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高邮中学 高邮中学-学校简介,高邮中学-历史沿革

高邮中学是一所传统风格与现代意识相融汇、教育功能与管理功能相统一、建筑共性与学校个性相结合的现代化、园林式学校。校园内亭台楼宇曲径,芳草绿树翠竹,碑刻画廊水泉,无不镌刻着历史的沉淀,洋溢着时代气象,徜徉其中,求知的欲望、创造的冲动油然兴起。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的人文氛围,为师生放飞心灵、塑造自我、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高邮中学与澳大利亚汉密尔顿・亚历山德学院从1998年起开始校际交流活动。其校训是“立德、践行”。

高邮中学_高邮中学 -学校简介

古城高邮地处长江中下游里下河地区,扬州城北上60公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高邮湖烟波浩渺,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境内景色宜人,物产丰富,人文荟萃。

在高邮市南郊风景区,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夺目耀眼,这就是江苏省高邮中学。学校初创于清光绪31年(1905年)。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就被列入应当办好的省重点中学行列,1979年成为江苏省九十多所重点中学之一,1993年再次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2004年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校园占地224亩,建筑面积68800多平方米。现有在职教职工298人,其中专任教师240多人。高中教学班72个,在校学生近5000人。

高邮中学是一所传统风格与现代意识相融汇、教育功能与管理功能相统一、建筑共性与学校个性相结合的现代化、园林式学校。校园内亭台楼宇曲径,芳草绿树翠竹,碑刻画廊水泉,无不镌刻着历史的沉淀,洋溢着时代气象,徜徉其中,求知的欲望、创造的冲动油然兴起。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的人文氛围,为师生放飞心灵、塑造自我、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高邮中学_高邮中学 -历史沿革

一百年来,高邮中学不断探索、发展、积淀,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风格。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办新世纪江淮名校,育高素质世界公民”的办学宗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推进各项教育改革,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了实现办学成果的新跨越,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性、务实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育人的形式和内容。实施德育量化,呼唤道德回归;统一教学案,改革课堂教学;开发校本课程,推行课程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高邮中学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办学措施,形成了具有“邮中风格”的领导集体、具有“邮中品位”“邮中精神”的师生群体。

学校以“敬业、爱生、乐群、修身”为师德规范。强调敬业是师德的前提,爱生是师德的核心,乐群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修身是师德的根本。学校领导深知,优秀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学校实施精细管理,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师表工程”、“明星工程”、“群星工程”的实施,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校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知名教师,在校内外、市内外、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高邮中学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名,特级教师5名,省市级劳动模范、中青年专家、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0多名。近三年来,学校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级优质课、优质教案等比赛获奖的教师就达40余人次,有一大批青年教师在教科研、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他们以优良的素质、勤奋的工作和优异的实绩,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百年育英才,嘉树喜成列。一百年来,高邮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白衣圣人吴登云、资深外交家秦华孙、著名作家汪曾祺、军中名将周尔钧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百年办学传统的高邮中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更是生机勃勃,近几年教学质量年年有突破,年年迈新步,清华、北大等名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和获奖喜报频频飞向邮中校园,数百名学生先后登上省及全国学科竞赛的领奖台,1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艺术活动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初步形成了“以乡土文化育人,育走向世界之人”的办学特色。校毽球队连续多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比赛,始终稳居在前三名的好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扬州市教科研先进学校”、“扬州市模范学校” 等。2002年与澳大利亚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结为姊妹学校,2004年又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不仅成为实力雄厚、声誉远播的现代名校,而且更是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共同成功的乐园。

不老的运河,在静静地流淌;新生的古城,奏响了时代的乐章;百年老校也将迎来百年华诞。我们相信,在教育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在中共高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高邮中学这一京杭运河之畔、江淮学林之中的明珠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江苏省高邮中学初创于清光绪31年(1905年),原名赞化学堂。1923年定名为“高邮县初级中学”,1955年增办高中,更名为“高邮县中学”。1966年曾改校名为“东方红中学”,1968年复改名为“高邮县中学”。1991年初,随着高邮撤县建市,学校因之更名为“高邮市中学”,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江苏省高邮中学”。

