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 青虾-形态特征,青虾-生活习性

青虾学名为日本沼虾,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淡水虾类之一。青虾体形粗短,整个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构成。头胸部各节接合,由一大骨片复盖背方和两侧,叫头胸甲或背甲;头胸部粗大,腹前部较粗,后部逐渐细而且狭小;额角位于头胸部前端中央,上缘平直,末端尖锐,背甲前端有剑状突起,上缘有11~15个赤,下缘有2~4个齿;体色通常呈青蓝色并有棕绿色斑纹,但常随着栖息环境而变化。青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6.40克,营养学家认为它有一定的补脑功能。青虾生长快,个体大,繁殖快,生命力强,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湖泊中。

青虾_青虾 -形态特征


青虾

青虾体形粗短,整个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构成。头胸部各节接合,由一大骨片复盖背

方和两侧,叫头胸甲或背甲。头胸部粗大,腹前部较粗,后部逐渐细而且狭小。额角位于头胸部前端中央,上缘平直,末端尖锐,背甲前端有剑状突起,上缘有11~15个赤,下缘有2~4个齿。体色通常呈青蓝色并有棕绿色斑纹,但常随着栖息环境而变化。

青虾的体表有坚硬的外壳,起着保护机体的作用,其整体由20个体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能用腹部急剧收缩、尾扇拨水后退,有步足5对,前2对呈钳形,后3对成爪状。其中雄性虾第2对步足特别强大,第6腹节的附肢演化为强大的尾扇,起着维持虾体平衡,升降及后退的作用。这种虾额角的基部两侧有1对复眼,横接在眼柄的末端,其复眼可自由活动,称为柄眼。

青虾的尾节尖细,其背面有2对活动的小刺。除尾节外,每节附肢1对。

青虾_青虾 -生活习性

特点

青虾学名为沼虾,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淡水水域中,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广,肉味鲜美,可常年上市等优点.其生活习性具有以下特点:

1.沼虾属杂食性水产动物,偏食动物性饲料,人工养殖以商品饲料喂养为主.


青虾

其最适生长水温为18-30℃,当水温下降到4℃时进入越冬期,当水温升到10℃以上时活力加强,摄食逐步加强.

2.营底栖生活,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缓流处.栖息水深从1-2米到6-7米不等.夏秋季青虾在岸边浅水处寻食和繁殖.冬季则移到较深的水区越冬,很少摄食和活动.

3.水温18℃左右,性成熟青虾开始交配产卵,青虾的交配往往在临近产卵时才进行.

4.青虾具背光性,白天隐伏在暗处,夜间出来活动.生殖季节却一反常态,白天也会出来进行交配活动;还有投料时,白天也会出来争食.

青虾是杂食性动物,生物。幼虾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自然水域中的成虾主要食料是各种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动物的尸体、固着藻类、多种丝状藻类、有机碎屑、植物碎片等。人工养殖的青虾能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如酒糟、豆腐渣、豆饼、蚕蛹、蚌肉、麦粉、鱼肉粉、大米饭、螺蛳,尤其喜欢食蛆躬。


青虾

青虾主要靠嗅觉或触角寻找食物,觅食时,青虾的触角不停地在水中探索,当找到食物时,即用第一、第七对步足将食物钳起送人口中。青虾的消化道直而短,因而常常需不停地进食。在极度饥饿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掳食的情况。

青虾平时喜居于安静的角落,或藏身于洞穴中,或栖息在水草从中,它对食物的占有、空间的占有和配偶的争夺有领域行为,不容他虾入侵,一旦发现入侵者,即举起第2对步足奋力驱赶。

青虾 青虾-形态特征,青虾-生活习性

青虾通常栖息在水草丛中,因而养虾池中必须种植适量水草或设置人工虾巢,一般可就地取材,利用现成的树根或用塑料网等物。

它白天潜伏在阴暗处,夜间出来活动,因而对青虾投食饲养应在傍晚为宜。只有寻找配偶时,它白天才出来活动。


青虾

青虾喜逆水游动,遇敌时先用第2对步足防御,临危时,则借助腹部屈伸、尾扇拨水而急速退缩避敌。

青虾游泳能力差,只能作短距离的游动,常在水底草丛中攀缘爬行。但是在受惊或受到敌害时,能用腹部急剧收缩、尾扇拨水后退,然后身体突然伸直一弹便从水中逃遁。

青虾具有广盐性,可生活于淡水和低盐度河口水域。多集群于水草丛生、水流缓慢的近岸水域。一般是夏秋季在沿岸浅水处摄食及活动,冬春季移动到较深的水域越冬,适温范围较广,可自然过冬。

青虾的游泳能力较弱,只能作短距离的游动,多数时间攀附于水草或其他水中物体上,在遇敌害时,依靠腹肌骤缩向后弹跳。

青虾的摄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温,一般3月当水温上升到14℃ 左右时开始摄食,4-10月摄食强度最大,12月低温期进人越冬阶段,很少摄食,只有气温略有回升时才少量摄食。

