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前身是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遂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10月5日,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高等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国人民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首批6所重点大学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广大师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现正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

人民大学_中国人民大学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 校门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民大学、人大,是中国一所重点大学,在文、法、哲等多领域国内领先。除此之外,它近来还在理工科发展方面努力取得重大进步。人大的前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等时期,最终于1950年定校址于北京,定名“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长期以来,该学府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领袖人才和社会精英。现时,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人民大学_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其间历经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几个主要阶段:

一、陕北公学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并于8月任命成仿吾为陕北公学校长兼党组书记。陕北公学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直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陕北公学以“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为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适应抗战需要”为教学原则,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重点讲授、自学为主、集体互助。在办学过程中,陕北公学形成了“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风。办学两年,陕北公学共培养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陕北公学教育的伟大成果,是陕北公学对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不朽贡献。

二、华北联合大学


华北联合大学校旗飘扬

1939年夏,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日寇、国民党顽固派加紧进攻解放区。6月,中共中央决定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华北敌人后方办学。7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宣告成立,成仿吾任校长兼党组书记,实行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社会科学部、文艺部、工人部、青年部。华北联合大学的教育方针是:为革命实际斗争的需要而培养革命干部;把提高学员的政治素质和培养学员的业务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坚决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相应的教学原则是: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一致;少而精和通俗化。校训是“团结、前进、刻苦、坚定”。华北联合大学实行军事化管理,培养出来的干部都能适应在战争条件下工作的需要,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被称为“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

一年后,学校向正规化方向发展,将各部改为学院,设有社会科学院,下设法政系、财经系;教育学院,下设教育系;文艺学院,下设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文学系;工学院,下设机械系、采矿系。除原有的专修科外,增设了本科和预科。后成立法政学院、群众工作部、中学部。这时全校共4000多人,其中学员 3000 多人,是华北联合大学鼎盛时期。

1941年8月至1943年是晋察冀边区最困难的年代,敌人的"扫荡"、封锁使根据地缩小,边区粮荒严重,生源减少。华北联合大学经过两次缩编,只保留了教育学院,改由边区行政委员会领导。在此期间,许多干部、学员在对敌斗争中牺牲。1944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对华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的性质、任务、教育方针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即以提高在职干部水平、文化为主,贯彻学以致用、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的原则,培养干部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技能。

抗日战争期间,华北联合大学在残酷的敌后战场办学6年,培养干部逾万。其中政治经济行政干部3000多人,教育工作干部3000多人,文艺干部1000多人,政治理论、文学艺术、教育、政法、财经等方面的教师和理论人才数百人,短期培训干部2000多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2月10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决定全面恢复华北联合大学,任命成仿吾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实行校长负责制。设政治班;教育学院,下设教育系、国文系、史地系;法政学院,下设政法系、财经系;文艺学院,下设文学系、音乐系、戏剧系、美术系、新闻系、舞蹈组;外语学院,下设英语系、俄语系;复建了文工团。全校共约1100人,其中教工约400人,学员约700人。华北联合大学明确学校的教育方针是政治思想教育先行,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并重,教学必须同实际密切结合。并规定:在解放战争的情况下,学校的办学方向以办短期训练班为主,兼顾将来,积极建设学校,为向新型正规大学过渡作准备。从1945年8月至1948年8月,华北联合大学共培养了政治、经济、教育、 文学艺术、外语、新闻等方面的干部约2000人。

三、华北大学


华北大学张家口校舍

1948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以便集中力量扩大办学规模,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大批建设干部。北方大学1945年11月成立于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边区人民政府创办的一所规模较大、学科专业比较齐全的高等学府,由范文澜任校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行政学院、财经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艺术学院。北方大学以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事和平建国的各种专业人才为宗旨,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大胆创新,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并把政治思想工作同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提倡自由思想、民主讨论、互相学习、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风,逐渐培育起“实事求是、团结友爱 、耐劳朴素、活泼愉快”的校风。北方大学建校两年多的时间中共培养了各种专业人才1000多人。


医学院学生在做实习手术

1948年8月24日,华北大学成立,校址设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华北大学受中共中央华北局领导,吴玉章任校长,范文澜、成仿吾任副校长,钱俊瑞任党委书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华北大学以培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干部为办学宗旨,下设四部两院:一部为政治训练班,对知识青年进行短期政治思想训练;二部为教育学院,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干部;三部为文艺学院,培养文艺干部;四部为研究部,从事研究和培养、提高大学师资;两院是工学院和农学院。


