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学校简介,福建师范大学-发展历史

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东南名城――福州市,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福建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国“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设有研究生院,为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

福建师范_福建师范大学 -学校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建国后,1951年私立福建协和大学(1915-1950年)、福建研究院(1939--1951年)、私立福建学院(1931年--1951年)、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1941、1946-1951年)、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0---1951年)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成立“福州大学”,1951年,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撤销,从此结束了它36年的办学历史。 福州大学于1953年改名福建师范学院,1970年撤销, 1972年复校并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福建师大位于福建福州316国道附近。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省会福州市,校本部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多亩,1936年福建省立福州师范学校、省立莆田师范学校、建瓯乡村师范学校、闽侯乡村师范学校合并组建福建省立福建师范学校,福建司法学校(1983-2003年)2003年并入福建师大。 福建优级师范学堂还发展为三明学院。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李建平、、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叶圣陶、郭绍虞、林兰英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学习、任教。虽然学校数度易名,几经迁徙,但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共同努力,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抓住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机遇,凭借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春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设有各类学院28个、本科专业68个,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0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80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4个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8个省重点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本科教学省重点实验室,8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此外,学校还是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等。

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各类研究生5500多人。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以及港澳台及华侨学生。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拼搏向上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600多人。在1700多名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800多人;有双聘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省级人选47人,省级优秀专家22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5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7人。

依托多学科的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一、二等奖19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15项,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奖5 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0项。先后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100余项,其他各类课题3000多项,共获各级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近700 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6项,其它全国性奖17项。

学校编辑出版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福建中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各类学术刊物公开发行,受到各方好评。其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福建省一级社科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也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图书馆藏书量300多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名列前茅,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的代表性报刊的收藏,称誉海内外。拥有教学科研用计算机8000多台,多媒体教室100多间,语音室30多间;建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70多个,并拥有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科研实验基地。校园网络建设的速度、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学校办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毗邻港澳台、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学校的海外华文教育已初具规模,在东南亚国家产生了良好反响,已派出多批志愿者赴菲律宾开展汉语教学活动,志愿者以出色的表现受到了菲律宾华人华侨社会的一致好评,得到了我驻菲律宾大使馆和国家汉办的充分肯定。2007年1月16日,正在菲律宾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会见了我校志愿者师生代表并合影留念。

福建师范_福建师范大学 -发展历史

●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10年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成立,后升格为私立福建学院,后再改为福建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私立福建学院,1936年私立福建学院农科并入私立福建协和大
学,1951年部分并入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学院。1951年私立福建学院法律政治经济3系并入厦门大学。


●福建省立师专-福建师院(乌山)简史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下文简称"福建师专")为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之一。

1936年福建省立福州师范学校、省立莆田师范学校、建瓯乡村师范学校、闽侯乡村师范学校(福州乡村师范学校)等合并组建福建省立福建师范学校莆田师范学校1918年福建省立第四行政督查区师范学校在莆田创建

1926年福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更名为省立莆田师范学校

民国12年,1924年在莆田设置省立莆田高级中学,地址在兴化府(今天莆田市)府学旧址东大路柴坊里

民国16年,1927年福建省高级师范学校和省立莆田师范学校在莆田合并改建为省立第二高级中学

民国18年,1929年省立第二高级中学更名为省立莆田高级中学民国20年,

1931年省立莆田高级中学和省立莆田师范学校合并改建为省立莆田师范学校,1936年福建省立福州师范学校、省立莆田师范学校、建瓯乡村师范学校、闽侯乡村师范学校(福州乡村师范学校)等合并组建福建省立福建师范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学校简介,福建师范大学-发展历史