地域


青虾

青虾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淡水水域的主要经济虾类,它营养丰富,肉嫩味美,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它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河、池、沼中,以河北省白洋淀、江苏太湖、泗阳县、兴化市

、山东微山湖出产的青虾最有名。

青虾喜栖息于江河、湖泊、池塘、 沟渠沿岸浅水区或水草丛生的缓流中,白天蛰伏在阴暗处, 夜间活动,常在水底、水草及其他物体上攀缘爬行。

栖息环境


青虾

⒈水质

要硬度较高的淡水,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偏碱性,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⒉水温

水温不可过高或过低,其最宜水温为20~25度,繁殖盛期为26~30度

⒊溶氧

青虾不耐低氧环境,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都比一般鱼类高,当鱼池缺氧时,青虾会最先浮头,最先死亡。

⒋光照

光照是青虾生长育肥的重要因素,其成虾较惧怕光照,但幼虾则有较强的趋光性,青虾对光色有选择性,黄光和绿光对它较易引起趋光反应,对红光则有避光反映。

繁殖


青虾

青虾生长快,在5-6月份孵化出的幼苗,一般约40天就能长到3厘米左右,到11月份每只体重一般可达3-5克。青虾一生中蜕要13-15次皮,它的生长发育就是靠蜕皮来完成的,生命一般为14-18个月。

青虾的繁殖季节在每年4~8月份,以6~7月份为盛期。繁殖水温18℃~29℃,最适22℃~27℃。当年虾可达性成熟产卵。一般每尾亲虾每个繁殖季节可产卵2~3次。产卵活动多在夜间进行,交配24小时后即产卵。产卵量的多少与体型大小有关,4~6厘米亲虾产卵量在600~5000粒,一般1000~2500粒。卵附着于腹肢上孵化,一般约需20~25天孵出蚤状幼体。

人工养殖青虾目前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鱼虾混养几种方法。网箱养殖产量较高,能取得一年二熟的收成。青虾是一种在水底栖息的甲壳动物,与鱼一塘共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潜力,增加经济效益。

习性


青虾

青虾属纯淡水产,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和沟渠内,冬季栖息于水深处,春季水温上升后,始向岸边移动,夏季在沿岸水草丛生处索饵和繁殖。

产卵期自4月至9月初,盛期为6、7两月。适宜的水温是18-28℃。越冬后的母虾,在4-7月间可连续产卵二次。当第一次所产的卵孵化时,卵巢又已成熟,接着进行蜕皮、交配和第二次产卵。两次产卵所隔的时间约20-25天左右。当年的新虾群中,有部分虾(体长一般在24-35毫米间)在8月份性成熟并抱卵,而它们所生的后代在当年是不能产卵的。

雌虾的卵巢发育成熟后,卵巢呈褐绿色,腹部侧甲的边缘呈淡黄色,且向两侧张开。交配在雌虾产卵前进行。交配前,雌虾一般都要先蜕皮。交配时,雄虾将雌虾抱住,身体的腹面与雌虾的腹面相贴,侧卧水底或水草上,随后雄虾排放精荚。交配的时间很短。交配后的雌虾,一般在24小时内即产卵。产卵的时间多在黎明以前。卵巢内所有成熟的卵一次产出。

抱卵数与体长成正比,体长45毫米以上的雌虾,抱卵数在1,500-4,000粒之间;体长45毫米以下的,抱卵700-2,000粒;在当年新虾群中的抱卵虾(体长24-35毫米),抱卵数在200-500粒之间。

雌雄虾的比例平时约为10:7,而在产卵盛期,由于雄虾在交配不久即死亡,因而雌雄的比例可降为10:4。雌虾在繁殖结束以后也陆续死去,因此,青虾的寿命一般仅为一年左右。

繁殖过程

生殖腺位于头胸部消化腺的上方。精巢白色微黄,表面皱折不平。它的前部分两叶,后部合并,有一对输精管长而迂曲,最终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的内侧(图1)。精子呈图钉形。头部的宽约11.5-16.1微米,长约5.75-6.9微米。尾部长约10.35-16.1微米(图3)。精子在精巢和输精管内均不活动。成熟的精子当经过输精管时,被输精管的分泌物包被成精荚。精荚为乳白色半透明胶状体。交配后精荚粘着在雌虾的第3-5对步足基部之间。

卵巢呈椭圆形,前端略尖,分两叶,后端钝圆,不分叶。成熟的卵巢呈褐绿色,表面较光滑,两侧有一对短而直的输卵管,

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的内侧(图2)。卵巢背面有蓝色和桔红色的分枝状色素。成熟的卵巢很柔软,膜薄,解剖时很容易破碎。


