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作家 铁流 铁流-长篇小说,铁流-作家

铁流,为多岐义词。分为小说铁流、作家铁流。铁流,生于1968年,原名李发成。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年入伍。历任烟台某部战士,青岛北海舰队某部炊事员、无线电员、汽车驾驶员、仓库保管员、分队长,北海舰队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山东作协全委会委员、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铁流中短篇小说选》、《铁流中短篇报告文学选》,长篇报告文学《一个世纪之交的话题》(合作)、《一个民办教师的故事》、《槌下硝烟》、《海魂铸造的岁月》、《中国驱逐舰备忘录》、《中国本色》、《支书与他的村庄》、《蓝色畅想》等,电影文学剧本《沂蒙小调》,另有作品散见于多家刊物,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民办教育调查》获鲁迅文学奖、《国家记忆》获五个一工程奖。报告文学《一个士兵和他的模拟战场》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大奖,长篇报告文学《支书与他的村庄》分别获中国作家年度奖、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中篇小说《奶奶的故事》获海军优秀作品奖。

铁流_铁流 -长篇小说


小说《铁流》

简介

《铁流》是苏联作家绥拉菲靡维奇(1863―1949)在1921―1924年间写成的著名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十月革命后的一九一八年内战为题材,叙述了古班的红军――达曼军,带领被古班的哥萨克富农和白匪军残害的红军家属和被迫害的群众,突破叛乱者和白匪军的包围,进行英勇转移的事迹,反映了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生死搏斗,表现了士兵群众由乌合之众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的“铁流”的过程,成功地塑造了坚定勇敢的革命领袖、共产党员郭如鹤的鲜明形象。鲁迅先生给《铁流》以很高的评价,说它是表现了“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的成功之作。

背景

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绥拉菲靡维奇(1863―1949)在1921―1924年间写成的著名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十月革命后的一九一八年内战为题材,叙述了古班的红军――达曼军,带领被古班的哥萨克富农和白匪军残害的红军家属和被迫害的群众,突破叛乱者和白匪军的包围,进行英勇转移的事迹,反映了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生死搏斗,表现了士兵群众由乌合之众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的“铁流”的过程,成功地塑造了坚定勇敢的革命领袖、共产党员郭如鹤的鲜明形象。鲁迅先生给《铁流》以很高的评价,说它是表现了“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的成功之作。应鲁迅先生之约,中国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先生在苏联列宁格勒着手翻译,鲁迅亲自编校,瞿秋白同志代译序言,《铁流》中译本的问世凝聚着他们三人的共同心血,是他们三人革命友谊的具体体现。

艺术风格

《铁流》气势磅礴,充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具有激越昂扬的节奏。因为作品择取的这个“断片”是处在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阶段,尤其是取了这次革命武装斗争中的“最鲜明的材料”;同时,由于作者利益不在表现个别人物的命运,而在于表现这一空前激烈的阶级斗争风暴中人民群众的革命意向,作品中所有的情节和细节都围绕着斗争中人民革命队伍的飞速成长这一中心,表现着革命人民的“铁流”滚滚向前,锐不可当的气势。经过作家的巧妙构思,于是就在作品中交替地出现着喜剧性的场面和悲剧性的事件,将作品构成为错落有致的整体。作者在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虽未予精雕细刻,但《铁流》这部作品却拥有特具的那种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

小说作者

作家
全名:亚历山大・绥拉菲靡维奇(波波夫)
年分:1863-1949
评价:是苏联老一代无产阶级作家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
亚历山大・绥拉菲靡维奇于1889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在浮冰上》。作者以对劳动任命无限同情和深切了解,分别创作了《岔道夫》、《在地下》、《无票乘客》和《小矿工》等一系列短篇小说,忠实反映了革命前俄国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谴责了资本主义私有制。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事件后,在高尔基推动下,作品革命意识更加鲜明,作品中开始具有初步革命意识的工人存在。1912年发表的著作《草原上的城市》,描述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批判意象鲜明。十月革命胜利后,亚历山大・绥拉菲靡维奇在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24年发表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铁流》。

