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当有味节目介绍 《有味》 《有味》-基本信息,《有味》-内容介绍

《有味》,综艺明星汪涵著,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有味》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他并没有沿袭明星出书的老套路,而是通过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拜访沿袭传统手工艺的民间作坊,用老散文的笔法,描写了糍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杆、墨条、香干等老物件的制作过程,这些手艺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的边缘。

有味_《有味》 -基本信息


《有味》

作者:汪涵
ISBN:9787563393664
页数:240
定价:29.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10-1

有味_《有味》 -内容介绍

《有味》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他通过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拜访各处传统手工艺民间作坊,用老散文的笔法,描写了糍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杆、墨条、香干等物件的制作过程,这些手艺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的边缘。汪涵用悠远的文字回味着过往,玩味着这些物件和老手艺,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对亲情的眷恋、对事业的感悟,以及对老手艺人及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有味_《有味》 -作者介绍


汪涵

汪涵,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主持过历届超女、快男、快女的选秀活动,主持《勇往直前》《名声大震》《越策越开心》《天天向上》等重要娱乐节目,曾获得“华语主持群英会最具幽默才智主持”、“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等称号。

有味_《有味》 -意义

《有味》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生活中的汪涵,曾将毛笔字、篆刻、养虫子、做木工、玩核桃、玩葫芦这些当成他自己的“不良嗜好”。但是机缘巧合,长沙附近靖港小镇的缓慢生活,让他逐渐萌生写作的念头。在被问及为何要出版这样特别的书时,汪涵回答道:“这么些年来,我得到了观众太多的爱与赞美,如果找不到管道来释放,一个人是无法承担这么多的爱的,个人会变得无比膨胀,失掉自我,我努力记录下这些仍存于世的老手艺,正是我回报观众的方式。”

《有味》是对人生的一种回味,而且里面做的很多东西是我们以前接触过的。如秤,有一个老人家说一天就做几杆,秤心不能偏,这是良心。所以这个秤一头压着我们自己的分量,一头又挂着他人脸上的笑容。很显然,汪涵想通过这本书给大家一个传递,我们的人生都是由这么多小物件组成,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温暖,还有更多的回味。

《有味》还倡导一种“慢生活”。慢生活不是无所事事,小生活不是自私自利,在快节奏的状态中,只要能调整好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平衡点,一样能够减少焦虑感,过上“慢生活”。因为“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

有味_《有味》 -汪涵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味

《有味》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他通过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拜访各处传统手工艺民间作坊,用老


《有味》

散文的笔法,描写了糍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杆、墨条、香干等物件的制作过程,这些手艺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的边缘。汪涵用悠远的文字回味着过往,玩味着这些物件和老手艺,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对亲情的眷恋、对事业的感悟,以及对老手艺人及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有味_《有味》 -目录

有味的礼物 2
靖巷香干 5

正文 5
制作步骤 9
意趣小识 9
涵舍故事 11
糍粑 12

正文 12
制作步骤 16
意趣小识 17
涵舍故事 19
木盆盛满漂流声 19

正文 19
制作步骤 24
意趣小识 25
涵舍故事 26
油布伞 26

正文 26
制作步骤 33
意趣小识 33
烟火神仙归隐记 35

有味_《有味》 -好句摘抄

在深夜的写作,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敏锐的认识。有时候我沉沉睡去,经常梦见童年,据说大多数人的写作都与童年有关。至于我,梦大都会发生在清晨,在半明半暗的时候,在天边红褐色的残霭即将变成白色的流云的时候,我有时松开手上的笔(我是一个至今也不会用电脑的人),梦见童年回归,母亲用鸡毛掸子给我打扫房间,沉静的动作里有着某种永恒。

湘当有味节目介绍 《有味》 《有味》-基本信息,《有味》-内容介绍

.



――摘自《有味》序言

我由此写下了鸡毛掸子,写下了靖港,也写下了木盆、豆腐干、古琴,还有墨条这些精巧或者平凡的物件。在清早我快出门的时候,这些物件仍然在,它们有的在我房间里,有的还在记忆中闪烁,只是,它们都还未曾醒来。我相信,它们和靖港一样有自己的时间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从这里开始要改“它们”为“他们”,在清晨,我不会去惊扰他们,就像母亲从不会去惊扰我的梦。

对于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和他们的制作者之间的关系,在写作的时候我曾经想过无数次,木盆和古琴这些肯定都听到过我写作的动静,并和我有过交流。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方式,对这个世界了如指掌。通过写作,我确立了与他们的朋友关系。也因为它们,我还算是一个有味的人。