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高邮中学就被列入应当办好的省重点中学,1979年成为江苏省九十多所重点中学之一,1993年再次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2004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高邮中学位于扬州城北上60公里,高邮市南郊风景区大运河畔。原校址占地4.26万平方米(约64亩),由于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2000年,经高邮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易地新建,2001年8月,学校实现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14.92万平方米(约224亩),建筑面积68800多平方米。是一所传统风格与现代意识相融汇、教育功能与管理功能相统一、建筑共性与学校个性相结合的现代化、园林式学校。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05人(其中专任教师260多人),离退休教职工110多人。现有教学班级74个,在校学生4100多人。

学校以“办新世纪中华名校、育高素质世界公民”为办学宗旨,以“立德、践行”为校训,以“务实、求新”为校风,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教育抓全面、育人抓全体、教学抓全程”的办学思路,“以素质教育为主体工程,以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科研为两翼战略”的办学策略,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体现校情、符合规律、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功。学校以“敬业、爱生、乐群、修身”为师德规范。通过“青蓝工程”、“明星工程”、“群星工程”的实施,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校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知名教师,在校内外、市内外、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高邮中学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3名,省特级教师培养对象2名,省市级劳动模范、中青年专家、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0多名,中、高级职称教师140多名。

一百年来,高邮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近年来,学校按照坚持“科学性、务实性、艺术性”的工作原则、全面实施精细管理的工作策略和“把工作做到位”的工作规范的管理方略,办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综合排名位于江苏省850多所高中的前列。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扬州市模范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先进学校”等多项光荣称号,成为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校、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校和省内十多所著名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江苏省高邮中学初创于清光绪31年(1905年),原名赞化学堂。1923年定名为“高邮县初级中学”,1955年增办高中,更名为“高邮县中学”。1966年曾改校名为“东方红中学”,1968年复改名为“高邮县中学”。1991年初,随着高邮撤县建市,学校因之更名为“高邮市中学”,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江苏省高邮中学”。

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高邮中学就被列入应当办好的省重点中学,1979年成为江苏省九十多所重点中学之一,1993年再次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2004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高邮中学位于扬州城北上60公里,高邮市南郊风景区大运河畔。原校址占地4.26万平方米(约64亩),由于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2000年,经高邮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易地新建,2001年8月,学校实现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14.92万平方米(约224亩),建筑面积68800多平方米。是一所传统风格与现代意识相融汇、教育功能与管理功能相统一、建筑共性与学校个性相结合的现代化、园林式学校。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05人(其中专任教师260多人),离退休教职工110多人。现有教学班级74个,在校学生4100多人。

学校以“办新世纪中华名校、育高素质世界公民”为办学宗旨,以“立德、践行”为校训,以“务实、求新”为校风,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教育抓全面、育人抓全体、教学抓全程”的办学思路,“以素质教育为主体工程,以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科研为两翼战略”的办学策略,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体现校情、符合规律、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功。学校以“敬业、爱生、乐群、修身”为师德规范。通过“青蓝工程”、“明星工程”、“群星工程”的实施,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校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知名教师,在校内外、市内外、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高邮中学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3名,省特级教师培养对象2名,省市级劳动模范、中青年专家、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0多名,中、高级职称教师140多名。

一百年来,高邮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近年来,学校按照坚持“科学性、务实性、艺术性”的工作原则、全面实施精细管理的工作策略和“把工作做到位”的工作规范的管理方略,办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综合排名位于江苏省850多所高中的前列。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扬州市模范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先进学校”等多项光荣称号,成为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校、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校和省内十多所著名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江苏省高邮中学初创于清光绪31年(1905年),原名赞化学堂。1923年定名为“高邮县初级中学”,1955年增办高中,更名为“高邮县中学”。1966年改校名为“东方红中学”,1968年复改名为“高邮县中学”。1991年初,随着高邮撤县建市,学校因之更名为“高邮市中学”,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省高邮中学”。

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高邮中学就被列入应当办好的省重点中学,1979年成为江苏省九十多所重点中学之一,1993年再次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2004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高邮中学位于扬州城北上60公里处的高邮市南郊风景区大运河畔。原校址占地4.26万平方米(约64亩),由于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2000年,经高邮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易地新建。2001年8月,学校实现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14.92万平方米(约224亩),建筑面积68800多平方米,是一所传统风格与现代意识相融汇、教育功能与管理功能相统一、建筑共性与学校个性相结合的现代化、园林式学校。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10人,其中专任教师260多人。现有教学班级72个,在校学生4200多人。