华北大学同学在上课

1949年4月,华北大学迁入北平。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放宽招生条件、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为解放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干部的指示精神,华北大学把办学重点放在一部,招收学员15000余人,并在正定和天津各办一所分校。1949年底,大部分学员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至此,华北大学圆满完成了为全国解放培训干部的历史性任务。
华北大学孕育了新中国一批各种类型的高等院校。1948到1949年期间,为了适应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需要,一些下属单位陆续脱离学校独立办学。工学院独立出来发展为北京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农学院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二部外语系离开学校,同北平外事学校合并为北平外国语学校,后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三部离开学校后分别筹建、创立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国京剧研究院等。

华北大学还抽调部分干部、教师分赴中原和广东,筹建中原大学和南方大学。从1948年8月到1949年底,华北大学共为国家培养干部19194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中国人民大学


刘少奇在中国人民大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了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新中国的建设人才,中共中央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中国政法大学,抽调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部分干部组建中国人民大学。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1950年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任命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成仿吾为副校长。

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党组,胡锡奎任党组书记。随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前进,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人民大学自1950年命名组建以来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3年中国人民大学从创建、发展直至被迫解散。

1950年至1952年,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起步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大学除认真组织好教学外,还积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教学计划和各种规章制度、组建教研室、培养师资、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全体人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到1952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初具规模,设有9个系、38个教研室、1个编译室,此外还有专修科、预科、马列主义研究班、研究生班、马列主义夜大学、夜校、函授专修班和附设工农速成中学,3年内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2318人。

1953年至1965年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教育革命”中曲折前进的时期。 1953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大学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对办学任务和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开辟了一条培养新型工农知识分子的道路。到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马列主义师资和财经、政法干部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1957年以后,中国人民大学的系科设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65年底,全校共有1个学院 、12个系、3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设有19个专业。从建校到1965年的15年间,中国人民大学共接收过2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留学生,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65870名,取得科研成果2397项。

1966年开始的“文革”给中国人民大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批干部、教师遭到批斗,各级党政组织陷于瘫痪,全部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止。1970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停办。1973年10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市革命委员会通知,撤销中共中国人民大学领导小组和中国人民大学革命委员会。军宣队全部撤离学校。中国人民大学从此被正式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具有30多年光辉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大学被解散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名字陷于沉寂。

人民大学_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截止2013年,学校拥有1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其中“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实验室”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清史研究所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教育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据库与商务智能工程研究中心院属科研机构
学院名称实验室名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语音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实验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中心材料化学实验室功能分子与材料动态结构实验室凝聚态物性研究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网络中心信息网络教学实验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室经济科学实验室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学院实验分析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RP实验室企业管理实验室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实验室金融管理与工程财税政策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组织与经济行为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经济模拟联合国专业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创意媒体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课件开发研究室外语网络教学实验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实验室人类学实验室中国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实验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村调查与计量分析实验室农产品市场模拟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统计数据分析实验室电话调查实验室数据处理仿真研究实验室

科研成果

在1999年至2013年连续十四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8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2001年至2013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7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万余项,共获得经费16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学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该校论文数量2001、2002、2003年均居全国第二,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学校图书馆共有藏书439.1万册(包括线装古籍40余万册),民国时期(1911年至1949年)出版物10余万册,港台书、刊3万余册。电子图书18173GB,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48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书报资料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集成、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书报资料中心已发展成为兼营期刊出版、网络电子出版、信息咨询、广告等业务的综合性、跨媒体的现代出版机构和信息资源服务机构。期刊出版是书报资料中心的基础性核心业务。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简介资料显示,书报资料中心是国内拥有最多刊号的法人单位,有148种正式出版物。出版有“复印报刊资料”、“文摘”、“报刊资料索引”和“原发刊”等四大系列出版物。学界和期刊界普遍认为,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量是人文社科期刊领域中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1982年人大出版社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是中国高校教材、学术著作出版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累计出版图书一万余种,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化积累与文化传播价值的优秀教材和学术著作,涵盖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行政学、人口学、环境学、新闻学、档案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商品学、历史学、语言文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艺术以及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等。其中许多教材多次再版,一些教材发行数量高达数十万册以至数百万册。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2000余种,发行码洋6亿多元。学术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获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首批进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经济学理论专业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法学家》:全国法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学与研究》: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经济与政治研究》《档案学通讯》《国际新闻界》《人口研究》《清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情报资料工作》《国学学刊》《基督教文化学刊》《数据科学》