1929年建瓯乡村师范学校创建闽侯乡村师范学校(福州乡村师范学校),1928年福州乡村师范学校创建1942年福建省立福建师范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立永安师范学校该校于1941年6月1日,在抗战烽火,后该校在永安的部分发展为三明师范学校,三明学院。 当时省政府主席陈仪和教育厅长郑贞文,对于创设本省公立的正规中等学校师资培训机构,态度颇为积极,曾多次提出具体方案,均遭教育部否决。本省公立的正规高师院校长期消失,加剧了本省中等学校的严重""师荒"。1940年夏省政府未经教育部同意,从权设置了省立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二年制),以应急需。鉴于该所受种种条件限制,对解救本省中等"师荒"未能大有作为,省政府和教育厅不久又派专人向教育部力陈创办福建师专的迫切需要,才得到同意。1941年4月着手筹办,6月1日获电准成立,唐守谦被任命为校长,8月1日即
正式开学。福建师专在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上,同1907年成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一脉相承,在福建高等师范教育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福建师专创立
于抗战开始的第四年,当时战火已蔓延到省境,加以国民党统治区政府腐败,经济频于崩溃,因此创业极为艰苦。师专是以中师养成所为基础筹办起来的。校址最初利用后者的霞岭旧址。霞岭为永安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处在重叠的山岭包围中,范围狭小,无发展余地。1942年5月乘春深水满时节,顺流而下迁校南平沙溪之滨的水南后谷。当时师生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条件极为艰苦。学校经费已支绌,而物价又不断暴涨。两地校舍几乎都是木质结构,连外墙也用木板钉成,夏季不足抗暑,冬季不足御寒。学校未装电灯,师生晚间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埋头备课学习。教师待遇菲薄,学生公费待遇有限,都跟不上物价的飞涨。师生原已营养不良,更何堪疟疾流行,臭虫成灾,健康水平急剧下降。但,他们激于为抗战救亡大业,为发展文化教育的爱国热情,克服了重重困难,发愤努力教学、学习,在学校创业中作出可喜的成绩。筚路蓝缕,办学创出特色:首先,快速组建一支精干的教师和行政
骨干队伍。这是学校创业的第一难题。好在许多省外专家学者因东南战局日趋紧张,纷纷撤退永安,本省几所高等学校和一些历史悠久的中学也疏散内地,教师的流动性较大,都为师专组建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首任校长唐守谦又知人善任,多方延揽。所以在短期内即能建成一支精干的教师和行政骨干队伍。受聘者多学有专长,不少在省内外学术界、教育界享有盛誉,由首任科主任阵容中即可见一斑:教育科主任吴家镇(留日),曾任北京师大、厦门大学等多校教授,为资深的教育专家;文史地科主任章靳以,为国内著名进步文艺作家;数理科主任黄开绳(留日),为本省科技界耆宿,曾任省立科学馆馆长多年;艺术科主任谢投入(留法)和体育及童子军科主任庄文潮,分别为本省艺坛声誉卓著的耆宿。1944年秋,国文科独立设置后,先后担任主任者有:林天兰(留美)(1946年秋英语科增设后亦任主任),为著名外国文学专家;黄寿祺,国内《易》学名家。1948年数学科独立设置后,主任王邦珍为著名的本省数学教育耆宿。至于行政班子,三处主任全由教授、副教授兼任。其次,切合当时需要的学科和课程设置。当时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我省沿海许多中学疏散内地,多缩小规模,一批已经或计划增设的新校班数也较小。为适应这种情况,福建师专初期设置了文史地和数理化两个综合性学科,使学生一专多能,毕业后胜任相近学科的数学。文史地科以国文为主,分组选修历史,地理或英语; 数理化科以理化为主,兼习数学。教育科也分组辅修中文、历史或地理课程。实践证明这种措施的效果是很好的。师专课程参照师范学院本科(5年制)教学计划,根据师专学习年限(3年)和所设学科的特殊,加以压缩调整,科目分4类,计108学分。师范学院总学分63.5%强。除个别科目,都能按规定开设,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再次,艰苦朴素勤劳的学风。福建师专学生绝大多数出身贫寒家庭,以一般大学收费高昂,不敢问津,而师专有公费待遇,因此他们积极争取中选入学。入学后他们生活朴素,刻苦耐劳,而且多能勤学苦练。上述特点也为他们容易接受进步思想,后来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奠定了基础。他们的艰苦朴素勤劳作风,毕业后带到工作岗位,还影响了所教的学生。贡献突出,影响及于海内外:一、缓和中学"师荒",培养教育骨干。福建师专自1941年6月创立到1949年7月福州解放前,共毕业学生630人。数量虽不算多,但对当时的严重"师荒"而言,仍似久旱逢甘霖。严格说来,3年制师专原只培养初中教师,但由于实际需要,福建师专办学任务中蓄意笼统提出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在课程安排上也提高了要求,实际上大量毕业生也都承担了高中的教学工作。他们在旧中国培养,在新中国成长,建国后许多人成为中等学校的教学骨干力量。至于声誉卓著的老校长、老教育局长,也不在少数。有
