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歌诀 阳和汤 阳和汤-歌诀,阳和汤-组成

阳和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阳和汤_阳和汤 -歌诀

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桂姜炭,麻黄白芥甘草从。

阳和汤_阳和汤 -组成

熟地黄30克麻黄2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6克(炒,研)肉桂3克(去皮,研粉)生甘草3克炮姜炭2克

阳和汤_阳和汤 -用法

水煎服。

阳和汤_阳和汤 -功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阳和汤_阳和汤 -病机

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

阳和汤_阳和汤 -辩证要点

阴疽等症见局部不红不热,皮色不变,漫肿无头,伴面色白,口中不渴,舌淡脉细。

阳和汤_阳和汤 -临证加减

兼气虚不足,加党参、黄芪;阴寒重,加附子。

阳和汤_阳和汤 -配伍特点

补血与温阳合用,祛痰与通络相伍。

阳和汤_阳和汤 -主治

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

阳和汤_阳和汤 -现代应用


阳和汤产品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阳和汤_阳和汤 -禁忌

疮疡阳证、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均忌用。

阳和汤_阳和汤 -方论

阳和汤歌诀 阳和汤 阳和汤-歌诀,阳和汤-组成
方中重用熟地大补营血为君;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温阳为臣;姜炭破阴和阳,肉桂温经通脉,白芥子消痰散结,麻黄调血脉,通腠理,均以为佐;生甘草解脓毒而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阳回阴消,血脉宣通,用于阴寒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四散,故名"阳和汤"。

阳和汤_阳和汤 -实验研究

对结核菌的抑制作用《中成药研究》1981(11):41,据对5例顽固结核病例的痰培养进行抑菌试验,证实本方确有抑制结核菌作用。但方中七种药物单用则无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什么情况下口服阳和汤

(1)全身表现:体倦乏力,夜寐盗汗或自汗,饮食欠佳,大便干涩,午后烦热,舌绛红苔少,脉细数。

(2)局部表现:患部皮肤漫肿无头,皮温偏高,按痛或破溃流脓后流脓水不止,患部皮肤弹性下降色泽晦暗者

在运用上亦可随症加减,如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其效更佳,胃纳差,家鸡内金,神曲:神志不安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等。

阳和汤_阳和汤 -医案举例

软骨炎

阳和汤药材患者,男,40岁,1999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因不慎雨淋后,渐感右侧胸部第二肋骨处有一痛点,范围如红枣大小,皮厚质地硬,拒按,按之痛甚,但无灼热感,伴畏寒。胸片检查提示:软骨炎,经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10天后无效。来诊时见诸症如上述,舌苔白润,脉沉弦。证属寒湿凝滞,气血不通。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化瘀行气。方用阳和汤加味。处方:熟地15g,鹿胶10g,肉桂10g,麻黄10g,白芥子20g,炮姜10g,甘草8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香附15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5剂后,疼痛减轻,效不更方,继服15剂后,局部触之无痛感,硬结消失,诸证悉平,随访一年无复发。
按:本例患者因外感寒湿,寒凝血滞,气与血互结皮肤腠理之间,气血不通,形成硬结,不通则痛,故见疼痛,局部拒按,阳气不能温养皮肤,调和营卫,故见畏寒怕冷。《济生方痹》云:“皆同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此为寒湿凝滞所致。阳和汤温补气血,散寒通滞,加桃仁、红花、当归、香附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气行则血行,故诸证消除。
淋病
患者,女,26岁,已婚,1997年3月6日初诊。患者一年前南下打工,因不洁性交,出现小便涩痛,阴部奇痒、流白浊伴灼热感。西医诊断:淋病,阴道滴虫病。经用菌必治输液治疗、甲硝唑阴道塞药、内服金鸡胶囊后,症状减轻,但因其不继续治疗,延诊月余,症状加重后前来就诊。诊见:表情淡漠,痛苦病容,带下腥臭、如丝状绵绵,外阴及大阴唇肿胀,舌苔白润厚腻质淡,脉沉濡而滑。属中医淋病、带下、阴痒范畴。证属素体阳虚,冲任虚寒,寒湿下注。治宜温阳散寒,调理冲任,杀虫止痒。方用阳和汤加减,处方:熟地15g,鹿胶10g,肉桂10g,炮姜10g,麻黄10g,白芥子20g,甘草10g,茯苓15g,地肤子20g,五倍子15g,苦参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外用蛇床子20g,地肤子20g,白鲜皮20g,五倍子10g,苦参10g,水煎洗外阴,每日2次,以服外洗5剂后。带浊变稀,阴痒减轻,守方继服10剂,外洗15剂,诸证皆除。为巩固疗效,嘱服完带汤改丸调理善后。
按:淋病为性传染病,本例患者因发病日久,肾阳虚衰,冲任失调,阴霾笼罩,寒湿内停,外阴失去阳气精血的濡养,故肿胀而硬厚,外阴营血不荣,阴浊下注,故奇痒难忍;肾阳不振,湿性重浊,故带下腥臭。方以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使阳气升,浊气降,精气盛则冲任充,加太子参、淮山、茯苓健脾祛湿,地肤子、五倍子、苦参杀虫止痒。内服外洗,双管齐下,药证相符,故获病瘥。
指硬肿症
患者,男,38岁,2003年11月21日初诊。患者右上肢食指肿胀,麻木不仁,关节失去灵活,疼痛三天三夜,呻吟不止,彻夜难眠,乡村医生注射安乃近、青霉素,内服消炎痛无效,疼痛不减,遂来院就诊,诊见:痛苦病容,呻吟不止,右上肢食指明显肿胀,关节运动受限,触之皮肤坚硬,无灼热感,证属寒湿凝滞,气血郁阻,血络阻塞。治宜温阳通脉,活血化瘀,利湿削坚,方用阳和汤加味,处方:熟地15g,鹿胶10g,桂枝10g,炮姜10g,麻黄10g,白芥子20g,甘草8g,桃仁10g,红花10g,细辛10g,当归15g,川芎15g,泽泻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进服5剂后,肿胀变软缩小,关节运动好转,疼痛减轻,能安静入睡。切中病机,守方继服15剂,疼痛消失,指软肿消,活动自如,诸证悉除。
按:指硬肿症是西医诊断名称,属中医学痹症、阴疽范畴。此病寒冬腊月多见,三九严寒当冲,寒邪侵袭身体肌肤。本例患者素来阳虚体弱,寒邪侵袭食指,以致寒凝血滞,血络受阻,形成闭阻,不通则痛。阳和汤中熟地、鹿胶、桂枝、细辛、炮姜、麻黄温阳通脉,散寒通滞;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泽泻、白芥子利湿软坚。诸药合用,痛止病愈。

