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勤记者 王克勤[记者] 王克勤[记者]-人物简介,王克勤[记者]-人物印象

《中国经济时报》高级记者王克勤,中央电视台《讲述》推出的2003年度中国传媒风云人物之一,人称“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此人是国际著名揭黑记者)。近年他先后揭出震惊海内外的某市“出租车业垄断”、某市“证券黑市狂洗股民”等一系列黑幕。仅2001年,由他的揭发而被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即达160多人。他因此经历许多生死劫难,有黑恶集团悬赏500万元要他的人头。2012年“知识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

王克勤记者 王克勤[记者] 王克勤[记者]-人物简介,王克勤[记者]-人物印象

王克勤_王克勤[记者] -人物简介

王克勤,男,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永登县人,现为《中国经济时报》高级记者,这名在农村长大的铁血汉子笔下每一篇文字都早巳成为中国传媒界关注的焦点,但他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的传奇却鲜为人知。

他被业界称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 (美国著名揭黑记者)。有人甚至开价500万元“购”其项上人头,由此被传为“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但有专家算完细账说,他的脑壳“价值”已在百亿元以上。

王克勤的脑袋大幅度“升值”,是在2000年。那时他还是《甘肃经济日报》新闻三部的主任。在中国新闻事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素质高视野开阔的记者,甘肃籍记者王克勤,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王克勤的采访经历中,他的一系列调查性、揭露性报道格外引人注目,采访历程也格外辛酸艰难。他独特的新闻价值观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使其成为国内调查记者中的“另类”。

王克勤_王克勤[记者] -人物印象

血气方刚的西北汉子

王克勤额头光亮,眼睛炯炯有神,穿着非常朴素,一点没有名记者的架子。这个西北汉子说话语调抑扬顿挫,极有感染力。

王克勤_王克勤[记者] -职业经历

王克勤记者生涯总共21年,王克勤牢记一名记者所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对一些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采访,先后推出震惊海内外的一系列鞭挞丑恶、关怀民生的揭黑性深度调查。仅2001年,在他的笔下被送进监狱的就达一百六十多人,警方曾派4名刑警荷枪实弹进驻他家保卫他的安全。


《中国经济时报》王克勤

他采写的《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揭开了兰州证券黑市的盖子。据有关媒体报道,此文的发表,不仅挽回了兰州近万名受害“股民”的数亿元损失,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铲除证券黑市的运动;《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发表后,甘肃省专门调集6个部门,组成近五十人的专案调查组进驻堡子乡调查,近十名为恶乡里的乡村干部受到了法律制裁;他采写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推动出租车行业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河北定州血案调查》在《中国经济时报》刊出后,使定州市因圈地矛盾造成6名农民被黑社会打死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原定州市委书记和风被押上审判台。而他冒着风险,怀着人道主义情怀采写的《邢台艾滋病真相调查》,让世人知道了河南上蔡以外另一个被忽视的艾滋病重灾区,展现了众多村民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凄惨遭遇。

他一次又一次的“调查性采访”,也成就了他的“调查记者”的业绩和美名。有人因此称他是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国著名的揭黑记者)。最惊心动魄的是,曾有黑社会组织悬赏500万元要他的人头,因此他又被传媒界誉为当代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从中,也可以看出王克勤为新闻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每一个微小前行的过程都可能要付出身家性命的代价。然而,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优秀的新闻人总是知难而上,有所不避。

王克勤_王克勤[记者] -敬业精神

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

王克勤的代表作品中,大多是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如《被砸断了腿的民工周海》,报道甘肃省积石山县小关乡大茨滩村一社的村民,外出打工在施工过程中摔断了腿后的遭遇,揭露一些包工头侵犯民工权利的非法行径。善良而诉苦无门的老百姓最令他牵挂,他认为自己就出身于底层,至今仍是在底层生活的人。为了解社会底层大众是怎么过日子的,王克勤扎扎实实深入群众,向广大读者揭开了社会底层的另一角,如《农民“猴子”和他的年》、《农民工老王的中秋节》、《谢国民夫妇与他们的菜摊》等文章,真切反映了许多人也许永远不可能了解的另一类人的生存状况。

