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小榄镇 小榄镇-城镇简介,小榄镇-历史革沿

中山小榄镇被誉为“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的国家级重点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广东省中心镇(县级),在中山市经济、人口、交通、城市建设规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山市重要市辖区。小榄面积7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1万(六普)。小榄距广州60公里,珠海90公里。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300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418.5亿元、商业营业额125.4亿元,农业收入1.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含市属)33亿元;生产总值178.7亿元;税收总额31.5亿元;金融资产总额335.6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0.4:57.5:42.1。

小榄镇_小榄镇 -城镇简介


小榄镇地理位置中山市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广东省中心镇,镇域总面积75.4平方公里,辖15个社区,至2006年底,户籍人口15.77万人,另有长年在镇内生活、工作的外来人口约16万人。小榄镇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为提升小榄的城市化水平,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帮助下,2002年重新修编了总体规划,并于2003年12月获市政府批准实施。新总体规划按生态城镇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把北部和中北部规划为商住、生态区,中部的花卉苗木生态农业经济区为绿化隔离带,南部为工业经济区。妥善处理功能分区、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交通管理、人文景观等问题,2004年12月,根据小榄镇经济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状况,研究编制了《中山市小榄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为小榄镇未来10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小榄镇建设了功能齐全、分区明确、交通方便、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新城区。还对老城区的道路、设施、容貌进行了全面的改造。高标准改造了镇区主干道;建成了总装机容量分别为18万千瓦和4.8万千瓦的两家发电厂、首期污水处理规模为5万吨/日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年吞吐量45万标准箱的小榄港、货柜年检量12万台次的小榄货柜查验场、日供水量25万吨并被评为“全国农村百佳水厂”的自来水总厂,完成了多条内河整治;小榄车站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分别被交通部评为一级汽车客运站和二级道路客运企业。五金、装饰材料、建材、科技电子、家居装饰中心、电脑城、购书中心等专业市场繁荣兴旺;镇内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3家,座落在新城区的五星级酒店即将开业;顺昌、大信新都汇等集酒店、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广场成为群众购物休闲的好去处;“美加花园”、“建华花园”高尚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小榄的人居水平。这些公共设施的配套,进一步完善了小榄镇的投资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使小榄成为一个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的地方。


小榄镇全景

2006年,小榄金属市场一期工程、三甲标准的新小榄医院、小榄货运车辆检查场等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在建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和收集管网三期工程、城区燃气工程建设、系列房地产开发、扩建小榄港、新城区整合配套工程建设等。同时,小榄镇还切实抓好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工作,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1998年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第一批“国家卫生镇”光荣称号;2001年被列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批“全国文明村镇”光荣称号;2006年被授予“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6年7月12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视察小榄,称赞“小榄镇是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榜样。”

小榄镇_小榄镇 -历史革沿

小榄镇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为珠江口的小岛屿,因境内有小山丘数座,大的山丘叫大榄山(又名飞驼岭),小的山丘叫小榄山(即凤山),小榄在凤山附近,故名"小榄"。秦晋时属南海郡,隋唐仍隶属南海县治,称永宁潮居里,为濒海要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归新置之香山县(现中山市),改称"宁安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宁安乡改称"大榄都",辖大榄、小榄两村。清道光七年(1827年),易名为"榄都",光绪六年(1880年),称"榄镇"。

自南宋建村以来,经过历代人的努力,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人文环境, 推进了小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明代中叶已现家庭手工业雏形,工商业成行成市,是香山县(现中山市)西北部经济繁荣的墟市。清康熙年间, 更有“天下第二名乡”的美誉。

小榄镇_小榄镇 -文化发展


小榄镇小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因小榄人喜爱养菊、赏菊,且每年有举办菊花欣赏会的传统,被誉为“菊城”。明代礼部尚书李孙宸曾撰诗云“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尝花村”。清嘉庆甲戌年(1814年)举办了第一届菊花大会,以后每隔60年举办一届大型的菊花盛会。1994年举办的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陈展菊花82万盆,布展10平方公里,吸引了海内外宾客600多万人次观赏。2004年11月,为纪念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十周年举办的小榄镇(甲申)菊花文化艺术欣赏会在布展和菊艺上都有新的突破,最大的一棵单株立菊达45圈6211朵花。高23.26米的赏菊楼和单株嫁接247个品种的大立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国家文化部授予小榄“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6年初,“小榄菊花会”被评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7年11月,小榄镇将举办“第九届中国(中山小榄)菊花展览会”,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传统的菊花文化艺术。

