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服饰 独龙族服饰 独龙族服饰-基本概述,独龙族服饰-历史回溯

独龙族的男女均散发,前垂齐眉,后披齐肩,左右盖耳,剪发系用两把刀相截。过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拴结,披落自如。通常都是白天为衣,夜间做被。


独龙族服饰_独龙族服饰 -基本概述


独龙族妇女在纺织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习惯用一块独龙毯(独龙毯以棉麻为原料,用五彩线手工织成,质地柔软、古朴典雅,是独龙人特有的民族工艺品)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右臂,左肩一角用草绳或竹针拴结,腰间佩带弩弓、箭包和砍刀。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常常披挂的五颜六色,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常挂在颈上和耳下,独龙族女子大多戴竹质耳管和大铜环,受藏族影响,她们也戴藏式的银质镶珊瑚或绿松石的大耳坠。妇女出门要身背精致的篾箩。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独龙族男子没有普遍的文身习惯,但一些男孩子满周岁时,父母要在其手腕或手臂上刺文本氏族的标志,以避邪保平安。以前独龙族女子在成年时开始纹面。
独龙族服饰

独龙族男子过去用一方毯披于背后,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系结,下身穿短裤,惟遮掩臀股前后。女子用两方长布,从肩部斜披至膝,左右围向前方。男女皆散发,前齐眉、后齐肩,左右皆盖耳尖。两耳或戴环或插精制的竹筒。独龙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装,但仍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独龙族的佩饰颇具特色,男女均喜欢把藤条染成红色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男子出门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妇女头披大花毛巾,项戴料珠。独龙族纺织手艺比效发达,所织麻布线毯质地优良,色彩谐调,特色鲜明。

男人下着短裤,平时喜佩砍刀和箭包。妇女腰部多系漆染的细藤圈,出门常挂小篾箩,头部胸前均喜戴车磲料等珠练为饰,男女均赤足。

独龙族服饰_独龙族服饰 -历史回溯


独龙族节庆服饰独龙族居住的地区长期以来交通闭塞,既罕有外地商贾进人这一地区,本地也没有集市贸易,因此其服装长期以来都保持着一种比较原始的样式。

清朝末年,怒江地方官夏瑚曾对独龙族状况进行过实地调查,在其报告中描写过当时的独龙族服装:“男子下身着短裤,憔遮股前后;上身以布一方,斜披背后,由左肩右掖抄向胸前拴结。左佩利刃,右系篾箩。”妇女的服装是“以长布两方自肩斜被到膝,左右包抄向前,其自左向右者,腰际以绳紧系贴肉,遮其前后,自右妙左者,则披脱自如也。”

新中国成立前夕,独龙族的服装也没有多大改变。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多数常年赤身裸体,或者只是在下身围一小块麻布,或系挂一块约三指宽的小木板、小竹板之类的东西。成年之后,男女的服装也仅是一块麻布。男子在腰部系一根麻绳,用自织的一小片麻布围兜住下体,或是用一块大麻布斜披在背上,然后从左肩拉一只角,从右腋下拉另一只角在前胸拴起即成。有的男子还裹一副麻布绑腿。女的则用两块麻布分别从双肩斜披,相互包裹,腰间用带子或麻绳拴紧,上身缠一块麻布,从右向左包裹;拉到前胸用竹针别牢。有的妇女头上还包一小块麻布头巾。

新中国建立后,独龙族的衣着有了很大变化,男女服装基本上与汉族相同。只有部分老人在家时仍保留着传统装束。男女外出时,仍习惯在身上披一块独龙毯。

独龙族服饰 独龙族服饰 独龙族服饰-基本概述,独龙族服饰-历史回溯

独龙族服饰_独龙族服饰 -独龙毯简介


独龙族纹面女在纺织独龙毯独龙毯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它的原材料是山上野生的和自己种植的麻,将麻搓成线后,用多种植物的液体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独龙毯质地结实耐用,可防雨,也可用来做垫盖被褥一类。一床讲究的独龙毯从剥麻皮、纺线到按照图案纹线拴综,以至提综、引纬、打纬等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使用多种不同的器具。如今,披身的精美独龙毯已成为独龙人民特有的传统服饰。

独龙毯一般宽约1米,长约2米。多斜披背后,由右肩左腋围向胸前,在右肩处拴结,袒露左肩右臂。有的妇女用两条,自两肩斜披至膝,左右包抄向前。一条在腰际用绳系紧,遮蔽前后,另一条则自然披落即可。独龙毯结实耐磨,使用方便,昼可为衣、夜可当被。一直深受独龙族人民的喜爱。