――摘自《有味》序言

男孩子总喜欢各种各样的兵器,我最喜欢的是弓箭。大概是因为弓箭最痛快的缘故,用不着和对手无休止地乱缠乱斗,嗖的一声,电光火石之间,那笔直的一箭,搭上了自己全部的精气神,射入了茫茫大气……之后,成与不成,胜与不胜,看看目标,都解决了。射箭,就如同我的某些语言,说出来总希望能一下子击中对方,射到你的痒处,让你莞尔一笑,那都是我平时修炼的结晶。

――摘自《好箭》

受了这次乡下远征的影响,后来我无比喜欢在炭火上烤糍粑,这算是我最早学会的一种厨艺,比煎鸡蛋更早。我大口吸入它的焦香味道,看着它由硬慢慢融化到柔软,这个过程象征了我缓慢的童年。

――摘自《糍粑》

炭火忽明忽暗,糍粑上面会慢慢鼓胀,长出很多焦黑的疙瘩,最后它扑哧扑哧鼓起大泡,腊八豆就可以放在这个里面。我在温暖的新年里,得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又隐隐感到失去乡下幸福的惆怅。那条通向五舅家的道路缓缓淌出了雪水,天寒的时候,那些汉子晃动的身影不知为何就突然不见了。窗外鞭炮终于噼噼啪啪地响了,过年了,过年了。我的玻璃窗,永远被妈妈擦得很干净。

――摘自《糍粑》

曾经有人这样问过我:假如你不是汪涵,你可以选择另外一样生命,你想做什么。我想了想,其实每一种生命都其有可爱的地方,但我还是愿意做一棵树。至于是哪一种树,我还没有想好。曾经见有人写过沙漠里的胡杨树,只需要一点点水就可以存活。假如我可以选择,我就做一棵胡杨树吧。

――摘自《琴之树》

一个人的静,是不是有重量的?假如有的话,我认为它最好的方式,是用一颗心做秤砣,用大地做星盘,才能称得起。

――摘自《准点的星辰》

我是个好静的人,想卸去一切的重量,但我总还做得不够,有时候想彻底安静一下,忍不住地在音乐中咳嗽一声,也会让我觉得可耻。关门即是深山,那深山就在自己的心里。静其实是没有止境的,如同一幅星空运行图,只剩下了基本的线条,无边无际慢慢运转,几万年都是如此,再大的动静,都无法去得知了。最静的时候,都听得到外面花瓣落地的声音。我认识一个人,就有这样的静。找到他,你心里需要好大的一片旷野。他远离城市,一生只做一件事情。

――摘自《准点的星辰》

做他这个手艺的在以前就很少很少,靖港远近十里只有吕爹在做秤。这个事实实在是太重要了,小小的秤杆一头是南北杂货须臾吞吐,一边是千万银钱瞬息万变,那些关于后来的计算,是生意人的事情,不是吕爹的事情,那和他的关系并不大。吕爹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手艺人。吕爹总结说:“做手艺人发不得财,却也活得清。”

――摘自《准点的星辰》

有味_《有味》 -汪涵:《有味》之序――有味的礼物

在我起了做这本书的念头的时候,时间还是夏天。夏天南方的太阳很毒,但烦乱总被不期而遇的大雨一洗而尽,为了与一条河流保持一样的沉静和从容,我经常去长沙附近的一个小镇散步,那个地方叫做靖港,那条河叫做沩水河。
靖港给我的美感在于它生活的节奏,它固执地在紧邻都市的地方保持了自己的时间感:那里的水鸟,总在黄昏的时候沿着固定的线路归巢。那里的木匠午睡醒来总在同一个时间,然后摆开自己的工具,打开他的窗户。那里的豆腐作坊,不用任何钟表,也知道在什么时候开磨最好。然后,开磨的豆香蔓延到整个石板长街。