小榄书画艺术代代相传,名人辈出。明代的官能、伍瑞隆的画作,李孙宸、何吾驺的书法都是世人争相收藏的珍品;清代的蒋莲、邓大林等岭南画家,其作品为各级博物馆所珍藏;现代漫画家陈树斌(方唐)、画家陈舫枝等书画艺术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带动了小榄书画艺术的全面发展。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小榄为“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为了弘扬传统的书法艺术,实现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推动作用,2003年9月,小榄镇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全国首届‘小榄杯’县镇书法大赛”。乘此有利时机组织小榄千人书法比赛,掀起了书法艺术普及的新高潮,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小榄成立了创作培训基地。2005年,占地2.5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投入使用,成为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好去处。

小榄镇_小榄镇 -经济发展


小榄镇夜景

2006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118.9亿元;税收总额20亿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73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0.7:59.5:39.8。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7.5万元,人均纳税近1.3万元,人均储蓄存款8.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74万元。2006年各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亿元;物业总面积达626.8万平方米;股民人均分红2673元。

小榄的工商业充满发展活力,区域经济特色明显。2006年底,全镇有工商企业20909家,其中规模企业930家,工业销售收入317亿元,商业营业额117亿元。工业以五金制品、电子电器音响为龙头,食品饮料、服装制鞋、化工胶粘、印刷包装各行业全面发展。工业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而优质的服务业又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务,形成了工商业互相促进,繁荣兴旺的良好局面。政府鼓励企业创名创优,截至2006年底,全镇共拥有国家级、省级名牌名标93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9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免检产品”17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9个。“华帝”、“力王”两家企业分别在深圳、新加坡上市。

五金制造业是小榄的传统产业。早在1986年,小榄镇就被誉为中国“南方锁城”。“固力”、“华锋”两个品牌于200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锁王”,并于2005年再次获评;“华帝”家用燃气灶具销售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圣雅伦”指甲钳系列产品的质量标准被定为行业标准。2002年7月,小榄镇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 “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2004年4月被中国五矿化工出口商会授予“中国五金制品(小榄锁具)出口基地”称号。2005年11月,小榄镇被确认为第一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小榄镇五金制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6年,小榄镇被确认为“国家火炬计划中山小榄金属制品产业基地”。2006年,全镇五金行业销售收入118.8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37.6%。

电子音响行业是小榄的新兴支柱产业,目前知名品牌包括爱浪、天龙、马兰仕、麦景图、山水、威发、国光、声雅、民生等,主要生产家庭影院、数字功放、DVD机、DVD硬盘录像机和激光头、喇叭、音箱、线路板、电子原件等产品。其中,“爱浪”被评为中国弛名商标,并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爱浪、山水产品获得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A”标认证。2003年8月,小榄镇被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称号。2006年电子电器音响行业销售收入88亿元,占全镇工业销售收入的26.5%。

远景规划2万亩的小榄工业基地位于小榄镇南部,毗邻港口、码头、海关、检验检疫、货柜车场,区内道路、市政给排水、通讯设施完善,配套公共服务、商业、饮食、邮电、银行、医疗卫生、文化中心等设施。正在兴建的珠三角城际快速轻轨在小榄设有枢纽站。目前,已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在小榄工业基地发展。占地面积达600亩的“中山市北部物流中心”,集仓储、货运、信息交易中心、结算中心、加工为一体,是中山市规划建设的三大物流集聚区之一。工业基地重点发展“三高三少”(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益,污染少,用工少,耗能少)企业,至2006年底,已开发面积约9678亩,已建成厂房面积125万平方米, 2006年工业产值71亿元。

