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俗文化 武汉吉庆街 武汉吉庆街-人物,武汉吉庆街-民俗文化

吉庆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与江汉路之间。武汉人素有这样说法:“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中外来宾和八方游客在这里欢聚。 吉庆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与汉口著名的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相邻,东起大智路,西至江汉路。吉庆街夜市大排挡宽十几米,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一到晚上,它的魅力便凸现出来,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服务的……几百个台位挤得满满的,热闹非凡,到午夜12点以后,整个气氛达到高潮。 2009年3月,吉庆街开始改造。正在改造的新吉庆街将在2011年11月23日开街,12月28日试营业。

武汉吉庆街_武汉吉庆街 -人物

齐追航

提到吉庆街,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叫齐追航,武汉音乐人、影视与大型活动导演,是在创建吉庆街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人。他为吉庆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了关键性的5件事。


吉庆街地图

一是为吉庆街艺人创作出版了大量的影视音乐作品,《吉庆街游子部落》CD专辑与《吉庆街孤芳自赏》MV合辑都是出自他的手,这些作品随着吉庆街艺人的新老交替,大多成绝唱却弥足珍贵;二是为吉庆街创作拍摄了2部纪录片《吉庆街四大天王》与《吉庆街江湖三姐》,详细记录了吉庆街20年发展历程,为吉庆街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三是一手策划实施了吉庆街艺人跳槽事件,为吉庆街与吉庆街草根艺人,创造了一系列的、在全国都十分轰动的新闻;四是策划发起了吉庆街《新四大天王》全民海选活动,为吉庆街民间艺人与民间艺术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五是最早提出全新改造吉庆街的动议,新吉庆街的改建,与他当初的动议如出一辙。

齐追航描绘吉庆街艺人与艺术,常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相信吉庆街的民间艺人与民间艺术,必将焕发无穷的生命力与无尽的魅力。

池莉


来双扬

一个武汉女孩,和她年幼的弟妹们,在一夜之间遭生父无情抛弃。女孩挑起了养活弟妹的重担,在街头的夜市上支起了油锅,炸起了臭豆腐干子,后来小生意越做越红火,家长里短的故事由此铺开。女孩叫来双扬,小街叫吉庆街。一个辛酸的故事,一个繁杂的夜市,叫人品味活着的不容易。这就是武汉女作家池莉笔下的《生活秀》。这之后,电影版、电视剧版、话剧版的《生活秀》紧跟而上,人们自热而然地把这样一幅场景深深地刻在了记忆中:在霓虹闪烁、人声鼎沸的吉庆街头,有一个风姿不凡的女子优雅地卖着她的久久鸭脖……

自此,这一条承载辛酸苦辣的小街走出深巷,闻名全国。无数人慕名前来,只为感受午夜吉庆街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活色生香!

武汉吉庆街_武汉吉庆街 -民俗文化

夜生活


武汉吉庆街

“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样。”池莉在《生活秀》中如此直白描绘。吉庆街在白天就是一条普通、安静的小街,与近在咫尺、喧嚣繁华的中山大道比起来,实在是清冷寂寞、反差强烈。一到晚上,短短170米的小街在霓虹下顿然活了过来。十米宽的小街上,简易的圆桌板凳连绵排开,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擦鞋的……你还没搞清楚这些人是从哪个角落冒出来,而他们已经甩开嗓子吆喝着和你做起了生意。转眼间,人潮暗涌,催促着你尽快落座,识趣的老板娘一边热情地张罗,一边和拉琴卖唱的艺人交流眼色,在一帮人的簇拥中迷迷糊糊坐定,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到底进了“芳芳”、“明明”、“顺记”、“园园”、“小妹”、“玲玲”、“歪歪”哪家排档,猝不及防,只能摇头一笑。几百个台位满满当当,灯火映红了一张张恣意满足的笑脸,各色菜肴任君选择,吹拉弹唱的卖艺人随你召唤。这些饱经世事沧桑、混迹于三教九流、游走于龙鱼之间的艺人,不仅可以为你演唱各种戏曲、民谣,还善于察言观色,在你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用最时尚的妙言谐语为你现编现演,一首首流行歌曲和民谣演绎得让你忍俊不禁、捧腹开怀。据说,吉庆街的艺人有艺术院校的学生,有音乐学院的教授,还有写字楼的白领。

