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一中 微山一中-学校简介,微山一中-指导思想

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建校近五十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在微山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领导下,经过一代代微山一中人的创业奋斗,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微山一中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全县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的市级重点高中。学校拥有60余个高中教学班,在校生近4000人,教职工309人。

微山一中_微山一中 -学校简介

1简介

微山一中始建于1956年,1979年被确定为济宁是重点中学,2001年通过市级规范化学校验收,2009年1月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 2007年8月新学校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63.5亩,总建筑面积132918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75人,其中一线教师428人,高级教师82人,中级教师9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28人。教学班120个,在校生6164人。
建校50多年来 ,学校始终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探索科学治校,民主治校,质量兴校,文化强校的管理之路,逐步形成了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特色。自恢复高考以来,共为高等院校输送了17100多名优秀人才,为微山教育的发展和全县社会经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称赞和信赖。
现在的微山一中,教风严谨,学风优良,校风纯正,考风严明。微山一中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只争朝夕”的精神,谱写着微山高中教育的新篇章。
现任校长王玉强同志
学校自2007年以来获得过的荣誉
2007年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秘书处授予全国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课题实验基地校
2007年12月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高中技术课程实施研究》研究组授予实验学校
2008年10月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研究所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科研联合体理事单位
2008年11月获得济宁市首届普通高中理科实验技能比赛团体一等奖
2008年12月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2009年3月被微山县教育工会评为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4月被评为济宁市教学示范校
2009年4月被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评为2009年山东诗意校园
2009年4月,被济宁市教育局评为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学校
2009年12月被济宁市教育局评为济宁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2010年1月济宁市教育局 济宁市财政局评为济宁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7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微山一中_微山一中 -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全面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制治校,科研兴校,跨越发展”的办学思路,立足学校实际,实践教育创新,探索并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制度。发扬学校传统,与时俱进,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奋斗目标:将学校建设成一所文化、文明、和谐、开放的现代化高中名校。
校训:士当弘毅、志存高远
办学特色:倡文化文明、重习惯养成
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校园精神:敬业、勤勉、向上

微山一中_微山一中 -发展目标

建设“作风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文化一流”的全国千所示范性学习型高中学校。

微山一中_微山一中 -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德优良、基础知识宽广而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身心健康,具有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造就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定基础。

微山一中_微山一中 -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

1、构建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的课程体系。

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开齐、开足课程课时的基础上,重视音体美学科教学、实验教学,在进入课改的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加强集体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指导、协调能力;特别是加强新课改理念,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与教师素质发展、与校本研究和专业成长等新知识的解读与研究。
(2)加强班子成员自我修养,做到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工作起表率作用,有大局观念,讲团结、讲合作。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好“为民、务实、清廉”教育活动。
(3)加强班子工作作风建设,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雷厉风行,优质高效,发扬民主,敢于负责。
(4)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3、坚持德育的首要核心地位

坚持德育的首要位置和核心地位,解决“重智轻德”问题
(1)树立“重生命,重过程,重创新,重实践,把师生培养成能幸福度过一生的人”的教育理念以及以育人为核心、全面发展教育观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积极深入实施“更新观念,全员参与,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工程。
(2)以“崇德、遵规、文明、和谐”为目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做人、处事、学习等方面的养成,把学校办成落实新《守则》、新《规范》示范校。
(3)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和防范,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造“平安校园”。
(4)有针对性、高效地开展好德育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
(5)发挥家庭资源的德育功能,逐步健全家长学校制度和家长激励机制,促进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共建。
(6)以校园文化培育学生独特气质
一、开展校园和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校园物质建设中的一楼一宇、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校园隐性的物态文化内容。校园的环境建设不仅仅是硬件质量高,不仅仅在于学习化校园的各种布置装饰点缀,更在于校园景物的人情味和文化亲和力。
各种讲座,主题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生活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要定期举办各种名人讲座和各种文化科技艺术活动,丰富师生精神生活,陶冶人文精神的理想情操;要把学校、年级、班级学生文化专题活动系列化,为学生提供人文素养养成的经历;要充分发掘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活动及学生自发的课余闲暇活动的文化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以学习型社团建设为重点项目,带动学生文化的建设
①依托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发展多样化的学生社团
要大力推进学生社团活动,配备强有力的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组建发展多样化的社团,如“小荷”文学社、研究会等,并逐渐形成高水平的特色、品牌社团。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社团活动,并在高中毕业时在至少一个方面具有专长。
②开设系列讲座,指导学生的社团创新
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而言,创建社团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社团从无到有的建设,从小到大的发展都是一种创业的体验。相关管理和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设计社团的发展规划,为学习型社团的建设赢得好的开端。
③自主管理社团,发展学生的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在社团的动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权。引导学生选择伙伴形成团队,选定社团的发展目标,自己进行现状分析,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评价总结。在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情感等多方面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微山一中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其相应的行为习惯。
④自主设计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通过“社团服务日”、“社团进社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能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学术研讨和动手实践的氛围。
三、以共同愿景凝聚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让教师参与学校未来愿景的策划,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价值观。鼓励教师设计自己的个人愿景,在实现学校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己拥有的成就感、荣誉感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建设多种学习型团队,凝聚微山一中教师文化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指导,塑造信任、理解的沟通气氛。根据青年教师的学科专长、个性爱好等,在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各个层面,引导组织若干小团队,自主规划团队小愿景,通过经常性的学习、交流,或探索学科前沿,或研究教育教学,他们相互间产生的思想碰撞,会产生新的智慧,酝酿新的改革。学校鼓励各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提供时空保证和政策支持。