小榄镇_小榄镇 -基础建设

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小榄镇2001年推进了农村股份制,固化了农民的权益。2003年开始,实施了村一级经济核算,更加合理配置和综合使用农村的各种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股民分配水平。在此基础上,适时开展村委会改制为社区居委会工作,村改居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至2004年12月28日,全镇所有村委会都完成了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挂牌工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榄镇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商业社会的过程中,近年致力于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促进社会和谐,2005年镇党委、政府提出全面推进“三个一”民生工程的战略目标,即让“每个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都有一份工作、每一个小榄人都有一份医疗保障、每个适龄小榄人都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目前,经多次推荐仍未就业的劳动力仅占全镇总劳动力的1%以内。合作医疗覆盖全镇居民,每人缴费120元/年,即可在本镇住院时,药费、手术费报销90%,均不封顶;检验费、治疗费、护理费等有关费用报销60%。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顺利推进全镇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凡符合条件的老人,每月都有348.80元以上的养老保障金。积极倡导“尊重富人,关爱穷人”,发动党员干部结对帮助困难户,努力实现“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的社会目标。2007年3月11日,成立了小榄镇慈善会,为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困难学生、病残人员,特别是对患有重大疾病、慢性病的群众提供援助,解决或缓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006年底,小榄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后,制定了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达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基本建成富裕、文明、安康、和谐的小榄。小榄镇党委、政府将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激发热情和干劲,凝聚聪明和力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为实现“三个基本”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投入使用。目前在建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和收集管网三期工程、城区燃气工程建设、系列房地产开发、扩建小榄港、新城区整合配套工程建设等。同时,小榄镇还切实抓好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工作,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小榄镇_小榄镇 -教育建设


网络化教育小榄镇党委、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了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大教育体系。近几年,先后投资6亿多元新建、扩建多所学校,完善教育设施,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全镇现有镇办中小学28所,民办学校5所。其中,国家重点职业中学1所,省一级学校13所,市一级学校7所。各类幼儿园35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2所,镇示范幼儿园4所。2003年被评定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05年全面普及12年教育。2007年,党委决定普及幼儿园到高中毕业15年教育。小榄镇教育正以崭新面貌向标准化、优质化和个性化方向乘胜前进。

小榄镇的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建有全民健身广场3个、居民健身小区65个、多功能的体育馆10座,游泳场馆7个,篮球场馆20个,篮球场431个,政府每三年举办一届小榄镇体育运动大会,每年举办一届学生运动会和老年人运动会。成功承办了’97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赛、第二十届世界杯男子乒乓球锦标赛、’99国际毽球邀请赛和全国“九运会”男子篮球赛。镇毽球队代表国家参加了4届世界锦标赛,共获得8枚金牌、12枚银牌。1997年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

小榄镇_小榄镇 -菊展历史


菊展

历史传说


相传在南宋咸淳年间,失势的皇贵妃胡妃(另一说为苏妃)逃出皇宫,隐居在广州府的南雄珠玑巷。后来消息走漏,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当时的皇帝度宗为追究此案,扬言要屠村灭口,于是发生南雄珠玑巷居民避祸南迁之役。咸淳十年甲戌(公元1274年)珠玑巷有部份难民逃至今小榄一带,时值秋高气爽,渔民见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黄菊遍野,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福地,于是在这片黄花盛开的地方开村垦荒,建立家园,逐渐繁衍。从此,小榄人便与菊与花结下不解之缘。因为这段历史,菊花在小榄成为一种图腾,一种象征。

小榄菊花文化的酝酿


自宋被元入主后,战乱频繁。及元至明代,民困稍苏。名门望族者,应试科举,踏上仕宦官途。荣为故里者,多建府第辟园囿,以养花艺菊为乐。到了明代,小榄艺菊之风已盛,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据当时在南京城朝廷任礼户两部尚书的小榄人李孙宸所撰之《两榄风景地势图说》文,已有“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桥,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的赞美之句,足以说明那时的小榄人已好艺菊,每年菊花盛放之时,聚集三五知已,酌酒赏花,籍此遣兴已成习惯。

