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洪湖市 洪湖市-基本概况,洪湖市-发展概况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与东荆河之间,西南隔长江与湖南省临湘县相邻。东经113°07′-114°05′,北纬29°39′-30°02′。面积2519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897186人。东、南、北三面为长江,东荆河环绕,西面的洪湖与荆西北水系相连,地势平坦低洼,全境自西北向东南呈缓倾斜,且南北高,中间低,地面一般海拔高度在23~28米之间。河、湖、渠交织成稠密水网,水面约占总面积30%。洪湖市是中国实施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的重点区段。

洪湖市_洪湖市 -基本概况


水乡新姿

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洪胡市,地跨东经113度07分---114度05分,北纬29度39分―30度过2分,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东倚浩浩长江,南接八百里洞庭,西滨百里洪湖,北靠武汉重镇,是中国著名粮仓江汉平原与鄂东南山区的经济结合部;是中国实施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的重点区段。全市面积2528平方公里,总人口90万。

洪湖历史悠久。自西周武王分封始,便设州置政;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置新堤市,是当时湖北省八大市镇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略时期,洪湖是中国共产党湘鄂西中央分局所在地;建国初期,为沔阳专署所在地;1951年沔阳专署撤销,成立洪湖县,1987年撤县建市。

洪湖地理环境优越。海拔大多在23―28米之间,地势广阔平坦;境内河渠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洪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无霜期长,是发展以水产为主的农业生产的理想之地。

洪湖自然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境内有大小湖泊102个,拥有水面45000公顷,广阔的水域为洪湖全方位开发水产养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湖中水生高等底栖动植物量居全国首位,其它底栖支植物量居全国第二位,涌现了黑鹳、白鹳、中华秋沙鸭等水禽种。这里盛产各种鱼、虾、蟹、龟、鳖、螺和莲藕等。2000年全市成鱼总量15.4万吨,河蟹3500吨,黄鳝6000吨,红莲6000吨,鲜藕8万吨。淡水产品年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省县市第一、全国县市第二。据美国卫星探测,洪湖是目前世界上无污染的淡水湖泊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目前,洪湖市是湖北省首批获得出口自营权的县市,现已建设成全国闻名的商品鱼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以及商品粮、商品棉,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

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洪湖市 洪湖市-基本概况,洪湖市-发展概况

洪湖旅游资源一枝独秀。既有烟波浩渺、绿荷红莲的旖风光,又有三国“赤壁之战”火烧乌林的古战场;既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居黄蓬山,又有成吉思汗的后裔阿里不可隐居的陆庄;既有瞿家湾的明清建筑一条街,又有全国十大纪念馆之一的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还有国家级珍稀动物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和省有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洪湖以其秀丽的湖光水争和灿烂的人文景观为世人瞩目。

洪湖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洪湖交通便利,水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溯江而上,绕洞庭,穿三峡,直抵巴蜀,顺江东下,经武汉,过南京,畅达沪杭,陆路可直通107、30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及京广、京九铁路。市内公路四通八达,连接所有乡镇和村庄,仅长江西省个港口和码头,装卸总量就达300万吨。洪湖电讯通畅,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7.8万门,长途中继电路260路,农话中继电路过280路。洪湖电力充足,有大小变电站14座,是湖北省拥有110KV变电站最多的县市,年供电量达率达98%以上。洪湖水利条件优越,建有大、小电排站台票168座,排灌方便,特别是98型特大洪水以来,洪湖投资投资5.3亿元,全面整险加固长江干堤,使巍巍大堤固若金汤。

“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改革开放以来,洪湖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几年,全市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性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特色水产经济格局,涌现出了蓝田、柏枝、洪林、德炎、湘口、晨光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和信息农业,洪湖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敞开洪湖大门,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开发百万亩水域和农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面开发洪湖旅游资源。洪湖市本着真诚合作,全面开发洪湖旅游资源。

洪湖市_洪湖市 -发展概况

发展阶段


洪湖市夜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湖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

在这期间,农村先是普遍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随后又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较快发展。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2425万元上升到1957年的9571万元,增长2.9倍,年均递增率为18.6%。1949年的粮食、棉花、油料总产分别为3720万公斤、28万公斤、162万公斤,1957年粮棉油总产量分别达到15256万公斤、655万公斤、441.5万公斤,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9.3%、48.3%、13.4%。农村人均收入1949年为24元,1957年为57元,增长缓慢。洪湖工业在1949年后进入恢复、改造和初步发展阶段。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优先发展全民所有制工业,逐步完成了对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洪湖工业企业发展到36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3家、集体企业13家。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344万元上升到1957年的1564万元,年均递增率为20.8%。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78年)

