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生平 歌德 歌德-生平,歌德-主要经历

歌德(原名: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 --- 1832年3月22日),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歌德_歌德 -生平


歌德(原名:JohannWolfgangVonGoethe,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

歌德,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自然科学家,画家。歌德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裕市民家庭。父亲是法学博士,曾任皇家参议,母亲是市长女儿,精明活泼,善讲故事。

歌德1765年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770年进入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学习法律,次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771年在法兰克福任律师。1772至1775年之间,写出了大量的作品。有历史剧,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长诗《普罗米修斯》,诗剧《浮士德》初稿等。这些作品表现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反抗。其中《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使作者名声大噪,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1775年,歌德积极进行地质学、矿物学、人体解剖学、植物学的研究,撰写出多种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从1794年起,歌德同席勒交往,密切合作,促进了德国古典文学的繁荣。两人合写《赠辞》,讥笑了当时文坛的市侩作风。随后竞赛似地创作叙事谣曲,写出了《掘宝者》、《神和舞妓》等一批优美歌谣。

歌德晚年过着隐居生活,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在生命最后几年里,终于完成历时数十年之久的两部名著:《浮士德》和《威廉・迈斯特》。

歌德_歌德 -主要经历

童年

在歌德的心目中,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歌德的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促使他愉快地、始终如一地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歌德小时候,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汇也十分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继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在自己的朋友中间,总是以知晓各种趣味横生的笑话而著名。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他与之共同探讨创作的伙伴。同时,母亲还起着激发他创作热情的作用。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歌德深有感触地说:“从父亲那里,我得到一付强壮的体魄和做一个正直人的人生观,从母亲那儿,则继承了她乐观的性格和对于语言的表达能力。”

创作《赛森海姆之歌》

歌德从赫尔德那儿得到的教诲是深刻的。正是这位赫尔德,给他揭示了诗歌领域一个新的世界――民歌。赫尔德曾广泛搜集、发掘民间文学宝库,并于1778年和1779年出版了《各民族人民的声音》一书。受着赫尔德的影响和鼓励,歌德也开始在斯特拉斯堡周围一带进行民歌搜集活动。同民歌的接触,使歌德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这一时期的抒情诗的创作为他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德国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赛森海姆之游与《赛森海姆之歌》。

在诗中,他打破惯例,直接向读者直抒胸臆;他用的是阶梯式结构:在赞美了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大自然之后,诗人祈求爱情,它作为至高无上的法则,证明了大自然“自强不息”。他针对德国市民的恋爱生活和婚姻生活的那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合时代潮流的准则发出了爱情至上的呼声,宣布相爱者在道德上是平等的,同时指出了这种恋爱关系的社会意义。把颂诗的结构和民歌的形式融合成一种新的抒情诗体,这种情况在德国诗歌中还从未有过。

“美丽的怪物”


歌德

早在莱比锡求学期间,歌德就接触到了莎士比亚。他最早接触的是《莎翁选粹》,歌德后来一直认为这是他生平最快乐的时期。 莎士比亚的剧作,使歌德的精神视野大为展开,它让他感到有一个重大的题材要写,而且这题材又不能在狭隘的舞台上以及只适合于一出简单戏剧的短暂时间中演出。

在阅读了出版于1731年的《葛兹自传》之后,他在这个骑士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人物。他决定将有关材料重新作历史性的处理,同时又欲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剧在形式上能够超越舞台的限制,且力求使情节生动鲜活起来。

《葛兹》完成后,歌德找到好友默尔克,让他看了看稿子。默尔克很赞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年底,歌德又把它寄给了赫尔德,后者给他提出了一些较苛刻的意见。于是,歌德又对剧作进行了修改(基本上是重写一遍),改写本于1733年完成。改写本《葛兹》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了剧中主要人物的内心冲突,着重刻画了骑士葛兹的自救者形象,而不是像初稿那样着重描写被压迫农民自发的强大斗争。这部作品一面世,立即轰动了德国,成为文坛上的一件大小,并引起广泛而巨大的反响。魏兰特则撰文说它是一个“美丽的怪物,”进而指出:“要是我们有更多这样的怪物就好了。”