人民大学_中国人民大学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2013年12月,学校设有5个学部,下设26个专业院系,在75个本科专业招生。院系名称学科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会计学、贸易经济、国际商务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林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法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民经济管理、经济学-数学实验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信用管理(风险投资)、保险学、金融学、财政学、金融学-数学实验班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应用统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法学理论、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国政治、外交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管理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媒经济学、传播学、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中国史、考古学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艺术学、音乐学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应用数学、基础数学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物理系、化学系、心理学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经济学、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与人口管理方向)、社会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法语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52人,其中教授589人,副教授702人;其中10人入选“千人计划”项目,4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当中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占全部入选人数的11%。11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3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1人入选“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8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7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446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钟契夫、吴宝康、彭明、彦奇、曾宪义、宋涛、萨师煊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罗国杰、黄顺基、王思治、卫兴华、胡钧、王传纶、周升业、陈共、周诚、严瑞珍、高铭暄、许崇德、孙国华、王作富、刘佩弦、许征帆、庄福龄、何沁、高放、方汉奇、蓝鸿文、甘惜分、李占祥、赵履宽、李文海、邬沧萍、陈先达、夏甄陶、方立天、张立文、钟宇人、郑杭生、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团队郑杭生/洪大用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学团队韩大元工商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伊志宏“西方文艺理论史”教学团队杨慧林民商法教学团队王利明财政学教学团队郭庆旺金融学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团队外国哲学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截止2013年12月,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有硕士学位学科点183个(其中自主专业33个、交叉学科9个、专业学位20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4个(其中自主专业31个、交叉学科7个);拥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有5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文艺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农林经济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硕士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EMBA、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艺术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流动站名称所含博士点所属院系理论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院2.经济思想史3.经济史4.西方经济学5.世界经济*6.网络经济学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学院应用经济学1.国民经济学*国管系公共管理学院2.区域经济学区域所3.财政学(含:税收学)财政金融学院4.金融学(含:保险学)5.金融工程6.产业经济学商学院7.流通经济学8.劳动经济学劳动人事学院9.统计学统计学院10.国际贸易经济学院11.数量经济学信息学院工商管理1.会计学商学院2.企业管理3.技术经济及管理*4.旅游管理5.市场营销管理6.财务管理7.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人事学院法 学1.法学理论法学院2.刑法3.民商法4.法制史5.宪法与行政法学6.经济法学7.诉讼法学8.国际法学社会学1.社会学社会学系社会与人口学院2.人类学3.人口学人口学所4.老年学哲 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院2.中国哲学3.外国哲学4.逻辑学5.伦理学6.美学7.宗教学8.科技哲学中国语言文学1.文艺学文学院2.汉语言文字学3.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学1.中国古代史*历史学院2.中国近现代史*3.历史地理学4.历史文献学5.世界史6.专门史7.史学理论及史学史*8.中国当代史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1.新闻学新闻学院2.传播学3.传媒经济学公共管理1.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院2.土地资源管理3.教育经济与管理4.社会保障*政治学1.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学院2.中外政治制度3.国际政治4.国际关系5.外交学6.中国政治7.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8.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9.中共党史农林经济管理1.农业经济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学院注:“*”为两个以上单位共点的博士后流动站所属学科1.“政治经济学”博士点含经济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2.“世界经济”博士点含经济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点含环境学院和人口学所;4.“国民经济学”博士点含国管系和经济学院;5.“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含商学院和农业经济系;6.“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博士点含历史系和清史所;7.“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含哲学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8.“中国古代史”博士点含清史所和历史系;9.“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含清史所和历史系;10.“社会保障”博士点含公共管理学院和劳动人事学院;11.“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点含国际关系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评估在教育部2013年初公布的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类、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个学科排名第一。