些毕业同学被破格提升为高等学府的教师,并取得了高级职称。
。师专校友在台湾高等学校任教授者达10余人,尤以体育和艺术两专业为多。三、为后继的我省高师院校储备师资和行政骨干。师专兴办9年,组建了一支比较齐全充实的师资队伍,为后继诸校储备了师资和骨干,为师专教师后在福州大学等校荣任校级领导者2人,曾任6个系的主任者8人。四、进步学生运动影响深广。师专后期形成了波澜壮阔的进步学生运动。特别在1946年中共地下党支部成立以后,学生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趋明确。自1943年开始,师专师生一再掀起"改院"运动,后发展到以罢课、请愿手段进行斗争。为抗议省政府停发师生的平价粮,师专学生代表百余人到有关机关请愿,终得胜利。1949年3月发动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征兵、反征粮"声势浩大的游行。进步学生运动不仅当时在校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力量,毕业后成为许多单位的领导干部或骨干分子。
福建师专自1944年秋季起到1949年8月福州解放,先后继任校长者计有李黎洲、林希谦、彭传珍和林天兰等人。在他们的经营下,学校规模、校舍设备及师资队伍,均有所扩大改善,1946年1月校址由南平乔迁福建师范教育的发源地-福州乌石山,加强了办学条件。1949年8月师专师生迎来了福州的解放。9月省军管会接管了学校,仍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院。1950年9月该校即扩建为福州大学,1953年后改名福建师范学院,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史略(1915-1950)清宣统三年(1911),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
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绰博士(Dr.John
Goucher)来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于民国四年(1915)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W.L.Beard)为主席,
推选庄才伟(AduinC.Jones)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福建协和大学((FukienChristianUniversity)。
民国五年(1916)二月,该校于福州仓前山租旧俄商茶行正式开课,将福州的英华、格致、三一及英华、寻源五书院
的高年级学生为一年级学生,总数有81人,但不招收女生。老师专任者5人,兼任者4人。民国六年(1917)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协大是一所合格大学,
并且参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办法,承认其毕业生同样可取得学士学位。翌年,美国罗氏基金董事会鉴于协大办学渐具规模,乃逐年指定一笔巨款,拨作添聘教授
和购置设备之用。民国八年(1919)一月,罗氏基金社拨助该校科学馆的建筑设备及常年维持费,并设科学讲座六名。庄校长之兄嫂亦捐建文学院一座,及逐年
图书购置经费。民国十一年(1922)学校择定福州魁岐乡为校址,于鼓山之麓,闽江之滨,建筑新校舍,大小数十座饶有东方古典风味的精致建筑峙立江东,背
倚鼓山,面俯闽江之流,远山凝翠,江帆如画,不愧为一所实施大学教育的好学府。
民国十二年(1923),庄伟才校长积劳病逝,由高智(JohnGowdy))继任。民国十四年(1925),文学院、科学馆及大小30座校舍先后落
成,为纪念庄校长即以科学馆命名EdwinC.JonesMemorialScienceHall。民
国十六年(1927),校董事会改组、高校长辞职回美,校务收回国人自办,由校友林景润继任校长,并遵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私立大学规程报请立案,民国十七年
(1928)得何氏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的津助,扩充文学院各学系。民国二十年(1931)国民政府教育部因协大只有文、理两科,不符合大学至少要有3个学
院的规定,遂准以"私立福建协和学?quot;立案。民国二十三年(1934)女生宿舍竣工,始兼收女姓。民国二十五年(1936)得福建省政府补助,添