每一次采访,王克勤都坚持深入调查、小心求证,从各方搜集材料,力求最大限度接近事实真相,这也要求付出格外多的努力。采写发表《邢台艾滋病真相调查》一文,被王克勤称为记者生涯中最痛苦的采访。他说:我调查的时候,有人说我这个人有病,在找死人。很多人面对采访不说话。我跑过很多村庄,到处碰壁。很多女性的姓名是问不出来的,因为农村一般而言是个男权社会,妇女的姓名在村民中所能知道的非常少,所以采访非常艰难……提起王克勤此次在邢台的采访,配合其采访、如今在邢台血站行风办公室工作的李黔冀介绍说,王克勤在邢台做调查的时候,挨家挨户到艾滋感染者的家里去调查,与每个当事人见面。虽然王克勤自己工资也不高,但每到一家都是自己花钱给受害者买点东西。那个时候,受害者没有人帮助,几乎是心灵接近于死亡,王克勤的举动无疑给了他们莫大的安慰。此外,王克勤还去看死去人的坟墓,每天往返几百公里走访。“晚上回来后,又把我叫到他住的地方,对每个专业的细节都问得特别仔细,而且做了大量的笔记,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我是非常能熬夜的,遇到王克勤就不敢再说自己能熬夜了,常常在王克勤的询问中我睡着了,有的时候半夜醒来,他还在那里往电脑里输入”,李黔冀说。


王克勤

常常都是工作到凌晨三点多钟,天刚亮,王克勤又踏上了调查的路程。就这样,为了曝光邢台艾滋病疫情,王克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以致《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情不自禁在王克勤的稿件上写下了这些话:“昨夜,我含泪签发《邢台艾滋病真相调查》,这篇四万多字的泣血之作,是首席记者王克勤所写,为此他历时数月、三赴河北邢台下辖的八县二区一市及邯郸下辖的武安市。其间,采访了34位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及多个艾滋病家庭,见到了8名艾滋病儿童,还接触了机关、学校、商场等许多的邢台人。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文章一经发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他说,每当看到底层老百姓孤单无助的神态,这种责任感就越浓烈。

履险蹈危以求真相

王克勤认为,记者要不断跑腿,深入现场,才会拿到真正有用的料。记者的工作状态就是:“我来了!我看见!我说出!” 2005年6月13日,为探明造成村民6死几十人伤的河北定州血案的前因后果,王克勤与同事乔国栋奔赴事发现场绳油村进行实地采访。这个血案发生在2005年端午节(6月11日),最早报道的是新京报记者,但是随后闻风而至的其他媒体记者未能突破当地政府组织的封锁线,即使赶到现场也无法报道出来―――他们几乎都接到通知,说不能报道。

算起来,王克勤是第二个到现场的记者,作为有幸进入发生惨案现场开展调查报道的记者,其采访是艰难的,他必须躲避当地有关部门的围追堵截。首先进村就是一个考验,他马不停蹄于14日凌晨3点赶到了绳油村外。但“14日凌晨,绳油村外,路皆封死,望村而叹”(乔国栋语)。

即便如此,敬业的王克勤并未退缩,他找人终于联系到村民带他进村。在沿着羊肠小路赶往绳油村中,因道路崎岖,几次差点被甩下来。历尽艰难进入村后,王克勤迅速取得了村民的信任,在绳油村呆了5天5夜,不断穿梭往返各个受害者家庭,采访了大量村民,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其间,同事乔国栋则赶往定州,采访当地政府。 6月18日,王克勤从绳油村“逃”出来。最后一天留在村里的记者撤离时,整个村子已经全部被当地政府调派的人包围了,当时已有个别记者被当地有关部门扣押滞留。事后,王克勤讲述了当时逃离村庄的“紧张气氛”―――临行前王克勤换上农民的衣服,再把头发搞乱,把笔记本电脑和相机藏到一个装满麸皮的麻袋里,然后和另外一个农民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扮成去邻县卖麸皮的农民。沿路一共经过了三个关卡,都是警车四处巡查拦截,王克勤靠着抽烟遮挡,最后终于成功地“逃”到了邻县。到了邻县之后,他们到一家复印店准备复印一份仅存的材料。店主看了材料后说,接到通知,类似材料不能复印,还顺手拿起电话拨号。王克勤猛吼一声:放下电话,你要干吗!那店主当时还愣了,说要打电话给他老婆。还好,正说着话,他老婆进来了,原来他老婆才是真正老板。这位“老婆老板”还是不能同意复印,于是两个人立即出店分手,一个往村子奔,一个往北京赶。临走时,真农民对着假农民热泪横流,嘱咐一定要把征地血案的真实情况揭露出来。