影响

鲁迅在《铁流》的译介、出版、宣传、流通、抗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精力。《铁流》一出世,便立遭严禁。鲁迅先生便想办法通过好友内山完造开设的内山书店,把书籍放在柜台下面,将一千册书一点一滴渗到了读者中间。1932年4月23日,鲁迅信告曹靖华,因受“一・二八”战事影响,《铁流》以及《毁灭》销路不畅,拟将存书折半售给光华书局。鲁迅在6月18日致台静农的信中说:《铁流》与《毁灭》“两书皆自校自印,但仍为商店所欺,绩不偿劳,……自印之二书,则用钱千元,而至今收回者只二百。”后鲁迅发现北平投机书商盗印《铁流》,“坏字错字,弄得一塌糊涂”。可就连这样的翻版书,也遭到当局没收。于是鲁迅在6月22日将《铁流》纸型售给光华书局印行普及本,以进行抵制(但光华版《铁流》装校草率,靖华称为骗印)。25日收光华书局《铁流》版税。7月6日,将自己珍藏的日译本《铁流》寄给曹靖华,托他转赠绥拉菲摩维支(以前曹氏曾托鲁迅代购日译本)。11日收到台静农从北平寄来的《铁流》盗版本,8月4日给曹靖华寄去。此后在多种场合对《铁流》进行过评价。1934年11月21日撰《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一文,抗议国民党政权对绥拉菲摩维支等苏联作家作品的禁令。鲁迅还曾在绥拉菲摩维支的祝贺日发过一个祝电,在鲁迅与苏联作家的关系中,此举也甚为罕见。

长篇小说作家 铁流 铁流-长篇小说,铁流-作家

版本

除了中译版《铁流》,苏联远东国家出版局也根据曹靖华译稿副本,于1932年印刷了一版。但那主要是供给苏联境内中文读者的,因邮路不通畅,此版本流传到中国的,仅有数册而已,要看到,委实不易。1937年,生活书店根据三闲本,重印《铁流》一次,译文略有修正,并插入毕斯凯莱夫木刻四幅。

曹靖华因为翻译了《铁流》,成了著名的翻译家。同时,鲁迅为《铁流》一书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乃至经济等方面的艰辛与代价,在其整个文学活动中没有类似的例子。《铁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一本书便是一个时代的影子,从中可见先辈为人类盗来精神文化之火的普罗米修斯精神。

铁流_铁流 -作家


铁流

原名李发成。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年入伍。历任烟台某部战士,青岛北海舰队某部炊事员、无线电员、汽车驾驶员、仓库保管员、分队长,北海舰队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山东作协全委会委员、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作品

著有《铁流中短篇小说选》、《铁流中短篇报告文学选》,长篇报告文学《一个世纪之交的话题》(合作)、《中国民办教育调查》、《国家记忆》、《一个民办教师的故事》、《槌下硝烟》、《海魂铸造的岁月》、《中国驱逐舰备忘录》、《中国本色》、《支书与他的村庄》、《蓝色畅想》等,电影文学剧本《沂蒙小调》,另有作品散见于多家刊物,共发表作品400余万字。

个人荣誉

《中国民办教育调查》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国家记忆》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报告文学《一个士兵和他的模拟战场》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大奖,长篇报告文学《支书与他的村庄》分别获中国作家年度奖、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中篇小说《奶奶的故事》获海军优秀作品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1539.html

更多阅读

铁流:最早揭露毛伪面目的女英雄冯元春

最早揭露毛伪面目的女英雄冯元春 作者:铁流她就是四川大学生物系四年级女生冯元春。可惜她早已离开人世,在毛泽东血腥的“十年文革”开始,被杀于四川省第二监狱南充,死时不足三十岁,一个多么年轻美丽活脱的生命。下令杀她的是中共中央

声明:《长篇小说作家 铁流 铁流-长篇小说,铁流-作家》为网友风雨都扛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