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简要介绍,黄桥烧饼-优选菜谱

黄桥烧饼得名于1940年10月那场著名的战役“黄桥决战”,战役打响后,黄桥镇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黄桥烧饼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小吃,产于江苏省宿迁市皂河镇,属江苏菜系,流传于江淮一带。黄桥烧饼制作的主要原料有面粉,猪油,花生油,芝麻。所用的面粉必须是中筋,强筋和弱筋却不宜制作,所用芝麻必须去皮,去皮的芝麻不得改变它的色泽与形状,一般有咸甜两种口味,讲究的做法是以上等肉松作为馅料!黄桥烧饼色泽金黄,外观美观,香酥可口,不油不腻,适合各地消费者的口味。2003年荣获“中华民族小吃”的称号,2004年获“江苏食品博览会金奖”,2005年被评为宿迁市名牌产品,是江苏宿迁特色小吃之一。

黄桥烧饼_黄桥烧饼 -简要介绍

基本介绍


黄桥烧饼

2003年荣获“中华民族小吃”的称号,2004年获“江苏食品博览会金奖”,2005年被评为泰州市名牌产品,2007年通过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标准要求认证。黄桥宾馆的名声也随之越传越远。. “到黄桥不可能不吃黄桥烧饼。黄桥人走亲访友,多数会带上黄桥烧饼。”黄桥烧饼,口味之多,老少皆宜,是现代人喜爱的点心。

食品特点

黄桥烧饼有圆形的,长方形的,椭圆形的,斜角形的5种。目前黄桥烧饼店出售的一般是圆形的和椭圆形的两种,咸甜皆备。这种烧饼是用油酥和面,而且还有馅,馅是用火腿或猪油等做成。烧饼在缸炉里一烤,酥脆焦黄,香喷喷,非常可口。是中,老年和儿童爱吃 的小吃。这种烧饼只有这一个地方有。江苏千年古镇黄桥,地处泰兴、靖江、如皋、海安、姜堰五地中心,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方圆百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商业繁荣,是江苏的商业名镇。《随园食单》载烧饼是 “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肪和面炙之”。黄桥烧饼吸取了古代烧饼制作法,成为一种半干式面点,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并在花色品种上不断改进,已从一般的 “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烧饼出炉,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形色香味俱佳。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简要介绍,黄桥烧饼-优选菜谱

黄桥烧饼制作是以面粉等为主要原料的饼状面点的传统手工技艺。其主要用料面粉为黄桥地区特产的小麦精粉。其制作技艺以师徒间口口相传为主,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明清时在苏南大城市和南洋各国都是抢手货。

饼形饱满,色泽金黄,香脆肥润,热食尤佳。黄桥烧饼制作技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多年的演变,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其一,属纯天然绿色食品,无任何添加剂,通过了国家ISO9002认证。其二,用料考究,必须是黄桥地方产出的。它的主要原料有面粉,猪油,花生油,芝麻。黄桥烧饼所用的面粉必须是中筋,强筋和弱筋却不宜制作,所用芝麻必须去皮,去皮的芝麻不得改变它的色泽与形状。其三,制作工艺独特,从揣酵(和面)开始就很讲究,天冷烫酵,天热“雪花籽”,不冷不热“老鼠喷沙”。兑碱也要因时而定,飘碱面起泡,反之则粘牙。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做烧饼时,酥搭于面团上,用手搓长再卷起,然后用响子轻锤一下,翻转至底上再锤一下,调转方向再锤,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贴入桶炉烤。其四,烧饼的风味独特,其色、香味均不同与其他面点,外形饱满美观,色泽金黄如蟹壳,入口酥松,不焦不糊、不油不腻。


黄桥烧饼

烧饼制作工艺

黄桥烧饼制作工艺比较独特,从揣酵(和面)开始就很讲究,天冷烫酵,天热“雪花籽”,不冷不热 “老鼠喷沙”。兑碱也要因时而定,飘碱面起泡,反之则粘牙。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做烧饼时,酥搭于面团上,用手搓长再卷起,然后用响子轻捶一下,翻转至底上再捶一下,调转方向再捶,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贴入桶炉烤。制作出的黄桥烧饼色泽金黄,外观美观,香酥可口,不油不腻,适合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在品种繁多的糕点食品中,黄桥烧饼的名声是很响的,堪与北京的茯苓饼、天津的大麻花、上海的蟹壳黄、扬州的富春包子、泰州的桃仁麻糕等名点媲美。

相关来历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产于江苏泰兴黄桥镇,它之所以出名,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在陈毅、粟裕等直接指挥下的黄桥战役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时隔30余年之后,即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古代烧饼,制用精细。据《随国食单》载称,烧饼的制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黄桥烧饼吸取了古代烧饼制作法,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已从一般的“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黄桥烧饼,或咸或甜,咸的以肉丁、肉松、火腿、虾米、香料等作馅心。烧饼出炉,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生。1983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

据史料记载,辛亥革命时期,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00的黄桥,有猪行近20家,油坊20余家,酒行10余家,粮行90多家。商业的繁荣,流动人口的增加,带来了饮食服务业的兴盛。那时,小小的黄桥竟有100家旅馆、客栈,20多家饭馆,4家浴室,4家书场,而烧饼店竟达60多家!