青虾

卵巢在10月至翌年1月间均不发育,2月份以后随水温的上升开始发育,3月份大部分卵开始积累卵黄,卵径不断扩大,4月下旬已

有少数雌虾卵巢成熟并产卵。

卵呈椭圆形。卵产出后附着在雌虾第1-4腹足上(腹足上出现许多刚毛以附卵)。卵刚产出时,其卵径为0.55-0.57×0.65-0.68毫米。孵化前的卵径为0.65×0.80毫米左右。发育早期的卵,颜色较深,为黄绿色或褐绿色,以后随着发育越来越淡,由黄绿色或褐绿色变成淡黄色,即将孵化的卵,除两复眼外几乎透明无色。卵与卵连接的牢固程度在发育的不同时期也不相同,起初连接牢固,晚期的则彼此很容易分离,而且容易从母体上脱落下来。

胚胎发育

青虾的卵为中黄卵,卵黄很多。1963年5月12日晨,作者捕得带精荚的雌虾一只,养在培养缸里。至13日5时10分检查已抱卵。卵柔软,易碎,无分割面,充满卵黄。卵的长短径为0.65-0.68×0.55-0.57毫米左右。核位于卵的中央,周围有辐射形的原生质部。此卵为受精卵,估计是在1-2小时前产出的(图4)。此后,每隔适当时间摘取少数卵粒进行观察,其胚胎发育的概况如下:13日6时,核分裂为二,并沿卵的长径方向彼此分离。原生质部在核分裂之后亦分为二部,并随核移动。卵的表面看不到明显的分割沟。此为第一次卵裂,二细胞期。


青虾

8时,核分裂为四,但四个核不在同一平面上。卵表可见不甚明显的分割沟。胚胎具有螺旋分割的特点(图6)。9时30分,卵分裂为八,此为第三次卵裂,八细胞期。此时,8个核及其周围的原生质已接近卵的表层,分别居于各分割面的中心,清楚可见。从第三次卵裂起,由于螺旋分割的影响,分割球的排列很不规则,同细胞期的卵,分割球的排列方式也往往是不同的。随着卵裂的进行,细

胞核逐渐移向分割球的表面,分割球也愈来愈小,且因相互挤压而呈多角形。15时10分完成第四次卵裂,为十六细胞期。

17时完成第五次卵裂,为三十二细胞期。14日7时检查为囊胚期(图8)。20时分割面变小,且不甚清楚。15日20时10分原口出现,

原肠期开始。此时卵的一侧向内凹陷,其形如口(图9)。3-4小时后,原口消失。

16日10时出现无节幼体期(Nauplius)。此时卵的一端出现透明无色的一块,该处有二个较大的突起,分别为上唇和胸腹部原基,

中间的三对小乳头状突起呈单肢形,为大触角、小触角和大颚的雏芽(图10)。

自无节幼体期之后,胚胎的变化十分复杂,且发育得较缓慢。多数胚胎在17日进入后无节幼体期(Metanauplius)。此时的胚胎,

卵黄比上期减少,上唇和胸腹部原基增大,腹部出现,但不分节。附肢约5对,为双肢形,但都为原始的乳头状突起。在最后一对附肢的后方,有一小堆似油点状物,心脏不久就在这里出现。头胸甲已具雏形(图11)。大约在20日复眼出现,先为条形,后逐渐扩大为新月形。在复眼的附近有二颗大的分枝状桔红色色素。不分节的腹部延长,弯向头部。附肢5对,双肢形。尾部(体末端)分叉。心脏做不规则跳动。此时之胚胎仍为后无节幼体期。

⒋胚后发育 青虾于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4157.html

更多阅读

点柄乳牛肝菌 点柄乳牛肝菌-形态特征,点柄乳牛肝菌-生活习性

点柄乳牛肝菌所属担子菌纲,牛肝菌科,拉丁名为Suillus granulatus。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四川,贵州。可食,味较好;菌根菌,可与松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乳牛肝菌_点柄乳牛肝菌 -形态特征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散生、群生或丛

银喉长尾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形态特征,银喉长尾山雀-生活习性

银喉长尾山雀(学名:Aegithalos caudatus)是雀形目山雀科的鸟类,俗称十姐妹,团子,洋红儿、银颏山雀。长尾山雀科全长约14cm。头顶黑色具浅色纵纹,头和颈侧呈葡萄棕色(指名亚种头部纯白),背灰尾长,黑色并具白边,下体淡葡萄红色,喉部中央具银灰色斑

深海龙鱼 深海龙鱼-形态特征,深海龙鱼-生活环境

深海龙鱼属于巨口鱼目,它是一种凶恶的捕食者。它有一个大头,有大量又长又尖的獠牙,它有一个发光器钓饵长在下颌。它不断闪烁,前后摆动,以此来诱惑猎物,等猎物近了之后就用尖牙利齿一口咬定。深海龙鱼身体两侧还有两排发光器,这些发光器可以

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形态特征,中华蜜蜂-生活习性

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

洞螈 洞螈-形态特征,洞螈-生活习性

洞螈(亦称盲螈,学名:Proteus anguinus),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栖息于第拿里阿尔卑斯山脉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脉中,分布区域从意大利第里雅斯特附近的伊松佐河盆地,穿过斯洛文尼亚南部、克罗地亚西南部,最远到达赫塞哥维纳。这个物种也是洞螈属

声明:《青虾 青虾-形态特征,青虾-生活习性》为网友后村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