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概况,苏州大学-历史沿革

苏州大学坐落于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改为苏州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和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截至2015年,苏州大学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4058亩,建筑面积182余万平方米;学校藏书近400万册,中外文期刊3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1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2个。拥有各类在校生五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4460人,本科生25733人,留学生1945人。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概况,苏州大学-历史沿革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概况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2125亩,建筑面积近120万平方米,此外,占地面积约880亩的独墅湖校区一期已经投入使用。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馆藏图书388万册,中外期刊50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装中心、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学校还编辑出版了多种学报、《国外丝绸》等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历史沿革


东吴大学

江苏省苏州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老校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纺织工业部属院校)、苏州医学院(核工业部部属院校)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学科设置

苏州大学现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8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8个)、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0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8个)以及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98个,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点、2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1个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各类在校生近50000人(其中研究生11000多人、本科生25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12000多人):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苏州大学现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3人次,享受政府津贴154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人,省“教学名师奖”1人,省优秀学科带头人12人,省“青蓝工程”培养人选124人次,省“333”工程.培养人选77人次,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院士风采


薛鸣球

薛鸣球,男,1930年10月生,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系中国仪器光学和光学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等职, 现任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薛院士研制了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1959年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大口径高倍率观察望远镜;1967年为中国第一代遥感卫星设计了高质量光学系统;1993年提出普查、详查结合型光学遥 感的创新思想,该项目于2000年8月获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奖16项,主编、合著专著3本,发 表论文60余篇,培养 博士生16名,硕士生9名。


阮长耿

阮长耿,男,1939年8月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后留学法国,获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 。 1979―1981年赴法国进修期间,发现并从事国际上第一株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学成回国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血栓与止血研究室。1983年,阮院士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组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随后,研制成功了“苏州系列”单克隆抗体,其中的5株单抗被确认为国际血小板研究试剂。 阮院士组建了“核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了IAEA资助重点项目、中法先进研究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等省 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获国家专利、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20多个奖项 。主编专著4部,先后在国内外刊物 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1982年以来,培养了博士生29名,硕士生34名。


潘君骅

潘君骅,男,1930年10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1952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副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潘院士50年代后期提出大望远镜二次凸面副镜新的检验方法,并实际应用于苏联6米望远镜和中国60厘米望远镜及2.16米望远镜的副镜检验;60年代至70年代,在研制中国大型靶场光学设备的过程中发明了一套重要的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解决了各种光学非球面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他主持完成的中国和远东最大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还研制了多种特殊非球面光学仪器和设备,发表了科研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1部。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院系介绍


苏州大学

文学院、凤凰传媒学院是苏州大学的龙头系科之一,下设中文系、新闻传播系、广告系、公务信息管理系、对外汉语系5个系,文学研究所、传播艺术研究所、明清诗文研究室等10多个研究所(室),现有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设有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师范、文秘)、对外汉语、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含主持人艺术)、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

数学科学学院创建于1952年。现设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及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运筹与控制论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应用数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整个数学学科被列为“211”重点建设和立项的学科。

社会学院是苏州大学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东吴大学历史学系、社会学系。下设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档案学、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图书馆学7个专业和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2个校级科研机构以及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国学研究所、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研究室、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地方志研究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档案数字化研究所7个院级科研机构。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苏州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有良好的声誉。 学院有光学工程、光学和凝聚态物理3个博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学科硕士点;光学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现代光学技术江苏省(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薄膜材料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技术实验室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点。 学院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

化学化工学院源于1914年的东吴大学化学系,经过全体师生九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20年来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使全院形成了“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院风,教学质量优异,科研成果显著。
目前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有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有机合成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学为江苏省高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化学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合成化学及其应用”和“基础实验室建设”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学院设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总人数已超过千余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江苏省较早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硕士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同时学院拥有 “计算机应用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计算机信息处理新技术”为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向)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为江苏省品牌建设专业。学院还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及高中起点本科、软件工程本科特色自考等继续教育专业。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290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70人,全日制本科生923人。


苏州大学

商学院下设经济系、财政系、金融系、经贸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电子商务系7个系科;乡镇经济研究所、企业发展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3个研究所和一个MBA中心。拥有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经济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CGA等10个本科专业,经济学、世界经济、区域经济、金融学、财政学、企业管理、会计学、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国际贸易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授权点,同时拥有金融学、财政学、企业管理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

