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概念理解,法定节假日-历史记载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各国对法定节假日的规定不太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法定节假日)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法定节假日规定_法定节假日 -概念理解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各国对法定节假日的规定不太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法定节假日)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法定节假日规定_法定节假日 -历史记载

1995年5月, 中国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

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概念理解,法定节假日-历史记载

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春节、“五一”和 “十一” 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每年3个连续7天的长假, 使中国人每年的法定休息日达到了114天。 而每个长假掀起的旅游消费热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被人们称为黄金周。

2004 年,国家旅游局表示,短期内不改变黄金周长假制度。

2004 年2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建议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取消黄金周,强化春节长假。

2005年6月,中央部门发布文件详细说明增设除夕、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的重要性。

200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到人民大学听取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意见。

2007年2月,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法定节假日调整呼之欲出,新华社发表长文深度分析黄金周调整的政策背景。

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的方案在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

法定节假日规定_法定节假日 -调整背景

1999年,中国根据当时情况对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将全体公民放假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3天,共10天。其中,新年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劳动节放假3天,国庆节放假3天。全年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了3天,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有利于方便广大群众安排出行活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法定节假日安排出现诸多弊端。

法定节假日规定_法定节假日 -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法定节假日)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节假日包括三类,其中有两类为法定节假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法定节假日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法定节假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15-34岁的人为青年)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节日过于集中

在10天的法定节假日中,有9天集中安排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假期。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国家一年中安排多个全民统一放假的长假,容易对其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波动。由于黄金周的假日时间过于集中,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加大,景区超负荷接待,旅游业服务质量下降,不利于旅游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缺乏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批世代相传、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但法定节假日中只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元宵等传统节日都没有列入法定假日。这些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即使不能法定休假,民间也会自发组织一系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居民生活与工作的矛盾。

供求矛盾

居民个人的出行包括休假、旅游、探亲等活动,本来应该通过各种不同长度的假期来安排。由于我国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大多数群众只能集中选择在公共假期出行,供求关系的矛盾也就凸显了出来。

因此,2001年以来,人们对中国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调整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议对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调整,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分散法定节假日安排。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它的任何变动和调整,都必须十分慎重,需要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

经过2007年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形成了目前(截止2009年8月)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

法定节假日规定_法定节假日 -内容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从2007年11月9日起,公开在网上征集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的意见。根据这一方案,2007年12月,国务院将国家法定节假日由10天增加为11天,三个黄金周保留两个,取消一个,同时将除夕、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新方案调整后,只剩下春节和“十一”两大黄金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民族传统节日各休一天,加上周末的两天休假,则成了3天的中短假期。这样,每年将出现2个集中休假高峰――春节(7天)、国庆(7天)以及5个集中休假小高峰――元旦(3天)、清明(3天)、五一(3天)、端午(3天)、中秋(3天),出现了法定节假日与周末连休3天的小长假、黄金周和个人带薪休假并存的新局面。

特征

时间上分布更均匀

调整前的节假日,由于集中出游,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人不仅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反而增添了不少疲惫。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平稳运行,也不利于旅游业持续发展。调整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将3个黄金周变成了两个黄金周和5个3天的小长假,使集中的出游人群得到分流,有效淡化了旅游旺季和淡季之间的界限,对部分景区、时段供需矛盾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同时,调整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在时间上增加了1天,也体现了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人们可以更从容地和个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有助于人们的休假方式更丰富多彩和人性化。

注重民族传统节日,顺应人们的情感需求

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可以充分地发挥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让这些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在人们的时代生活中延续和发扬光大。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儿女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顺应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同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将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使得中国文化和旅游与世界有更多的交流。

法定节假日规定_法定节假日 -与工资

加班工资

法定节假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可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补休,则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

例:春节长假期间每日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为: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 ;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 。

加班工资适用范围

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工时周期内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视为加班,用人单位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是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此外,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人员,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其工作的,也要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带薪休假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2)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4)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5)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法定节假日规定_法定节假日 -影响