《少年维特的烦恼》

1774年2月初到3月份的四个星期之内,歌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诗体小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充满着一个处在德国“狂飙突进”时代的青年人的爱和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腐朽社会的控诉。书中的维特是一个能诗善画、纯洁多情、热爱自然的青年。他来到了一个僻静的乡村,完全沉浸于大自然的生命中,就像一只蝴蝶,在香海里遨游。与小孩儿和平民的接触,更使他和悦天真。不久他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绿蒂,对她一见倾心。可是绿蒂已经订了婚,不能把爱情献给维特。7月,绿蒂的未婚夫回来了,维特终于从甜梦中惊醒,他想就此离开;于是,维特自己哄自己,徘徊流连不忍离去。但是,他以前纯真的天趣,已不复存在了;心胸里开始矛盾了,情感与理智开始冲突了。他认识到自己矛盾的现状,却没有力量超脱,他已经想到了自杀……。

作者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叛逆者的挣脱时代的一切束缚的必然的生活感情。进步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了鼓舞,因为书中描写的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少年维特的烦恼》出版后,歌德成为全世界称赞的文学家。

歌德_歌德 -其他造诣


油画《歌德在罗马郊外的坎帕尼亚》(梯施拜因绘)

众所周知歌德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而且涉猎的学科很多:他从事研究的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如他在一七八四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虽然法国科学家魏克―达苏在此之前四年就已经发现了,但歌德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歌德还是一个政务活动家,做过魏玛公国的大臣,推行过一些进步政策。

然而更少有人知道,歌德还是一位画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风景画家。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触觉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要占有映照人类内心世界和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奋,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锐的感官,以及他长达八十二个春秋的高寿,使他在不同领域里――首要是在文学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绘画艺术上,他以无比的执着,从童年直到老年,始终怀着浓烈的兴趣,并几乎一直热情地进行实践,画了二千七百幅之多,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风景画,也包括他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绘下的画图以及他对人体进行的临摹等。

歌德_歌德 -友谊

与席勒的友谊


歌德塑像

1794年7月下旬的一天,歌德和席勒作了一次坦率的交谈,气氛友好、活跃,消除了双方的一些误会和心理障碍,相互间有了一股吸引的力量。歌德开始承认:“席勒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他把靠近他的一切人都把握得紧紧的。”一周以后,两位诗人再次在耶拿晤面交谈。这次谈的不再是自然科学,而是文学艺术――两人各就自己的创作、理论以及德国文学现状等交换了意见,他们的见解竟然很一致,这使席勒大为惊讶。

在这次畅谈之后,席勒写了一封信给歌德。在这封信中以犀利的眼光精辟地分析了歌德的精神历程,而当时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他那样深刻而准确地对歌德作出评价。在信中,他也谈到自己的弱点。最后,席勒阐述了双方观点上可能一致的地方,并指出了歌德为他主持的新杂志撰稿的可能性。歌德在复信中说:“在这一周里有我的生日,而对于我的生日来说,没有任何礼物能比您的来信使我更感快慰的了。”紧接着,他也表达了今后两人合作的愿望:“……我们双方彼此清楚了我们目前达到的地方,这样我们就更能不间断地共同合作。”

此后,歌德盛情邀请席勒来魏玛家中做客,共同拟定了――个旨在繁荣民族文化的合作计划。于是,两位诗人果实累累的合作年代开始了,这一合作为歌德带来了“一个新的春天”,更为德国文学带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代。

歌德与贝多芬

德国天才的音乐家路德维希・万・贝多芬比歌德小21岁,青年时代他就曾读过歌德的《葛兹》和《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的抒情诗更一再激起他的创作欲望, 1810年,贝多芬为歌德的《埃格蒙特》谱写了音乐。

1811年4月12日,贝多芬给歌德写了一封信。信中倾述了对诗人的景仰之情,并希望听取对《埃格蒙特》音乐的意见。6月25日,歌德回了一封信,表示希望在魏玛能上演这部由贝多芬谱曲的悲剧,并相信它会给自己和贝多芬的崇拜者带来欢愉。