至清军入关,烽火又复四起,小榄亦难逃厄运,民不聊生。清康熙年间,社会逐渐稳定,小榄民间的菊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等有了一套系统经验。此时已开始从上海、江南等地引入新种,使品种花色增多,乡中一些绅商官吏之家,闲情逸志之士,则效法陶潜寄怀东篱,艺菊之风业更盛于昔。此时,小榄已得称“小柴桑”之美誉。


菊展

菊花会前身

清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榄乡有一赛菊之举。是年霜降以后,乡内李姓和何姓祠堂前盖搭花棚,置菊场,列名花,各姓氏中的文人雅士为菊花取名吟诗作对,品评吟咏,推魁首,别等第,按序颁奖。评菊以“三不”为标准,即不脱裙(叶)、不交枝、不跪脚。立菊技艺已为运用,以“三丫六顶”为式,品种则以“一捧雪”为极。试毕则分别次第奖给纱、缎巾、扇等物品。此即所谓的“菊试”(据清道光年间《香山县志》载,菊试就是在菊花“盛开时,集乡人所植名种,设赏格,评高下”)。品菊试期间,还请戏班在花场内的戏棚演戏,非常热闹。

清乾隆五年(1740年)后,“一捧雪”几濒失传,而菊试亦不复举行,继而以各姓氏宗族为主,与庙宇、坊社结成各“菊社”。去评试之习,步前贤“以文会友”之遗风,每过重阳,移佳菊于社所,“联二三知己,倾樽篱下,索句花前”(见《香山县志》)。关于菊社,清代小榄人何大佐(字章民,号力斋,为明末名宦何吾驺之孙)在《榄屑》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菊社者,不先期而檄,不分币以酬,与菊试不同,惟集裁菊同志友,将所有之佳妨,移至社所,星罗棋布,炉香屏画,晨夕相对,或饮酒赋诗,或按乐度匀曲,其兴转剧,夜则灯烛辉煌,至晓方灭,观者忘倦,远客骚人逸士,每至菊节,常拿舟而至,题咏甚多。散社后,有索花为赠者,满船载而去。”之后会无常期,或十载或二十载举行而不定。

清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各姓菊社联合首办十年一届的“黄华会”,将原日之菊社变作菊会参展之小团体,据《香山县志》,是届乃小榄菊花会之“初会”。当时榄乡各姓俱有摆设,各姓菊场不仅搭架摆菊,而且广搭花台、花楼、花桥,还演戏助兴,仅演戏就有十余台。夜间则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参观者甚众。当时的香山县令彭竹林曾为小榄菊会给予“榄市花期韵欲仙”赞誉。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会,第二届“黄华会”规模比初会更大。


菊展

甲戌菊花大会


清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是年黄华会之会众,以祖辈自南雄珠玑巷来小榄时为甲戍之年,而明年正值甲戍,倡以黄华会扩大活动,集十姓菊社在全乡举行。

因而嘉庆十九年甲戍(1814年)为纪念开村而举办首届菊花大会,并定以后逢甲戍年为小榄菊花大会之期,即距一甲子(六十年)为一届。这便是流传至今的小榄“甲戌菊花大会”。是届,大小二榄,菊社花市,星罗棋布,三千花圃,十二琼楼,舟楫穿梭,人流簇金。据当年《菊经答记》记载:“自榄之东评海面,一路漂回至海洲,锦帆画桨;络绎不绝,客试推蓬露顶一观,绝十二琼楼,宛人天外,而乘航至者,真似海岛浮山来赴餐英会也。”《香山县志》亦云:“四方来观一次,虽农夫收竖,从芳酸中行亦旋改其面目。”所列者佳菊72名种。