高邮中学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体现校情、符合规律、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以“办新世纪中华名校、育高素质世界公民”为办学宗旨,以“立德、践行”为校训,以“务实、求新”为校风,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教育抓全面、育人抓全体、教学抓全程”的办学思路,坚持“科学性、务实性、艺术性”的工作原则,坚持“全面实施精细管理”的工作策略,坚持“努力把工作做到位”的工作规范。进入新时期以来,高邮中学积极探索并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相继成立年级管理委员会、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新设督导室、监察室、招生处,简化了管理环节,形成了模块管理格局,各项工作按条块分流、按层级汇总、按区域负责,学校办学效益呈现整体性、跨越式发展的好势头。

高邮中学以“敬业、爱生、乐群、修身”为师德规范,倡导“勤勉、创造、协作、奉献、高雅”的校园精神,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群星工程”。评选并重奖校内学科名师,实施《江苏省高邮中学教科研奖励细则》,开办青年教师培训学堂等重大举措,有力提升了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高邮中学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知名教师,在校内外、市内外、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省特级教师4名,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1名,省特级教师培养对象2名,扬州市特级教师2名,江苏省、扬州市级劳动模范、中青年专家、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0多名。近几年来,参加省、市级教学基本功、优质课等比赛获奖的青年教师达40余人次,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已经有一千余篇,另有两百余篇论文在省、市级范围内交流并获奖。

高邮中学长期坚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和时代主题教育,以“努力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实施“新时期‘邮中人’内涵”教育。与澳大利亚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于2000年结为姊妹学校,双方每年组织学生代表团互访。在新课程方案实施的背景下,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与内容,认真开展校政实践、家务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真正地使校园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乐园。

一百年来,高邮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等,白衣圣人吴登云、资深外交家秦华孙、著名作家汪曾祺、军中名将周尔钧、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赵厚麟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进入新时期以来,高邮中学的高考成果不断彰显。2005年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达线531人,另有音体美达线35人,2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2006年高考又创新高,本科达线673人,其中600分以上141人,2名学生被南京大学理科基础学科强化班提前录取。2007年高考又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一本进线422人,二本进线683人,600分以上312人,1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2008年高考,本科达线首超800人,其中一本进线366人。

近年来,高邮中学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扬州市模范学校”、“江苏省红旗基层党校”、“江苏省优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先进学校”等多项光荣称号,成为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校、国家级“十一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校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省内十多所著名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高邮中学_高邮中学 -著名校友

百年育英才,嘉树喜成列。一百年来,高邮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吴登云:白衣圣人,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的家乡原郭集镇有吴登云事迹展览馆。

秦华孙:资深外交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3月至1995年5月),大使(副部级)。着有回忆录《出使联合国》。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着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周尔均:国防大学政治部原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获得者、少将军衔。周恩来总理的侄子。

高邮中学_高邮中学 -国际交流

高邮中学与澳大利亚汉密尔顿・亚历山德学院交流情况

澳大利亚汉密尔顿是我市友好城市,该校与该市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从1998年起开始校际交流活动。该校副校长杰奎琳・沙佑德女士先后两次来该校访问,该校李仲明副校长1998年访澳时与该校签订了两校合作交流意向“备忘录”。

2000年6月,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师生代表团10余人来该校访问。7月,以马根生副市长为团长、邱谨根副校长为副团长的15人的代表团参加悉尼奥运会圣火传递仪式,并在澳大利亚进行了多场文艺演出,澳大利亚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受到较好赞誉。本次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为不断增进中澳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双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与提高,该校与澳大利亚・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

学院商定缔结姊妹学校关系,进―步扩大两校之间的教育交流。主要内容包括:两校互享校名;互挂校牌;双方校长互兼对方学校名誉校长;双方派员(或组团)参

加对方学校重大庆典及教育活动;双方互派师生进行交流。以上意向于2000年下半年报请省教育厅与省外事办,并于2001年1月获准同意。

2001年9月汉密尔顿学院布鲁斯・西蒙斯校长偕夫人应邀来该校参加新校园落成典礼暨姊妹学校挂牌仪式,并接受了王正宇市长颁发的高邮中学名誉校长聘书。在访期间双方就2002年交流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进一步磋商。

2002年4月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32人的师生代表团来该校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交流。其间,该校为澳方学生开