独龙族服饰_独龙族服饰 -服饰发展


独龙族姑娘的现代服饰纺织技术传入独龙江的时间较晚,之前,独龙人常以兽皮御寒树叶遮羞。纺织技术传入独龙江后,纺织便成了独龙族妇女的主要劳作形式,她们常以麻皮、水麻皮、火草等野生植物为原料捻线织布,用野生植物为染料染线织出图案花纹,当地称独龙毯。独龙毯白天为衣晚上当被,穿着样式分场合而定,劳动、节日、喜庆、生活着装的样式各有不同,习惯穿法是,将独龙毯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于右肩上方打结,袒露左肩右臂。独龙族妇女的装饰,头部戴耳环(独龙语“鸣尔锲”)一般用藤篾或银制作,颈部佩戴珠子(独龙语“额咯”)数串,色彩各异按个人喜好配戴,女子腰间系数十道染色的细藤圈作装饰,男子服饰较简朴,皆披毯为衣。男女皆裹绑腿,防止虫蚊叮咬和挎一个用藤篾精制的小篾篮(独龙语“达戈”)盛物。男子喜挎弩箭、腰刀,显得粗犷强悍。

建国后,随着现代文明的传入,独龙族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独龙毯的制作已由野生植物纤维改变为棉线和开司米毛线纺织,独龙毯色彩艳丽,美观结实,纺织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独龙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独特的服饰文化内涵。

独龙族的装束相对简单,白天作披肩、晚上当被盖的独龙毯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民族服饰。独龙毯结实耐磨,多斜披背后,由右肩左腋围向胸前,在右肩处拴结,袒露左肩右臂。有的妇女用两条,自两肩斜披至膝,左右包抄向前。独龙毯用手工腰机织成。过去多用纯麻线纺制,妇女们喜欢用各种颜色的棉、毛线与麻线一直混织独龙毯,使其质地更加柔软,条状纹饰更加美观、大方。

独龙族服饰_独龙族服饰 -纹面习俗


独龙族少女解放前,为了表示成年,独龙女孩到了十二、三岁必须进行纹面。届时女孩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由纹面师用削尖的竹签,沾着锅烟水在脸上画出纹样,然后用竹签扎刺。每刻一线将血水拭去,再用锅烟灰或者一种深色的草汁反复揉擦刺纹,使它渗入皮下。一周之后刺划的面孔红肿结痂,痂落愈合肉皮上便呈现出黑色或青靛色的花纹。独龙族妇女已不再纹面。

独龙女子以纹面为美观。关于纹面的原因有四个:

第一,妇女纹面是一种美的象征。在较流行的传说中,人们都认为死后的亡魂“阿西”,最终会变成各色的“巴奎依”(一种大而好看的蝴蝶),飞向人间而后自行灭亡。每当峡谷里飞起这些美丽的蝴蝶时,他们便认为,这是人灵魂的化身,为了这些传说中的精灵,于是按祖辈传承的社会习惯,在即将成年的女孩子脸上(过去的独龙族女子到了十二三岁便要进行纹面以表示成年),必须用竹针和青靛汁,在脸上刺出永不消退的蝴蝶花纹。这种由蝴蝶图案展示的女性精灵美,最终成为独龙族祖辈沿袭的一种爱美的象征;

第二,纹面往往联系着原始部落的图腾标志。图腾标志是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标记,它能够让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同族成员,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集团和祖先。在没有文字的民族那里,常常以符号或图腾帮助记忆。独龙族的纹面,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以脸上固定的图形,说明自己族属和祖先,作为划分各个氏族、家庭集团的标志;

第三,纹面之后可以避邪;

第四,防止察瓦龙藏族土司抢夺独龙妇女为奴。她们脸上刺的是一种美丽的蝴蝶图案,据独龙族人传说,人死后亡灵可变成这种蝴蝶。

独龙族服饰_独龙族服饰 -服饰特点


独龙族服饰特点独龙族男女均喜爱装饰品,男子外出时要佩上腰刀、弩弓,女子常常披挂五颜六色的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也常挂在颈上和耳下。同时妇女出门要身背精致的篾箩,既美观又实用,为独龙女子装饰自己的组成部分。如今,曾流行一时的颈饰耳坠已在今日尚简约务实的着装风格中渐渐退场,只在中老年妇女们盛装时的珊瑚石、绿松石饰物中留下些许印记。

独龙族妇女中还曾盛行独特的身体毁饰――纹面。关于文面的最初起因,恐怕是多方面的,如:原始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标志性成熟、避邪防害、区别于其他部落的人等。过去独龙江中上游各地独龙族妇女多有文面者,如今,为数不多的一些老妇脸上依稀可见的刺青,讲述着她们曾经拥有的美丽故事。