1958年~1962年,洪湖实行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农业生产出现了大滑坡,1962年农业总产值7382万元,比1957年减少2189万元。1963~1966年,党和政府对农业经济政策及时进行了调整,恢复了自留地,开放了农村集贸市场,适当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定征定购,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又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1966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5571万元,比1962年增加1.11倍,年均递增20.5%,粮棉油总产值分别比1962年增长47.1%、693%和44.5%。1966~1978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生产再度滑坡。1967年、1968年连续两年农业总产值下降,1969年由于长江堤田家口段溃口,淹没大片农田,农业生产步入低谷,农业总产值降到5617万元,粮食总产量降到6334万公斤,其他作物产量均大幅度下降。1976年以后,农村经济一时难以恢复元气,发展仍然缓慢。在1966年后的12年间,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粮食生产虽有所发展,但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整个农业经济呈畸形发展状态。工业方面,1958~1960年连续3年的“大跃进”,追求“一大二公”,变小集体为大集体,又让大集体全部过渡为国营,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猛增到69个,比1957年底的23个企业增加两倍,而工业产值比1957年的1564万元仅增长47%;1961~1964年进行工业调整,1965年产值回升到2285万元,比1961年增长43%;“文化大革命”初期,工业产值由1966年的2780万元下降到1970年的2457万元。中期,国营工业及集体所有制的轻工业趁隙得到较快发展。1976年,全县工业产值达8035万元,比1970年增长2.38倍。1978年,洪湖工农业总产值为5756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3052万元,农业总产值为44510万元,分别是1958年的4.7倍、9.4倍、4.1倍,年均递增率分别为8.1%、11.9%、7.3%。人民的收入水平基数低,提高很慢。这一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十分缓慢,农业始终是大头。如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958年与1978年分别为89%和77%,20年间只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20年为水利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初步统计,1958~1978年,洪湖共修筑围堤1243处,开挖渠道3986条,修筑涵闸1415座,兴建电泵站250处、装机容量59470千瓦。

(三)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洪湖市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90年,洪湖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3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13亿元、农业产值9.17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5倍、7.5倍、1.1倍,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1.1%、19.5%、6.2%。这一时期,洪湖经济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继1987年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后,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1.1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55%。1990年洪湖农村人均纯收入758元,在1978年191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2.2%。

(四)高速发展阶段(1991―1995年)

“八五”期间,洪湖市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据洪湖统计年鉴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3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5.5亿元,财政收入1.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3元,分别是“七五”末的3倍、3.2倍、2.8倍和2.4倍。1992年以来,洪湖市连续三届跻身湖北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十强县市行列。

(五)调整恢复阶段(1996―2000年)

“九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五年四水”的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和不利影响,洪湖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实施特色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呈现调整与恢复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总产值45.25亿元,财政收入2.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7元,分别是“八五”末的1.5倍、2.1倍和1.25倍,年均递增率分别为8.57%、15.78%和4.6%。

(六)稳步发展阶段(2001―2005年)

“十五”时期,全市上下克服“九五”时期“五年四水”等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工业兴市”上来,狠抓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经济发展走出了低谷,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05年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08亿元,财政收入187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8元,年均可比递增率分别是8.8%、3.3%、6.8%。

洪湖市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十五”时期是洪湖经济发展的转折期,全市上下克服上世纪末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把工作重点放在“工业兴市”上,经济发展走出低谷。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特别是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名特优品种达到80.3%,水产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65%以上。工业实现了改制后的恢复性增长。以纺织服装、石化设备制造及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已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以医药生化、电子器件等为主的新兴产业逐步兴起,以农副产品、水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以大型综合性超市、连锁经营名牌店、餐饮酒店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迅速崛起,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二是经济体制不断优化。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完成,土地二轮延包基本完成,实现了免征农业税。全市乡及乡以上工商企业改制面达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制面达95%。市直商贸企业改革全面展开。财政综合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实现了财会集中核算和乡镇零户统管、乡镇国库代理。三是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累计投资近4.5亿元,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区内荆河两岸拆迁改造、治污工程、荷花广场、长江外滩公园、天燃气工程等大型主体工程;一批重点集镇建设规模扩大,府场、瞿家湾跻身全国文明集镇行列,洪林和新丰等文明村、社区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水利、农业、能源、交通、通信、城乡电网、生态环境建设明显加强。“十五”期间交通建设投资达6.8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倍。与此同时,各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加强。