清同治十三年甲戍(1874年),人们依例举行第二届小榄菊甲戌花大会。当年菊会,由何、李、麦三大宗族联合组成,规模比上届更大。适值同治皇帝崩,借口国丧,禁止鼓乐,无梨园助兴。为增加热闹气氛,大会于九九重阳,集各地文人雅士,举办大型“斗菊筵”,开筵征诗,以壮其盛。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亦按六十年一届举办第三届小榄甲戌菊花大会。当时,正值日寇侵略,东北沦陷,国难当前,且农村不景,经济萧条,曾拟停办。但乡人多认为盛会难逢,仍群策群力,最后如期举行。此次,在全镇分东西南北中五区同时展出,花街柳巷,群卉纷陈。各氏族以及各坊、庙、社等共有花棚廿四、花楼花街各十二、景棚花桥各八处、花塔六座、菊艺场九、戏棚十一;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省港小榄同乡会游艺场、老人健康比赛、征诗征联、农业展览、日夜“水色”、“鱼灯”游行等。远近而来参观者达百万众,无不交口赞赏。因而有“人生能阅历两届,诚属难能可贵”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之菊会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认为菊花会要六十年一届实在为时太久,于是改为十年一届。1959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之建成,小榄举办共和国成立后首届菊会。省内外一些报刊连日大篇幅报道了菊会盛况,誉小榄为“菊城”,自此“菊城”之称就广为流传。

共和国后第二届菊花会因十年动乱未能于1969年如期举行,后改于1973年举行。此届规模较少,少有传统名菊参展。但小榄人发挥创新精神,大立菊之基础上,首创各种造型菊艺,以立体与浮塑砌作艺术形式,塑造出飞禽走兽及虫鱼、人物造型数十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当然少不了政治插曲。菊砌精品“天女散花”,遭极左思潮者诬为“复旧”,横加斥责。幸在展出前夕,经当时省长陈郁看后,热情支持,始如期展出。此次花展,据入场统计,突破一百万人次,创往届最高纪录。

1979年举办之菊会,花场跨大小二榄,仿拟传统景色五十处。当时有中央级、省级以及香港的传媒到小榄采访播导此次盛会。小榄人热情接待海外人士,乃“黄华传友谊,盛会叙乡情”,乘着改革之风的菊花会,为小榄在新时期腾飞揭开序幕。

1989年,镇上正处在城镇建设高潮中,菊会未作扩大活动,只按往常一年之“秋菊欣赏”形式展出,亦有一些创新内容。


菊展

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

1994年,正是小榄传统的第四届甲戌菊花盛会之期,为承先启后,顺应民意,1992年2月小榄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出了决议,决定以三年时间筹备,把1994年第四届菊花大会办成以菊花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艺术节。

此次盛会,分三个展区、四个展场、五条马路、景点 198个,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展出各种菊花82万多盆,菊花品种1568个。在展出的704盆大立菊中,单株着花1027朵(18圈)以上的有113盆。而其中两盆大立菊王分别是43圈的“白牡丹”(品种名),单株着花5677朵和42圈的“绿衣红裳”(品种名)单株花5419朵,均刷新了基尼斯世界大立菊单株着花数的最高记录。初大立菊技术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造型菊嫁接技艺与菊花吊扎技艺。本届菊会之嫁接菊有分层塔形“高接菊”,以一株嫁接多个品种,每品种一层,成塔状,一般为8-10层。有老茎苍劲的嫁接盆景菊(桩菊)。此外,有四盆半球型嫁接菊,每盆单株嫁接60个菊花品种,并以大立菊扎形方式成五圈,花91朵,60个品种喻意小榄菊花大会60年一届。一株菊花嫁接60个品种而开放一致,可堪称菊艺中之珍品。本届菊会展出的菊花吊扎造型,既有传统的平面文字,图案表扎及菊壁(斜面模纹壁),亦有集电动、灯光、声响于菊艺的立体艺术景组,既有精致的人物、龙、凤等扎作,亦有粗犷的色映菊砌组合。整个菊会,共展出菊扎、菊砌题材造型景点134组。 此次盛会吸引了国内和来自23个国家、地区的游客600多万人次。

2004年11月,小榄镇举办了(甲申)菊花文化艺术欣赏会,以“魅力小榄,展示菊艺新风采”为主题,在布展和菊艺上都有新的突破,最大的一棵单株立菊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菊会期间,国家文化部授予小榄“中国民间艺术(菊花文化)之乡”称号。

2006年5月,“小榄菊花会”成为小榄人不畏艰苦、勤劳勇敢、拼博奋斗的精神动力,更成为现代小榄人把握先机、开拓各项辉煌事业的原创生命力。

2007年11月,小榄镇将举办“第九界中国(中山小榄)菊花展览会”,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传统的菊花文化艺术。