教学建设

截止2013年,学校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中国法制史行政伦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闻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史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财务会计学大学英语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数字传播技术应用财政学国际税收国际政治学概论西方哲学智慧社会学概论档案学概论财务管理学数据库系统概论管理学原理国际金融新闻评论货币银行学中国宪法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市场营销学会计学新闻编辑民法学企业战略管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信息技术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概论国际商务伦理西方经济学国际商事仲裁法金融计量学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英语――美国法律制度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计算机历史性会计学宗教学财政学统计学档案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金融学法学新闻学工商管理中共党史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国家级成果奖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获奖等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教学体系改革林岗 吴易风 杨瑞龙张宇 李军林一等奖新时期国学教育的探索与创新纪宝成 黄朴民 孙家洲袁济喜 徐飞二等奖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程王利明韩大元 龙翼飞刘明祥韩玉胜二等奖面向社会建设实践需要的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郑杭生 李路路 洪大用陆益龙奂平清二等奖财政金融专业国际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陈雨露 郭庆旺 张杰何平汪昌云二等奖博学・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丛书(教材)曾湘泉 文跃然 彭剑峰孙健敏杨伟国二等奖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高钢 蔡雯 彭兰二等奖构建实施应用《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推动文科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耿国华 王路江 卢湘鸿陈恭和 杨小平 吕英华张小夫(合作成果)

合作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54个国家和地区的211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港澳台地区25所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2013年12月底,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13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6家,美洲5家,非洲1家,亚洲1家。中国人民大学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切尔・斯宾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转轨经济理论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帕德玛・德赛,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日本一桥大学校长石弘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等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是国内第一家非独立法人的以人文科学为主,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巴黎索邦大学(巴黎第四大学)、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蒙彼利埃第三大学)、法国马赛商学院合作创办的第一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社会评价

在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2013年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以85.54分总成绩居第四位。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2013-2014世界大学400强排名中,位列226-250;大中华地区第10名;内地第5名。在2013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位列第十二位。其中,2013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第六名;2013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第三名;2013中国大学社会科学奖励排行榜第二名;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三名;2013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排行榜第二名;2013中国大学杰出政要校友排行榜第三名;2013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第五名;2013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第三名武书连2013中国19所一流大学名单中排名第十,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排名第八。2013年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30位,大陆地区第17位。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5强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类型2013大学排名政界学界商界校友合计杰出政要国内外院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富豪企业家1北京大学北京综合155147182894732清华大学北京理工26313418943093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综合12512154312384复旦大学上海综合3238460482155南京大学江苏综合614684822152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5强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类型2013大学排名媒体报道(万条)1北京大学北京综合16162清华大学北京理工25893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综合123084复旦大学上海综合32685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16214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10强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状元人数办学类型星级排名办学层次1北京大学北京696综合研究型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2清华大学北京520综合研究型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3复旦大学上海50综合研究型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49综合研究型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5香港大学香港42综合研究型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6中国人民大学北京29综合研究型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7特色专业型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8香港中文大学香港13综合研究型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9中山大学广东11综合研究型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10南京大学江苏10综合研究型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10综合研究型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5强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类型2013大学排名富豪企业家1清华大学北京理工2942北京大学北京综合1893浙江大学浙江综合4734复旦大学上海综合3485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综合1231

人民大学_中国人民大学 -校园环境


校内的吴玉章路

中国人民大学地处中国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为邻。校园面积不庞大,建筑密度大,并因历史问题,原校址一部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家属区。校园从东至西呈长方形,东区和西区以及西北区主要为学生宿舍楼群,中区为教学区。

教学楼


明德楼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楼多为1980年代或更早时期的仿苏建筑,以灰色调为主,最具代表性的是求是楼。1990年代后期至今修建的公共教学一楼和学院楼群为红色(“人大红”)调的现代化建筑。

主要建筑物
求是楼
科研楼
公共教学一楼
公共教学二楼
公共教学三楼
第五教学楼
人文楼
理工楼
贤进楼
理工配楼
信息楼
明德主楼
明德商学楼
明德法学楼
明德新闻楼
明德国际楼
如论讲堂
游泳馆
世纪馆