武汉民俗文化 武汉吉庆街 武汉吉庆街-人物,武汉吉庆街-民俗文化

午夜十二点,整个气氛达到了高潮。对吉庆街来说,夜是白昼,生活理所应当是从此刻开始的。买卖人不知疲倦地做生意,直至凌晨四点依旧精神抖擞、声音洪亮,食客们卸下白日里的憋闷,一口气兴奋到深夜,不知归去。这个不夜城给人的就是一个欢畅和痛快,难怪让人爱到了骨子里,美得妙不可言。

排档文化

吉庆街没有安静的茶庄,没有高档的餐厅,市井味道的排档是摆了一排又一排。席间的食客形形色色,大学教授、知名作家隐于其中,文艺界、体育界、政治界人士频繁捧场,各种口音的中国人,不同国籍的外国人更是流连忘返。排档将这种面对面的消费方式和平民化的表演方式浑然天成地糅合在一起,没有丝毫地矫揉造作,很是对了。

吉庆街,是全国惟一的可以占道经营的场所,这可以说是几经取缔又重生的吉庆街独享的特权了!

这就是吉庆街的文化大排档,它将面对面、开放式的消费方式与随意性、平民化的表演方式并浸润在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远近闻名的饮食文化超市,吸引着上至白领官员、下至蓝衫小民以及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排档在很多很城市早已消失,但是在大武汉,还是经营得风生水起。还是汉味作祟,武汉的大热天,特别是晚饭后,硬逼着人们在家里呆不住。三三两两地,男人们打着赤膊,在外干什么呢?坐在竹床边吃毛豆喝啤酒最爽快。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一些勤快的嫂子、夫妇、父子从家里抬出竹床放在屋前临街的路上,竹床上放着凉面、米粉、米饭、鸡蛋、凉菜、自己卤好的牛肉、牛肚、牛筋、肥肠、鸡鸭等,旁边生一个小煤炉,炒点家常菜,支一、两个小桌小凳,人们就地坐,吃着喝着,“挖地佬壳”的每天都有钞票进账,那时,“下岗”一词还很少听见,那些有工作的嫂子们靠这种方式赚钱贴补家用。再后来,一拨人又来了,他们干脆租下门面,十几个、二十几个平方都能开店,几张桌面摆到街上,小家小菜的,号称“靠杯酒”,很符合武汉市民的口味。到九十年代初期,生意再次做大,门面大了,生意的规模大起来。1933年左右为吉庆街的最高峰时期,形成了以吉庆街为中心,包括邻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内的大排档市场。

吉庆民俗街


武汉吉庆街

武汉,正迈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步,作为肩负城市使命的中坚力量,忽然意识到,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尊重不该是反复地修整、一味地改变,直到丧失过去的记忆,遗忘美好的当时,而该承担地是文明科学运营城市的同时,让悠久的汉文化深入建筑、景观的骨髓,让它得以传承、光耀。

吉庆民俗文化街正是在满足武汉人精神飞跃的同时,吸纳了上百年老武汉的历史文化因子,加以创意的聚合、活力的升华,未来它将呈现给武汉人的既是忘不掉的过去,又是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情节才会沁透于心。

国粹发源地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有"京剧之母"美誉的汉剧,便鼎盛于汉口, 最终与徽剧合流,诞生了国粹京剧。

特色文化


吉庆街的歌手

吉庆街位于汉口著名的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附近。东起大智路,西至江汉路。别看这条有名的吉庆街夜市大排挡宽不过十几米,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可一到晚上,它的魅力便凸现出来,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服务的……几百个台位挤得满满的,热闹非凡,特别是在午夜12点以后,整个气氛达到高潮。

