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旋回 威尔逊旋回-正文,威尔逊旋回-配图

大陆岩石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彼此分离与拼合运动的一次全过程。

威尔逊旋回_威尔逊旋回 -正文

即大陆岩石圈由崩裂开始、以裂谷为生长中心的雏形洋区渐次形成洋中脊、扩散出现洋盆进而成为大洋盆,而后大洋岩石圈向两侧的大陆岩石圈下俯冲(见俯冲作用)、消亡,洋壳进入地幔而重熔,从而洋盆缩小;或发生大陆渐次接近、碰撞,出现造山带,遂拼合成陆的过程。1974年由J.F.杜威和K.C.A.伯克提出。为纪念加拿大地质学家J.T.威尔逊而命名。
威尔逊于1966年认为在联合古陆之前还应存在过更早期的曾拼合一起的早期“泛大陆”。这种大陆崩裂,洋盆的开启与闭合,被理解为具开始与终结的过程,可以重复出现的现象(见构造旋回),并把威尔逊旋回的起始和终结用萌发期→青年期→成熟期→衰落期→终结期→地缝合线来表达,相对应的实例为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岩石圈板块基本上重力均衡漂浮于地幔软流圈之上,岩石圈板块因下部热对流而随之被驭拖漂移(见地幔对流说)。板块运动由洋中脊生长边界的扩散速率测算,或消亡边界的运动特征及被动大陆边缘(见大陆边缘)间的对比,显示出洋盆开与合虽具周期重复性,但其时间可长可短,由几亿年至2000万年不等,并无一定规律性。由于洋中脊的生长扩散速率变化不大,从而认为板块构造运动及其作用,基本上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递进较为均匀,不具脉冲性运动或间隙性。这是板块构造学对传统大地构造学说造山旋回周期性认识的一个重要改变。
威尔逊旋回是重建古大陆的基础。大陆的拼合界线就是古洋盆闭合遗留下的由蛇绿岩套或蛇绿混杂岩类所代表的洋壳碎片带,沿此带可出现呈带状分布的钙碱性系列的火山岩及花岗岩类的侵入体,也可有大陆边缘带前陆盆地沉积建造等。当然,重建古大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前中生代的洋底特征已经消失,古大陆已经支解破碎改造,古大陆边缘及其形态已经消亡,碰撞带岩石记录已经被破坏消毁等。用威尔逊旋回重建古大陆,在北美大陆较为成功,至少可追溯到早元古宙。
参考书目
B.F.Wirdley,The Evolving Continents,John Wiley& Sons,Inc.,New York,1977.

威尔逊旋回_威尔逊旋回 -配图

威尔逊旋回_威尔逊旋回 -相关连接

威尔逊旋回 威尔逊旋回-正文,威尔逊旋回-配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6434.html

更多阅读

翻译 CG 丘威尔/杰雷米亚 《名为空虚之物》 无尽空虚

译者与正文无关的自言自语:仔细想想,我今年(特别是最后一季)的产文量很低——虽然是翻译,但也算是某种劳动吧——实在应当反省。上次更新的文还没修改,现在又发这一篇,当然,还是翻完了直接发……虽然没人看,不过感觉还是很过意不去,笑。另外

刘仲敬 | 威尔逊主义与世界秩序 威尔逊世界

刘仲敬| 威尔逊主义与世界秩序2015-01-25 刘仲敬 冬川豆The Signing of North Atlantic Treaty in Washington, D.C., on 4 April 1949美国得天独厚之处,在于它的自身利益和理想原则始终存在完美的和谐,它的政治家不难保持这种和谐。

声明:《威尔逊旋回 威尔逊旋回-正文,威尔逊旋回-配图》为网友我不能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