4、加强校本管理,落实“两全”目标

(1)实施差异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①将差异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②建立健全适应差异的学生评价制度;③建立适合学生成长实际的全面表彰机制。
(2)创新教学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①以创新教学活动为载体,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作法,激励学生参与、创造;②建立相应评价机制,在还学生以“学”的自由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5、深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深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
(1)强化师德培训,继续开展好“做文明教师,树师表形象”活动,完善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德育考核,建立评选“育人奖”制度。切实搞好学生评教工作,树立起“严谨科学,育人至公”的良好形象。
(2)完善集中学习交流机制,探索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结合的有效形式。
(3)规范“三级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奖励制度,使课题立项、研究过程管理、结题鉴定,总结推广,成果奖励等环节规范化、科学化。
(4)继续为教师搭建好“班主任论坛”、“教师论坛”等交流平台,出版《微山一中教育丛书》,形成品牌。
(5)继续推行“三课”制度,听评课、说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强化反思性教学实践,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真正构建起“每节教后反思――每周《教学周记》――每月1―2个教学案例――每学期一次反思总结”的教学反思制度和运作方式,加快教师专业成长,落实“教后想想,想后写写”的名师培养工程。

6、强化校本教研,拉动团队学习

强化校本教研,拉动团队学习,以教研组为科研主体,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1)牢固树立“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第一生命力”的思想,积级营造工作学习化、教学研究化的教研氛围。
(2)加强教研组织建设:增设中层机构“教科室”,协调教学、研究与督导工作,主抓教科研工作。强化学科组和年级备课组建设,逐步形成学科组大教研、备课组小教研、边缘学科交叉教研的教研活动模式。
(3)推动教研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做到“三定”:定主题、定时间及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4)积极承办各级教研,加强校际间教研,拓宽科研视野,“借脑”提高。

7、尝试骨干教师“8+1研修制”

尝试骨干教师“8+1研修制”,支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领域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的学习成为专业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难以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很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为支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学校人力资源调配许可的情况下,可尝试骨干教师“8+1研修制”,即在骨干教师工作满8个学期之后,学校给予1个学期的自主研修时间。这段时间里,教师可暂时脱离课堂教学,受聘于特殊岗位,完全致力于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反思。学校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8、建立教师发展基金
建立教师发展基金,鼓励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化发展。

9、加快对名师、名学科的培养和扶持力度

加快对名师、名学科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增强学校竞争力。
(1)加快骨干教师培养的速度,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建立名师培养推出机制,选拔培养对象,帮助制订人个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加强管理和目标检测。
(3)以论坛、研讨会、开放日等形式,缔造强势学科。

10、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

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构建一个媒体多元,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可以满足师生各种发展需求的开放的资源库。
11、重视创新
重视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制度的重建和创新,积极探索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新模式、新机制。

12、设立新课程改革专项资金

设立新课程改革专项资金,确保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发放奖励、增设选修课、改善教学设施等方面资金及时到位。

微山一中_微山一中 -教学成就

在2011年高考中,微山县第一中学应届高三学生满春霞以676分考入北京大学。结束了微山县长达15年无清华北大的时代。

微山一中 微山一中-学校简介,微山一中-指导思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60103/36922.html

更多阅读

鹰潭一中 鹰潭一中-学校简介,鹰潭一中-办学规模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9月,当时名为“江西省立鹰潭中学”,1993年更为现名。鹰潭一中_鹰潭一中 -学校简介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9月,当时,处于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高瞻远瞩,深感发展教育和

铜川市一中 铜川市一中-联系方式,铜川市一中-学校简介

铜川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具有67年历史的省级重点中学。现有教学班41个,在校生2700余名,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32人,有以全国十杰教师赵文忠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劳模4人,10余名教师先后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铜川市教育局_铜川市一中 -联系方

东营一中 东营一中-学校简介,东营一中-师资力量

东营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88年,1993年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目前,学校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资产1.3个亿。学校设计规模为120个教学班,6300名在校生。这是一所美丽的中心城区学校,布局和谐、建筑精美、环境宜人,是学子陶冶

开滦一中 开滦一中-学校简介,开滦一中-师资力量

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学校,创建于1927年,原名为“开滦中学”,1944年创办高中,1956年成为河北省重点中学,目前是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原为企业办学,名称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中学”。20

声明:《微山一中 微山一中-学校简介,微山一中-指导思想》为网友颓废的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