美食文化


武汉吉庆街

传统汉味:小桃园鸡汤、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老通城豆皮、面窝

宵夜必备:精武路鸭脖子、虾球、毛豆

名扬全国:武昌鱼、臭桂鱼、鸭脖子

美食特区:户部巷、吉庆街、江汉路美食城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三鲜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

糯米鸡

有点像饭团,用糯米做的,煮熟,加入干子(切成丁)、肉末、榨菜丁等,再用手团成团沾点面粉走道油即可。

四季美汤包

武汉汤包很有名气,武汉人过早也格外钟爱她。说起汤包人们自然想到“四季美”,今楚汤包与四季美汤包不同,有些像淮安文楼汤包,汤多不腻,皮薄而有韧性。如今许多人都怕吃油腻食物,于是店主开发出“番茄汤包”、“草莓汤包”等“迷宗”品种,略呈红色,微酸中稍带甜味,直侵味蕾,让你吃了一笼还想再来一笼。老板说,吃这种汤包不需顾及会长胖,所以最受美眉和靓嫂欢迎。

武汉吉庆街_武汉吉庆街 -历史轨迹

从历史的角度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从最初的

汉口古镇到现在的武汉经济、商业中心,汉口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或缺的因素,磨练出它如今独特的个性。历史上的

租界地盘和码头文化衍生出汉口现今的金融与商贸气质,造就了汉口人精明、干练、敢为人先的性格;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汉派个性的

民众乐园、

江汉路和吉庆街,循着历史的轨迹,演变成了现如今的武汉娱乐、商业、饮食集中地,也成就了武汉“最市民化城市”的个性名片。

武汉吉庆街_武汉吉庆街 -建筑风格

吉庆民俗街分三期改造:一期改造重点老通城、东山里片,即美食生活区;云清里和丰寿里片区,作为本项目的第二、三期工程,将以保护为主,修缮优秀历史建筑,拆除违章搭建,还原优秀历史街区,意在打造民俗创意区、文化馆藏区。


武汉吉庆街

新吉庆街清末民初风格的建筑群与中山大道上的欧式建筑呼应成景。建筑风格研究吉庆街这样的老汉口旧城改造项目,其社会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对清末民初时期老汉口的建筑语言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同时也对吉庆街片区周边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测绘工作,作为设计的理论支撑。我们通过发掘和再现老汉口建筑造型元素的方法,来解读建筑历史,再现老汉口商街风貌,展示中山大道的历史文脉。同时,我们也适当的在入口处引入现代元素,作为时代烙印,体现传承与发展。老通城片区七层楼的餐饮主力店和宾馆,其立面风格向对面的盐业银行靠拢,秉承租界建筑风格,是对该街区旧时建筑风格的一个真实写照。在内街空间的处理上,利用丰富的建筑空间层次,多样的户外空间,再现老汉口、老吉庆热闹繁华的“美食生活秀”。尽可能保护和强化吉庆街民间艺人的演绎传统,并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舞台。露天排挡应该予以保留。

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汉口一度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义于此(武昌起义)。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也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明末清初的建筑主要由木质结构房,庭院、土围墙、石门组成。木门、石门上雕刻着人物、山水、花鸟等精美图案,工艺高超。

武汉吉庆街_武汉吉庆街 -改造规划

规划目标

吉庆民俗街的规划定位为汉派风情街、文化旅游目的地、艺术创意社区。

规划业态分区

一期为美食生活区,二期为民俗创意区,三期为文化馆藏区。

武汉老字号、知名特色餐厅、精致西餐厅、快速消费餐饮、大排档、便利店、茶艺馆、咖啡厅、酒吧、KTV、文物古玩、土特产店、婚纱摄影、商务会所、创意工作室、知名企业……