旅游业

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对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小长假的增加势必使长线游、短线游的比例发生新的变化,人们将更加倾向于选择短线就近出游。在新的节假日方案中,中秋节、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使人们旅行出游时将更倾向于选择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联的线路。由于“五一”黄金周的取消,长线旅游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调整后的法定节假日,对旅游产品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有许多地区还保持着一些长达百年以上的重大节日民俗文化传统,如清明假日,不少地方就结合清明扫墓踏青的风俗,推出了有特色的系列民俗活动,如放风筝、荡秋千、寻根祭祖等。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健全以及家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大大提高了人们短程、短期旅行的便利程度,周末(小黄金周)出游、城郊游等短途旅行将更为便捷、更为频繁。对旅行社而言,最明显的就是其长短线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城市1000公里以内的郊区游、农家游、周边游等国内游将大规模上升。

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能够铸造民族的灵魂,不是通过说教,而是让人在参与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中感受、体悟、养成。对青少年来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成人乃至老年人是儿时的记忆,历久不衰,成为个人乃至民族的“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护传统节日是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能仅靠节假日制度,因为放假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议和呼吁开展一些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尤其是要保存传统节日文化中仪式文化的那部分,他们承载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法定节假日规定_法定节假日 -意义

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统筹性的特点。对旅游和社会经济的真实拉动效应,以及新的节假日方案对于旅游及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数理分析,形成科学决策的数理依据。此外,方案最大的特色是统筹性,它统筹兼顾了旧的节假日制度的优点及新的社会需要;统筹兼顾了不同社会力量的意见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还统筹兼顾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习俗之间的关系,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这一点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法定节假日规定_法定节假日 -世界相关


新年(1月1日)、总统节(2月的第三个星期一)、纪念日(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美国独立节(7月4日)、劳工节(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感恩节(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德国
元旦(1月1日)、复活节(3月底/4月初)、耶稣受难节(3月底/4月初)、“五一”劳动节、耶稣升天节(5月中)、圣灵降临节 (5月底/6月初)、基督圣体节(5月底/6月初)、德国统一日(10月3日)、万圣节(11月1日)、忏悔节(11月底)、圣诞前夜 (12月24日)、圣诞节(12月25日-持续至1月6日)加拿大元旦(1月1日)、耶酥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复活节次日复活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维多利亚日(5月24日)、加拿大日(7月1日)、劳动节(9月1日)感恩节(10月份第二个星期一)、停战纪念日(11月11日)、圣诞节(12月25日)英国
元旦(1月1日)、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复活节(3月21日或此日后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银行初假日(5月的第一个星期一)、银行春假日(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银行度假日(8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圣诞节(12月25日)、节礼日(12月26日)
澳大利亚
新年(1月1日)、国庆(1月27日)、复活节(3月28日-3月31日)、幸运星期五(4月17日)、澳纽兵团日(4月25日)、女王诞生日(6月9日伊丽莎白女王生日)、澳大利亚赛马――墨尔本杯大奖赛的举行日(11月第一个星期二)、圣诞节(12月25日)、开盒节(12月26日,打开圣诞所赠礼盒的日子,在南澳大利亚,成为“宣告节”)新西兰元旦(1月1日)、元旦翌日(1月2日)、怀唐伊日(2月6日)、耶苏受难节(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复活节后的星期一(复活节通常在三月底或四月)、安息日(4月25日)、英女皇寿辰(6月的第一个周末后的星期一)、劳动节(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州庆日(取决于工作的省份)、圣诞节(12月25日)、节礼日(12月26日)日本元旦(1月1日)、成人节(1月8日)、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春分节(3月21日)、召和记念日(4月29日)、宪法纪念日(5月3日)、绿色日(5月4日)、儿童节(5月5日)、海洋节(7月16日)、敬老节(9月17日)、秋分节(9月23日)、健康体育节(10月9日)、文化节(11月3日)、劳动感谢节(11月23日)、天皇诞辰(12月23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00103/48405.html

更多阅读

2012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时间表 2015年法定节假日

2012年法定节假日假期安排时间表2012年节假日放假安排时间表(或称2012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时间表)按照中国法定程序基本敲定,2012年节假日放假安排时间表是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参考以往国务院办公厅

美国有哪些节假日?圣诞元旦休几天? 2017年元旦法定节假日

“美国都有哪些节假日?休息几天?比如圣诞节,元旦?”很多国内的博友,朋友问我这个问题,一下子还真说不清,因为美国政府机关和私人公司企业享受联保假日的天数不太一样,不像中国政府那样,来一个统一标准,发一个告全国人民的书。总的来说,美国的节

声明:《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概念理解,法定节假日-历史记载》为网友拾影片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