2005年6月21日,王克勤和乔国栋采写的题为《河北“定州村民被袭事件”调查》终于在《中国经济时报》头版刊发了,这是当时对此案最为详尽的报道。现在,定州绳油村血案审理已落下帷幕,包括市委书记和风在内的27名被告被判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王克勤_王克勤[记者] -曝光重要事件

兰州证券黑市风暴


王克勤

1999年8月17日,55岁的李晶华老太太因为炒股跳了黄河;2000年10月,63岁的张东平老太太因为炒股被外甥举刀砍杀;2000年11月24日,上访的股民遭到十几个“黑衣青年”的殴打。

随即,王克勤到黑市以炒股为名,先后以下岗职工、小生意人、上班族的多重身份出入兰州各个股市探访。他发现,仅兰州这个270万人口的城市近五六年来就先后存在过50多家证券诈骗黑市,诈骗老百姓的血汗钱达八九亿元之巨!这些公司都没有小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经营许可证及股票交易席位号,根本没资格进行证券交易。他们与上海、深圳的交易所根本没有连线,只是通过卫星接收器、互联网等渠道接收股市行情信息,建成一个模拟的股票交易系统,所谓的买人、卖出不过是欲盖弥彰的障眼法而已。股民们投进的钱直接装进了这些所谓的证券公司幕后老板们的腰包,根本没有参与股票投资与交易!

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王克勤发现这些黑股市的内幕越来越令人感到恐怖:许多证券黑市都有自己的黑扪手,有一家黑公司还有一支18名人手一支微型冲锋枪的“微冲队”,一些证券公司的人时常扬言把某某“做了”。12月下旬,四处探访的王克勤接到了第一个警告电话:王记者,你注意点,不要胡整。之后,“要打断王克勤的腿,要剥了他的皮”之类的传言接踵而来。

职业的敏感以及看到的事实,使王克勤感到此事案情重大,同时他也深深地感受到这张黑网势力之大以及自己力量的单薄。为此,王克勤找到了《中国经济时报》驻甘肃记者王宏和他联手调查此事。2001年2月3日,长达1.8万字的《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一文,终于在《中国经济时报》刊发了。被誉为“2001中国经济秩序整顿年第一案”的兰州证券黑市的黑盖子由此被彻底掀开。

曝出租车黑幕

王克勤采访出租车业主管机关―――市交通局,对方要求发公函。在送上公函后,他每隔两天给那个局的宣传处打电话请求采访,对方均以“处长不在”等语搪塞。找法规处,答复相同。找出租处,被告知“回头联系,看人家处长愿不愿见你”;恰巧碰到处长,人家答“不行,我不直接接待记者”。

通过研读大量文件、资料,王克勤发现,这个市许多出租公司纯粹是空手套白狼起家。出租车司机每天十几个小时艰辛劳动所得,几乎全部流进土霸王恶老板腰包。他们的发家手段,一是巧取于司机,二是豪夺于国家,三是劫掠于公众。出租车,一时成为出租公司“合法”疯狂敛财的工具。2000年初,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7785.html

更多阅读

《我与长征组歌领唱王克正之缘》 长征组歌歌词

《我与长征组歌领唱王克正之缘》今天,偶尔翻到百度网页,看到了电影《长征组歌》的原班人马相聚央视的镜头画面,让我想起了《祝捷》的原唱演员王克正老师。那是我当兵第二年的夏季,部队接到上级指令:新时代的军人不但军事过硬,业余文化生活

转载 美国黑市拳之王杰克森胡是中国人资料 地下黑市拳赛视频

原文地址:美国黑市拳之王杰克森胡是中国人资料作者: 秋风客原文地址:美国黑市拳之王杰克森胡是中国人资料照片作者:毛泽倩  世界上KO率最高的格斗比赛是什么?泰拳比赛?自由搏击比赛?无限制格斗比赛?这些比赛的KO率的确很高,但和黑市拳赛相

声明:《王克勤记者 王克勤[记者] 王克勤[记者]-人物简介,王克勤[记者]-人物印象》为网友很酷又爱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