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 ,1931年3月2日),最后一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5年~1991年)、第一位也是唯一的苏联总统(1990年~1991年)。俄苏政治家,国务活动家。苏联的改革和“公开性”的创始人。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劳动红旗勋章获得者。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截至2014年,他是继东德的埃贡・克伦茨后少数还健在的前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人之一。

戈尔巴乔夫_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生平

早年经历


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出生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来自一个切尔尼戈夫的乌克兰移民与沃罗涅日的俄罗斯人的混合家庭。他的父亲,谢尔盖・安德烈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是一名联合收割机操作员,也是二战老兵。他的母亲玛利亚・潘捷耶列夫・戈尔巴乔娃是集体农庄的工人。幼时,戈尔巴乔夫曾经历过1932年苏联大饥荒,家乡的普利里沃利诺耶村有接近一半的人饿死,包括他父亲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的祖父和外祖父在三十年代都以编造的罪名被逮捕,他父亲的祖父安德瑞・莫伊谢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也被送到西伯利亚流放。

1949年,18岁的他获得了“劳动红旗手”的称号和勋章。第二年他被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1952年在大学里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1955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高加索,分配在阿尔穆尔-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委员会工作。由于他出众的才能和工作成绩,一年之后,他晋升为阿尔穆尔地区的党委书记。1962年,他调任斯塔夫罗波尔地区主管农业。1967年戈尔巴乔夫透过函授课程从StavropolInstituteofAgriculture获得农业经济硕士。

党内晋升

1961年,戈尔巴乔夫参加了苏共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二十二大。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二十年内苏联要在人均产值上超越美国。在此期间,戈尔巴乔夫在地方共青团组织内迅速上升。1963年,他被提拔为斯塔夫罗波尔农业部门的党委领导。1969年库拉科夫调苏共中央主持农业,进入苏共最高领导层,而戈尔巴乔夫接仟库拉科夫成为地区党委书记。

1970年,戈尔巴乔夫被任命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年轻的地方党委领导人之一。在职期间,戈氏努力重组集体农场,重视农民在决策中的意见,扩大他们的自留地,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1971年他进入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三年后的1974年,他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一名代表和青年事务常委会的主席。紧接着,在曾支持戈尔巴乔夫的FyodorKulakov因心脏病去世之后,1978年戈尔巴乔夫替代他进入了中央委员会里的农业秘书处。1979年,戈成为了政治局候补委员,一年后成为政治局正式委员。戈尔巴乔夫将他在党内的不断晋升归功于党内的意识形态大佬苏斯洛夫。

在安德罗波夫统治期间(1982至1984年),戈尔巴乔夫已然成为最活跃的政治局委员之一。同时,近五分之一的顶层人员,包括部长与地方大员,都被换成了年轻人。其中像雷日科夫和利加乔夫这些被提拔的人,都与戈尔巴乔夫有着密切的工作关系。作为苏共党内大员,戈尔巴乔夫自然有许多出国访问旅行的机会。而这些出国的经历又深远地影响到了他的政治观点和对社会的看法。

1972年,他率代表团前往比利时访问;三年后,他访问了西德;1983年,戈尔巴乔夫又带团去了加拿大并会见了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和一些加拿大国会人士;1984年,戈氏赴英旅行,其间又会见了时任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1984年,安德罗波夫去世。其生前曾表示希望戈尔巴乔夫来继任总书记一职。然而,继任者却是高龄且已重病的契尔年科。很快,这位新任的总书记在下一年又去世了。此时,党内已开始迫切需要一名年轻的领导。1985年3月11日,仅在契尔年科死后三个小时,戈尔巴乔夫被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此时戈尔巴乔夫仅有54岁,还是当时政治局里最年轻的成员。他也是首位在前次竞争失败后成功当选的党内领导人。

