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名著人物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400字以上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这几天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最佩服他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再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各有所长。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白山市外国语学校四年二班

标题: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400字以上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645465.html
沙发回目录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400字以上 | 2015-10-10 11:14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窄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聚诸侯讨伐董卓,挟天子令诸侯等。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首师实验五(4)侯剑虹

板凳回目录

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400字以上 | 2015-10-10 11:14

我喜欢的《三国演义》今天我终于读完了《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一部史书,它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开头第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觉得这句话讲的非常有道理。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策略。有聪明绝顶的诸葛亮,气量狭隘的周瑜,无能的献帝刘禅,还有勇者张飞,关羽,典韦,许诸。但我最佩服的还是这几个,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这个人就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关云长,关羽是也。他刮骨疗伤,对刘备.张飞的忠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生谨慎,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他巧摆八阵图,困住了火烧连营的陆伯言,陆逊,摆空城计骗走了生性多疑的司马懿。他的谨慎,沉稳,足智多谋,我都很佩服。在三国里,曹操被称为奸雄,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他消灭了黄巾军,官渡之战上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同时发现了以前部下写信想投靠袁绍,但他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宽容的原谅了他们,从这件事看来,我觉得他是个很大度的人,应该用英雄一词相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多苦。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这两句就看出来曹操很豪迈,有着王者风范,使我非常佩服他。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让我大开眼界,以上三个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光明路小学六年二班

#4楼回目录

我与书的故事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400字以上 | 2015-10-10 11:14

以前我没有事的时候,就看课外书。我比较喜欢小说书,比如:皮皮鲁系列,冒险小虎队系列,还有鲁西西系列等等,这些都是我的最爱。 我喜欢在课间,中午,还有写完字时静静的看书。课间我会静静的看冒险小虎队,中午我会看搞笑的漫画书,写完字时我会津津有味的看作文书。课间时我会看危机四伏的冒险小虎队,为什么说是危机四伏的,因为有些情节稍有差池就会死亡的。比如:在雷神庙前面的地砖踩错一块就会掉入万丈深渊,非常危险。在我烦恼时,我会看漫画书来调解我的情绪。没有事情的时,我也会看漫画书使我哈哈大笑。作文书可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让我的作文写的有声有色。 以上都是我以前看的,现在我还看名著类的,比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还有《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等。其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因为里面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张飞,刘备,吕布,赵云,武松,还有诸葛亮等很多英雄人物,我都是从书上看来得 ,我看到他们的智慧和勇敢。 书是我的好朋友,它陪我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生活,他让我知道了过去的事情,了解了社会的百态,学会了各类的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和书成为了好朋友,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就是我于书的故事。

#5楼回目录

我的文学观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400字以上 | 2015-10-10 11:14

1

我的文章从来都很写意,文字华美,情绪和谐是最大追求。前有郭敬明,今有Puloto,其实他们的书迷也知道,这些华美的表述只是一项“技能”,一项讨人喜欢,又相当享受的技能。说白了,这是一种文学分支,像韩寒的“饭后唠叨”的文体一样也是自成一派。既然我学会了这种技能,自然乐得使用。

受到郭敬明的影响,我擅长写景写情绪写空间写人物,就是不会编故事。写作用词非常关键,比如庸俗要说“浮华”,时光要说“光影”,描写气势要用“盛大”,描写光阴得称“流年”。这些十分写意的词汇用多了往往会感觉很做作,所以我更喜欢将文章写得更加细腻,毕竟,“诗意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这样,文章才不做派。

其实,文章虽是思想的载体,但我们的思想往往还得受它控制。由于思想的难以控制,太过天马行空的文字令人厌烦,这也令科幻小说越发泛滥。因为学校种种约束,写作成为了我一项富有乐趣的习惯,虽然有时还会很累。

2

现在,学生文章的体裁已十分广泛。与文风不同,文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分界线。在学生作品中,以前相当传统的段段饱满行行连接的应试文体被越来越多的例如“数字、小标题、剧本、空行”等各种能想到的形式所取代,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是其一。

干巴巴的应试文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当然不排除有忠实的“作文迷”每天抱着《中学生XX作文选》当圣经一般读,这也只是少数;诸如新概念作文等一些比较另类、开放的文章样式在学生心中扎下深根。作文不再体现学生的所有素质,体现的仅仅是其情操和审美的能动性;一些新语新词、比较华美诗意的语句、夸张的比喻和较为辛辣直白的批判被学生们写出,争相模仿,这是其二。

以上两点在高考、中考作文中的最大体现就是有可能得低分。这是其三。

人是善变的动物,所以我也学会了适当的伪装和变相。应考作文在我的手里风格与平时的文章迥然不同。我会相当知趣地挑一些赞扬语气的词汇来组成一句句连自己都觉得虚伪的句子来高歌和谐社会,并一板一眼地用“总分总”的顺序写下去,其中不忘讲讲“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之类来赞扬祖国的伟大。

往往在写完之后自己都会惊叹于自己的造作天赋,多么庸俗,违心的话语都可以通过我手中笔顺利写出。

管他呢,反正有高分拿!

