴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谐的情感生活。旅游是我们的至爱,是能够满足我们偏好的生活方式。于是,我们颠复传统养老观念,重拾童年旧梦,不畏艰险去周游世界。

环球旅行的路上,遇到许多困难和风险,吃不好、睡不好,并不适合物质享受,但我们十分快乐,因为我们更享受精神幸福。美丽多彩的世界,让我们大开眼界,获得了许多知识,知道了许多奇闻逸事,拍摄了几万张照片。我们自诩是“精神财富的大富翁”,不仅自己享用一生,也可以传给下一代,惠及他人。同时,经过“二次磨合”,第二次恋爱,夫妻情感得到升华。这一切,让我们觉得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一生的幸福。

这个多元的世界,包容了多元的幸福、多元的选择。每个人梦想不同,但对幸福的渴望是一样的。追逐心中的梦想,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我们觉得,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花甲背包客

2011年11月

花甲背包客 花甲背包客-人物简介,花甲背包客-旅行经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50103/31506.html

更多阅读

“花甲背包客”的幸福人生 重生幸福人生

  2011年2月20日,64岁张广柱(右)和妻子61岁王钟津在南非厄加勒斯角灯塔,这里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相会处的灯塔。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19世纪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一部著名小说,小说的主人公英国绅士福克与朋友打赌两万英镑,要在80天内环游

旅游天地 背包客全知道,很实用! 背包客 旅游企业

 资料来源:网站网络 编辑制作:《长庚书库》【旅游天地】背包客全知道,很实用!第三批【健康长寿】精品推荐如下:[精]【男子喜讯】40种滋阴补阳药膳菜谱,让你更强壮 [精]【食疗天地】哪里不舒服 就吃哪种水果 [精]【近视治疗】两个月时

花甲背包客90天欧洲自助游 花甲背包客

花甲背包客90天欧洲自助游——去欧洲看跟团看不到的风景2008年3月28日至6月23日,年逾花甲的两位退休老人,背着70升的登山包,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欧洲自助旅游。从申请签证到设计旅游线路,从搭乘各种交通工具到寻找酒店旅馆,吃、住、行、

《北京青年》背包客王越带你重走青春 南澳背包客青年旅舍

我是王越,我喜欢旅行,是一个疯狂的背包客,我希望能用我的经历去唤醒更多人的梦想旅行已经十年了,最高我去过海拔6000多米的雪山,低处去过海拔负400多米的死海,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其实相对于旅行中看到的这些风光,我更加迷恋的是旅行中所

声明:《花甲背包客 花甲背包客-人物简介,花甲背包客-旅行经历》为网友乱山深处水萦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