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洪湖的主要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60.07:15.42:16.51变为2005年的39.77:21.46:38.77。

基础设施


洪湖市交通示意图

农业:解放以来,洪湖先后疏挖了四湖总干渠、洪排河、南港河、陶洪河等大小河渠110条,并兴修加固培高了长江干堤、东荆河堤、洪湖围堤、洪湖分蓄洪工程主隔堤及垸堤等,兴建了新滩口排水闸、新堤大闸、白庙闸、小港闸等大小排灌节制涵闸2688座,兴建了高潭口、新滩口、南套沟第一、二级电排站200座,装机容量9.6万千瓦。全市农业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30.5万亩(含复种面积)。

交通:2005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599.258公里,其中省道205.893公里、县道140.433公里、乡村公路809.20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157万吨、客运量555万人,货物周转量14158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3410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2005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9297万元,比上年增长18.29%。全市拥有固定电话66180部,比上年增长5.53%,其中农村电话63133部,比上年增长6.1%;移动电话用户154800部,比上年增长69.05%。全市电话普及率为12.4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23部/百人。

电力:2005年末,全市拥有220KV变电站1座,容量12万KVA,线路155公里;110KV变电站7座,主变11台,容量23.9万KVA,线路144公里;35KV变电站15座,主变23台,容量8.47万KVA,线路339公里。年供电能力7.4亿千瓦时,居全省县市前列。全市100%的村通电。2005年全市用电量为3.94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438千瓦时。

市政建设

2005年末,洪湖市实有铺装道路面积648万平方米,实有道路总长度658公里,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达348.9公里。城区水厂生产能力达10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1881万吨,其中生活用水量614万吨,用水人口20万人。全市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4000吨,使用液化气人口20万人。全年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331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为3322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300辆。城市绿地面积达2661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128公顷。工业废水排污达标率为40.5%,废水处理率为51.82%,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为99%。在供电方面,居民生活用电10926万千瓦时,城区主干道照明亮灯率为100%,次街和小街巷亮灯率也达90%以上。

人民生活

洪湖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27元,比上年增加82元,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9元,比上年增加284元,增长4.3%。城乡居住条件逐渐改善,人民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全市人民已基本实现由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生活转变。

洪湖市_洪湖市 -历史沿革


洪湖公园

洪湖市以其境内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洪湖作为地名,最早始见于明朝《嘉靖・沔阳志》所载:“上洪湖,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又十里为下洪湖,受郑道、白沙、坝潭诸水,与黄蓬相通”,“夏洪湖大水,湖河不分,容纳无所,泛滥沿岸,诸垸尽没,湖垸不分”。

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洪湖的螺山、乌林和黄蓬山等地就有人类生息和居住,形成了邑居和群落。在螺山、乌林和黄蓬山的新石器遗址中,已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等百余件。

洪湖市境域,夏商时代为古云梦地,属“禹贡”荆州之域;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封为州国,都城在今黄蓬山;楚武王四十年(公元前701年),州国和江汉间其它小国都被楚国吞并;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后,古州国地属南郡;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更南郡为临江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恢复南郡,设置州陵县,县治在黄蓬山;新莽代汉(公元9年,以下纪年均为公元),南郡改称南顺郡,州陵改为江夏,县治在今新滩口;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西汉郡县原名;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州陵辖属东吴江夏郡;西晋永兴二年(305年),因蜀乱割南郡的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侨置成都郡,隶属成都王颖国;南朝时州陵县先后属巴陵郡、州城郡;北朝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裁撤州陵、惠怀二县,改置建兴县,隶属沔阳郡,县治迁到今仙桃市沔阳老城;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今洪湖市境域疆属屡更,郡县变动频繁,大多与沔阳有分有合,或升或降,其间曾名玉沙县、附廓县、文泉县等;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置县,沔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除道,在新堤设市,直隶属湖北省政府。未久,撤市并入沔阳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新堤设置沔阳地区专员公署,新堤为专署直辖市。1951年5月,沔阳专区并入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同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决定,将沔阳县东荆河以南区域,以及监利县东部、嘉鱼县长江北部、汉阳县西南部的毗邻区域划出,建立洪湖县,属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管辖。