3

有人说“人如其文”。

不知多少人上当受骗,看到郭敬明的文章就以为他是浪漫才子;看到徐志摩的诗就以为他是白马王子。

其实这句话首先得加上“部分人”

我的文章是轻柔的,婉约的,但我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那种闲庭漫步观赏闲云野鹤的雅致;相反,我的思想很直白、刻薄,非要找个“师傅”的话,我希望是鲁迅;“同门师兄”嘛,自然是韩寒。孙睿是我最欣赏的作家。

可能与那种自小便形成的嫉恶如仇的心理有关,我喜欢用笔直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人说我早熟,还不如说我看破红尘;有人说我不爱国,其实我自认为是名“爱国贼”。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会毫不犹豫地批评自己的国家,正确的指出错误,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打是亲,骂是爱,太多溺爱很失败。

而我,从不愿把这种情绪写进文章里,因为我不喜欢张扬,更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过分转化。再者,中国只要有一个韩寒就够,我这个无名小辈还懒得被无知的人鄙视。

于是,我处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思想黑洞中,两面三刀就成为了我的文学真面目。

4

接下来说说看书。

首先,我彻底否定教育部推荐的那百余部书,这些书压根就提高不了你的写作水平,陶冶不了你的情操。像《雾都孤儿》、《呼啸山庄》这些名著,除非你看原著,不然就和看《小红帽》差不了多少,故事性地读下去。而真正能看完原著的又有几个?这一百余部原著你念完大学都读不完。原著仅限于增长你的见识,其实这和所谓的“闲书”差不多,你爱看不看没人勉强得了。

在许多人眼里,80后作家的小说,那叫“闲书”;漫画满天的绘本,那叫“闲书”;国外思想作品,那叫“闲书”;反正与学习挂不上钩的都是“闲书”。

可正是这些“闲书”,能与我们的思想产生共鸣,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兴趣,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每个时代各有自己的主流,当巴金、冰心成为历史,何不朝现在的作家看齐?好比一瓶汽水,你放个两三年还是可以喝,但却没有先前的那股冲劲。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百年已过,那些诸如《古文观止》、《春》《夏》《秋》《冬》之类的玩意儿是不是该从“必读”榜上除名?读几本上世纪的文学经典就可以发达了1

我的文章从来都很写意,文字华美,情绪和谐是最大追求。前有郭敬明,今有Puloto,其实他们的书迷也知道,这些华美的表述只是一项“技能”,一项讨人喜欢,又相当享受的技能。说白了,这是一种文学分支,像韩寒的“饭后唠叨”的文体一样也是自成一派。既然我学会了这种技能,自然乐得使用。

受到郭敬明的影响,我擅长写景写情绪写空间写人物,就是不会编故事。写作用词非常关键,比如庸俗要说“浮华”,时光要说“光影”,描写气势要用“盛大”,描写光阴得称“流年”。这些十分写意的词汇用多了往往会感觉很做作,所以我更喜欢将文章写得更加细腻,毕竟,“诗意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这样,文章才不做派。

其实,文章虽是思想的载体,但我们的思想往往还得受它控制。由于思想的难以控制,太过天马行空的文字令人厌烦,这也令科幻小说越发泛滥。因为学校种种约束,写作成为了我一项富有乐趣的习惯,虽然有时还会很累。

2

现在,学生文章的体裁已十分广泛。与文风不同,文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分界线。在学生作品中,以前相当传统的段段饱满行行连接的应试文体被越来越多的例如“数字、小标题、剧本、空行”等各种能想到的形式所取代,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是其一。

干巴巴的应试文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当然不排除有忠实的“作文迷”每天抱着《中学生XX作文选》当圣经一般读,这也只是少数;诸如新概念作文等一些比较另类、开放的文章样式在学生心中扎下深根。作文不再体现学生的所有素质,体现的仅仅是其情操和审美的能动性;一些新语新词、比较华美诗意的语句、夸张的比喻和较为辛辣直白的批判被学生们写出,争相模仿,这是其二。

以上两点在高考、中考作文中的最大体现就是有可能得低分。这是其三。

人是善变的动物,所以我也学会了适当的伪装和变相。应考作文在我的手里风格与平时的文章迥然不同。我会相当知趣地挑一些赞扬语气的词汇来组成一句句连自己都觉得虚伪的句子来高歌和谐社会,并一板一眼地用“总分总”的顺序写下去,其中不忘讲讲“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之类来赞扬祖国的伟大。

往往在写完之后自己都会惊叹于自己的造作天赋,多么庸俗,违心的话语都可以通过我手中笔顺利写出。

管他呢,反正有高分拿!

3

有人说“人如其文”。

不知多少人上当受骗,看到郭敬明的文章就以为他是浪漫才子;看到徐志摩的诗就以为他是白马王子。

其实这句话首先得加上“部分人”

我的文章是轻柔的,婉约的,但我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那种闲庭漫步观赏闲云野鹤的雅致;相反,我的思想很直白、刻薄,非要找个“师傅”的话,我希望是鲁迅;“同门师兄”嘛,自然是韩寒。孙睿是我最欣赏的作家。

可能与那种自小便形成的嫉恶如仇的心理有关,我喜欢用笔直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人说我早熟,还不如说我看破红尘;有人说我不爱国,其实我自认为是名“爱国贼”。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会毫不犹豫地批评自己的国家,正确的指出错误,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打是亲,骂是爱,太多溺爱很失败。