王健法学院隶属于苏州大学,为江苏省最早成立的法律人才培养的基地。苏州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 1915年,以东吴大学为本,于上海创设“东吴大学法学院”。学院教学突出“英美法”内容,专以讲授“比较法”为主,其科学的培养目标和鲜明的教学特色,使东吴大学的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时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称。培养了一大批现当代著名的法学专家,如王宠惠、吴经熊、倪征(日奥) 、李浩培、潘汉典、杨铁(木梁)等,被人们誉为“华南第一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原名电子工程系,始建于1987年。随着学科发展和规模扩大,2002年7月更名为电子信息学院,名誉院长为潘君骅院士。目前,学院所在地位于绿树环抱的苏州大学北校区,12 层的工科新大楼为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实验场所。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电子信息学院在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学生规模、科学研究、实验基地等方面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

教育学院的前身为江苏师范学院(前身为东吴大学、苏南文教学院等)教育学系,1982年改称苏州大学教育科学教研部,1999年改现名。顾树森、张焕庭、刘百川、辛润棠、吴曾芥等知名教授曾长期在此任教。
学院现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课程与教学系。苏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苏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均附设于本学院。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专业硕士点、三个本科专业。学院还承担全校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师口语书法课程及其他校级公共课程的教学。

机电工程学院是苏州大学建院较早、实力较强的学院之一,是培养高层次工科人才的摇篮。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设施先进,科研成果丰硕。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专任教师53人,在岗教授18人、副高职23人,教授和副教授占教师总人数的60%以上,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达75%,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人,苏州市新世纪高级青年专业人才1人,校青年骨干及优秀教师7人,学院还聘请中科院闻邦椿院士等4位知名学者和10名跨国公司的总经理及企业家为兼职教授。

材料工程学院是由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的主要特色学科与专业组建而成的,是苏州大学成立较早的学院之一。学院担负着为全国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材料、纺织及相关工程技术和管理的高级人才的重要任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所培养的大量各级各类人才,很多已经成为生产、科研、管理、贸易、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和骨干力量。多年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全院师生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高质量、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基地。

文正学院位于古城苏州西南的吴中区,东临越湖路,西傍吴山,北靠石湖和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校生 8000 多人。学院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莘莘学子学习深造的理想场所。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作为一所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是由原江苏省教育委员会于1998年12月批准成立的。2005年,按照教育部教发[2003]第8号文件精神和江苏省教育厅(苏教发[2005]40号)文件精神,学院改办为独立学院。现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2008年及以后入学的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颁发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后,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获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为始建于1940年的东吴大学英文系,上世纪50年代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外语系,1995年起正式定名为外国语学院。经过70多年的办学历程,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颇具规模、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46名,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72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余名;学院现设英(含3个方向)、俄、日、法、朝、德、西等7个语种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自上世纪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本世纪初,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教育硕士、翻译专业硕士学位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等7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办学理念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加强了应用性、开发性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00多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苏州大学SCI索引名列全国高校第27位。

苏州大学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同时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走后勤社会化道路,并以此作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动力。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卓君
校长:朱秀林(兼任党委副书记)
党委副书记:江涌(兼任副校长),高祖林(兼任纪委书记)
副校长:袁银男、路建美、田晓明、陈一星、熊思东、江作军、杨一心、蒋星红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

截至2013年,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50余


苏州大学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年接收各类外国留学生2000余人次(含短期培训),来校学习医学类、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计算机、化学化工、建筑、社会学、园艺、英语、日语及汉语等专业。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纺织专业,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金融专业。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了双学位博士、本硕连读、双学位学士等40多个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建了“中新联合开放实验室”和“功能高分子研究所”,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共建了“纳米科技联合研究院"”和“绿色高分子工程与催化技术实验室”,与法国爱迪特集团共建了“测控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有效提升了国际联合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苏州大学积极探索境外办学的新路,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设了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2012年10月,作为中国首个在国外举办的大学,"老挝苏州大学"迎来了首届学生。

地方共建

苏州大学注重与国家有关行业,有关地市等开展广泛合作。先后促成江苏省教委与苏州市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正式签署协议共建苏州大学,与江苏省财政厅共建财经学院,与江苏省司法厅共建法学院,与锡山、通州、昆山、太仓等县市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