阳和汤_阳和汤 -附注

附方

小金丹

组成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没药、归身、乳香、麝香、墨炭。

用量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制末)各45g,没药、乳香(净末)、归身各22.5g,麝香9g,墨炭(陈年锭子墨,略烧存性,研用)3.6g。

功用

化痰除湿,祛瘀通络。

主治

寒湿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疬、乳岩、贴骨疽等病,初起肤色不变,肿硬作痛者。

禁忌

正虚者不可用,孕妇忌用。

出处

《外科证治全生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1816.html

更多阅读

牟阳古城 光雾山和牟阳古城

牟阳古城牟阳古城是我在2008年4月底慕名而去的。及至目的地,应入眼帘的只有一座牌楼和后面的石堆(如图)。牟阳城的历史最远可上溯到武王伐纣,巴师助战,前歌后舞,共图大业的东周时期。三国时期,据史载:魏王曹操屯粮于牟阳城,诸

古方妙用阳和汤 阳和汤方歌

治疗阳虚失眠症 中医汤方的名称,有的就是定义。定义的意思就是用最少数的字,表达这个词的全部意义。阳和汤只有三个字,表达什么意义呢? 中医治病讲阴阳平衡。阳和,就是用阳气来讲和。生了病,阳气不足,阴寒就盛起来了,叫做阴盛阳衰,变生出很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原文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 生黄芪(120g)当归尾(3g) 赤芍(5g)地龙(3g) 川芎(3g)红花(3g) 桃仁(3g)【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歌诀】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

养生堂:千古名方治大病1 ——中风后遗症之补阳还五汤

1,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今天我会结合一类疾病和一个千古名方,讲述中医组方用药中的智慧。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健康,中风这个词大家相信都知道,——就是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梗塞和脑溢血。那么今天我就从讲故事说起吧。我从医这么多年,中

阴和阳之间——谈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的原因

再聊聊上次回老家看的那个病人,当时他被确诊为严重的心肌供血不足,我们本地的中医院给他打了无数的吊瓶用来活血化瘀,西医建议做冠状动脉照影,下支架,我看到他的时候,六月底的天,他冷得穿两件衣服,两条裤子,食欲严重减退,整夜无法睡觉,曾有两次

声明:《阳和汤歌诀 阳和汤 阳和汤-歌诀,阳和汤-组成》为网友风劲角弓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