而我,从不愿把这种情绪写进文章里,因为我不喜欢张扬,更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过分转化。再者,中国只要有一个韩寒就够,我这个无名小辈还懒得被无知的人鄙视。

于是,我处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思想黑洞中,两面三刀就成为了我的文学真面目。

4

接下来说说看书。

首先,我彻底否定教育部推荐的那百余部书,这些书压根就提高不了你的写作水平,陶冶不了你的情操。像《雾都孤儿》、《呼啸山庄》这些名著,除非你看原著,不然就和看《小红帽》差不了多少,故事性地读下去。而真正能看完原著的又有几个?这一百余部原著你念完大学都读不完。原著仅限于增长你的见识,其实这和所谓的“闲书”差不多,你爱看不看没人勉强得了。

在许多人眼里,80后作家的小说,那叫“闲书”;漫画满天的绘本,那叫“闲书”;国外思想作品,那叫“闲书”;反正与学习挂不上钩的都是“闲书”。

可正是这些“闲书”,能与我们的思想产生共鸣,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兴趣,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每个时代各有自己的主流,当巴金、冰心成为历史,何不朝现在的作家看齐?好比一瓶汽水,你放个两三年还是可以喝,但却没有先前的那股冲劲。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百年已过,那些诸如《古文观止》、《春》《夏》《秋》《冬》之类的玩意儿是不是该从“必读”榜上除名?读几本上世纪的文学经典就可以发达了1

我的文章从来都很写意,文字华美,情绪和谐是最大追求。前有郭敬明,今有Puloto,其实他们的书迷也知道,这些华美的表述只是一项“技能”,一项讨人喜欢,又相当享受的技能。说白了,这是一种文学分支,像韩寒的“饭后唠叨”的文体一样也是自成一派。既然我学会了这种技能,自然乐得使用。

受到郭敬明的影响,我擅长写景写情绪写空间写人物,就是不会编故事。写作用词非常关键,比如庸俗要说“浮华”,时光要说“光影”,描写气势要用“盛大”,描写光阴得称“流年”。这些十分写意的词汇用多了往往会感觉很做作,所以我更喜欢将文章写得更加细腻,毕竟,“诗意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这样,文章才不做派。

其实,文章虽是思想的载体,但我们的思想往往还得受它控制。由于思想的难以控制,太过天马行空的文字令人厌烦,这也令科幻小说越发泛滥。因为学校种种约束,写作成为了我一项富有乐趣的习惯,虽然有时还会很累。

2

现在,学生文章的体裁已十分广泛。与文风不同,文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分界线。在学生作品中,以前相当传统的段段饱满行行连接的应试文体被越来越多的例如“数字、小标题、剧本、空行”等各种能想到的形式所取代,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是其一。

干巴巴的应试文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当然不排除有忠实的“作文迷”每天抱着《中学生XX作文选》当圣经一般读,这也只是少数;诸如新概念作文等一些比较另类、开放的文章样式在学生心中扎下深根。作文不再体现学生的所有素质,体现的仅仅是其情操和审美的能动性;一些新语新词、比较华美诗意的语句、夸张的比喻和较为辛辣直白的批判被学生们写出,争相模仿,这是其二。

以上两点在高考、中考作文中的最大体现就是有可能得低分。这是其三。

人是善变的动物,所以我也学会了适当的伪装和变相。应考作文在我的手里风格与平时的文章迥然不同。我会相当知趣地挑一些赞扬语气的词汇来组成一句句连自己都觉得虚伪的句子来高歌和谐社会,并一板一眼地用“总分总”的顺序写下去,其中不忘讲讲“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之类来赞扬祖国的伟大。

往往在写完之后自己都会惊叹于自己的造作天赋,多么庸俗,违心的话语都可以通过我手中笔顺利写出。

管他呢,反正有高分拿!

3

有人说“人如其文”。

不知多少人上当受骗,看到郭敬明的文章就以为他是浪漫才子;看到徐志摩的诗就以为他是白马王子。

其实这句话首先得加上“部分人”

我的文章是轻柔的,婉约的,但我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那种闲庭漫步观赏闲云野鹤的雅致;相反,我的思想很直白、刻薄,非要找个“师傅”的话,我希望是鲁迅;“同门师兄”嘛,自然是韩寒。孙睿是我最欣赏的作家。

可能与那种自小便形成的嫉恶如仇的心理有关,我喜欢用笔直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人说我早熟,还不如说我看破红尘;有人说我不爱国,其实我自认为是名“爱国贼”。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会毫不犹豫地批评自己的国家,正确的指出错误,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打是亲,骂是爱,太多溺爱很失败。

而我,从不愿把这种情绪写进文章里,因为我不喜欢张扬,更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过分转化。再者,中国只要有一个韩寒就够,我这个无名小辈还懒得被无知的人鄙视。

于是,我处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思想黑洞中,两面三刀就成为了我的文学真面目。

4

接下来说说看书。

首先,我彻底否定教育部推荐的那百余部书,这些书压根就提高不了你的写作水平,陶冶不了你的情操。像《雾都孤儿》、《呼啸山庄》这些名著,除非你看原著,不然就和看《小红帽》差不了多少,故事性地读下去。而真正能看完原著的又有几个?这一百余部原著你念完大学都读不完。原著仅限于增长你的见识,其实这和所谓的“闲书”差不多,你爱看不看没人勉强得了。