苏州大学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办学,注重密切与企业的联系。1999年,采用新的办学机制,利用社会资金,与苏州凯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举办了公有民办文正学院;2002年2月,与上海云海集团和昆山市周庄镇政府在周庄共同创办新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此外,学校还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的十多家外资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建立了IT专业企业指导委员会。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6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表明,苏州大学SCI索引名列全国高校第27位,2011年SCI索引排名位列全国学术机构第26位。
2012年,自然科学领域获得国家级项目2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1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0位;人文社科领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3位,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1篇研究报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3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012年该校共申报专利689件,授权专利302件。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苏州大学共有26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以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24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名录
国家重点学科(4个):
放射医学
内科学(血液病)
纺织工程
外科学(骨外科)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个):
放射医学
内科学(血液病)
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点(1个):
生物技术(免疫学)
“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2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
金融学
政治学理论
体育教育训练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国哲学
免疫学
光学工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艺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纺织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
无机化学
儿科学
外科学(骨外科)
应用数学
英语语言文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学
中国近现代史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校训校歌

校训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UNTOAFULLGROWNMAN)
注:该校训为东吴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杨永清在原英文校训的意译“法古今之完人”上增添而来。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原东吴大学校训,苏州大学未明确校训,默认沿用原东吴大学校训)
校歌
葑溪之西,胥江之东,广厦万间崇。
凭栏四望,虎丘金鸡,一例眼球笼。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负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皇皇母校,共被光荣,羡我羽毛丰。
同门兄弟,暮云春树,记取古吴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负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天涯兄弟,一旦相逢,话旧故乡同。
相期努力,敬教劝学,分校遍西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负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成就荣誉
苏州大学是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
苏州大学曾被评为中国最美大学校园。
苏州大学是第一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专业教育、第一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
2013年,苏州大学获评2013年省级教师和校长培训先进单位。