运营目标


武汉吉庆街

通过发掘民俗文化特别是荆楚大地、武汉一百年来的文化事项,结合时代精神深度创意开发,以集中展示各具特色的饮食、居住、服饰习惯为突破口,以中华老字号的聚集为特色,以民间表演、民间歌舞、丰富的民俗旅游节庆开发为亮点,集餐饮、旅游、购物、休闲等多功能一体,发挥民俗文化的娱乐、审美、规范、维系作用,以满足武汉及全国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成为中部民俗文化精华的展示舞台、国内知名的艺术社区、最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武汉吉庆街_武汉吉庆街 -旅游发展

曾经风景

吉庆街曾是享誉全国的夜市,在这里,美食和文化很好地融为了一体,客人们一边享受特色美食,一边欣赏以“四大天王”为首的民间艺人表演,再喝上一点小酒,这是武汉一道著名的风景。

全新面貌

两年多前,随着过江隧道江北出口施工的进行,吉庆街陷入了“半封闭”状态,前来光顾的食客越来越少。为求全新的发展,也是为使武汉这张特殊的名片能真正打出去,借着过江隧道开始贯通的东风,吉庆街期待重新开街时能以全新面貌示人。

旅游推荐


武汉吉庆街

吉庆民俗街北至铭新街,东临大智路,西至黄石路,南临中山大道,一期美食生活区,分东西二区,东区为一栋7层简欧式“洋楼”:灰色水磨石墙面,弧形层顶,走廊配宝瓶柱造型。 西区为6栋三四层的楼房围成的“四合院”,墙面以红色为主,极具中国传统特色。一期9月建筑竣工,进入装修阶段,预计11开街。

届时,开街活动必定会热闹非凡,舞狮、亮灯、剪彩,湖北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民间技艺展示,各系菜品品尝。吉庆街永恒不变的热闹和人气扑面而来,身在其中必会乐不思蜀。“白天哪懂夜的黑!”正如池莉所说:吉庆街的一天是从夜开始的!除此之外,吉庆民俗街年度50场主题活动即将启动――老汉口风貌,新生活格调。欢迎八方游客来吉庆街体验汉味风情,共享美食、文化与艺术的全城盛宴。

公交路线


武汉吉庆街

1路 电车2路 7路 电车7路 24路 24路通宵线 38路 402路 520路 526路 548路 559路 581路 588路 598路 608路 707路 711路 727路 801路在中山大道南京路下车。

如果在司门口乘坐过江轮渡至汉口江滩,可在江汉路逛街,再步行200米至吉庆民俗街看表演,吃美食,享受武汉生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6853.html

更多阅读

泰国行-在东芭民族文化村观看泰国民俗文化表演 民俗文化村

6月13号下午我们游览泰国最大的主题乐园【东芭民俗文化村】在东芭民族文化村观看泰国民俗文化表演则是观赏民俗人文的一桩乐事。文化村的演出纯仆自然,主要表演泰国的民俗文化,有民族器乐,有民间舞蹈,也有民间风俗--如婚嫁、和尚出家仪式,

吉庆街:好吃佬的“食城”……

北京有个后海,后海不是海。也是美食,也是笙歌,是北京人对理想生活的一种理解。武汉的吉庆街也一样,它不单纯是条街。它低价,随意,热闹,某些生活的哲学从细节体现出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感觉。我正住这条街的楼上,每晚到十点消夜的,听曲的

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 中国朝鲜族饮食文化

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刘海全朝鲜族,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朝鲜族聚居的地区延边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素有礼仪、体育、美食、歌舞而著称于世。 一;礼仪;朝鲜族向有“东方礼仪之族”的美称。在遇有长幼单独进餐时的礼仪,晚辈若被

民俗文化中的中药 长宁民俗文化中心

【药里乾坤】第10集 :民俗文化中的中药【童谣引入】镜头:动画片 贝瓦儿歌《二十四节气歌》童声唱白:“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儿歌,二十四节气歌。那时候,我们身

声明:《武汉民俗文化 武汉吉庆街 武汉吉庆街-人物,武汉吉庆街-民俗文化》为网友挽歌渡临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