在许多人眼里,80后作家的小说,那叫“闲书”;漫画满天的绘本,那叫“闲书”;国外思想作品,那叫“闲书”;反正与学习挂不上钩的都是“闲书”。

可正是这些“闲书”,能与我们的思想产生共鸣,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兴趣,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每个时代各有自己的主流,当巴金、冰心成为历史,何不朝现在的作家看齐?好比一瓶汽水,你放个两三年还是可以喝,但却没有先前的那股冲劲。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百年已过,那些诸如《古文观止》、《春》《夏》《秋》《冬》之类的玩意儿是不是该从“必读”榜上除名?读几本上世纪的文学经典就可以发达了1

我的文章从来都很写意,文字华美,情绪和谐是最大追求。前有郭敬明,今有Puloto,其实他们的书迷也知道,这些华美的表述只是一项“技能”,一项讨人喜欢,又相当享受的技能。说白了,这是一种文学分支,像韩寒的“饭后唠叨”的文体一样也是自成一派。既然我学会了这种技能,自然乐得使用。

受到郭敬明的影响,我擅长写景写情绪写空间写人物,就是不会编故事。写作用词非常关键,比如庸俗要说“浮华”,时光要说“光影”,描写气势要用“盛大”,描写光阴得称“流年”。这些十分写意的词汇用多了往往会感觉很做作,所以我更喜欢将文章写得更加细腻,毕竟,“诗意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这样,文章才不做派。

其实,文章虽是思想的载体,但我们的思想往往还得受它控制。由于思想的难以控制,太过天马行空的文字令人厌烦,这也令科幻小说越发泛滥。因为学校种种约束,写作成为了我一项富有乐趣的习惯,虽然有时还会很累。

2

现在,学生文章的体裁已十分广泛。与文风不同,文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分界线。在学生作品中,以前相当传统的段段饱满行行连接的应试文体被越来越多的例如“数字、小标题、剧本、空行”等各种能想到的形式所取代,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是其一。

干巴巴的应试文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当然不排除有忠实的“作文迷”每天抱着《中学生XX作文选》当圣经一般读,这也只是少数;诸如新概念作文等一些比较另类、开放的文章样式在学生心中扎下深根。作文不再体现学生的所有素质,体现的仅仅是其情操和审美的能动性;一些新语新词、比较华美诗意的语句、夸张的比喻和较为辛辣直白的批判被学生们写出,争相模仿,这是其二。

以上两点在高考、中考作文中的最大体现就是有可能得低分。这是其三。

人是善变的动物,所以我也学会了适当的伪装和变相。应考作文在我的手里风格与平时的文章迥然不同。我会相当知趣地挑一些赞扬语气的词汇来组成一句句连自己都觉得虚伪的句子来高歌和谐社会,并一板一眼地用“总分总”的顺序写下去,其中不忘讲讲“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之类来赞扬祖国的伟大。

往往在写完之后自己都会惊叹于自己的造作天赋,多么庸俗,违心的话语都可以通过我手中笔顺利写出。

管他呢,反正有高分拿!

3

有人说“人如其文”。

不知多少人上当受骗,看到郭敬明的文章就以为他是浪漫才子;看到徐志摩的诗就以为他是白马王子。

其实这句话首先得加上“部分人”

我的文章是轻柔的,婉约的,但我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那种闲庭漫步观赏闲云野鹤的雅致;相反,我的思想很直白、刻薄,非要找个“师傅”的话,我希望是鲁迅;“同门师兄”嘛,自然是韩寒。孙睿是我最欣赏的作家。

可能与那种自小便形成的嫉恶如仇的心理有关,我喜欢用笔直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人说我早熟,还不如说我看破红尘;有人说我不爱国,其实我自认为是名“爱国贼”。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会毫不犹豫地批评自己的国家,正确的指出错误,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打是亲,骂是爱,太多溺爱很失败。

而我,从不愿把这种情绪写进文章里,因为我不喜欢张扬,更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过分转化。再者,中国只要有一个韩寒就够,我这个无名小辈还懒得被无知的人鄙视。

于是,我处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思想黑洞中,两面三刀就成为了我的文学真面目。

4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400字以上

接下来说说看书。

首先,我彻底否定教育部推荐的那百余部书,这些书压根就提高不了你的写作水平,陶冶不了你的情操。像《雾都孤儿》、《呼啸山庄》这些名著,除非你看原著,不然就和看《小红帽》差不了多少,故事性地读下去。而真正能看完原著的又有几个?这一百余部原著你念完大学都读不完。原著仅限于增长你的见识,其实这和所谓的“闲书”差不多,你爱看不看没人勉强得了。

在许多人眼里,80后作家的小说,那叫“闲书”;漫画满天的绘本,那叫“闲书”;国外思想作品,那叫“闲书”;反正与学习挂不上钩的都是“闲书”。

可正是这些“闲书”,能与我们的思想产生共鸣,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兴趣,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每个时代各有自己的主流,当巴金、冰心成为历史,何不朝现在的作家看齐?好比一瓶汽水,你放个两三年还是可以喝,但却没有先前的那股冲劲。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百年已过,那些诸如《古文观止》、《春》《夏》《秋》《冬》之类的玩意儿是不是该从“必读”榜上除名?读几本上世纪的文学经典就可以发达了1