宿舍


东风5楼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宿舍建筑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早期的如东风系列楼群目前还在使用,还有红楼主要供研究生或留校青年教师居住,校园西区主要为研究生宿舍楼群,有三栋研究生宿舍楼和两栋本科生宿舍楼,均为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中期建筑。西北区新兴建的知行宿舍楼群和宜园楼缓解了学生的住宿压力,知行和宜园其条件相对较好,为7-16层建筑。还有小足球场旁边的培训一楼供研究生居住,篮球场旁边的培训二楼于08年9月20号拆除,新建品园六楼作为女生宿舍。本科生住宿条件为4-6人/间,硕士研究生为1-4人/间,博士研究生1-2人/间。

食堂
东区食堂
中区食堂
西区食堂(广东港美集团经营)
北区食堂(广东港美集团经营)
留学生食堂(上海城隍庙小吃经营)
南区食堂(集天小吃经营)
八百碗
汇贤居
京港快线餐厅

西区全日餐厅

东区全日餐厅

集天餐厅

人民大学_中国人民大学 -校园风光





人民大学_中国人民大学 -校训


校训

中国人民大学全校师生员工正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贯彻“人民、人文、人本”,“大师、大楼、大气”,“真情、真想、真干”的办学理念和行动纲领,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人大校训:实事求是
人大精神:立学为民 治学报国
人大学风:明德博学 求是笃行
人大目标:塑国民表率 育社会栋梁 (Model of Nation, Backbone of Society)
毛泽东在陕北公学毛泽东同志曾先后十几次到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讲话,三次题词,还为它选干部、定方针,为陕公的发展倾注了较多心血。毛泽东在一次演讲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毛泽东同志提出人大的校训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惟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人大始终坚持 “实事求是”的校训,以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作为自己的使命,坚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活跃在政界商界学界的社会领袖。

人民大学_中国人民大学 -校徽


校徽200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布了由3个并列的篆书“人”图形新的校徽图案,寓意“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人文为主的特色”。三“人”并列,又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行并进”等意。标准色是专门配制的“人大红”。以校徽图案为中心建构起了一整套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新校徽、新视觉形象系统使用较好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气质和特点,让中国人民大学的形象更简明,更突出,在社会上也受到了关注,在《中国青年报》举行的“公众最喜欢的大学校徽”评比中独占鳌头。

人民大学_中国人民大学 -文化传统

人大校训:“实事求是”;
人大精神――“立学为民,治学报国”;
人大人才培养目标:“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人大办学理念:“人文、人本、人民”――这也是人大校徽上“三人行”的含义之一。人大校徽意义是: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人文人大;
人民大学校园内文化氛围浓重,学校国际交流比较频繁,平均每周有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每两周又一位海外著名学者演讲,每个月有一位国外政要或者驻华大使演讲。早晨也有社团组织同学颂读古文及英语,早读已成为习俗。校园内男生宿舍楼“品园2”(学八)楼下的一堵墙,更是成了校内有名的“涂鸦墙”,绘满同学们的图画。冬天下雪以后,人大艺术学院的同学还会在校园内塑雪雕。
校内东区“求是园”每周五晚的英语角是北京地区高校中最大的英语角,夏季人最多的时候,同时有上千人在那里练习口语。人大英语角也已经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大学的窗口之一,每周五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在此和同学们交流。

人民大学_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名师

彦奇教授:豪气指苍穹 傲然不老松
他嫉恶如仇,曾是爱国学生运动中“不怕死的领袖”,甚至遭到国民党特种刑事法庭的通缉;他爱国情切,曾与胡华、戴逸一起用稿费给正在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捐了一架战斗机;他勤于摸索,开创了党史学界中国工人运动史和民

主党派研究的先河;他豁达乐观,患上膀胱癌仍笑对生活,在病痛面前决不低头……

在春日的阳光里,80高龄的著名政党史专家彦奇教授兴致盎然地向我们讲述他的一生,眼睛里重又焕发出了青春的豪情与飞扬的神采。


萨马兰奇在中国人民大学

五十年代,他与胡华、戴逸一起编辑出版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一书,热销全国,他们将稿费悉数捐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购买战斗机;而后,他带头创新,进行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主编了《中国工人运动史讲义》;六十年代,他参加了高等学校教材《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的编写;八十年代,他作为中国革命教研室主任,不仅带领同志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科建设,填补学科空白,开出了如《中国各民主党派史》《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等一批新课,还陆续出版了各门新课的专著,备受好评。其中,要数由彦老主编的《中国各民主党派研究历史丛书》和《中国各民主党派人物传》反响最大……