设了中国语言、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中国武术等课程,以及安排他们访问学生家庭、举行交流联欢、进行参观游览等活动,同时澳方老师为我们介绍澳

洲教育状况与学校管理,给我们进行英语口语示范教学。

2002年7月,该校组织了21人的师生代表团,由董玉海校长和教育局王有益局长带队赴澳进行为期2周的访问。在汉密尔顿学院,该校代表团参加了该校海外校园的挂牌仪式,董玉海校长接受了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名誉校长的聘书。

2002年9月,澳大利亚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派James来该校进行为期半年的外语教学。

2003年,原定于4月份对该校进行为期3周交流学习的澳大利亚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66人师生代表团,由于受

“非典”影响,4月份未能成行,9月,终于来到该校,成功进行了2周的文化学习与交流。并且双方还就更深层次的交流发展签订了备忘录,每年双方派教师到对

方进行教学与学习。

2004年4月,澳大利亚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55人的代表团来该校交流学习,8月2日,高邮中学2004’访澳代表团20人在王俊坤校长的带领下,到澳大利亚学习交流14天。

2004年10月18日,该校教师吕所勇赴澳方学校交流学习两个月。

2005年1月,澳方学校12年级学生Toby Paltridge 来该校交流学习半年。

2005年2月15日,该校教师丁俊成赴澳方学校交流学习两个月。

2005年7月18日,该校教师刘锦赴澳方学校交流学习两个月。

2005年8月1日至14日,该校由华龙翔带队,黄毅、汪兴、朱红秀,以及20多位学生到澳洲访问学习。

2006年3月10日至23日,澳大利亚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63名师生代表团成功访问该校。

2006年7月3日至9月1日,该校英语教师董金标赴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学习交流。

2006年8月1日至14日,该校由董晓波副校长带队,田开象、苏征、金长明、曹德海,以及28名学生组成的共33人代表团成功访问澳大利亚汉密尔顿・亚历山德拉学院。

高邮中学_高邮中学 -?现任领导


黄仁云,校长,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扬州市教学功臣,扬州市教育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省中学生化学奥赛优秀辅导员,从事高中化学教学30多年,教风严谨、扎实、灵活、流畅,有10多篇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董晓波,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高邮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突出的业务能力,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

刘久胜,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高邮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期以来,注重数学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有关杂志。近年来,参与并主持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多项,曾获扬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田开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田径项目国家一级裁判员。长期从事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曾获高邮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高邮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高邮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王庆余,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生物教学研究会理事,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扬州市青年科技拨尖人等荣誉称号。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形成了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工作风格和幽默风趣、富于启发的课堂特色。

李建军,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省首批物理学科骨干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系统先进个人,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扬州市优秀班主任,高邮市优秀共产党员,高邮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高邮市物理学科带头人。20多年来一直坚持物理学科教学、教育工作。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黄桂君,工会主席,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扬州市中学数学名师工作三室领衔人,扬州市高中数学学科基地负责人、兼职教研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高邮中学_高邮中学 -新苗文学社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高邮中学 高邮中学-学校简介,高邮中学-历史沿革

新苗文学社创建于1985年,成立二十多年来,以学生理事会为主要活动主体,定期开展文学知识讲座、写作知识讲座以及演讲、辩论、征文、联欢等活动,定期开展写稿、组稿、审稿的讲评、培训活动,多次组织社员参加全国、省、市级征文比赛,多人次获得一、二等奖。社刊《新苗》发行72期,已经成为全国部分中学生作文报刊的供稿源。

新苗文学社曾被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表彰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示范单位”、“全国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示范社报刊”、“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曾代表江苏省推出由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名校名社校园文学丛书”《捧一掬阳光远走》。培养出邮城“报花”朱佳姝、“小说写手”胡舒欣、“江苏省青少年文艺优秀工作者”唐彬文等杰出人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89328.html

更多阅读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米旗 米旗-品牌简介,米旗-历史沿革

米旗(MAKY),是1994年成立于西安的一家以生产月饼、蛋糕、面包、中西式糕点为主的全国连锁食品企业。始终坚持以产品品质为前提的经营理念,不断致力于产品创新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持续保持行业先锋地位,连续5年蝉联中国焙烤行业最高赛事蛋

声明:《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高邮中学 高邮中学-学校简介,高邮中学-历史沿革》为网友黑框眼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