我的文章从来都很写意,文字华美,情绪和谐是最大追求。前有郭敬明,今有Puloto,其实他们的书迷也知道,这些华美的表述只是一项“技能”,一项讨人喜欢,又相当享受的技能。说白了,这是一种文学分支,像韩寒的“饭后唠叨”的文体一样也是自成一派。既然我学会了这种技能,自然乐得使用。

受到郭敬明的影响,我擅长写景写情绪写空间写人物,就是不会编故事。写作用词非常关键,比如庸俗要说“浮华”,时光要说“光影”,描写气势要用“盛大”,描写光阴得称“流年”。这些十分写意的词汇用多了往往会感觉很做作,所以我更喜欢将文章写得更加细腻,毕竟,“诗意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这样,文章才不做派。

其实,文章虽是思想的载体,但我们的思想往往还得受它控制。由于思想的难以控制,太过天马行空的文字令人厌烦,这也令科幻小说越发泛滥。因为学校种种约束,写作成为了我一项富有乐趣的习惯,虽然有时还会很累。

2

现在,学生文章的体裁已十分广泛。与文风不同,文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分界线。在学生作品中,以前相当传统的段段饱满行行连接的应试文体被越来越多的例如“数字、小标题、剧本、空行”等各种能想到的形式所取代,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是其一。

干巴巴的应试文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当然不排除有忠实的“作文迷”每天抱着《中学生XX作文选》当圣经一般读,这也只是少数;诸如新概念作文等一些比较另类、开放的文章样式在学生心中扎下深根。作文不再体现学生的所有素质,体现的仅仅是其情操和审美的能动性;一些新语新词、比较华美诗意的语句、夸张的比喻和较为辛辣直白的批判被学生们写出,争相模仿,这是其二。

以上两点在高考、中考作文中的最大体现就是有可能得低分。这是其三。

人是善变的动物,所以我也学会了适当的伪装和变相。应考作文在我的手里风格与平时的文章迥然不同。我会相当知趣地挑一些赞扬语气的词汇来组成一句句连自己都觉得虚伪的句子来高歌和谐社会,并一板一眼地用“总分总”的顺序写下去,其中不忘讲讲“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之类来赞扬祖国的伟大。

往往在写完之后自己都会惊叹于自己的造作天赋,多么庸俗,违心的话语都可以通过我手中笔顺利写出。

管他呢,反正有高分拿!

3

有人说“人如其文”。

不知多少人上当受骗,看到郭敬明的文章就以为他是浪漫才子;看到徐志摩的诗就以为他是白马王子。

其实这句话首先得加上“部分人”

我的文章是轻柔的,婉约的,但我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那种闲庭漫步观赏闲云野鹤的雅致;相反,我的思想很直白、刻薄,非要找个“师傅”的话,我希望是鲁迅;“同门师兄”嘛,自然是韩寒。孙睿是我最欣赏的作家。

可能与那种自小便形成的嫉恶如仇的心理有关,我喜欢用笔直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人说我早熟,还不如说我看破红尘;有人说我不爱国,其实我自认为是名“爱国贼”。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会毫不犹豫地批评自己的国家,正确的指出错误,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打是亲,骂是爱,太多溺爱很失败。

而我,从不愿把这种情绪写进文章里,因为我不喜欢张扬,更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过分转化。再者,中国只要有一个韩寒就够,我这个无名小辈还懒得被无知的人鄙视。

于是,我处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思想黑洞中,两面三刀就成为了我的文学真面目。

4

接下来说说看书。

首先,我彻底否定教育部推荐的那百余部书,这些书压根就提高不了你的写作水平,陶冶不了你的情操。像《雾都孤儿》、《呼啸山庄》这些名著,除非你看原著,不然就和看《小红帽》差不了多少,故事性地读下去。而真正能看完原著的又有几个?这一百余部原著你念完大学都读不完。原著仅限于增长你的见识,其实这和所谓的“闲书”差不多,你爱看不看没人勉强得了。

在许多人眼里,80后作家的小说,那叫“闲书”;漫画满天的绘本,那叫“闲书”;国外思想作品,那叫“闲书”;反正与学习挂不上钩的都是“闲书”。

可正是这些“闲书”,能与我们的思想产生共鸣,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兴趣,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每个时代各有自己的主流,当巴金、冰心成为历史,何不朝现在的作家看齐?好比一瓶汽水,你放个两三年还是可以喝,但却没有先前的那股冲劲。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百年已过,那些诸如《古文观止》、《春》《夏》《秋》《冬》之类的玩意儿是不是该从“必读”榜上除名?读几本上世纪的文学经典就可以发达了1

我的文章从来都很写意,文字华美,情绪和谐是最大追求。前有郭敬明,今有Puloto,其实他们的书迷也知道,这些华美的表述只是一项“技能”,一项讨人喜欢,又相当享受的技能。说白了,这是一种文学分支,像韩寒的“饭后唠叨”的文体一样也是自成一派。既然我学会了这种技能,自然乐得使用。