1812年夏天,贝多芬和歌德双双来到卡尔巴特的特普利策。歌德到达时,贝多芬已到了一周了,但他并不知道歌德来了。歌德便主动去看贝多芬,于是两位伟人见面了。当晚,歌德写信给他妻子说:“在我见过的艺术家当中,没有谁比他更专注、更有毅力和更诚挚可亲的了。”

老年的歌德尊重贝多芬的为人和才能,但是对贝多芬愤世嫉俗的革命精神却理解不了。对贝多芬来说,歌德却使他感到有些失望。这位诗人,只是一个极留意礼节的社交家,温文尔雅,从不肯尽情倾吐。贝多芬期望的美的批评、理性的批评,歌德却一句也没有。他觉得这次见到的歌德,与他想象中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葛兹》的作者相距甚远。

歌德_歌德 -与中国文学

从1813年10月始,歌德把兴趣集中到了遥远的中国。他先后在图书馆借阅了10多种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有中国游记和中国哲学方面的著作。他通过英法文译本读了一些中国小说和诗歌,如《好逑传》、《玉娇梨》、《花笺记》、《今古奇观》等。他―直想把《好逑传》,写成一部长诗;读过《赵氏孤儿》之后,受到启发,他又计划写一部戏剧。1827年至1829年间,他便写了14首题名为《中德四季晨昏吟咏》的抒情诗,抒发了他对东方古国的憧憬。

通过接触中国的文学作品,歌德从中看到人类共同的东西。他在同助手爱克曼的谈话中阐述了他对中国的理解:“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样;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更合乎道德……”他从中国文学谈到德国文学与法国文学,进而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全新概念。他说:“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使它早日来临。”值得一提的是,20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另一思路也提出了“世界文学”这―概念。

歌德作品传入中国大概是在戊戌前后。1922年,郭沫若全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正式出版,其后他又陆续译出《浮士德》。值得一提的是,歌德的作品对中国启蒙运动发挥过积极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德文化交流的发展,歌德及其作品像一颗闪烁的明星,在中国放射出愈加灿烂的光芒。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汇集中国三代歌德研究者和翻译家学术成果的十卷本《歌德文集》,成为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事。

歌德_歌德 -主要贡献

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歌德_歌德 -故居

歌德故居(Goethe-Haus),位于法兰克福。1749年8月28日,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在此出生。他的故居由两座半木架房体相连,其父母在1733年购得此处房产。

歌德_歌德 -作品


《浮士德》

《恋人的情绪》(恋爱剧),1768年创作

《同谋犯》(喜剧),1769年开始创作

《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剧本),1773年

《普罗米修斯》(两幕剧,未完成),1773年

《普罗米修斯》(诗歌),1774年

《新的道德-政治木偶戏》,1774年

《布雷伊长老的谢肉节剧》,1774年

《普伦德尔斯镇的年市》, 1774年

《神,英雄和维兰特(Wieland)》(笑剧),1774年

《克拉维戈》(悲剧),1774年

《神灵的问候》(诗歌),1774年

《少年维特的烦恼》(书信体小说),1774年,第2版,1787年

《艾格蒙特》(悲剧),1775年开始创作,1788年付印,作曲家贝多芬给这部作品配乐

《欧文和埃尔米勒》(配唱戏剧),1775年

《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原迈斯特”,小说),始于1776年,1911年付印

《施黛拉》,为恋人们写的戏剧,1776年

《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亚》(戏剧),散文版1779年,1787年付印

《托尔夸托・塔索》(戏剧),始于1780年,1790年付印

《论人类与动物的颌间骨》,1786年

《罗马哀歌》,作于1788年至1790年

《威尼斯警句》,1790年

《浮士德》,片断,1790年

《光学论文》(论文,2卷本), 1791年/1792年

《大科夫塔》(喜剧),1792年

《平民将军》(喜剧),1793年

《列那狐》(动物叙事诗),1794年

《在所有美好的时刻》(共机会分会会歌),1775年

《德意志逃亡者讲述的故事集》(框形结构小说),1795年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1795年/1796年原文

