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军歌歌词 《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军歌》,高级将领集体作词,陈毅执笔;新四军鲁迅艺术团团长何士德作曲。1939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将领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经何士德再三谱曲并试唱后,这首歌被新四军军部规定为官兵必学必唱曲目,每逢休整集会,必全体高歌《新四军军歌》,其次高歌《八路军军歌》;或在小部队全体牺牲之前,由带队军官领唱,最后高歌一曲,以此向首长和同志们告别。和《八路军军歌》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战歌。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军人誓死完成中央军委规定的“东进”任务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新四军军歌_《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

高级将领集体作词

新四军军歌歌词 《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军歌》(

陈毅执笔;新四军鲁迅艺术团团长何士德作曲。1939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将领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经何士德再三谱曲并试唱后,这首歌被新四军军部规定为官兵必学必唱曲目,每逢休整集会,必全体高歌《新四军军歌》,其次高歌《八路军军歌》;或在小部队全体牺牲之前,由带队军官领唱,最后高歌一曲,以此向首长和同志们告别。和《八路军军歌》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战歌。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军人誓死完成中央军委规定的“东进”任务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新四军军歌_《新四军军歌》 -歌词


《新四军军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
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
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
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靳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八省靳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
任我们纵横的驰骋;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
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
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
发挥革命的优良传统,
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新四军军歌_《新四军军歌》 -诞生记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首威武雄壮的《新四军军歌》,诞生于1939年7月1日。距今已有68年历史了。


《新四军军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色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由叶挺、项英领导。新四军的成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立志报国的爱国人士,其中包括一批文化人。文化人的加入,提高了部队的整体素质,使部队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嘹亮激昂的抗日救国歌声,使战士豪情满怀,使敌人闻声丧胆。但当时大家仍感遗憾的是,新四军自成立以来,还没有一首自己的“军歌”。1939年二三月份,军首长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陈毅与何士德。
陈毅当时任新四军军事委员会副书记兼第一支队司令员,时年38岁,他从军部返回苏南后,很快就于3月30日完成了《新四军军歌》歌词初稿,题名《十年》。这是首新诗,共三段35行。主要歌颂新四军及其前身长达10年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4月上旬,陈毅派专人把歌词送到了云岭新四军军部,又由袁国平送给项英。项、袁都认为陈毅的词写得不错,但尚有点不足之处。这样,由叶挺、项英主持,组织袁国平、周子昆、邓子恢、李一氓、朱镜我及黄诚等人,对初稿进行了集体讨论。最后大家决定,把原来的三段歌词改为两段;歌名由《十年》改为《新四军军歌》,改动后的歌词更确切地体现出军歌性质;歌词中的光辉奋斗历程更精炼概括;歌词还要特别突出中央军委为新四军确定的战略方针“东进”等。集体修改稿完成后并未最后定稿。项英强调要等与陈毅同志商讨后再定稿。5月陈毅从茅山根据地回到军部,听了大家的意见,基本赞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样陈毅再次执笔,在集体修改稿的基础上进一步精雕细琢,遂成后来的《新四军军歌》歌词。歌词为两段,第一段主要叙述历史和传统;第二段主要讲现实斗争,并突出向敌后进军的行动方针。整首词激情奔放,气势恢宏,流畅洒脱。第一段歌词最后“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和第二段歌词最后“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重复两遍来结尾,使主题更加鲜活、具体。歌词可谓达到很高的境界。
歌词定稿后,由冯定同志送给何士德谱曲。


《新四军军歌》(


何士德(1910―2000)广东阳江人,1931年入上海新华艺专音乐系,1934年转入国立上海音专,学习声乐、作曲。同时投身救亡歌咏运动,组织“洪钟”合唱团等。1937年任“国民救亡歌咏协会”的副干事长兼总指挥。1938年在南昌参加新四军,1939年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和文化队从事音乐工作。这时创作了《新四军军歌》、《渡长江》、《父子岭上》、《我们本是一家人》等歌曲。1941年到苏北鲁艺华中分院工作,又创作了《新四军万岁》等歌曲。1942年去延安。1946年到东北,开始电影音乐创作。建国初期为电影《解放了的中国》作曲,该片曾获斯大林文学艺术奖金。后又为风光片《春城秋色》、故事片《林家铺子》作曲。
当年何士德仅有29岁,但他已是知名音乐家了。当时他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队长,被新四军将士誉为“我们自己的音乐家”。何士德深知“军歌”满载着全军将士的希望和寄托,自己肩负的担子之重。他夜以继日伏案创作,终于第一曲产生了,这是一首具有民歌小调风格的曲子。军部首长听过试唱,感觉曲调流畅好听,但威武雄壮有些不够。遂建议,曲调最好高昂雄伟,能体现出我军勇往直前的气魄。何士德于是重新谱写了第二个曲调,这一曲完全改变了第一曲的风格,运用了适合行军作战的进行曲调,6月底创作完成,这就是后来的《新四军军歌》曲子。曲调雄壮有力,鼓舞人心,充满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曲与词的结合也相当完美,使词的意境得以充分展现。那铿锵有力的节奏、简洁明朗的旋律,把威武之师,所向披靡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处,使用了一种歌曲少见的三叠行式,连续三个“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曲调有层次地、一次比一次高亢雄健,推出了全曲的高潮。后来,在军部召开的一次联欢会上,陈毅听了何士德指挥演唱的《新四军军歌》,非常满意,他高兴地对何士德说:“最后一句,重复两次,一次比一次高昂、有气魄,意志坚定,这很好,正是我写这个歌词时想强调的地方。”词、曲创作完成后,1939年7月1日,教导总队文化队70多名学员,精神抖擞,他们终于盼来了军部首长前来检查新四军军歌试唱并将做出决定的关键时刻。随着何士德指挥棒一挥,高昂的歌声震荡云岭,试唱一举成功。军部首长宣布:《新四军军歌》正式诞生,在全军教唱。正在大家欢呼之时,日寇飞机突然窜到了云岭一带,狂轰滥炸。文化队队员在项英等军首长指挥下,迅速分散隐蔽,之后就冒着硝烟,高唱这首“军歌”,奔赴各地抢救伤员。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在炮火和硝烟中诞生的《新四军军歌》。从此,迅速在全军乃至群众中掀起了唱“军歌”的热潮。军歌成为力量的源泉,鼓舞着战士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斗的胜利。(《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6月14日《人民政协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80103/79509.html

更多阅读

《新大秦帝国》经典台词二 中二病语录经典台词

《新大秦帝国》经典台词中枢之地,辐射四极,雄视八荒,何谈儿戏?着着高位,步步悬空,全无根基实地。——但有高位,岂无实地?世间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民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最终,造物又被芸芸众生围

许石林损品《新三国》第25:台词太臭

许石林损品《新三国》第25:台词太臭○许石林《新三国》这几集比前面的好看,尽管泔水味儿更浓了,但因为故事线条单一,人物的话不多,武打占了不少时间,所以还能看。可是,我要不是为了写这损品,我就不看!那么多紧急的事儿等着我去管呢——比如富

声明:《新四军军歌歌词 《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军歌》- 新四军,《新四军军歌》-  》为网友生不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