彦老主编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研究丛书》是第一部对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历史进行系统研究,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著作,获得了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1年,他主编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史人物传》前三卷出版。此书被誉为是“一套好的传记史书,填补了现代史的一个空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对此书的首发式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雷洁琼盛赞此书。同年,彦老与张同新共同主编的系统研究国民党历史的专著《中国国民党史纲》一书也出版了,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鲁风教授:一生坚持的85岁年轻人
中国人民大学陶行知研究会发起人和创建者之一,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主任,2005年北京市健康老人。
鲁风今年已经85岁了,她的一生都在坚持……

彭明教授: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


彭明教授

二十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离我们现在不算远也不算近,但由于世间对这一阶段保留的资料少之又少,想写就一部五四运动史谈何容易,彭明教授的工作是开创性的,也是极其艰辛的。为了搞清楚几十年前的真实情况,保证书中史料的真实性,二十多年来,彭明教授查阅了一切可以找得到的报刊、档案、文献等资料,尽可能地走访了当时事件的发生地,还请教了许多当年五四运动的参加者、目击者,这些都让他获得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书中所没有的新鲜材料,纠正了不少以前书本上的谬误,形成了《五四运动史》一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的特色,让读者感到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就鲜活地在摆在眼前。

正因为如此,历时27年,几易其稿的煌煌巨著《五四运动史》,一经问世便激起了学术界强烈的反响,同时引起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王震的关注,他亲自批示各学校机关要以此书为参考,胡绳和胡乔木也都在不同场合多次推荐此书。作为彭明教授的代表作,《五四运动史》已成为研究五四运动的奠基之作,是今天人们在学习、研究相关历史或事件时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该书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周升业教授:踏实求新 诚恳待人
在科研工作中,周老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与探索,着力研究我国金融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注意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与方法,从较宽的经济背景和若干重要经济范畴关系入手,进行理论概括,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主编、合著的教材、专著、辞书共24部,撰写论文50多篇。其中,他与黄达、陈共、韩英杰合著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他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多次被推荐为全国金融类选用教材,并获全国金融类教材二等奖,与人合著的《中国货币流通的回顾与展望》是国家“七五”社科项目科研成果……此外,周老还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部分科研项目的研究,真可谓成果卓著。

王作富教授:渊清玉洁 永不自满
王作富教授1928年12月26日出生在河北唐山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比较富裕,然而家庭环境的优越并没有使王老沾染娇奢之气,他从不乱花钱,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中学时,他住在离家30里的学校,期间几乎从未去过校门口的饭馆,这种勤俭节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王作富教授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法学家,从1952年走上刑法学教学研究道路至今的50余年,一直致力于刑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为新中国刑法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王老作为第一期本科学员转入人大法律系学习。之后不久,王老被调到研究生班学习,主攻刑法学。1952年2月因教学工作需要,王老未及毕业即被提前调入刑法教研室任助教,边学习边工作。“从那开始到现在,没有离开过法律这个研究领域”,王老自豪地说。

周诚教授:独辟蹊径硕果累累
周诚,原名刘起儒,1927年出生于辽宁义县。少年时期因日寇侵华,被迫先后随家迁居天津、西安、成都等地,颠沛流离。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北平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攻读农学,1950年―195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农业经济研究生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任教。

多年来,周诚教授一直从事农业经济与土地经济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中国农业经济学术领域中的资深学者、农业经济系的“四大泰斗”之一,中国土地经济学术界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5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周诚教授曾为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开设过《农业基本部门》、《农业企业组织与计划》、《农业经济学》、《美国农业经济学》(英文教材)、《农业经济专题》和《土地经济学》等课程。他首先提出农业经济学的对象是“农业生产关系的协调与农业生产力的组织”的观点。他是我国第一本和第二本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的主要编写者之一,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学科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何沁教授:知难而进 目标始终如一
何沁老师1927年11月出生于河南南阳的一个乡村,他从七岁开始上私塾。“在私塾,我从《三字经》一直读到《诗经》。”由于有良好的国学启蒙,少年何沁上小学连连跳级,尤其是语文对他来说更是“小菜一碟”。少年何沁非常喜欢阅读,从武侠小说、历史演义到古典文学名著,从巴金、鲁迅的作品到托尔斯泰、高尔基等的外国文学名著,他无一不爱。