领导苏联


1990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十月革命纪念日,与叶利钦在一起契尔年科死后,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11日以54岁之龄,当选为苏联最年轻的共产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开放来阻止苏联共产主义的退化,其开始标志是1986年2月召开的第27次苏联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开始推行改革。对军队的改革从削减军费开始,进而对其使命任务和体制编制进行调整,主动放弃了对军队的领导。为表现“新思维”,并树立改革形象,戈尔巴乔夫及部分苏共领导人刻意与军队保持距离。苏军40集团军司令格罗莫夫说,当集团军从阿富汗完成撤军(1985年2月15日)回到苏联境内时,“没有一名国家领导人,或者是国防部的领导人来迎接我们”,“故意不重视部队撤出阿富汗这件事是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失策表现之一,戈尔巴乔夫的战友们随随便便就将前任的错误推到我们身上”。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特别是停止武力干预,他的发言人将这个政策称为“肖恩纳屈主义”。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但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在罗马尼亚却发生了暴力事件),史称为“东欧剧变”。东欧剧变实际上结束了从二战以后长达四十五年的全世界范围内冷战格局,为此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10月15日获诺贝尔和平奖。

1990年3月14日,第3次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决定设立苏联总统,从而改变了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集体行使苏联国家元首职权的制度;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被大会间接选举为苏联总统。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苏联总统。

苏联解体

东欧民主化,同时削弱了苏共政权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的控制能力,最后导致了苏联的瓦解。1991年8月19日,一些保守派政治家和一部分军人趁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度假时发动了“八一九事件”,戈尔巴乔夫被软禁了三天,被释放后发现他的声望已被时任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总统叶利钦盖过,叶利钦已取代他成为全国的领袖。政变后他被迫将大部分政治局成员撤职,一部分甚至逮捕。

1991年12月25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他被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解体后


八一九事件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期间,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程度的倒退,卢布大幅贬值,路边乞丐与刑事犯罪大量增加。保守势力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应该对国家的分裂没落和许多困难负相当大的责任;也有亲欧美人士认为这是苏共长期统治所形成的各种政治及社会经济问题积重难返的结果,其他人则认为这是叶利钦为了个人权力没有进行完整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结果。

1992年1月他主持成立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研究基金会(戈尔巴乔夫基金会)。

在1996年的俄罗斯总统选举中戈尔巴乔夫仅获得了0.52%的选票。


戈尔巴乔夫演讲在罗纳德・里根逝世后,他代表俄罗斯出席他的葬礼。他也曾联同叶利钦批评普京对车臣的武力政策和态度偏离了民主。戈尔巴乔夫本人则在2008年5月7日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反击美国对普京演讲的指责,称美国领导人的承诺不可信,又在同年9月8日接受西班牙埃菲社采访时称西方企图孤立俄罗斯。

除了时不时发表些政治观点意见外,1998年时因为他存款的银行破产,为了给它的基金会补充资金,他还十分时髦地为必胜客和LV皮包拍摄了广告。其中为LV拍摄的广告中,他穿着细条纹西服和大衣,坐在汽车的后排,握着车门把手,在他的身旁放着一个路易・威登的行李包。透过车窗,他看到的是破败的柏林墙。从8月份开始,这组广告就作为2007年路易威登集团秋冬季推广活动的一部分,陆续出现在各大时尚和财经类的报刊杂志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2001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获得一份当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新工作,可以令他通过媒体敞开心扉。作为合作伙伴,戈尔巴乔夫将出任《权力秘密》节目的主持人及首席编辑。这一电视节目由一家德国公司资助,主要以文献纪录片为主,戈尔巴乔夫可以访谈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其中有不少人还是他的老友。

戈尔巴乔夫本人在2013年3月30日俄新社的演讲中则认为苏联解体的责任应由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负责,因为叶利钦所主张的改革方针是“不负责任的”,且称自己“为改革贡献了许多”,又说自己为国家带来了自由。

2006年2月28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中国《环球人物》杂志采访时候建议中国稳定发展,不要搞什么民主化,戈尔巴乔夫亦对邓小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重新出山

2008年9月,77岁的戈尔巴乔夫宣布再度进入政坛。于2002年至2004年曾当选俄罗斯社会民主党领袖,但是该政党根据2007年4月俄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被迫解散,当年10月戈尔巴乔夫当选全俄罗斯社会运动“社会民主党人联盟”主席。

2007年11月29日他在接受采访时候称支持普京,但对统一俄罗斯党无好感。

2011年2月21日,戈尔巴乔夫指责目前的领导人“狂妄自大、轻视选民”。对于梅德韦杰夫和俄总理普京私下决定在两人之间选出2012年俄总统大选候选人一事,他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不尊重选民,而且是“惊人狂妄自大的”表现。“这不是普京个人的事情,而是由全体民众通过选举决定的事情,难道其他人就不能参选了吗?”