这么多烧饼店,势必引起行业内部的竞争。店主们不得不在用料、制作和品种上动脑筋,比谁家的分量足,比谁家的吃口好,比谁的芝麻撒得多。据说有两家烧饼店的小徒弟,每天端着藤匾 “拼市”。一家说,今天我家的烧饼外加两个脂油丁,顾客当然争着买这家的,那家的没人买。第二天,另一家也加两个猪油丁。“拼市”的结果,不仅使消费者得益受惠,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烧饼的质量。

黄桥烧饼的日臻完美,是多少代烧饼师傅辛勤劳动的结晶,也凝聚着文化人的心血。

早先,何姓是黄桥的名门望族,自明代成化16年至万历35年的120多年间,何氏家族曾有过一门 “四进士十举人”的辉煌。清朝道光年间的何萱,虽说只是个岁贡,但着述颇丰,其 《韵史》8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这位老夫子不只结交了龚自珍、李兆洛等硕学大儒,与烧饼师傅们也颇多往来,常与他们切磋烧饼制作工艺。据说,按季节不同生产的应时品种,如韭菜烧饼、萝卜丝烧饼、蟹黄烧饼就是这位老夫子出的点子。

黄桥烧饼歌:

1940年,新四军东进,开辟抗日根据地,在黄桥这里打下一仗,非常激烈,称为著名的黄桥战役。新四军日夜坚持战斗,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饭。黄桥当地的老百姓,看到这种情景非常焦急。他们后来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用这种烧饼,慰劳新四军。人们日夜赶做,有专人指导,开始小规模地做,后来推广开来,全镇的人都做起来。新四军吃了这种烧饼,浑身增添了力量,打仗打得非常起劲。最后,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首民歌,从次流传下来。

当时留传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词:

黄桥烧饼圆又圆,圆圆烧饼慰劳忙。

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把百姓帮。

同志们呀吃得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这首诞生于1940年黄桥决战期间的《黄桥烧饼歌》,见证了当年新四军建军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也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从此,黄桥烧饼就更加出名了。

烧饼赞誉:


黄桥战役

战争是残酷的,它摧毁了无数鲜活的生命,摧毁了许多美好的事物,然而,黄桥烧饼在经受了炮火的洗礼后却声名远播。

1940年,在威震中外的黄桥决战中,黄桥人民冒着枪林弹雨,将一筐筐、一篮篮黄桥烧饼送上前沿阵地,解决了新四军6000将士一日三餐之虞,鼓舞了他们的斗志。于是,一曲 《黄桥烧饼歌》在炮火中诞生了,从大江南北唱到长城内外,从东海之滨唱到西北高原,一直传唱至今。 1952年4月,毛泽东主席称赞‘黄桥烧饼好出名的’。上世纪70年代,顾寄南的散文 《黄桥烧饼》在 《人民日报》发表;80年代,电影 《黄桥决战》在全国播映,大量反映黄桥决战的小说、散文、诗歌见诸报端……这一切,更使黄桥烧饼名声大噪。

黄桥人有吃早点的习惯。早点花式挺多,叫得响的有九斤家的鸡浇、鱼浇,海儿家的蟹黄汤包……但价格昂贵,一般人家平时吃不起,只能吃大众化的早点,诸如油条麻团、面条馄饨之类,但黄桥人最爱吃、最常吃的还是烧饼。烧饼便宜、吃起来方便,至今仍流传着 “三个烧饼一碗茶,肚子吃得饱喀喀”的俗语。可以这么说,黄桥人是吃烧饼长大的。辛亥革命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著名物理学家、喜剧大师丁西林,著名生化学家王德宝都是吃黄桥烧饼长大的。京剧 《智取威虎山》主笔章力挥自幼酷嗜黄桥烧饼,不只是早晨吃,中午、晚上也吃。他说鲫鱼汤、肚肺汤泡烧饼比山珍海味还可口。


