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生产方式三要素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

 K.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最早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对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进行了反覆的探讨,迄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亚细亚生产方式_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三要素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_亚细亚生产方式 -正文

K.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最早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对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进行了反覆的探讨,迄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 20世纪20年代,由于亚洲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在共产国际工作的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以便为制定革命斗争策略提供依据,就中国现代社会性质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而论及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有人认为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后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与此同时,苏联学术界为了应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各国的历史,特别是亚非主要国家阶级社会的历史,也就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规律、尤其是怎样理解奴隶占有制社会发生发展规律问题展开讨论,有人提出了亚非诸国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说法。30年代,苏联学术界经过争论,多数人不赞成世界历史上曾存在过独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说法。中国学术界通过社会史论战也否定了中国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说法。1938年,И.В.斯大林发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此后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多持这样一种意见:人类社会就整体而言,是按照5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发展的,亚洲和非洲国家也不例外。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暂告一段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马克思更多著作的公开发表、特别是他的手稿《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随着对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各国历史研究的深入,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重新展开。各国学者就人类历史中究竟存在几种社会经济形态,欧洲以外各国是否有过奴隶占有制社会、这些国家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前是否存在过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欧洲,60和70年代争论达到高潮。在中国,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持续不断,70年代后期以来讨论颇为热烈。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各国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其焦点在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①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奴隶占有制、封建制、资本主义 3种生产方式之前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原始共产制的别名。马克思和F.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社会形态,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在逻辑上和历史上都是指原始社会形态。“亚细亚”不是地理概念,而是马克思基于对世界历史深刻研究抽象出来用以说明社会经济形态的科学概念。
②马克思在《序言》中所列举的几个时代都是对抗性的社会,并不包括史前的无阶级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东方大多数国家的奴隶占有制社会形态,即恩格斯所说的“东方的家庭奴隶制”。在亚细亚社会形态下,存在着专制主义和专制君主,亚细亚生产方式属于奴隶占有制社会的初级阶段。
③从马克思列举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点可以看出,主要是指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等地的东方型封建社会。
④亚细亚生产方式从远古时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既保存原始的公社所有制,又存在着专制君主最高所有权,还夹杂着种姓制、奴隶占有制和封建制的各种因素,是多种生产方式的混合体。
⑤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介于原始社会与奴隶占有制社会之间的一种社会形态。
随着讨论的深入,各国学者对同亚细亚生产方式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如:①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在研究了L.H.摩尔根的《古代社会》(1877)一书后才创立了关于原始社会的学说。②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继承了G.W.F.黑格尔对亚洲历史的看法。③人类历史上已有的社会形态是5种还是6种或4种。④在亚洲地区,国家组织水利灌溉的职能是否导致土地国有化、农村公社长期存在、专制主义盛行和社会发展停滞等。
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几点看法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原始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后,加深了对氏族部落结构的认识,更好地阐明了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途径,丰富和发展了他们关于原始社会的学说。他们在晚年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或放弃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观点,这个提法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一书中使用的“史前各文化阶段”是一致的,都是对原始社会的科学称谓。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根据欧洲历史概括出的原始社会、奴隶占有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5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序列,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马克思在50年代对亚洲历史的深入研究,充实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古代欧洲各地区和亚非诸国的奴隶占有制社会各有其特点,远非一种模式。但世界不同地区的奴隶占有制社会有其共同的发展规律。把世界各国的历史截然地划分为“东方”和“西方”,片面强调亚洲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过分强调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探讨,推动了对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研究。但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来解释纷繁复杂的世界各国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由于对世界各国的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极不平衡,马克思对其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未作充分的论述,讨论中存在不同的意见也是正常的。这些分歧还有待在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中逐步解决。

亚细亚生产方式_亚细亚生产方式 -配图

亚细亚生产方式_亚细亚生产方式 -相关连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30103/128478.html

更多阅读

摄影景深三要素 摄影技巧

摄影景深三要素——简介摄影景深三要素:1.光圈--景深与光圈大小成反比; 2.焦距--景深与焦距成反比; 3.拍摄距离--景深与拍摄距离(对焦距离)成正比。

高中作文三要素 作文三要素

本范文由范文吧(www.docba.cn)提供,共4097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1 2 写好高中作文三要素---心境•积累•思维写作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进入高中,特别是到了高三,有的同学提笔写作文,总感到一种空虚与茫然,觉得自己已进入低谷

记叙文三要素与中心思想 阿长与山海经中心思想

提问:小学语文学过的记叙文三要素是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以前学习课文,不管多乏味或者多有趣都要程式化地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另外还要升华到总结中心思想,即便课外参考书上用八股似的语言的总结读来味同嚼蜡,也要大段背下以防提

声明:《亚细亚生产方式三要素 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为网友心酸客套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