受到郭敬明的影响,我擅长写景写情绪写空间写人物,就是不会编故事。写作用词非常关键,比如庸俗要说“浮华”,时光要说“光影”,描写气势要用“盛大”,描写光阴得称“流年”。这些十分写意的词汇用多了往往会感觉很做作,所以我更喜欢将文章写得更加细腻,毕竟,“诗意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这样,文章才不做派。

其实,文章虽是思想的载体,但我们的思想往往还得受它控制。由于思想的难以控制,太过天马行空的文字令人厌烦,这也令科幻小说越发泛滥。因为学校种种约束,写作成为了我一项富有乐趣的习惯,虽然有时还会很累。

2

现在,学生文章的体裁已十分广泛。与文风不同,文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分界线。在学生作品中,以前相当传统的段段饱满行行连接的应试文体被越来越多的例如“数字、小标题、剧本、空行”等各种能想到的形式所取代,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是其一。

干巴巴的应试文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当然不排除有忠实的“作文迷”每天抱着《中学生XX作文选》当圣经一般读,这也只是少数;诸如新概念作文等一些比较另类、开放的文章样式在学生心中扎下深根。作文不再体现学生的所有素质,体现的仅仅是其情操和审美的能动性;一些新语新词、比较华美诗意的语句、夸张的比喻和较为辛辣直白的批判被学生们写出,争相模仿,这是其二。

以上两点在高考、中考作文中的最大体现就是有可能得低分。这是其三。

人是善变的动物,所以我也学会了适当的伪装和变相。应考作文在我的手里风格与平时的文章迥然不同。我会相当知趣地挑一些赞扬语气的词汇来组成一句句连自己都觉得虚伪的句子来高歌和谐社会,并一板一眼地用“总分总”的顺序写下去,其中不忘讲讲“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之类来赞扬祖国的伟大。

往往在写完之后自己都会惊叹于自己的造作天赋,多么庸俗,违心的话语都可以通过我手中笔顺利写出。

管他呢,反正有高分拿!

3

有人说“人如其文”。

不知多少人上当受骗,看到郭敬明的文章就以为他是浪漫才子;看到徐志摩的诗就以为他是白马王子。

其实这句话首先得加上“部分人”

我的文章是轻柔的,婉约的,但我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那种闲庭漫步观赏闲云野鹤的雅致;相反,我的思想很直白、刻薄,非要找个“师傅”的话,我希望是鲁迅;“同门师兄”嘛,自然是韩寒。孙睿是我最欣赏的作家。

可能与那种自小便形成的嫉恶如仇的心理有关,我喜欢用笔直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人说我早熟,还不如说我看破红尘;有人说我不爱国,其实我自认为是名“爱国贼”。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会毫不犹豫地批评自己的国家,正确的指出错误,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打是亲,骂是爱,太多溺爱很失败。

而我,从不愿把这种情绪写进文章里,因为我不喜欢张扬,更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过分转化。再者,中国只要有一个韩寒就够,我这个无名小辈还懒得被无知的人鄙视。

于是,我处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思想黑洞中,两面三刀就成为了我的文学真面目。

4

接下来说说看书。

首先,我彻底否定教育部推荐的那百余部书,这些书压根就提高不了你的写作水平,陶冶不了你的情操。像《雾都孤儿》、《呼啸山庄》这些名著,除非你看原著,不然就和看《小红帽》差不了多少,故事性地读下去。而真正能看完原著的又有几个?这一百余部原著你念完大学都读不完。原著仅限于增长你的见识,其实这和所谓的“闲书”差不多,你爱看不看没人勉强得了。

在许多人眼里,80后作家的小说,那叫“闲书”;漫画满天的绘本,那叫“闲书”;国外思想作品,那叫“闲书”;反正与学习挂不上钩的都是“闲书”。

可正是这些“闲书”,能与我们的思想产生共鸣,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兴趣,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每个时代各有自己的主流,当巴金、冰心成为历史,何不朝现在的作家看齐?好比一瓶汽水,你放个两三年还是可以喝,但却没有先前的那股冲劲。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百年已过,那些诸如《古文观止》、《春》《夏》《秋》《冬》之类的玩意儿是不是该从“必读”榜上除名?读几本上世纪的文学经典就可以发达了1

我的文章从来都很写意,文字华美,情绪和谐是最大追求。前有郭敬明,今有Puloto,其实他们的书迷也知道,这些华美的表述只是一项“技能”,一项讨人喜欢,又相当享受的技能。说白了,这是一种文学分支,像韩寒的“饭后唠叨”的文体一样也是自成一派。既然我学会了这种技能,自然乐得使用。

受到郭敬明的影响,我擅长写景写情绪写空间写人物,就是不会编故事。写作用词非常关键,比如庸俗要说“浮华”,时光要说“光影”,描写气势要用“盛大”,描写光阴得称“流年”。这些十分写意的词汇用多了往往会感觉很做作,所以我更喜欢将文章写得更加细腻,毕竟,“诗意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这样,文章才不做派。

其实,文章虽是思想的载体,但我们的思想往往还得受它控制。由于思想的难以控制,太过天马行空的文字令人厌烦,这也令科幻小说越发泛滥。因为学校种种约束,写作成为了我一项富有乐趣的习惯,虽然有时还会很累。

