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沿革 台湾中央大学 台湾中央大学-历史沿革,台湾中央大学-办学条件

台湾历史沿革 台湾中央大学 台湾中央大学-历史沿革,台湾中央大学-办学条件

国立中央大学(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简称中大,是一所坐落于台湾桃园的综合、研究型公立大学,为桃园地区最具声誉之学术、科学研究及学术网际网路之顶尖大学,是台湾“教育部”“五年五百亿计划”补助的十二所学校之一、台湾“教育部”选定之七所研究型大学之一。

台湾中央大学_台湾中央大学 -历史沿革


台湾中央大学三江师范学堂
1902年5月,张之洞与其好友、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一起向清廷上奏,呈请在两江总督署江宁(即南京)办一所师范学堂,同年开始筹建三江师范学堂。教员一部分聘请中国学者,另一部分则从日本聘来,开了南京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之先河。
1903年,张之洞会同荣庆、张百熙拟定“奏定学堂章程”,此即为中国第一部政府颁布并实施的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此法采用日本学制,分为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三大系统。其中,普通教育分为三段六级,三段依次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六级则为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以及通儒院(即今台湾高教系统之研究所)。师范教育分为优级、初级二等。初级师范学堂招收高等小学堂之毕业生,毕业后可任教于高等及初等小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则招收初级师范及普通中学堂之毕业生,毕业后可任中学教员。
三江师范学堂开办之初受限于学生来源,故先办速成科及初级师范本科。1904年冬,学堂正式对外招生,计有最速成科(修业一年)58名,速成科(修业二年)20名,入学就读。
两江师范学堂
三江师范学堂开办之后,因清廷限制江宁藩司铸铜元数额,加上铜贵钱贱,致使江宁藩司收入锐减,不能按时拨足学堂经费;而安徽、江西两省的协款又屡不拨付,造成学校经济常陷困境。及后,江宁士绅不满江西省不拨付协款,故而提议减少或取消江西籍学生名额,因而引发争端。
1906年,两江总督周馥将学堂改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希冀以总督之名“两江”弭平纷争,至此,经费问题犹存,学堂更名却已成定局。李瑞清出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
初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有速成科、初级师范本科、优级师范本科之公共科。
1907年10月,设立优级本科之理化数学部、博物农学部和图画手工三个选科,另外招考历史地理的预科及补习科学生,原初设立的初级师范本科,于学生毕业后便停止招生。
1910年3月,学堂增设地理历史部与国文外国语部,并将理化数学部改为数学物理化学部,博物农学部改为农学博物部,共有四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学堂师生员工因战乱而离散,仅留少数员工保护校产,学堂停办。
1913年6月,“二次革命”爆发,南京为南北军交战必争之地,乱兵土匪乘隙而入,学堂职工为保护校产而殒职,校产遭掠荡然无存。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4年,兴学之风渐起,碍于师资缺乏,江苏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联合各界上书教育部及省公署,呈请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914年8月30日,获得江苏巡按使(省长)韩国钧首肯,批准成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命教育司长江谦为创校校长,于两江师范学堂原址勘察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苏省原有两江师范学校,前因军兴中辍,现在大局已定,亟应由省续行开办,以储师资”,两江师范学堂乃得以改设,成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5年,设立中国第一个体育科,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开端。
1917年,设立商科,并增设附属中小学,其相关事务由中小学主任参与校务会议讨论之。
1918年10月,中国科学社设在南高师,主要成员多在南高、东大任教,他们多是将各自领域西方现代科学系统引入中国的先驱,因而南京高师被称为“中国现代科学大本营”、“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
1919年,改国文部为国文史地部,理化部为数学理化部,英文专修科为英语部。
1919年12月17日,陶行知于校务会议上提出“规定女子旁听法案”,增加女子升学管道。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建立南京大学”的建议,联名致书教育部,“拟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设南京大学,以宏造就”,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提议并没有获得当时教育部门的批准。
1920年夏天,南高师举办女子入学招生,并且联合北京大学一起行动。
国立东南大学
五四运动后,中国教育联合会屡次在会议上呼吁“改高师为大学”。此时,郭秉文认为大学科系远比单一性质的师范学校来得多元完备,有利于学科互补与师资培育。
1920年12月7日,北京政府国务会议同意南高师筹建大学的提案,并正式定名为“国立东南大学”。
1921年,商科迁至上海扩充为商科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商学院。
1921年7月,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同年8月24日至26日,东大预科和南高师本科同时招生。
1921年11月,北京政府突然宣布,依旧制成立的高等师范学校应改称师范大学,南高师名列其中。如此一来,原属一体的南高师和东大被迫分为二校,郭秉文为此上书要求南高师并入东大。
1922年12月6日,南高师校评议会和东大教授联席会共同通过《南京高等师范归并东南大学办法》。
1923年7月3日,南高师行政会议议决“南高师正式并入“东南大学”,撤除南高师校名、校牌,所属中小学改称东大附属中小学,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走入历史。
1923年8月,因经费紧张,东大停办工科,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组为河海工科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7年4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至江苏,东大被迫停课,师生因战事四散,仅留部分职工看管学校,由文科主任卢锡荣维持校务。