独龙族人民由于地理、历史等诸多因素,过去的衣着十分简单,一方麻布线毯,日作衣、夜当被。解放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他们普遍穿上了布衣装,但仍喜欢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显得洒脱、大方,既有古朴自如的山林风韵,又具有现代的时装魅力,颇受中外服装研究者们的青睐。

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独龙族的佩饰也颇具特色,用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山中的藤条,男女均喜欢用染色红藤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男子出门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妇女头披大花毛巾,项饰料珠。

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以前有纹面的习俗。男女不戴帽 ,多披头散发,赤足。服饰已有了较大改观,妇女仿傈僳族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男子喜欢挎腰刀,弩箭。独龙族精于纺织,所织麻布线毯色彩谐调,厚重质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本民族的衣着材料,也颇受怒江两岸各族人民的喜爱。

独龙族服饰_独龙族服饰 -服饰习俗


独龙族服饰习俗环境的艰苦泯灭不了独龙人的爱美之心,他们的服装虽然十分简朴,但仍十分注意身上的装饰。独龙族男女都喜欢佩带饰物,他们双耳坠着耳环,或是双环相扣,或单环垂肩,也有的人仅以竹筒穿在耳垂上。在脖子上戴项链也是男女的共同爱好,大多数为料珠串,而且认为越多越好,故有的人颈上挂着十多串珠串。有的人不挂珠串,就用菖蒲根一类的草茎圈成项圈,戴在脖子之上。独龙族女子还特别喜欢用藤篾做成圈箍;带在腰、大腿或手腕上,有的圈箍还被染成黑色或者红色。腰、腿箍已很少见,惟腕圈仍为许多独龙妇女保留。

独龙人的发式也很有特色。过去男子头发长长之后,使用锋利的刀齐齐地截去,前垂齐眉,后披齐肩,左右齐耳,酷似一顶帽子,如今只有老年男子才剃这样的发式了。一些老年妇女,仍把自己的头发剃成“乌齐恩”式,即把周围的头发剪光,只在头顶中央留一绍一掌宽的头发,披到额眉。

除此之外,许多妇女外出时还会在肩上斜挂一只精致的藤篾箩,既可方便装带物品,又能起到装饰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独龙族服饰_独龙族服饰 -民族简介


独龙族人居住的地方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独龙族是中国尚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数民族之一。尽管在总的发展趋势上己走向日益解体的道路,但在生产力、土地形态、社会组织和婚姻制度等方面都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明显特征。独龙族人民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他们把一切天灾人祸、疾病等都视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的力量在起作用,因此举凡山岭、河流、大树、巨石等,都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有关独龙族的史料中文献记载较少。元代史籍中称为“撬”,清代以后称为“俅人”,他称“俅帕”、“洛”、“曲洛”等。独龙族没有文字,常用刻木记事法进行通信联络。建国以前以刀耕火种农业和狩猎为生产形态,尚处在原始的父系家族公社解体阶段。建国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意定名独龙族。

独龙族服饰_独龙族服饰 -参考资料

1、民族在线网 http://minzuonline.com/DuLongZu/WenHua/23647/1.htm
2、彩云之南网 http://traityn.cyzn.cn/cyzn-front/traitYN/xiangxi.asp?news_id=2119
3、乐途旅游网 http://chn.lotour.com/r/20080108/n269460.shtml
4、云南旅游网http://www.yntrip.net/yunnan/nujiang/mingzhu/dulongzhufushi.htm
5、昆明康辉旅行社 http://www.yngoto.com/ssmz/mzfs/200608/2092.html
6、民族网 http://www.minzuwang.com/inc/minzu_view.asp?newsid=720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30103/126815.html

更多阅读

游览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门票

游览云南民族村2008年4月初,恰逢傣族傣历1700年泼水节,我和夫人来到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民俗村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

图解56个名字——独龙族 陈氏太极拳56式图解

独龙族,有人口5817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过去,独龙人没有统一的族称,往往以其居住的地区或河流作为自己的名称,如“独龙”、“迪麻”等。“俅人”、“俅曲”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云南十月份有哪些节日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僳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

盲派算命流口 秘传盲派算命金口诀

盲派算命流口【十二生肖】流口:(一)双鼠夜游吃喝不用愁。(二)牛出红日辛苦到头。(三)饱虎睡山头〈指上山虎〉饿虎满山游〈指下山虎〉(四)一卯二卯荣华到老.三卯四卯颠颠倒倒。(五)独龙奔江相貌堂堂。(六)双蛇吐箭六亲有损。(七)双马奔驰发外财。

声明:《独龙族服饰 独龙族服饰 独龙族服饰-基本概述,独龙族服饰-历史回溯》为网友夨控瘋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