小榄镇_小榄镇 -小榄名人


古代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小榄镇 小榄镇-城镇简介,小榄镇-历史革沿

何派行字应充,小榄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中,旋调福建太平府知府。嘉靖四十年入京觐见皇帝,晋陕西行太仆寺少卿;万历十七年(1589年)转本寺正卿。致仕归家,终年未详。


麦挥字时化,小榄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武进士。授肇庆军门赞画;以剿贼有功,按叙晋镇抚。以母年老,乞请归家侍奉。著有《周易讲意》。


李孙宸字伯襄,小榄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宗元年(1620年)掌内书堂,晋掌春坊左庶子。天启五年(1625年)进南国子祭酒,次


小榄镇年晋詹事府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晋南礼部右侍郎,摄礼、户两部尚书事中。崇祯初年(1628年)晋礼部侍郎,掌翰林院察典。三年回礼部视事,晋礼部尚书。六年三上疏乞退归隐,奉旨慰留;七年病故于任,终年55岁。著有《建霞楼集》。

何吾驺字龙友,小榄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庶吉士。崇祯初年(1628年)晋左春坊充经筵讲官,晋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历官正詹事。五年擢升礼部右侍郎;次年加尚书,入阁掌理朝政实权。唐王自立于福州,召吾驺为首辅。永明王以原官召吾驺为给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后称疾辞归故里,卒于家。著有《元气堂诗文集》30卷、《经筵日讲拜稽录》4卷、《周易补注》4卷,《云笈轩稿》2卷、《石刻楷书》4种。

卢兆龙字本潜,小榄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任清江县知县,按制保举工科给事中。崇祯七年(1634年)晋吏部给事中掌计典。后掌谏院8年,多有建树,帝赐黄金百两。御笔赐书“刚大精神、直方气骨”。以异常恩宠,册封益桂西藩。著有《桐封集》、《游五岳集》。

麦佑字启正,小榄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升山西司郎中。其审判定案,必极踌躇审慎,直至深夜,家人请其休息,答曰“吾职也”。因积劳病逝。

何耀泰字君保,小榄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武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三等侍卫,官至山东文登协副将。

何士祥字景祥,小榄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科武进士。殿试三甲第八名,授侍卫。历任守备、都司、游击。后升福建提督中军参将,授武义都尉,署香山协副将。

何迁标字振迪,小榄人。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进士,殿试三甲第十九名。曾任直隶天津镇游击,署新泰协副将,赏戴花翎。

近代


麦炽昌字明达,号业庭,小榄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武进士。任官四川。咸丰六年(1856年)以通江前藏等营守备,调回漳腊,防堵西番作乱。十年署棉州都司、顺庆游击时,剿平聚有十余万人的四川匪首有功,擢升左军都司,署重中游击,兼理川东重庆镇事。同治十年(1871)酋长叛乱,炽昌亲夜袭其巢,活捉匪首,贼患平息,保奏酉阳游击,以参将尽先补用。光绪十年(1884年)辞官回家。卒年74岁。

卢殿标小榄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第二十五名武进士,殿试二甲第六名。花翎侍卫,署陕西城守协镇,护理甘肃肃州挂印总兵,戴蓝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0905.html

更多阅读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小冀镇 小冀镇-简介,小冀镇-历史沿革

新乡县小冀镇位于新乡市西南16公里处,地处豫北平原,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新荷铁路交汇的三角地带,镇区青年路、青龙路直通107国道,距郑州机场6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常驻人口4.5万人,建成区面积7平方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米旗 米旗-品牌简介,米旗-历史沿革

米旗(MAKY),是1994年成立于西安的一家以生产月饼、蛋糕、面包、中西式糕点为主的全国连锁食品企业。始终坚持以产品品质为前提的经营理念,不断致力于产品创新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持续保持行业先锋地位,连续5年蝉联中国焙烤行业最高赛事蛋

声明:《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小榄镇 小榄镇-城镇简介,小榄镇-历史革沿》为网友和宇宙叫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