设农学与农业经济两个学系,开办农业试验场,民国二十六(1937)并在邵武设立闽北农林试验场,作为发展农科学系的准备。这时该校文学院共分文史、西哲、教育3学系;理学院共分生物、化学、医预、数理4学系。抗
战开始,福州地处沿海,深受日寇威胁,协大就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五月迁到闽北山城邵武。在邵武除借用汉美及乐德两中学旧址的楼房数十余座外,又新
建才伟楼和高智楼,作为男生宿舍和图书馆。当时群山环抱中的邵武,便成为战时的文化城,两个中学的旧址,校舍矗立,绿树如盖,环境之幽静、宽敞,于战时可称首屈一指。最难得的是该校重要的图书,几已全部运到了邵武,在战时能够储备这样完整丰足的图书,的确是十分的可贵的。邵武校舍分为东、北门两部,相距约2华里,文学院、农科及总办公厅设在东门,理学院设在北门。当时校舍有楼房30余座,大半是借用原有房屋,一部分系新建,林场占地1000余亩,遍植马尾松。农场150亩,附设仓库加工场、水碓及制茶试验所。园艺场135亩,蕃殖各种果树苗木,达20余万株,花卉2000余盆,校内并自备电厂及印刷所。民
国二十九年春(1940),教育部令农学系扩充为农艺学系及园艺学系,加上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系成立农科。同时将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数理系改为
物理系。民国三十一年(1942)四月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三科改称文、理、农三学院。并颁发新校印。
于同年10月16日启用。学校办学宗旨,据董事会章程(1929年2月经教育部立案)规定,是以"博爱、牺牲、服务精神,研究高深学术,养成高尚健全人
格,适应社会需求"为宗旨。因而"博爱、牺牲、服务"亦定为协大校训。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福州第二次沦陷,魁岐乡校舍遭日军洗劫,留在校内的
仪器、设备,无一幸存,连门窗地板也被拆毁,树木被砍伐三分之二;文学院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月被纵火焚烧,屋顶及非水泥部分全毁,膳厅、游艺厅
及职员住宅,亦壁穿梯折,仅存外壳,总计校舍被毁损失达30余万美元。其中以沙氏考古馆的损失最为惨重,馆中所存古物3600余件,包括夏、商、周以来的
磁器、铜器、陶器、石斧等,是沙善德教授费数十年心血,耗巨资汇集的,均荡然无存。民国三十四年(1945)五月,日军撤离福州,八月宣告投降。抗战胜利
了,协大于十一月筹备复员,迁回福州。民国三十五年(1946)夏,文学院及其他各部房舍先后修建完成,并添建临时校舍如大礼堂、农学院办公厅及教职员住
宅等计共5座,五月一日宣告复课。经过数月艰巨的工程重整之后,高山苍苍,流水泱泱,始重闻昔日的弦歌了。九月二日林景润校长休假赴美,十月二十日陈锡恩代校长及教师多人由美抵校。民国三十六年(1947)一月六日林校长积劳成疾,卒于纽约。三月校董会聘陈锡恩博士继任校长,六月底陈氏任期届满,赴美国加
州大学复任。由校董会推杨昌栋博士代理校长。1948年10月,杨请辞职,12月校董会准杨休假,另组校政委员会主持校务。先后担任校政委员会主席的有林
冠彬、郑德超、王调謦等教授。学校的行政组织:校长由校董事会推选,下设校长室,校长室下分学制组织,管辖3个学院。并设教务、训导、总务3处,秘书及
会议2室。此时,学校文、理、农3学院的学系设置是:文学院设中文、历史、外语、教育四学系;理学院设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系;农学院设农艺、园艺、农业经济、农业教育四学系(民国三十二年文学院教育系被取消后转办此系,民国三十七年又停办此系,复办文学院教育系)。在理学院生物系和化学系中,设有医学预科(简称"生物医预"和"化学医预"),专为北京协和医院和山东齐鲁医学院培训医大前四年基础课。学士学位要修满136学分。协和大学三个学院的成就,各有所殊,文学院中的文史系,后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出版《福建文化》、《协大艺文》等定期刊物。福建的国学,晚清以来,素具渊源。西洋哲学系,后来改为外文系,教授几乎都属于外国籍,某一时期阵容之强,为他校所不及。历届毕业生,或在东南亚一带奠下了事业,或在全国各地工作,都不乏杰出人才。教育系,在福建是师资储备之所,全省执掌学校行政者,不少出于此系,校中又附设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深入农村,为农民辅导教育。该系毕业的,有一批无名英雄,视教育为终身事业,尽瘁于桑梓以终老。理学院,设备最称完善,如生物学系,实验室中每人便有显微镜一架,该系著作较多,其中若干著作已刊入商务印书馆的大学丛书,其他如单行本,或定期的刊物,都不乏出版。化学系的药品与实验器材之丰,为东南诸大学屈指可数者,无论那一种的实验,该系都可应付裕如。物理系,则自备发电厂和修理厂,包括锯木及一切机械的修理。化物两系,平时也在刊物出版。农学院,曾在邵武附设高级农校,训练农业人才。