1927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布大学区制,裁撤江苏教育厅,更名教育行政院,明令江苏境内专科以上学校,包括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及南京农业学校等九校进行合并,组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北伐军攻克的第四座历史文化名城。
合并后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初设九个学院,即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文学院、哲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医学院,以及附属实验学校。
国立江苏大学
学校更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由于以中山大学命名的学校不只一处,造成公文传送上的混淆,遂有改名之议。
1928年2月,大学院颁布165训令,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江苏大学,由于校名前不加国立二字,学校师生因而反弹,他们认为这样的更名“既不足以冠全国中心之学府,又不足以树首都声教之规模”。全校师生群情激愤,组成“改定校名请愿团”,要求政府依照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的做法,将校名改为“国立南京大学”,惟大学院坚持原议,引发学生不满,不但罢课3天并拆下校牌。但国民政府执意要改江苏大学,最后还是定名为江苏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1928年4月24日,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名中央大学,得加国立两字,改名风波至此告息。
1928年5月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作出决议,“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张乃燕仍为校长。
1929年,大学区停止实行,中大摆脱管辖江苏省高等、中小学及普通教育等繁杂事务,得以专注自身发展,院系再度进行调整,由原先八个学院减为六个。
1935年,当时的中大校长罗家伦鉴于中国急需医护人才,于5月再度创设医学院,聘请中央医院内科主任戚寿南担任院长。
1936年,中大成立理科研究所、农科研究所,翌年成立中大研究院,培育不少高等专门研究人才,同时附属办理幼儿园、附小、附中及国立牙医专门学校。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学校顺利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史称“重庆中央大学”。
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宝等知名教授在该校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
1940年前后,该校学生先后创刊《太公报》和《大学新闻》。
1944年,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建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随后更名为九三学社。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校长。
1946年11月1日在京(当时南京的简称)开学。全校设文、法、理、农、工、医、师范七个学院,为全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1958年,以源于该校的中国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在北京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958年7月3日,台湾“行政院”通过由中大校友会捐资筹设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之申请。
1962年,在台复校,初期设址苗栗二坪山,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地
球物理研究所”,戴运轨所长接掌校务,奠定学校发展基础。
1968年5月18日,迁址中坜双连坡,设置大学部,先行设立物理学系(分为物理及地球物理两组)及大气物理学系(分为气象及高空物理两组),校名则暂称“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下辖地球物理研究所,核定招收新生140名,并参加57学年度1968年大专联招。
1968年6月7日,国立中央大学54周年校庆在中坜新校区举行。
1979年7月,正式复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并聘请李新民为中大首任校长。
1989年6月,校内已有文理工管四学院、十三系、十三个研究所、九个博士班。
2002年3月,与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阳明大学签约合组“台湾联合大学系统”,讲求四校交流,资源共享。
2005年,获选为台湾“教育部”“五年五百亿计划”补助的十二所学校之一。

台湾中央大学_台湾中央大学 -办学条件


台湾中央大学院系设置
截至2015年5月,中央大学共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咨询电机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客家学院、生医理工学院等8个学院,22个学系。
学院
下属学系
文学院
中国文学系、英美语文学系、法国语文学系
理学院
物理学系、数学系、化学学系、光电科学与工程学系
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
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学系、信息管理学系、财务金融学系、经济学系
咨询电机学院
电机工程学系、资讯工程学系、通讯工程学系
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科学学系、大气科学学系
客家学院
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
生医理工学院
生命科学系、生医科学与工程学系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3月,国立中央大学共有教职员工约650人,教师分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四级,其职责为教学、研究、辅导及服务。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9人):伊林、黄锷、李罗权、胡胜正、郑锦全、林长寿、刘兆汉、于宗先、许倬云
台湾“国家讲座”人选(6人):王存国、马国凤、李光华、李弘谦、叶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258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台湾历史沿革 台湾中央大学 台湾中央大学-历史沿革,台湾中央大学-办学条件》为网友灵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