然而少年何沁求学的路却充满了坎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灾祸不断、民不聊生,何沁一家生活都难以为继,谈何上学?在艰难中的出路只有去做学徒,可是少年何沁却说:“我宁愿挨饿,也要上学”,在他的坚持下,终于完成了初中学业并考上公费的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水利工程专科学校的学习没有割断何沁对文学的关注。战乱中学校屡次搬迁,生活在山沟沟里,条件艰苦,但“从一些报纸、杂志上,我仍可以得到外界的信息,感受到国家、民族跳动的脉搏”。《向太阳》、《白毛女》等一些追求光明、反抗压迫和表现解放区生活的作品走进了他的生活。由于这些书的启迪,再加上当时国民党社会的黑暗和腐败,青年何沁开始参加一些进步活动,开始办壁报,写散文诗、杂文还有短篇小说。他写的反映农民苦难的短篇小说《刘嫂》还曾发表在开封的《中国时报》上。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沿革

热烈的革命气氛鼓舞着青年何沁积极投身革命的意志,1949年他参加了解放军并开始了战地记者生涯。他跟随部队南下,辗转于福建的崇山峻岭之间。他曾经参加赴金门前线、报导部队敌前练兵情况的记者组,奔波于金门岛附近沿海和大小山登岛之间,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先后写了几十篇通讯报道。他还写了一篇反映部队文化学习生活的短篇小说《死角》,被发表在《解放前线》上。

高鸿业与他的西方经济学
在中国的大学中,他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西方经济学:第一个把萨缪尔逊《经济学》翻译成中文,上世纪80年代初此书销量超过10万本;最先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西方经济学;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被全国近1000万大学生使用;其课堂讲义,被当作考研之人的“红宝书”;在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学家地图》一书中,被称为“一等公民”……

他就是高鸿业。所有这些显赫的声名,竟然为一个不到一米七的、已经弯曲的身躯所负载。2005年岁末,当我们走进人民大学西区教师公寓,初见这样一位弱小的老人时,很有些吃惊,直到交谈之后才发现,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哪里是外表所能完全代表的?即使岁月在他的身上蚀刻了许多印记,然而坚韧自信的生命依然发出熠熠之光。

罗国杰教授:著道德文章 育天下英才
罗国杰,1928年1月生,河南内乡人。1940年春至1946年夏,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初中、开封高中。1946夏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攻读行政法专业。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并从一个热血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1949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安排到上海虹口区委工作,后又调至上海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1956年,他重新考入党自己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哲学系,1959年底毕业留校。

罗国杰在党的机关中做宣传和纪检工作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认识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罗国杰庆幸自己找到了最合适的人生位置,如愿以偿地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同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了。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在勤奋地读书、研究、著述、教学,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1960年,根据学校的需要和安排,罗国杰负责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的筹建工作。在当时,可供借鉴的资料很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伦理学教科书一本也没有,唯一可参考的是苏联和我国有关共产主义教育的文章和小册子。要在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一门新的学科,特别是要建立起与以往西方的资产阶级伦理学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分析新中国建立后所面临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其次是广泛了解旧的伦理学教材的局限性。同时,要构思新的学科的体系结构等等。为此,罗国杰和他的同事们潜心攻读了几百万字的马列原著,摘抄、编辑了30多万字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德的论述。通过他们艰苦卓绝的工作,新中国高校第一个伦理学教研室在中国人民大学诞生了。一年以后,罗国杰又组织教研室的同志编写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大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讲义》,从而为新中国的伦理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方汉奇教授:新闻教学园地的一名老园丁
方汉奇,广东普宁人,生于1926年12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新闻史史学会名誉会长,吴玉章奖金基金委员会委员兼吴玉章奖新闻学评审组召集人。1980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1984年被评为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同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1996年获韬奋园丁奖一等奖。撰写和主编有《中国古代的报纸》、《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报史与报人》、《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大公报百年史》等专著和教材。在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是当代中国教龄最长的新闻史教学工作者。