黄桥历史

历史变迁

黄桥烧饼是江苏名镇黄桥镇的名小吃。1940年,为了将大江南北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陈毅将军率新四军北上。蒋介石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急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调集10倍于新四军的兵力围剿,企图在苏北境内全歼陈毅、粟裕的部队。在陈毅和粟裕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下,我新四军将士反而以区区七千人的微弱兵力,四两拨千斤,以寡敌众,以少胜多,以歼敌11000多人,全歼国民党独6旅,逼迫中将旅长翁达自杀,击毙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的辉煌战绩,取得了黄桥决战全面胜利。这边战斗如火如荼,那边黄桥镇的12农磨坊的60只烧饼炉也炉火通红,日夜赶做烧饼。并由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随着战斗的结束,黄桥烧饼也从此名扬天下。

现在名扬全国的名小吃“黄桥烧饼”虽得名于65年前的那场著名的战役“黄桥决战”,但内容却已经是完全的大相径庭了。65年前拥军时的黄桥烧饼远没有时下名吃―“黄桥烧饼”这样的讲究,那时的黄桥烧饼只是一种简单的酒酵面饼,面粉用酒酵发酵,然后在草炉上加少许油,用小火烘烤成两面焦黄即成,形状如一个倒扣着的小脸盆。现在的黄桥烧饼只有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最外边是一层厚厚的焦黄的芝麻,圆圆的,金黄灿灿的,看上去象一个玲珑剔透精致的小工艺品,当然,里面的内容那就更是65年前的浴血将士们想也不敢想的了。65年前的黄桥烧饼里面可是什么馅儿也没有,简单的在面里面和上一点糖就已经算是烧饼中的极品了,现在黄桥烧饼的主馅是肉松、火腿、虾米、葱油、鸡丁、香肠等外加猪油,香葱和面调和的馅,在温控的电烤炉的烘烤下,烧饼外黄里软,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咬一口,香气四溢,葱油流满嘴角。


黄桥烧饼

1975年,粟裕将军曾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了他,他手捧烧饼,感慨万千,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其实他那时吃的黄桥烧饼就已经与30年前拥军时的黄桥烧饼大不相同了,用于款待粟裕将军的黄桥烧饼是经过改良过的肉松烧,改良改良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形状,由原来的大如脸盆缩小到了手掌心大小;另一个方面就是馅,由原来的无馅改为有馅,不过馅主要是以肉松和直接加白糖咸甜两种为主。因为烘烤烧饼用的是炭炉,烘烤时的火候完全是靠人工掌握,烧饼有时会因为烘烤时间较长而发黑,所以黄桥烧饼虽然有名,好吃,但一直很难登大雅之堂。65年后,黄桥烧饼因松软酥脆,香甜可口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而进行量产,不仅仅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因为温控烤炉而使黄桥烧饼的外观和质量得到了保障,更来自于老区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聪明的黄桥人把黄桥烧饼从以前单一的“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货品种,发展到了以火腿、虾米、葱油、鸡丁、香肠、桔饼、桂花、细沙等为主馅料的十多个不同品种的花式,或咸或甜,或鲜或辣,不管你是何种性情中人,只要你愿意品尝,酸甜苦辣咸五味,总会找到适合你的一种口味。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重要价值

黄桥烧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一是食用价值,历史上一直是贩夫走卒及群众方便快捷的餐饮食品,也是亲朋好友间馈赠佳品。二是历史价值,1940年陈毅、粟裕指挥的黄桥决战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为黄桥决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黄桥烧饼的名声也随着一曲《黄桥烧饼歌》传遍大江南北,曾有台湾青年慕名来学习烧饼的制作技艺。1949年黄桥烧饼光荣入选开国大典国宴。三是经济价值,烧饼产业已成为黄桥第三产业的支柱,全国各大、中城市均有黄桥烧饼店,不仅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而且已成了大量下岗人员二次就业的平台。

黄桥烧饼历史传说

烧饼的历史由来已久。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 “饼法”一章,清代刘鹗的 《老残游记》中也有关于烧饼的描写。黄桥烧饼源于何时虽无文字记载,但民间流传的一个小故事多少有些参考价值。说是清朝道光年间,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黄桥,吃了一回黄桥烧饼后齿颊留香,念念不忘。如、黄二地相距60余里,总不能专程来吃呀,这位县太爷竟不怕人说他搞特权,隔三差五地派快马到黄桥购买烧饼,以饱口福。这个故事不仅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也告诉我们,至少在150多年前,黄桥烧饼便小有名气。


黄桥烧饼

成功启示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不少地方都有自己的“拿手货”。就吃喝来说,名菜、名点不胜枚举,但能跳出自我小圈子,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分得市场份额的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不外乎固步自封,满足于小打小闹,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抑或在市场竞争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甘拜下风,从而半途而废乃至自生自灭,终无出头之日。但也有一些名优土特产品却与时俱进,做大做强,在海外闯出了名气,这使笔者不禁想到了在海外颇有影响的“黄桥烧饼”和“扬子包子”。