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公投后,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对此给予积极评价,称“克里米亚公投是改正历史错误”。

戈尔巴乔夫_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评价

世人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人对其敬仰赞美,有人则对其口诛笔伐。实际上在历史的迷雾尚未散尽之时,试图“盖棺定论”为时过早。对于戈尔巴乔夫和苏联解体,或许至少还要再过很多年才可能有个比较客观或比较一致的看法。

正面评价


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崇尚普世价值,为人坦率,有教养,有风度,彬彬有礼,谈吐轻松自如而且富有幽默感。

戈尔巴乔夫结束了苏共的专制和暴政,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法制和自由,并使得东欧国家自主发展,结束了全世界范围的冷战对峙局面。从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看,戈尔巴乔夫开创的是一个大的改革时代。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退出历史舞台,只是带有戈尔巴乔夫印记的一个改革阶段的结束,而他之后的叶利钦以及现在的普京,并没有中断由戈尔巴乔夫所开始的改革。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普京三位统治者所进行的改革虽然在具体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异,但是他们的改革在终极目标上是相同的,即要把俄罗斯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民主国家(不过戈尔巴乔夫的初衷是苏联的民主社会主义化)。

很多人,特别是自由主义者和亲西方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能和曼德拉、昂山素季相提并论的伟大人物。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它结束了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引起了社会对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认识和观念的很大改变。因此,经济改革为苏联传统经济模式向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在现在的俄罗斯,尽管人们正经历着经济转型时期的各种痛苦,但是对于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的认识显然已经极大地深化了。

西方一般对戈尔巴乔夫有很高的评价,戈氏在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6年7月,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五国的的民意调查表明,欧洲大部分居民认为戈尔巴乔夫是比普京优秀的国家领导人,其中支持前者的有59%,支持后者的只有12%。

负面评价

很多人,特别左派和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以及现代俄罗斯一些高层领导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议人士,认为戈尔巴乔夫是俄罗斯民族罪人和共产主义的叛徒。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过于草率、脱离实际的对内对外改革政策,以及他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近乎幼稚的过分信赖,戈尔巴乔夫虚荣心强,为了博取西方国家的赞美,而依照西方希望的去做,常常沉醉在西方的赞美中不能自拔,导致了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严重后果,违背了他建设“民主的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也背叛了共产主义事业。使得俄罗斯沦为了原料附庸,并导致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大滑坡,通胀暴涨等问题。

2012年,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在近百年俄罗斯历任领导人中戈尔巴乔夫的政策最不受欢迎,仅14%的受访者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低于沙皇尼古拉二世(31%),斯大林(近28%),赫鲁晓夫(24%)。高达61%的俄罗斯人认为普京的政策更正确。

2014年4月10日,俄罗斯一名议员证实,来自包括执政党的多个党派议员已正式要求检方调查戈尔巴乔夫,认为他在苏联解体事件中负有叛国罪。又2014年7月23日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刊登文章称,普京私下曾对顾问说戈尔巴乔夫和尼古拉斯二世是俄罗斯史上最大的罪犯,因为他们是软弱者从而把权力抛在地上让疯子捡了起来。

戈尔巴乔夫_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个人生活

家庭


1986年,雷克雅未克,戈尔巴乔夫同夫人赖莎乘坐伊尔62回国。这位第一夫人因为永远的珠光宝气和伶牙俐齿而被人民所诟病。1955年,戈尔巴乔夫从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法学专业毕业,并在大学期间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他们1953年结婚,并在毕业后搬去了斯塔夫罗波尔。1957年,他们有了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孩子。