张立文教授:和合学创立者


中国人民大学

张立文教授193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永嘉县普门村。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他从小与书为伴,沐浴在文化典籍之中;还曾专程拜师,学习传统的经学、史学和子学。当时读书诵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这些艰苦的积累在慢慢地发酵,其中蕴藏的精神营养不断地释放出来,为他后来的哲学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

1956年2月,张立文以泰顺县洪口粮食转运站站长职务,调入浙江省粮食干部学校学习。在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他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单独招生考试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以杭州考区“中国革命史专门化”第一名的成绩被人大录取。

“十年浩劫”之后,经历过多年的人生磨砺,长期的生命煎熬的张立文研究才能一发而不可收。虽然当时已届不惑之年,但执着的学术追求,使张立文充满创造的激情。从1979年至今他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超过350篇,出版学术专著22部近800万字,合著与主编的学术书籍近50卷,《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李退溪思想研究》、《朱熹评传》等著作,分获国家社科基金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多种奖项。鉴于他在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领域的出色成就,198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正教授,后又成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现任我校孔子研究院院长。他在和合学等诸多领域的创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获退溪学国际学术奖,被收入国内及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家的名人录。

黄顺基教授:师法自然 顺意人生
黄顺基先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马列主义教研室攻读研究生,此后的从教生涯,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和哲学学科的分合变化,有了三次大的转折,也由此而涉足三个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1951年大学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为研究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黄顺基先生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黄顺基先生当时分配在逻辑组,除了听哲学课程外,还专门听苏联专家讲的逻辑课。

1956年,人民大学成立哲学系,由于黄顺基先生的专业方向是数学与逻辑学,为了教学的需要,校方把他从工经系数学教研室调到哲学系逻辑教研室承担教学。当时哲学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门科学,也是黄顺基先生有兴趣研究的方向,担任哲学系逻辑学的教学工作符合所学专业,这是学术道路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给黄顺基创造了一个发展的机会。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由于工作需要,黄顺基先生从逻辑教研室转到自然辩证法教研室,教学与研究的方向也就转到自然辩证法,从此自然辩证法成了他后半生的学术研究方向,也为黄顺基先生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方立天教授:四十余载的佛学人生
方立天,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中国宗教》主编,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1933年生于浙东永康农村的方立天幼年时沉静少言,不贪玩耍,喜好读书,因国难当头,小学没能连续念完。1949年初中毕业后,不久进入华东财政系统的干部学校学习,继而留校工作。1956年,方立天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他说这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大转折。在北京大学,方老师受业于汤用彤、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等哲学界泰斗。“他们的治学态度、方法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们是真正的泰斗!”方老师说,“当时我是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课代表,与冯先生的接触较多。自然我对先生对待学术问题的态度,治学方法,乃至精神气象,也更多了一层了解。”“后来由于政治运动,冯先生的课被停了,但我还是自学了冯先生的全部讲义。”

宋涛教授:风吹松林涛声阵阵
由于时代的因素,他的学术生命的高峰没有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到来,1977年人大复校以后,宋老才迎来了他的学术春天。上世纪80年代,他的专著《政治经济学》(上、中、下)、《〈资本论〉辞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等连续出版了;90年代宋涛出版了《〈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全书》、《市场经济体制与问题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政治经济学教程》、《干部经济读本》等著作。

戴逸先生
1944年高中毕业,戴逸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交大就读近两年,尽管身在,心却不在,他难以融入到学校设置的课程,依然挂念着自己钟情的文学与历史。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从昆明迁回北平,在上海招生,考场恰恰设在戴逸的宿舍楼下,他决定报考北大历史系,果然一举考中。1946年的北大,名师云集。胡适,贺麟,郑天挺,陈垣,邓广铭,杨晦,沈从文,朱光潜等文史哲大师,都曾为戴逸上过课。从那时起,戴逸立志献身史学研究。

易代修史是我国独有的史学传统,然而清朝灭亡90年,我国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权威的清史,戴逸在33岁的时候,参与了新中国首次清史编纂工作。然而就在他的研究一帆风顺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革”十年,戴逸远离了清史工作,被下放到江西农村劳动。1978年,52岁的戴逸重回中国人民大学,并担任清史研究所所长。40多年来,戴逸曾经三次参与清史重修工作,但都由于种种原因半途而废。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帝制王朝,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完整清史的缺失成为近一百年来我国文化工程的遗憾。2001年,戴逸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70103/14057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晌午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