汪涵


虽然,这本书的存在并非由于靖港,但我心存感激,在那里的时光,总让我能够更好地明白自己。我和那里的老人和孩童,一起度过了很多个悠长的白昼。由于他们的启发,我找到了一些和时间交谈的奥秘。比如,在哪里散步,才能踩到松软的褐土;听到哪一种鸟叫,就知道夏天其实已经过去了。而看到那些淡蓝的野菊,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抬起脚,它们从不需要任何的移植,就开得茂盛自在。
因为这些可爱的存在,时间开始明亮起来,那些让我感悟的物件和人物,也在我的脑海里像野菊花一样生长。
于是,我就开始了写作和整理,时间往往在深夜。在深夜的写作,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敏锐的认识。有时候我沉沉睡去,经常梦见童年,据说大多数人的写作都与童年有关。至于我,梦大都会发生在清晨,在半明半暗的时候,在天边红褐色的残霭即将变成白色的流云的时候,我有时松开手上的笔(我是一个至今也不会用电脑的人),梦见童年回归,母亲用鸡毛掸子给我打扫房间,沉静的动作里有着某种永恒。
我由此写下了鸡毛掸子,写下了靖港,也写下了木盆、豆腐干、古琴,还有墨条这些精巧或者平凡的物件。在清早我快出门的时候,这些物件仍然在,它们有的在我房间里,有的还在记忆中闪烁,只是,它们都还未曾醒来。我相信,它们和靖港一样有自己的时间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从这里开始要改“它们”为“他们”,在清晨,我不会去惊扰他们,就像母亲从不会去惊扰我的梦。
对于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和他们的制作者之间的关系,在写作的时候我曾经想过无数次,木盆和古琴这些肯定都听到过我写作的动静,并和我有过交流。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方式,对这个世界了如指掌。通过写作,我确立了与他们的朋友关系。也因为他们,我还算是一个有味的人
有一天,我想起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礼物》: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我突然感觉到用它来形容这些东西是多么的好,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想去占有的时候,他该是多么的快乐,就像我的那些好朋友那样,比如制琴的朴云子,做豆腐干的老李,做木匠的于爹。


《有味》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

但想要把这一切的感受写下来,我还是感觉到了难度。其实,我对文字,向来是心存敬畏的,尤其是在必须要让自己写得有味的时候,所以迟迟不敢下笔。我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尽管我有那么多不良嗜好,写毛笔字,搞篆刻,养虫子,做木工,玩核桃,玩葫芦??做这些杂七杂八的玩意儿,我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假如有一天,虫子给冻死了,葫芦被摔坏了,出了这些事情,肯定比在节目现场穿反了裤子更让人揪心。把玩这些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好处,那就是不用连累别人和我一起伤心。而把这些写成文字就不一样了,我一定得想清楚,我给大家说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当一个木匠,炒一碟香干,这些肯定都是有味的好事情,靖港也是个相当有味的地方,而当它们变成文字之后,是否还会变得香气四溢,我一直不敢想象。
其实这些大多都有不可说的意味在里面,《大品般若经》里有云:“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我相信人生真正的好东西、好味道,都是不可说的,它们有时候披上了世俗的外衣,躲在一些不世俗的地方。比如我在靖港的那些师傅和朋友们,都很少说话,只是默默地生活,享受阳光和各种气味。因为他们,以及他们手上的小物件,这种表达慢慢有变成文字的可能,木匠、墨工、折扇坊、油布伞、竹林、河流这些,都会比一个人更为长久地活着,它们比其他复杂的东西,更值得去记录。
你们肯定还想知道为什么我会写下这样的文字,这得从我的师承开始说起。我对文字的好坏评价,是有所偏执的。这并不会因为书籍报纸上那些刺激的标题发生改变,更不会因为世界变得越来越刺激,越来越滑稽,我的文字观也会有所变化。

我得感激我最早的师承。我生在苏州,小时候经常和我爷爷到园林里面去逛,接触了很多树木、小虫子、字画、碑林??这些东西都相当奇妙,它们的声响、形状和运动的方式都有奇特的美感,一直影响着我,我希望我文字里会有它们的DNA。长大之后我接触了更多的好东西,也无非是拿它们来作比较,那种美感相当的原始和直观,我从来就无法放弃。


主持人汪涵


那些让我拍案叫绝的物件和文字,其实都有着相似的特征,比如沈复的《浮生六记》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些文字都相当的缓慢,这微观的生活是多么的有趣。每次我读到这些,也会怡然称快,沈复和张中行、董桥这许许多多的老先生,他们写下了那么多畅快的好文字,给了我无数快乐的夜晚,也无形中成为了我的师承。后来看到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引征陆桴亭的话,谈到生活和小物件之间的关系:“凡有体验有得处,皆是悟。只是古人不唤作悟,唤作物格知至。”我更加坚定了把小物件写下去的兴趣,这种兴趣也不在于占有与否,而如苏东坡所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我一直想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对于那些曾经问过我生活意义的朋友,这本书也算一个小小的回答。文字是我生活的一种方式,但并非最主要的。我用文字去实现我日常生活的拼贴,努力用木盆、鸡毛掸子、糍粑、墨这些寻常的小物件,做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一个没有流俗的感悟,和一个不算模糊的答案,而不是我在舞台上的那些只言片语。假如你们能够从中看到当一个小工匠的有味生活,更加安心地过有味的日子,偶尔会感觉到我的存在,只希望你们能够会心地一笑,哪怕是面对在电视节目中的我也行,而不必努力去作那些不可说的阐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823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湘当有味节目介绍 《有味》 《有味》-基本信息,《有味》-内容介绍》为网友花落花有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