农经、农艺、园艺、与农教四学系的研究风气,也不在文理学院之后,东南各报副刊,时常为该院各系专辟旬刊或半月刊,刊载各种专题文章,作者中不少是各系学生,也不乏教授的作品。除农艺附设农业试验场外,园艺系也设有园艺试验场,并有加工的产品外售。此外,每个系都办有一种或数种不同名称、不同内容的定期刊物。福建协和大学是人才荟萃之所,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先后在这里任教。如著名文学家、文论家、教育家叶圣陶、郭绍虞,名儒陈宝琛入室弟子陈易园,严复的哲嗣、著名教授严叔夏,著名专古学家、甲骨文专家董作宾,著名历史学家傅家麟,著名黄麻遗传学者卢浩然,著名动物学家、两栖爬行动物国际委员会委员丁汉波,著名微生物学家、"庆大霉素"发明者王岳,著名昆虫学家、博士生导师赵修复,以及著名学者陈文渊、陈锡恩、陈兴乐诸博士。协大毕业生在科技、农业、教育方面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的有郑作新(中国鸟类世界闻名的学者,曾被美国国务院聘为客座教授赴美讲学)、林兰英(著名半导体物理
学家)、黄维垣(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唐仲璋(寄生虫专家,厦大教授)、唐崇惕(寄生虫专家、厦门大学教授)等。还有著
名农业专家李来荣(原福建农学院院长,国际上著名园艺学家)、张先光(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教授,进入世界名人录的著名禽病专家)等。福建协和大学英文名
为"福建基督教大学"。民国十六年(1927)一月,中共福州地委直接领导的进步团体"福建涤社"出版了《收回教育权专号》,该校教授陈锡襄就主持筹备召
开"福州各界反抗文化侵略大会"。二十六年(1937)十月,协大百余名师生举行抗日救亡大会。本世纪30年代初,该校学生中就有共产党员组织读书会,进
行革命活动。三十五年(1946)十一月,中共协大支部在学校驻地魁岐乡
举办民众夜校,吸收100多名青年参加学习,并培养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本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该校已有3个共产党支部,党员学生数十人。历
来福州各校师生发动的爱国民主运动,该校都是主力之一。1947年5月16日,协和大学学生自治会在我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经过周密的策划,发动全校绝大部
分学生计600余人,冲破国民党的威胁与重重阻挠,组织福州市有史以来人数最多、声势浩大的"三反"("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散发《告福州
市民书》。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市区台江、小桥、洋头口,穿过南门兜,一路直达鼓楼的国民党省政府,向当局递交《请愿书》。沿途群情激奋,受到了广大市民的
欢迎,有的纷纷加入游行队伍,此举也得到了福州各大专院校学生的声援和支持。学校员生人数:1947年第一学期有教员63人,职员51人,学生587人,
其中女生100人。图书设备:计有中文76,913册;西文25,505册;又中文杂志17,843册;西文杂志15,605册,总共合计135,857
册。1951年1月,中央教育部决定接办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将两校合并成立福州大学。两校合并暨福州大学成立典礼,于1951年4月12日在福
州魁岐原协大举行。新成立的福州大学领导机构为校务委员会,由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40103/65985.html

更多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宿舍简介 北京师范珠海分校宿舍

原帖地址:http://bbs.0756tong.com/viewthread.php?tid=6728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建有20000多床位的不同规格学生宿舍,大部分宿舍附设卫生间以及太阳能自动供热沐浴系统;每个学生配备一套组合式家具;宿舍装有IC卡电话及宽带网接口。校

北京卓达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纪,谁拥有最先进的思想,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够之21世纪发展之永爱,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就证明了这一点,伏案静思追根溯源,我门就会发现新技术新思想和优秀人才与现

声明:《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学校简介,福建师范大学-发展历史》为网友梦回梦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