《克塞尼恩》(《赠辞》)(诗歌,和席勒合作完成),1796年

《浮士德 一部悲剧》(符合《浮士德》的第一部分),始于1797年,1808年第一次以此题目付印

《邦弗尼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的人生》(文章),1797年

《中篇小说》,始于1797年

《赫尔曼与窦绿苔》(以六音部诗行写成的牧歌),1798年

《私生女》(悲剧),1804年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小说),始于1807年,1821年付印,增订版1829年原文

《潘多拉》(为节日创作的戏剧),作于1807年/1808年,1817年付印

《亲和力》,1809年原文

《论色彩学》(科学论文),1810年

《我的生平 诗与真》(自传作品,4卷本),1811年至1833年

《关于歌手人们有很多可说》(为感谢歌手而作的共济会的诗歌),1815年

《当回报最亲爱者的时候》 (为保守秘密而作的共济会的诗歌),1816年


《少年维特之烦恼》

《意大利游记》,1816年/1817年

《好女人》,1817年

《论艺术和古代》 (6卷本,和梅耶(Johann Heinrich Meyer)合作),1816年至1832年

《庄严的教团节日:“50年已经过去”》(对于授予他参加共济会50周年荣誉证书的诗歌形式的谢辞), 1820年

《西东诗集》(诗歌),1819年

《悼词起首》 对已故共济会里德尔(Ridel)分会长的悼词,1821年

《法国的政治运动》(报告),1822年

《讲话:对于维兰特(Wieland)兄弟般的纪念》 (共济会悼词), 1830年2月8日歌德致悼词

《浮士德 II》(《浮士德》的第二部分),1833年(遗作)

《箴言和沉思》,1833年(遗作)

其他

中文译本

《歌德文集》(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文献

《歌德传》,(德)汉斯・尤尔根・格尔茨,伊德 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歌德_歌德 -主要警世语录

1、任何人都不笨但如果你不利用你的大脑你会发觉你很笨!

2、谁是最幸福的人?乃是能感到他人的功绩、视他人之乐如自己之乐的人。

3、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

4、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联结起来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5、在蠢人感到人生困难的时候,贤人看起来容易;而当蠢人感到容易的时候,贤者就感到困难。

6、人生一世不就是为了化短暂的事物为永久的吗?要做到这一步,就须懂得如何珍视这短暂和永久。

7、虽然人人都企求得很多,但所需要的却是微乎其微。因为人生是短暂的,人的命运是有限的。

8、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歌德生平 歌德 歌德-生平,歌德-主要经历

9、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赢取,这才有资格去享有它。

10、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11、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12、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因此,认真对待别人向你述说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

13、真正的志同道合者不可能长久地争吵;他们总会重新言好的。

14、只要你告诉我,你交的是些什么样的人,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人。

15、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

16、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

17、人应该有爱好真理,一见真理就采纳它那样的心灵。

18、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19、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

20、对真理的热爱就体现在:知道怎样去发现和珍惜每一件事物的好处。

2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22、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_歌德 -评价

“歌德是站在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20103/124913.html

更多阅读

歌德与中国 杨武能

歌德歌德与中国----纪念歌德逝世180周年纪有志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在柏林开幕1月30日,当日,2012年德国“中国文化年”活动在柏林宪兵广场音乐厅开幕.“中国文化年”是为庆祝中德建交40周年所举办的重大文化活动,将在德国各大城市

门德尔松无言歌CDMendelssohn:SongsWithoutWords/DanielBarenboi

好久没有一边听着古典音乐一边学习,今天随机播放着classic音乐,非常喜欢这张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在1829年到1845年间作曲,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在100多年后演奏的CD,总共58曲。关于门德尔松的无言歌,共八册48首简短浪漫的钢琴独奏曲。这些小

歌德自传:诗与真

首页 小组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九点 书籍电影音乐小组成员活动搜索 热评 排行榜 分类浏览 你好,请 登录或 注册歌德自传:诗与真放在你的blog里!译者: 李咸菊作者: (德)歌德ISBN: 9787801308474页数: 545

声明:《歌德生平 歌德 歌德-生平,歌德-主要经历》为网友地平线无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