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介,中国运载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始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实体,火箭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研究院下属8个研究所、2个实体单位、1个产研一体化单位、2个生产厂、1个职工医院、2个全资子公司、1个香港上市公司及若干控股和参股公司。现有职工2万余名,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万余名,先后有24名院士在此工作过。研究院共获得3487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_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简介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任第一任院长。在北京,在以紫禁城为标记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1957年11月1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到1992年中国火箭运送“澳星”、“瑞星”上天,中国运载火箭事业的发展已经有35年的历史。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形成了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试验的研制实体,成为中国最大的火箭研制基地。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_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组织机构

研究院下属8个研究所、2个实体单位、1个产研一体化单位、2个生产厂、1个职工医院、2上全资子公司、1个香港上市公司及若干控股和参股公司。现有职工2万余名,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万余名,先后有24名院士在此工作过。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摇篮,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在1957年~2009年40多年里,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干部、职工,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献身航天、勇攀高峰的优良作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发展火箭技术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跻身于世界先进的行列。

以研究院为主研制的长征运载火箭,从常规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串联加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先后共成功进行65次运载火箭发射,将81个有效载荷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其中包括27颗国外卫星、4艘无人试验载人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特别是从1997年至今,取得了连续34次成功发射的佳绩。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_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文化价值

航天“三大精神”


机构

航天传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企业文化

院魂:顽强毅力忍耐坚定

优良院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献身航天、勇攀高峰

愿景目标: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

使命:引领航天追求卓越

企业精神: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

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以人为本以诚取信携手合作

发展方针:民品强院创新引院人才兴院文化育院

发展方略:归核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

企业作风:严慎细实

质量关: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

学习观:让学习成为生命习惯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

市场观:以需求为牵引以质量创信誉以创新谋发展以服务增效益

人才观:人才是航天的发动机航天是人才的推进器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_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历史沿革

1956年10月,成立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政委谷景生,下设八个研究室。

1957年11月16日~1964年11月,成立国防部五院第一分院。

1957年11月16日,国务院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院长兼第一分院院长;谷景生为国防部五院副政治委员兼第一分院政治委员。

1964年11月~1982年4月,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2年4月,中央决定国家机关实行体制改革,七机部改为航天工业部,我院随即改称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2年4月~1988年7月,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8年7月,航天工业部与航空工业部合并,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我院随即改称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

1988年7月~1993年6月,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介,中国运载

1993年6月,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成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我院随即改称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3年6月~1999年7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9年7月,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后改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我院随即改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9年7月至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_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重大成就

1960年,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仿制的第一枚近程火箭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运载火箭研制的帷幕。随后,研究院又陆续研制成功中近程至远程火箭。

1980年5月,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远程火箭向南太平洋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大型液体火箭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已经20多次成功地把各种用途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1970年4月,长征一号火箭把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近地轨道,这一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长征三号火箭又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使用低温燃料发动机和第二个掌握发动机高空2次点火技术的国家。从此中国具备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能力,火箭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90年7月,新一代大推力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火箭技术又跃上了新台阶,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捆绑技术的国家之一。

1987年和1988年,长征二号火箭曾经先后为法国和德国提供了卫星搭载服务。

1990年长征三号火箭把“亚洲一号”卫星送上太空,使中国的运载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发射市场。

1992年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发射成功“澳星”和“瑞星”,更进一步增强了中国航天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_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荣誉奖项

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形成和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曾培养过17名两院院士,现有职工20000余名,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8000余名。

研究院取得了3487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1项、全国科技大会奖50项、国家发明奖13项、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1380项。2001年,研究院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5年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一等奖。

研究院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1970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已成功地发射了70余颗国内外卫星。特别是自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火箭承揽国际卫星发射服务以来,长征火箭已成功地发射了近30颗外国卫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确立了中国航天的地位。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_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历任院长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

钱学森:第一任院长(1957-1960在任)

刘煊:第二任院长(1960-1975在任)

李明实:第三任院长(1975-1979在任)

张镰斧:第四任院长(1979-1984在任)

李伯勇:第五任院长(1984-1986在任)

王永志:第六任院长(1986-1991在任)

沈辛荪:第七任院长(1991-1994在任)

厉建中:第八任院长(1994-2000在任)

许达哲:第九任院长(2000-2001在任)

吴燕生:第十任院长2002-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_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社会责任



他们是航天员工,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大潮中,他们肩负重担、夜以继日。他们是普通公民,由于居住在北京市非核心城区,子女的教育让他们身心疲惫、无所适从。

近几年来,“上学难”这一社会性课题深深地困扰着工作和生活在丰台区南苑东高地地区的航天人,工作和子女教育这对儿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交织成他们心中难以平复的矛盾和焦虑。

如何消除这一矛盾和焦虑?一院的领导和员工们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在中国教育现状的大背景下,难免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他们从未放弃主动而积极的“求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3877.html

更多阅读

Web文本挖掘技术研究 文本挖掘技术及其应用

Web文本挖掘技术研究王继成 潘金贵 张福炎摘 要 作为从浩瀚的Web信息资源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知识的一种有效技术,Web挖掘正悄然兴起,倍受关注.目前,Web挖掘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无统一的结论,需要国内外学者在理论上开展更多

PKI,PMI技术研究 pki的基础技术包括 等

PKI,PMI技术研究周小为(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083)摘要:本文对公钥基础设施PKI及特权管理基础设施PMI技术的概念、基本组成及系统框架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及分析。关键词:PKI,PMI,属性证书,RBACThe Analysis of PKI and PMI Techno

信息技术研究的发展过程 信息存储技术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研究的发展过程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管理(manage)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分子机器的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示意图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摘要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集高分子合成、分子设计、分子识别、仿生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优势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分支。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具有与天然抗体同样的识别性能力和与高分子同样的

声明:《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介,中国运载》为网友夏有森光若流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