2

现在,学生文章的体裁已十分广泛。与文风不同,文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分界线。在学生作品中,以前相当传统的段段饱满行行连接的应试文体被越来越多的例如“数字、小标题、剧本、空行”等各种能想到的形式所取代,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是其一。

干巴巴的应试文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当然不排除有忠实的“作文迷”每天抱着《中学生XX作文选》当圣经一般读,这也只是少数;诸如新概念作文等一些比较另类、开放的文章样式在学生心中扎下深根。作文不再体现学生的所有素质,体现的仅仅是其情操和审美的能动性;一些新语新词、比较华美诗意的语句、夸张的比喻和较为辛辣直白的批判被学生们写出,争相模仿,这是其二。

以上两点在高考、中考作文中的最大体现就是有可能得低分。这是其三。

人是善变的动物,所以我也学会了适当的伪装和变相。应考作文在我的手里风格与平时的文章迥然不同。我会相当知趣地挑一些赞扬语气的词汇来组成一句句连自己都觉得虚伪的句子来高歌和谐社会,并一板一眼地用“总分总”的顺序写下去,其中不忘讲讲“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之类来赞扬祖国的伟大。

往往在写完之后自己都会惊叹于自己的造作天赋,多么庸俗,违心的话语都可以通过我手中笔顺利写出。

管他呢,反正有高分拿!

3

有人说“人如其文”。

不知多少人上当受骗,看到郭敬明的文章就以为他是浪漫才子;看到徐志摩的诗就以为他是白马王子。

其实这句话首先得加上“部分人”

我的文章是轻柔的,婉约的,但我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那种闲庭漫步观赏闲云野鹤的雅致;相反,我的思想很直白、刻薄,非要找个“师傅”的话,我希望是鲁迅;“同门师兄”嘛,自然是韩寒。孙睿是我最欣赏的作家。

可能与那种自小便形成的嫉恶如仇的心理有关,我喜欢用笔直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人说我早熟,还不如说我看破红尘;有人说我不爱国,其实我自认为是名“爱国贼”。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会毫不犹豫地批评自己的国家,正确的指出错误,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打是亲,骂是爱,太多溺爱很失败。

而我,从不愿把这种情绪写进文章里,因为我不喜欢张扬,更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过分转化。再者,中国只要有一个韩寒就够,我这个无名小辈还懒得被无知的人鄙视。

于是,我处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思想黑洞中,两面三刀就成为了我的文学真面目。

4

接下来说说看书。

首先,我彻底否定教育部推荐的那百余部书,这些书压根就提高不了你的写作水平,陶冶不了你的情操。像《雾都孤儿》、《呼啸山庄》这些名著,除非你看原著,不然就和看《小红帽》差不了多少,故事性地读下去。而真正能看完原著的又有几个?这一百余部原著你念完大学都读不完。原著仅限于增长你的见识,其实这和所谓的“闲书”差不多,你爱看不看没人勉强得了。

在许多人眼里,80后作家的小说,那叫“闲书”;漫画满天的绘本,那叫“闲书”;国外思想作品,那叫“闲书”;反正与学习挂不上钩的都是“闲书”。

可正是这些“闲书”,能与我们的思想产生共鸣,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兴趣,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每个时代各有自己的主流,当巴金、冰心成为历史,何不朝现在的作家看齐?好比一瓶汽水,你放个两三年还是可以喝,但却没有先前的那股冲劲。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百年已过,那些诸如《古文观止》、《春》《夏》《秋》《冬》之类的玩意儿是不是该从“必读”榜上除名?读几本上世纪的文学经典就可以发达了

#6楼回目录

书,我的朋友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400字以上 | 2015-10-10 11:15

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 五(1)班 夏敬飞

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一位好朋友,你总能从其中发现新东西。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看漫画书。故事情节曲折,让我看得快要发疯了。一本漫画书我最起码能看六遍以上。

等到我读幼儿园大班时,扔掉了手中的漫画,转为看故事书。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书我都看过。书中的故事有些令人开怀大笑,有些让人毛骨悚然。幼儿园的老师也经常讲故事。

上了小学以后,我便开始看一些大作家的书,以及一些历史的书。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等。正好,我爸爸单位同事的一个小孩考完了大学,把他所有的中学课本全送给了我。从此,我又对历史发生了兴趣,像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等等走入了我的视野。

三年级后,我又读了一些更成熟的书。《简?爱》、《昆虫记》、《朝花夕拾》我都读完了。这里的故事有时催人泪下,有时另人开心不已。故事的起伏让我领略到一种更加高的境界。

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寒暑假我又看了《三国演义》和《水传》。它们让我感悟古战场上的撕杀,波澜壮阔的战争,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让我如痴如醉,真不愧是世界名著。

书真不愧是人类的营养品。我把近几年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了一个单子。我掌握许多写作本领,学到了许多知识,书真是功不可没啊!我长大后有两个志向:一是当总统,二是当作家,书已经成为我实现理想不可缺少的一个东西。

正象凯勃说的那样:“书是随时在你身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意思,多次请教他。”我现在对古今中外有了基本的概念,正是我有了书。

永远记住吧,书不但是人类灵魂的营养品,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书―质朴无华的车骑而歌颂吧!

