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学校简介,中华女子学院-历史沿革

中华女子学院(CHINA WOMEN’S UNIVERSITY)是中央部属高校,全国妇联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属于国家部属高校。是由国家教育部备案、国家财政部全额拨款的全国唯一的一所国办、独立的女子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北京亚运村姜庄湖畔,截至2011年占地16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藏书31.9万册,是一所具有女性特点的现代化的花园式高等学校。学校已成为具有普通本科、高等职业、成人学历教育、妇女干部培训及研究生独立办学资格等多层次的高等学府。根据学校官网2009年10月29日数据,学校拥有教职工456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设有七个二级学院四系二部,6个学科门类,覆盖9个一级学科,设有10个高职专业。女性学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内唯一一个女性学本科专业。学校是最早成立全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举办女性学师资研究生班、开设女性学本科专业、建设女性学书库及社会性别网站的高校之一。《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北京中华女子学院_中华女子学院 -学校简介


中华女子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坐落在北京亚运村东,现代化花园式的中华女子学院,占地160亩,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和各系资料室有图书共19.2万册,电子图书21.3万种。学院目前设有十系一部和两个二级学院,即女性学系、经济管理系、社会工作系、法律系、学前教育系、人力资源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计算机系、金融系,公共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中华高丽学院。学院在山东省济南市设有“山东分院”。中华女子学院目前有10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社会工作、学前教育、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金融学、英语、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财务管理。在校学生4000余名。数十年来,中华女子学院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为国家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中华女子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师资队伍精良,办学条件完善。学院的妇女理论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发行的中国优秀社科学报。作为中国妇联对外交流的窗口,学院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与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正以自己的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妇女教育、妇女理论研究、妇女对外交流、妇女图书资料信息的重要基地。学校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妇女事业发展服务,为妇女国际交流和政府外交服务;坚持“学科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环境美校”的治校方略;坚持培养具有“四自”特质和创新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和公益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女性人才。学校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北京中华女子学院_中华女子学院 -历史沿革

(1949-1950)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时期
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师生1949年成立“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50年400名学员完成学业毕业(1950-1984)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干部学校时期1950年更名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干部学校”1961年“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干部学校”停办(1987-1995)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时期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干部学校1978年恢复办校1984年获批成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1987年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1991年接受北京市成人高等学校评估小组的评估
接受北京市成人高等学校评估1993年举行中华女子学院奠基典礼(1995―至今)中华女子学院时期
新校区模型沙盘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2002年转制为普高本科院校200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7年签订联合陪养研究生协议2010年实施《中华女子学院2008-2010年学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2011年成立中华女子子学院理事会2013年首次招收研究生

北京中华女子学院_中华女子学院 -院系设置

二级学院系部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计算机系法学院外语系管理学院金融系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艺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

北京中华女子学院_中华女子学院 -科研成果


中华女子学院

第二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组织奖名录:
1.莫文秀主编《妇女教育蓝皮书: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NO.1(197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获得专著类一等奖。

2.林建军著《妇女法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获得专著类三等奖。

3.刘明辉著《女性劳动和社会保险权利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10月,获得专著类三等奖。
4.石彤"构建女大学生发展性德育模式",《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1期,获得论文类三等奖。
5.韩贺南"对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中'男性本质'建构的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获得论文类三等奖。
6.中华女子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获得优秀组织奖。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学校简介,中华女子学院-历史沿革

北京中华女子学院_中华女子学院 -图书馆

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建于1979年,伴随着学院的发展,图书馆也经历着转型与成长。图书馆有工作人员19名,设采编部、流通部、信息咨询部及技术部4个部门。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约21万册,同时拥有初具规模的社科类电子数据库及女性与性别研究数据库、特色网站。图书馆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采集、交流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还承担读者教育、信息咨询服务等工作。图书馆是一个和谐、战斗的集体。同志们团结、协作、进取,为扩充图书馆馆藏资源、创建新型服务模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4年图书馆获中华女子学院“德育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图书馆的目标是建成在海内外具影响力的、现代化的、有女性学与性别研究特色的图书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的工作宗旨是“以读者为中心”,“为女院的教学科研服务”,努力在学院发展中占据有为位置,为学院建设做更多的贡献。

北京中华女子学院_中华女子学院 -校园文化

校标整体为圆形,象征团结与不断发展。
校徽
主体造型为三颗心组成,象征崇德之心、博学之心、至爱之心。三颗心形交叉组成的“女”字,既标志着学校是一所培养知性高雅女性人才的大学,也标志着师生对“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追求;三颗心交融标志着师生心心相连,同心同德。三颗心的外围如美丽绽放的花朵,彰显尚美之心、开放之姿和乐观之情。外围中英文组合,中文居上,表明主体性;英文居下,表明国际性。
颜色采用红白标准色,红色象征理想与活力,也象征热血与忠诚,白色象征圣洁高雅,寓意中国女大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理想、服务社会的决心。

北京中华女子学院_中华女子学院 -交流合作

作为全国妇联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校充分发挥了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妇女发展服务,为妇女国际交流和政府外交服务”中的应有作用,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期间,上百个国家与地区的妇女代表团来学校参观,对学校评价很高,一致称赞这是中国妇女地位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的体现。近几年来,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妇女代表团来校访问。叙利亚总统夫人、卡塔尔埃米尔王后、科威特公主、美国国务院全球妇女事务无任所大使等,先后与我校师生座谈或发表演讲。学校教师在“北京+5”(世妇会后5年工作总结会)、“北京+10”(世妇会后10年工作总结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及国际交流活动中担任专题组主持人,或作大会专题发言。学校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政府重视妇女教育和妇女发展的重要窗口。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一大批教师出国或赴港澳台地区参加国际会议及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研究。学校还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有关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一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赴国外或境外学习。2011年,新增了学生海外资助项目,用以资助我校优秀学生特别是优秀贫困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共21个,项目形式多样,短期项目包括暑期赴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院校的英语培训项目,暑期赴美带薪社会实践项目、赴美社会调研项目,赴美国、韩国女子大学的一学期交流项目;长期项目包括赴日本一年交流项目,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院校的2+2、3+1+1联合进行学士、硕士教育项目。2003年,学校取得了招收留学生的资格,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

北京中华女子学院_中华女子学院 -乘车路线

1、北京站乘地铁到雍和宫站下车,转乘62路公共汽车到育慧东路下车即到。
2、北京站乘地铁换乘5号线到惠新西街北口下车,转乘386路公共汽车到育慧东路下车即到。
3、北京西客站乘320路公共汽车到黄庄站(终点)下车,转乘386、804路公共汽车到育慧东路下车即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10103/52503.html

更多阅读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米旗 米旗-品牌简介,米旗-历史沿革

米旗(MAKY),是1994年成立于西安的一家以生产月饼、蛋糕、面包、中西式糕点为主的全国连锁食品企业。始终坚持以产品品质为前提的经营理念,不断致力于产品创新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持续保持行业先锋地位,连续5年蝉联中国焙烤行业最高赛事蛋

声明:《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学校简介,中华女子学院-历史沿革》为网友爺安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