苏州大学优势专业_苏州大学 -杰出校友

一百多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30多万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了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法学家倪征噢、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梁、查良镛(金庸)等,以及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就读或者执教于苏州大学及其前身学校。
李济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董事长
许德珩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治活动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社会事业行政学系主任
周谷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雷洁琼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政治活动家、社会学家。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赵朴初
全国政协副主席。192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费孝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社会学家。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医预科
孙起孟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2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学系
董寅初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一中
荣毅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江南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
钱伟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1926至1927年就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马寅初
经济学家、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898年入上海中西书院
金善宝
农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江南大学教授、农学系主任
谢少文
微生物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21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高尚萌
病毒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胡经甫
昆虫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17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刘承钊
动物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34年于东吴大学任教
周同庆
光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江南大学教授
谈家桢
遗传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2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陆志韦
语言学家、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顾翼东
化学家、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2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
钱俊瑞
经济学家、中科院院士。1928年入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苏元复
化学工程家、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29年保送东吴大学化学系
时钧
化学工程学家、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29年保送东吴大学
宋鸿钊
妇科肿瘤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朱洪元
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1928年入东吴大学附中
董申保
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士。就读上海东吴第二中学
汪菊渊
花卉园艺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29年考入东吴大学化学系
陆宝麟
昆虫学家、中科院生物学学部委员。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刘健康
鱼类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汪闻韶
土力学及土坝、地基抗震学家、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38年毕业于东吴附中
冯新德
高分析化学家、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33年考入东吴大学
钦俊德
昆虫生理学家、中科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94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黄培云
粉末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毕业于东吴附中
殷之文
材料科学家、中科院院士。1938年毕业于东吴附中
周维善
有机化学家、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就读东吴附中
王守觉
半导体电子学家。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36年入东吴附中
郁铭芳
化纤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潘君骅
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谢毓元
化学家、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45年毕业于东吴附中
苏肇冰
物理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50年入东吴大学附中
乔登江
核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5-1963年在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任教
李正名
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东吴附中
陈子元
核农学家。苏南蚕丝专科学校教授
李政道
物理学家、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1937年入东吴附中
薛鸣球
光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沈之荃
高分子化学家、中科院院士。1952年至1961年任教于江苏师范学院
宋大祥
蛛形学与无脊椎动物学家、中科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生物系
吴培亨
超导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南京大学教授
阮长耿
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述汤
化学家、材料学家、中科院院士。苏州大学教授
陆琰
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1957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
陈衍
近代诗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金松岑
诗人、教育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吕思勉
历史学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东吴大学教授
黄人
文学家。东吴大学中文教授
王宠惠
法学家,法学博士。东吴大学法律学院任教
吕凤子
书画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教育学系主任,江苏师范学院教授
章太炎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东吴大学任教
吴梅
词曲学家。东吴大学教授
顾维钧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上海中西书院毕业
雷沛鸿
教育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教
梁漱溟
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于无锡国专
郭绍虞
语言学家、文学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教
钱基博
国学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务主任、教授
许崇清
教育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俞颂华
著名新闻工作者。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兼新闻系主任
洪深
戏剧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潘慎明
化学教育家。江苏师范学院二级教授
陈调甫
化工专家,化工实业家。苏州东吴大学化学毕业,1917年获硕士学位
顾颉刚
历史学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林语堂
文学家。东吴大学任教
钱穆
国学家。1947年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朱东润
文学家。就读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沈青来
数学家。江苏师范学院二级教授、数学系主任
童润之
教育家。苏州省立教育学院院长
刘湛恩
教育家,沪江大学校长,191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4月7日被日伪特务暗杀
周予同
经学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戈绍龙
耳鼻喉科专家。苏州医学院副院长、一级教授教授
王遽常
中国哲学史家。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徐志摩
现代诗人散文家。东吴大学教授
吴福桢
我国昆虫学科和植物保护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教系系主任、教授
吴经熊
法学家。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
夏承焘
词学家。国学专修学校教师
盛振为
法学家。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
董渭川
社会教育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鄂森
东吴大学法学院教务长
梁实秋
文学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朱正元
物理教育学家。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二级教授
唐兰
文字学家、历史学家。1917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王同观
妇产科学专家。苏州医学院二级教授
端木恺
东吴大学行政法教授。台湾东吴大学董事长
曹聚仁
作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程有庆
化学教育家。江苏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二级教授
李一氓
外交家。在东吴大学求学期间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而肄业
顾廷龙
图书馆事业家。于东吴大学附中专修英语
许幸之
画家、影剧编导。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系主任、教授
蔡尚思
史学家。东吴大学教授
胡曲元
哲学家。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教授
秦柳方
经济学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教
杨兆龙
法学家。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刘雪庵
作曲家、音乐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倪征燠
法学家。东吴大学教授
潘汉年
我党历史上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就读无锡国家专修学校
吴其昌
历史学家。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焦菊隐
著名导演。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李浩培
法学家。198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律系
张奎
寄生虫学专家。苏州医学院一级教授
周有光
语言学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教
钱仲联
国学家。1926年于无锡国学专修馆毕业,苏州大学教授
陈汀声
电影技术教育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教
杨绛
作家。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陈白尘
戏剧家和电影剧作家。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柴德赓
史学教育家。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系主任
吴强
作家。早年就读教育学院民众教育系
郑君里
著名演员、导演。国立社教学院教授
马荫良
著名新闻工作者。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教授兼系主任
郭影秋
云南省省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就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汤不器
组织胚胎学专家。苏州医学院学院二级教授
陈明斋
外科学专家。苏州医学院教授
周振甫
文学家。就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徐迟
作家。就读东吴大学
吴大琨
经济学家。东吴大学任教
周孝谦
物理教育学家。江苏师范学院二级教授、苏州大学副校长
陈王善继
放射医学专家。苏州医学院一级教授、附属第一院院长
钱仁康
音乐学家、作曲家。江苏师范学院任教
蒋纬国
军事学家,蒋介石次子。就读东吴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
饶宗颐
历史学家,文学家。1943年至1945年任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教授
陈务民
儿科学专家。苏州医学院二级教授
许国璋
英语教育家。在东吴大学执教英语
戴爱莲
舞蹈艺术家。1942年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教
陈悦书
血液病学专家、我国血液学专业奠基人之一,苏州医学院教授
王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5168.html

更多阅读

INTO东英吉利大学 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

东英吉利大学简介东英吉利大学概况介绍:l东英吉利大学拥有安全、友好的校园氛围,校园位于于幅员广阔的公园中,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历史名城诺威奇市城边,交通系统发达,拥有便利的铁路及公路系统,便于出行于整个英国l东英吉利大学于1963年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概况,东南大学-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坐落于南京市,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概况简介,福州大学-历史沿革

福州大学,简称福大,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61所试点高校之一,入选国家“2011计划”、“千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概况,苏州大学-历史沿革

苏州大学坐落于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

声明:《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概况,苏州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春风十里柔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