#7楼回目录

中国动漫之我见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400字以上 | 2015-10-10 11:15

在当今社会,动漫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方式。作为在动漫中长大的孩子,我对此有许多看法和发展构想。

中国发展动漫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社会基础,就是中国拥有庞大的动漫市场,青少年是这一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中老年人也是这一市场潜在的消费者。但中国动漫产业有80%以上的盈利流向日本 美国等。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发展中国特色动漫。

纵观国产动漫,我小时候看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作品有的展现了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有的展现了我国国画的艺术手法。上了小学后我看过《海尔兄弟》、 《蓝猫淘气3000问》等。当我上了初中后,发现班里有很多喜欢日本动漫的同学。他(她)们之中有的喜欢《高达》、《网球王子》等。其实日本动漫我也看过不少,比如小时候看过的《魔神英雄传》和《铁臂阿童木》,如今已算得上是动漫里的经典。上高中后更是有专一的动漫迷,班里有的同学每个星期都要看一集更新的《海贼王》。就连背包 衣服等,都印有《海贼王》里的人物或图标等。由此可见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

日本动漫在中国有这样的影响力或许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合我们口味的国产动漫少之又少。恕我直言,我觉得中国动漫都是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不令观众感到激动和期待,而且我国动漫里的主人公都是以小动物为主的多,而以人为主人公的动漫也没有多少合适我们这一年龄段的口味。国外的则与之不同,国外动漫剧情是从某个角度或某一方面来体现故事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意义。内容都很吸引观众。而且国外动漫对外宣传力也很强,每当有新的动漫作品要上影时,有关新动漫的书籍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就比如动漫迷都熟悉的《动感新势力》一书,每月都有介绍有关新的动漫作品。而且附赠的光碟都有精选出的动漫歌曲。可见国外动漫对外宣传力度强之又强。

像一部动漫作品,日本动漫从音乐制作、内容设计、人物造型都十分讲究,能把每一集的主要内容,人物描述等压缩在二十几分钟里,还融入本国的民族文化。不但使观众喜欢上作品,而且喜欢上作品里的人物和音乐,从而也弘扬了本国的民族文化。从整体上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占领了国外的动漫市场。而且在网上搜索有关这部作品的动漫图片和音乐时也很便捷,从而加深观众对这部动漫作品的感性认识。

要发展国产动漫,我个人认为中国动漫应该以“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全世界”为主要发展方向,还应该从国外动漫发展历程中吸取经验,不能闭门造车、盲目排外,要学会利用国外的精锐,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制作方面我们首先要拓宽思路,要有制作动漫的激情。内容方面希望能分为面向小学生和面向中学时和大学生两大块,还要重视剧本内容的提炼,要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的文化历史。这就给了我们取之不尽的内容题材。而且日本动漫也很喜欢用中国文化作素材,曾利用中国文化进行改编。如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成的动漫《最游记》,而且改编后的作品,比国产动漫《西游记》更受观众喜爱,这也许是国产动漫的悲哀,值得我们深思。人物设计方面需要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像中国并不缺少制作动漫美工的工作者,其实日本的众多动漫,有很多是中国人在制作底层美工。就比如《高达SEED》美工几乎是中国制作。音乐方面要编写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适合国人口味的歌曲,同时还要体现出作品的主题,要编写出能反映作品的歌曲,使之与作品融为一体。请国内歌手进行演唱。作品完成后还要注意对外宣传,在网络和各大媒体设计些有关这部作品的人物图片和宣传画。作品歌曲也能便捷试听,以加深观众对这部动漫作品的了解。

发展中国动漫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也是为了保护好中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让全世界的青少年能从中国动漫中开启中国5000年的文化宝藏,领略中国当今的文化风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70103/73814.html

更多阅读

盘点我最喜欢夏茗悠几部小说里的人物top10 夏茗悠小说人物关系图

NO.1:京芷卉,《三年k班》的女主角,成绩很好,圣华的校花,超级神经大条,很可爱,虽然最后变得很有争议,但我依然很喜欢她。NO.2:夏新旬,出现的次数不多,有暴多粉丝,他后来救人死了,真是哭死我了!阳明的全年级第一,应该可以算校草吧.NO.3:顾夕夜,《8分

十版妩媚惊艳潘金莲大比拼(图) 潘金莲新传

日前,新版《水浒》剧组首次发布新秀女星甘婷婷的潘金莲造型。让人意外的是,甘婷婷版潘金莲看上去非常清纯,丝毫找不到淫荡、风骚、妩媚的痕迹。“绝代荡妇”潘金莲早已从《金瓶梅》《水浒传》等名著中跳出来,成为多位美艳明星争演争艳的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李白陈月恒 千古风流人物李白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李白通师二附五(6)班陈月恒在浩瀚的历史长空,一个个令人记忆犹新的人物像颗颗璀璨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我的心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要数李白。我喜欢李白,因为他性格豪放,重视友情。他写的《赠汪伦》,短小

普通话——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 我喜欢的艺术形式

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小说,小说内容丰富多彩,人物生动形象,故事扣人心弦。要说我喜欢小说,可以从我的小时侯开始,那时的我虽不曾认真读过什么小说,但已略微懂得一些小说的名字,并开始了我对小说产生的极大的兴趣。到了中学时代,我已慢慢的

声明:《我喜欢的名著人物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作文400字以上》为网友姠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