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雾霾调查解读

柴静雾霾调查解读

穹顶之下,母亲柴静向雾霾宣战

沉寂了一年的前央视主持人柴静2月28日带着她的新作―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出现在网络上,并迅速成网络热点。这一次她的身份是:母亲柴静。也正是因为孩子在未出生即被诊断出患有肿瘤,她表示:“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网络热点

柴静携新片昨日网络刷屏

昨日上午10时,前央视主持人柴静制作的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出现在网络上之后,迅速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蹿红。有网友戏称,昨日的网络被柴静刷屏,几乎所用的社交网站上都在谈论这部纪录片,大部分视频网站的首页醒目位置都能找到柴静的新纪录片《穹顶之下》。

据初步统计,截至昨日20时13分,优酷网点播401万次,9088条评论;腾讯视频网站2620万,32760条评论;乐视网站305万。新浪微博这一话题截至昨日21时25分,阅读数6616.2万,精准讨论16.5万。

调查的念头

源于未出生已患肿瘤的女儿

追溯上一次柴静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在美国生下了一个女儿。美国产女事件还一度引发轩然大波。而在昨日的视频中,柴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3年初,柴静被爆与摄影师赵嘉结婚。同年10月底,据《南都娱乐周刊》报道,柴静在美国生下了一个女儿。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柴静透露当时未出生的孩子被检查出患有良性肿瘤,一出生就要进行手术,所以她从央视离职并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打算陪伴照顾女儿。但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

拍摄《穹顶之下》的想法便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照顾她(女儿)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穹顶之下》全片长103分钟,柴静拿出她两年前出书所得的稿费,总共投资了差不多一百万用于该纪录片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她亲自走访中国、美国、英国多个污染现场,如伦敦、洛杉矶等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等寻找雾霾根源,还拜访了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并实地拍摄他们的治污经验。

事实上,柴静过去在央视也曾制作过污染治理报道,还曾获选了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但柴静称,相比于《穹顶之下》,这些污染报道“就事论事,停留在监督某些排污企业和地方政府GDP冲动上,我自己也停留在一种‘要发展还是要环保?’的简单思维方式上”,《穹顶之下》则是对过去问题的再回访,这一次回访使柴静意识到,“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大气污染并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恰恰需要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调查的初衷

这本是我和雾霾的私人恩怨

起初,柴静的调查只是想解开自己的疑惑。柴静说:“我调取了十年来华北上空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空气污染早已存在。我就在北京生活,怎么没意识到?我找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组长唐孝炎院士,她提供给我2004某个月的PM2.5数据曲线,相当于今天的严重污染,首都机场也关闭了,只是当天新闻报道是雾。可见今年1月,当时整个社会对空气污染缺乏认识。”

她在今年1月纪录片首发的公开演讲中说,“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没有想到要公开。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她认为“作为一个媒体人,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尽量说明白。”

柴静花了一年的时间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去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调查了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柴静说:“我想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她背负空气采样仪采样送检;她用数据视觉化展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与专家合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报告,估计的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35万至50万人,处理得通俗、形象、警醒;她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的尴尬;为考察同样恶名昭著但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现象,她在直升机上俯瞰这座车轮上的城市摊大饼式的道路模式和对汽车的高度依赖,在公路边直击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官员向没给重型柴油车加装空气颗粒物过滤器的司机开出罚单;她还把官员和业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众视野之中:一艘海轮排放的PM2.5几乎等于50万辆货车。

在《穹顶之下》中,柴静指出,中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在该纪录片中柴静还尝试揭示这些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公布的目的

为了自己的爱惜而行动起来

面对这些问题,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公众不能低估了治理的艰巨和复杂,更不能不当回事,听之任之。从对英美的污染治理经验的调查中,她认为“我们怎么办”还是有路可寻的。她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希望空气清新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强烈的社会共识,而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这也是她的信心来源。

看到家门口有一片工地裸露,柴静试着与施工者交涉,结果扬尘的土堆得到覆盖;楼下的餐馆没有加装油烟处理装置,她打了举报电话12369,餐馆老板果然装上了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加油站的加油枪汽油挥发严重,她又向环保部门举报,加油站答应马上修好防挥发装置。她的体会是,如果不打,12369就只是一个数字。她建议网友:表达你的不满、维护你的权益。

柴静说:“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柴静表示,她无意于通过《穹顶之下》号召他人必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她在采访中说:“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我相信,别人心底有自己的爱惜,有适合自己的实践。”

解读柴静视频 专家:雾霾与肺癌只能说有关联性

关于柴静最新推出的视频《穹顶之下》中,有不少雾霾对健康的危害、雾霾与癌症及其他疾病的关系等内容,我们根据视频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搜集了专门从事公共卫生研究的专家和肺癌研究的专家的相关解读,特别是在关于雾霾和肺癌之间的关系上,专家称:雾霾与肺癌只能说有关联性。来具体看看专家们更具科学态度的解释。

为什么都特别重视2.5,而不是10或者是其他的数字

我们根据视频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搜集了专门从事肺癌研究的专家解读。

黄克武:呼吸系统中,肺本身就是对外开放的器官。如果空气质量不好的话,我们每天吸进来的空气中会有些有害的成份,可能对肺脏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关心PM2.5,2.5(微米)是指颗粒的直径。为什么我们特别重视2.5,而不是10或者是其他的数字,是因为PM2.5可以被吸到肺里去,叫做可吸入颗粒物。它能对肺泡里的细胞造成破坏,这是第一个,是直接对肺的影响。

第二个是它被吸进去的时候,小颗粒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血里,进入其他器官。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最多的是呼吸和心血管,像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神经系统。因为雾霾主要是直接或间接通过肺这个途径产生影响,即使我们每天不去跑步,不去运动,一天可以有将近一万升的气体被吸进来,如果空气质量不好,长期的积累对肺的影响非常大。另外现在人们也关心对生殖系统有没有相类似的影响。

现在呼吸系统里很重要的一个病叫做慢阻肺(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这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一样,都是慢性病。我们在全国各地做调查,发现这可能跟生活习惯有关系,比如吸烟或者是家里烧柴火做饭,至于跟空气污染有没有关系,我们现在也还在看。现在有一些使慢阻肺发病率增高的数据。还有大家关心的肺癌,有些数字可能只是说有关联性,是不是直接导致的,我觉得可能现在还不好说。

PM2.5可怕在于吸附物质?