“黄桥烧饼”是江苏泰兴市黄桥镇的“土产”,以其色正味香、酥脆可口而享誉苏中,且作为开国大典的四大名点而驰名全国。随着黄桥烧饼市场的日益扩大,黄桥烧饼全国连锁项目正式启动。在三五年内,泰兴人融资4亿元,在全国兴建了500家黄桥烧饼连锁店;还将推出保鲜、冷冻、休闲三大系列24个品种,并实行规范化的统一管理,从而使黄桥烧饼传遍全国,传出海外。

“黄桥烧饼”与“扬子包子”成功的启示是,要想使地方产品走出封闭状态,必须因势利导,做强做大。一是要坚持个性,挖掘资源潜力,发扬“光荣传统”,打好“特色牌”;二是要与时俱进,提高科技含量,改进营销手段,搞好“现代化”。这样,做到越是自我的,越是大众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牌”也便成了“名牌”。其实,麦当劳、肯德基、汉堡包、比萨饼,都是在坚持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改良和创新,与时代同步发展,从而风靡世界,长盛不衰的。中国的名优土特产品只要瞄准世界标准,发挥自身优势,就定能像“黄桥烧饼”和“扬子包子”一样享誉海外,这也是“黄桥烧饼”和“扬子包子”更加令人“回味”的地方。

黄桥烧饼_黄桥烧饼 -优选菜谱

菜谱信息

主料普通面粉:95克水:38克猪油:38克糖粉:10克低筋面粉:120克猪油:60克火腿丝:50克猪板油丁:50克白芝麻:50克香葱末:适量盐:适量香油:适量鸡精:适量清水:适量

做法步骤


黄桥烧饼

1. 将馅料内的原料放入碗中,用筷子将其充分拌匀即是馅料;把油酥原料中猪油和面粉用手抓匀既是油酥;将水油皮的原料依次倒入容器中,揉成可拉至薄膜的面团


黄桥烧饼

2. 将水油皮和油酥等分成重量一致的水油皮面剂和油酥团;水油皮15克/个、油酥15克/个、馅料20-25克/个


黄桥烧饼

3. 取一个水油皮,搓圆后按扁包入一份油酥,收口捏紧朝下


黄桥烧饼

4. 擀成牛舌状翻面卷起,依次做完


黄桥烧饼

5. 依次将所有卷胚重复一遍5、6步骤


黄桥烧饼

6. 取一个卷胚,用擀面杖擀至圆形,包入馅料收口捏紧


黄桥烧饼

7. 滚圆后放在案板上,稍稍按压拍扁刷上一层清水蘸上芝麻


黄桥烧饼

8. 将依次做好的生胚放入烤盘,送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上火180°,底火200°)


黄桥烧饼

9. 烤大约20分钟至侧面起酥即可

黄桥烧饼_黄桥烧饼 -营养价值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风味独特,其色香味均不同于一般的点心,具有 “香脆两

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的传统特色。它外形饱满美观,色泽金黄如蟹壳,入口酥松,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堪称烧饼界中的超级极品,一等一的江南名点。

黄桥烧饼_黄桥烧饼 -所属菜系

江苏菜,中国汉族四大名菜之一,简称苏菜。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组成。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10103/54453.html

更多阅读

烧饼修改器怎么用 精 烧饼修改器怎么打不开

烧饼修改器怎么用 精——简介《烧饼游戏修改器 SBgameHacker》是最简单好用的Android游戏修改神器(没有之一)。烧饼修改器操作简单快速,占用内存少,完全免费,绝无广告,是一款纯绿色的游戏数据修改器。由国内个人开发者烧饼倾情奉献。烧

烧饼修改器改狂野飙车8金币/解锁车辆 狂野飙车8pc版修改器

烧饼修改器改狂野飙车8金币/解锁车辆——简介【狂野飙车8(A8)】是一款非常好玩的赛车游戏,相比大家已经期盼已久。这里带给大家修改金币和解锁全部赛车方法。最简单的还是使用烧饼修改器“一键修改”功能。烧饼修改器改狂野飙车8金

烧饼歌:刘伯温的预言

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这首预言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找得到。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歌」呢?在其中也有提及,话说于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会报刘基刘伯温进见

烧饼修改器天天酷跑怎么用 精 烧饼修改器天天酷跑

烧饼修改器天天酷跑怎么用 精——简介烧饼修改器修改天天酷跑需要有叉叉酷跑助手搭配这使用,用叉叉酷跑飞行,然后用烧饼游戏修改飞行距离,这样就能跑出高分。 因为最新版本如果飞行距离太远分数就会上传失败。这里就来为大家分享最新的

声明:《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简要介绍,黄桥烧饼-优选菜谱》为网友不哭的理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