戈尔巴乔夫的妻子赖莎・马克西莫芙娜・戈尔巴乔娃1999年死于白血病。

戈尔巴乔夫有两个孙女和一个曾孙女。

体貌特征

戈尔巴乔夫的头上有一个显著的胎记,为其广为人知的外貌特征。

生活待遇

1991年12月21日,独联体7个国家的元首在白俄罗斯举行首脑会议,签订了关于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生活保障的文件,文件中没有提及保障戈尔巴乔夫本人和他的家庭不受侵犯的话。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首脑会议上决定,按国家干部最低职务工资给戈尔巴乔夫计算退休金,每月发给他4000卢布,这个数目在当时非常可观,并且终身给他养老金,为他提供别墅、汽车和警卫。给他的国家别墅离莫斯科有14公里,别墅里有厨师、女服务员和女管家,还拨给他17个警卫和一辆带高档自动电话系统的“吉尔”牌轿车。

1991年俄罗斯发生通货膨胀,戈尔巴乔夫原来的退休金已不值钱,到1994年只值2美元。1993年,戈尔巴乔夫的助手给退休基金会写了询问信。1994年秋,俄罗斯当局通过专门决定,规定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为国家最低退休金的40倍。1992年4月初,戈尔巴乔夫接受了法国《解放报》和国家电视一台记者的采访,他非常尖锐地批评了叶利钦。第二天,他的“吉尔”轿车就被换成不带自动电话系统的伏尔加轿车,直到1997年,才给他的“伏尔加”轿车安上了低一个档次的自动电话系统。他的警卫人数也逐渐减少,先是17个,接着是15个,后来是12个,最后只剩3个。

健康状况

2014年10月9日,戈尔巴乔夫因病住院。当天晚上他向媒体表示,“最近七天我的身体还过得去,但8日开始病情加重了,现在我住院了。我在监测之下,浑身都是管子”。戈尔巴乔夫介绍称,他的身体状态是8日恶化的,而这使他无法关注“诺贝尔奖周”。他说:“是的,我被送进医院了,大家都知道我的性格,就是要斗争,为生命抗争。”

戈尔巴乔夫_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奖项

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戈尔巴乔夫也因此于1992年被俄共开除。

戈尔巴乔夫_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著作

《戈尔巴乔夫著作集》
《改革与新思维戈尔巴乔夫著作集》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八月政变》
《未来的社会主义》
《我与东西德统一》
《20世纪的精神教训》
《午夜回忆》
《尚未结束的历史》
《我们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40103/63713.html

更多阅读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

1 人物简介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出生于斯塔夫罗波尔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谢尔盖·安德烈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是一位联合收割机的操作员,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退役军人。母亲在集体农场工作。戈尔巴乔夫

“异类”戈尔巴乔夫-燕南园精选-靠垫网 万科燕南园

按:文章的语气较重,可能会导致我们阅读的时候感到不适,请自主决定是否继续往下阅读。春节走亲访友之余,将买了一年多搁置在书架上的《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看完了。整个阅读过程仿佛科幻大片,我在前苏联和中国之间穿梭,在历史与当下徘徊。时

和戈尔维耶夫谈自由 南方周末自由谈

八点半的光景,在蒙蒙的窗棂间仍有马车夫和高毡帽的虚影绰绰地流动。我和戈尔维耶夫面对面坐着,当然,都把身子优雅地侧向窗口那块黑洞洞的地方。他摇晃着手里温存的咖啡,蓝山,总是能使人沉静内敛下去。而我的目光顺着他金黄的卷发溺水般跳

戈尔什科夫上将号航母 戈尔什科夫上将级

戈尔什科夫上将号航母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 号航母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航母建造时间:1978年下水时间:1984年开始服役时间:1987年“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是前苏联“基辅”级的第4艘舰,原名“巴库”号。1978年

纳扎尔巴耶夫是这样一个哈萨克人 纳扎尔巴耶夫 中国

赵宇起初,人们忽视你然后,人们嘲笑你接着,人们反对你最后,你赢了印度圣雄甘地的这句名言,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座右铭。22年前,冷战阴云未散,正是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倡议“建立一个全亚洲范围的地区性安全合作组织”,遂有今日亚信。

声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为网友清影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