1987年7月31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不变。洪湖市现属湖北省荆州市管辖。

洪湖市_洪湖市 -历史事件

洪湖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洪湖

1925年5月,娄敏修由党组织派遣,来到新堤以教书为职业,动员本地知识青年组织了“青年互助社”,后又组织了以工农子弟为主的“青年笃行会”,经常向他们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还在附近的江峰小学组织“青年读书会”。同年10月,新堤共产党小组在西堤街郑道巷“恒大花行”郑崇实家中正式成立。1925年7月,在新堤党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同时,党派刘啸梅同志来到汊河口发展党的组织,8月,在汊河口石杨湾建立了洪湖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戴家场暴动

1927年9月2日,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熊传藻、赵文允等返回新堤和峰口,恢复党组织。3日,中共鄂中南区特委在新堤成立。同时,中共沔阳县委在白庙“来议寺”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决定全县划为四个暴动区。10日,在邓赤中、刘镜珊、刘绍南、赵文允、彭国材等指挥下,举行了戴家场暴动,歼灭了涂老五团防武装,打响了鄂中地区秋收起义的第一枪。随后,洪湖沿岸的农民、渔民纷纷揭竿而起,先后举行了大小近80余次武装暴动,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地主湖霸。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成立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鄂西特委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将监沔游击队和江石游击队合编为鄂西游击大队。8日,各地游击队会师洪湖三屋墩,正式组成洪湖游击总队。1929年12月间,鄂西特委在石首袁家铺召开了中共鄂西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特委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将洪湖游击总队升编为“中国红军独立第一师”。12月20日,该师在峰口成立。党中央为加强湘鄂西红军的领导力量,先后派许光达、王一鸣、孙德清、邝继勋等人来到洪湖。1930年2月5日,红独一师的第一、二两纵队在监利汪家桥胜利会师后,鄂西特委及时召开军事会议,传达中央指示,宣布红独一师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孙德清,政治委员周逸群,副军长段德昌,参谋长许光达。全军约六、七千人。

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和中共湘鄂西省委员会成立

随着洪湖苏区革命斗争的大发展,红四军和红六军于1930年7月4日胜利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后为邓中夏)任总政委。红二军团的成立,标志着湘鄂西苏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31年3月25日,中共湘鄂西特委、苏维埃机关和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夏曦等转移至瞿家湾。27日,中共湘鄂西分局在瞿家湾成立,夏曦任书记。6月中旬,在瞿家湾相继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省临时委员会、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7月,湘鄂西省共青团、总工会、贫农团、妇女会、儿童团、反帝大同盟、济难会等群众性的革命团体,先后在瞿家湾成立;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报《红旗日报》和《布尔什维克周刊》、省苏维埃机关报《工农日报》、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洪湖日报》、军委主办的《红星报》、省共青团主办的《列宁青年》等,相继在瞿家湾出版发行。12月11日,在瞿家湾正式成立了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1月22日至29日,在瞿家湾召开中共湘鄂西省第四次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省委员会。

“新升隆”轮遇难

1938年10月23日,《新华日报》社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留守人员,乘“新升隆”轮船撤往重庆,途中停靠燕子窝,遭日机轰炸,25人殉难。25日,周恩来由武汉抵燕子窝,处理遇难人员后事;26日凌晨,到江边祭奠殉难烈士。

一二八师抗日

在抗击日军侵略洪湖的斗争中,国民革命军独立一二八师在师长王劲哉的率领下,于1940年至1943年转战在江汉平原一带,谱写了许多悲壮感人的抗日战歌。王劲哉是一位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抗日将领。1943年2月,日军侵华总司令部集中8万兵力,分七路围攻一二八师。一二八师进行了27天的顽强抵抗,但未能顶住日军的进攻,王劲哉被俘,全师覆没。

新堤和平解放

1948年初,刘邓大军南下,开辟了洪湖解放区。国民党沔阳县政府仓皇从沔城迁到新堤,一小撮反动派企图负隅顽抗。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覆灭。新堤已是四面楚歌。为了避免损失,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我襄南地委城区部同新堤地下党紧密配合,积极开展统战、策反工作,新堤市区各界要求和平解放的呼声日高。新任县长刘鲲生审时度势,萌发了弃暗投明的念头,于是委派当时的沔阳二中(即今洪湖一中)校长吴全权等3人,携带其亲笔信前往解放区联系和平解放新堤事宜。5月18日上午,刘鲲生召开会议,宣布和平起义。19日,解放军进入新堤,新堤和平解放。

洪湖市_洪湖市 -行政区划


洪湖市地图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洪湖市辖2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共有40个居委会、448个村委会