视频内容中有一段是关于吸附物质的危害,这种危害有多大程度?我们搜集到公共卫生方面的专家更加细致严谨的解读。

在柴静关于雾霾的视频中,提到了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危害最大的实际上真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还有更可怕的吸附物质,真的吗?

潘小川:本质上讲,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实际上是PM2.5表面所吸附的、大气里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PM2.5表示吸附什么东西决定它产生什么危害。如果这个地区主要吸附的是重金属,那可能这个地区产生重金属中毒的就多;如果吸附的是苯并[a]芘这类致癌物,那它就可能更多是产生人群癌症的高发,如果这个地区PM2.5表面吸附的很多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那它可能产生的生殖生育危害比较大。不同的地区,同样霾的浓度,或者说污染物的浓度,对健康的危害是不一样的,可能关键在于成分。

事实上,科学证实雾霾与癌症直接相关需要很多年

在关于疾病和发病因素之间是相关性?还是必然因果关系上,我们搜集到专家们更具科学态度的回答:

在柴静的视频中,很明显地说明了雾霾可以导致肺癌、心血管病等;有人说,科学家说雾霾和某些疾病得出了相关性,但又不说是诱因,那要多少时间才能证明因果性?

潘小川:最权威的研究结论来自于队列研究。一般来说队列研究比较长,几个月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公布大气污染作为一类致癌物,就是因为前两年已经有2到3个比较大型的队列研究结果。在欧美发达国家确认,长期暴露于大气污染中以后,肺癌明显是增高的,还有一个是膀胱癌。这两个癌症是在IARC报告里面明确写的。因为癌本身发病就是很长期的一个过程,所以研究需要很多年。

风险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在国际上是公认的。一般国际上公认接受的,所谓可接受的危险度是百万分之一。如果在人群里某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那基本上就可以说没有公共卫生学的意义,公众、政府可以不去关注。流行病学来讲,因果关系的推断有基本的适应原则,必须都符合了,那才能叫做因果关系。

黄克武:科学应该是很严谨的,说“这个东西跟那个病有关系”是有不同层面的。这个有因果关系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除了队列研究以外,还一个就是应该找出明确的途径是什么,它是通过哪个途径作用,搞得清清楚楚,那才能说是它导致它的,这个用词都不一样的。

环保部长感谢柴静雾霾调查:唤醒公众关注环境

一条独立筹拍的雾霾纪录片打破了中国民众早春的忙碌。对此,履新刚满48小时的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1日在北京回应,“我想向她表示感谢,她从公众健康的视角唤醒公众对环境的关注,我想值得我们敬佩”。

这部雾霾调查纪录片名为《穹顶之下》,由央视前主播柴静自费百万人民币拍摄。2月的最后一天,太多中国人的微信朋友圈被这条纪录片“刷屏”。有机构统计,发布首日,这条视频在几大主流视频网站的总点击率已突破3100万次。

雾霾、治污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履新刚满2天,陈吉宁迅速回应了这场舆论风暴。1日下午,陈吉宁举行了媒体座谈会。

“我昨天晚上完整地看了”,“今天上午给她发了短信,我想向她表示感谢”,陈吉宁说,这部纪录片让他想起了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正是其著作《寂静的春天》唤起了全球对环境的关注,而这部纪录片对唤起公众对环境及环境健康问题的关心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特别赞赏这样一个片子”。

陈吉宁曾任清华大学校长,是环境领域权威专家。如何让环境资源“透支”的中国休养生息,这位“科班出身”的部长还未上任就被中国民众寄予厚望。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雾霾调查解读

新官上任三把火。陈吉宁在座谈会上也透露了他的“环保新政”。

一是全力落实新《环保法》,重点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预防随意执法、粗放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举报权。

二是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的核心编制环保“十三五”规划,重点攻克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着力改革环境治理、完善社会共治和强化市场机制。

三是深化环保改革工作,以生态环保职能优化整合和事权合理划分为突破口,统筹监管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国际与国内环境问题。

四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与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务。

五是狠抓作风建设,让环保队伍成为一支“铁腕治污、勇于担当、公正透明、作风过硬”的队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80103/80330.html

更多阅读

评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雾霾调查ppt

是一部由柴静自费100万左右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费用全部来自2013年一月柴静的自传性作品《看见》一书的版税。该记录片于2015年2月28日播出。《穹顶之下》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

《柴静雾霾调查 柴静的雾霾调查

优酷头条《柴静雾霾调查》全数据2014年长期占据各家头条的新闻什么?明星出轨、吸毒、离婚……满满的负能量。而2015年2月28日,离职央视1年的柴静,携其复出之作《柴静雾霾调查》登上优酷头条,成为2015最正能量最有营养的头条。一组组令人

声明:《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雾霾调查解读》为网友农村城市混血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