新堤街道

办事处驻宏伟南路,人口122592人,面积48.1平方千米。辖13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朝阳、新丰、春雨亭、跑马路、沙湾、沿江、人民路、园林、甘家墩、玉沙路、大市场、叶家门、大兴、沿河西路、柏枝、新闸、南河、河岭、洪林、万家墩、老官庙。

滨湖街道

办事处驻张家大口,人口29270人,面积75.7平方千米。辖22个村委会:新旗、远景、荣峰、小河、龙湾、洪湖、付湾、杨咀、乘风、大口、三八湖、新咀、金塘、太马湖、茶坛、金湾、汉沙、洪狮、张坊、滨湖、斗湖、船头嘴。

螺山镇

镇政府驻螺山,人口37826人,面积140.5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新街、老街、螺山、龙潭、界牌、中原、双龙、花园、新联、袁家湾、重阳树、伍家窑、朱家峰、皇堤宫、颜家咀、复粮洲、丁山庙、铁牛,官墩。杨柴湖 。

乌林镇

镇政府驻黄蓬山,人口51157人,面积118.6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石码头、黄逢山、中沙角、小沙角、横堤角、范洲、胡洲、水府、桥口、香山、乌林、江咀、梅潭、松林、黄蓬山、赤林、青山、牛埠头、莒头、吴王庙、茅埠、石码头、周坊、铁桥、李桥、廖桥、白玉、夹堤、四屋门、王洲、叶洲。

龙口镇

镇政府驻龙口,人口52173人,面积143.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龙口、五星、良洲、老洲、金星、河岭、双湖、傍湖、利国、乌沙、送奶、堤街、洪洲、王家庙、月华、同兴、、王家边华严、套口、双桥、双坛、高陆、石屋、八屋、群合、高洪、刘家、高桥、群兴、三洪、汪塔、蔬菜、宝塔。

燕窝镇

镇政府驻上河口,人口39581人,面积152.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燕容、河口、新河、挖沟、庆丰、前进、洪丰、解放、团结、丰乐、友爱、翻身、头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中心、高丰、公五坛、蒿州、民河、永乐、燕窝、边洲、九洲、新建、洲脚、红光、幸福、调源、叶家边、田家口。

新滩镇

镇政府驻新滩口,人口38415人,面积163.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5个村委会:新滩、新洲、郑文庄、刘家墩、庙湾、张家地、胡家湾、白爷池、大兴岭、回凤亭、夏家墩、坪北、霍家地、北岸、沟南、获障口、蔬菜、新滩、东湖、车路、宦子口、北沟、补垸、鲍南、南堤、陈沟、上北洲、八型、北洲、同进、江里、张家地、上湾、中湾、下湾、鲍北。

峰口镇

镇政府驻峰口,人口87016人,面积134.2平方千米。辖45个村委会:解放、凤凰、文泉、土京、观厅、万宝、塘咀、兰桥、坨建、群台、双路、红花、绣花、双丰、定州、群星、麻壕、童岭、京城、大公、大桥、新台、周湾、凤凰、陈赵、全胜、土港、田台、向晓、郭州、红脑、继美、伍沟、二洪、西河、卫沟、四墩、恒继、潭洲、新河、新沟、塘脑、范湖、直岭、红岭。

曹市镇

镇政府驻曹市,人口56808人,面积100.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曹市、马口、枣子湖、庙湾、葵花、胜利、永兴、王湖、清郑、童套、战斗、向群、向农、向武、向红、向明、向阳、向荣、向前、向东、向新、谢仁、永利、梅桥、天井、吴口、蔬菜、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20103/92087.html

更多阅读

县域经济发展 产城融合是县域经济的突破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县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 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可行性

     中央近几年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十六大首次提出“县域经济”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范畴。中国经济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

苏州工业园区自助餐 工业园区推助县域经济发展

广东陆河县似乎获得了一点鼓励。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陆河县最近被评为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县(市)”,虽然陆河县在广东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中属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但近年得益于珠三角产业辐射,特别是珠三角的产业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黄骅市实施“以工立市”战略的思考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和支撑点,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对于县域经济来说,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新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大的发展,

湖北县域经济排名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战略思路

    “郡县治,天下安”。发达的县域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提升,也可以解决辖区内居民的就业问题,起到壮大国本经济和民生经济的双重作用。  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在于传统生存型农业向现代发展型农业的转变。从目前全国2

声明:《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洪湖市 洪湖市-基本概况,洪湖市-发展概况》为网友哇塞你好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