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概念 津液 津液-概念,津液-新陈代谢

津液是人体机体中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涕、泪等。津液同气和血一样,亦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其实就是“津”与“液”两种液态物质的合称。津,存在于气血之中,以利气血流行运通,主要分布于体表,见于外者为泪、唾液、汗。滋润脏府、肌肉、经脉、皮肤。液,藏于骨节筋膜、颅腔之间、以滑利关节、滋养脑髓。

津液_津液 -概念

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和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之一。


津液

各种津液因性质、分布和功能不同,又分为津和液两类。将存在于气血之中,散布于皮肤、肌肉、孔窍并渗入血脉,清而稀薄,流动性较大,具有湿润作用的称为津;将灌注于关节、脏腑、脑髓、孔窍等组织,稠而浓浊,流动性较小,具有滋养作用的称为液。津与液二者本质相同,均来源于饮食水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故往往津液并称。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过程很复杂,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活动。如胃的受纳,小肠的吸收,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肾的蒸腾气化,三焦为通道等。津液主要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如润泽浅表的皮毛、肌肉,滋润深部的脏腑,充养骨髓和脑髓,润滑眼、鼻、口等孔窍,滑利关节等。如果津液的输布、排泄失常,就会滋生水饮,或酿生痰浊,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

津液_津液 -新陈代谢

津液的生成

胃主受纳腐熟

新陈代谢概念 津液 津液-概念,津液-新陈代谢

津液,“游溢精气”而吸收饮食水谷的部分精微。小肠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大量吸收后并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大肠主津,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促使糟粕成形为粪便。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及水液,均上输于脾,通过脾气的转输作用布散到全身。这就是“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的津液生成过程。可见,津液的生成主要与脾、胃、小肠、大肠等脏腑的生理活动有关。由于胃肠中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必须通过脾气的运化才能成为津液并布散全身,所以《素问・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若脾气的运化及胃肠的吸收功能虚亏或失调,都会影响津液的生成,导致津液不足的病变。

津液的输布

即是传输与散布。津液的输布主要由脾气散精、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等生理功能的协同作用,以三焦为通道输布全身。脾通过运化功能,将津液直接散布周身,同时上输于肺,经过肺的宣布肃降,再将津液进行布散。如果脾失健运,就会影响津液的输布,形成水肿、痰饮等疾病。所以《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肺接到脾传来的津液后,通过宣发向全身的体表和内脏布散,将代谢后的浊液输送到肾与膀胱,因此,“肺为水之上源”。肾在津液的传输中起决定性作用,《内经》上讲“肾者水脏,主津液”。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根本,具有蒸腾激发作用,推动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同时肾本身也参与津液的传输。肾将清液上传周身、浊液下排尿液。


津液

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代谢主要是通过排汗、排尿等代谢过程来完成,与肺、肾、膀胱等脏腑功能活动有关。汗液的排出,主要经过汗毛孔,中医将汗毛孔称为“气门”,又有“阳加于阴谓之汗”的说法。如果大肠过于燥热,就会形成便秘,反之腹泻。如果肾的气化失常,就会引起尿少、尿闭与水肿等排泄障碍的疾病。因此,津液的代谢是三个环节的系统工程,相互作用。古人云: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五脏一体,相生互助,任何脏腑的功能失调,都会影响津液的代谢。

示意图


示意图

津液_津液 -功能

津液的功能主要包括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和排泄废物等。如布散于肌表的津液,具有润泽皮毛肌肤的作用;流注于孔窍的津液,具有滋润和保护眼、鼻、口等孔窍的作用;渗入于血脉的津液,具有充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而且也是组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注入于内脏组织器官的津液,则具有濡养和滋润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渗注于骨的津液,则具有充养和濡润骨髓、脊髓和脑髓等作用。


古人


(一)滋润濡养
津液以水为主体,具有很强的滋润作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营养功能。津之与液,津之质最轻清,液则清而晶莹,厚而凝结。精、血、津、液四者在人之身,血为最多,精为最重,而津液之用为最大。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皮肤毫毛,莫不赖津液以濡养。“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血,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肌肉、脉络,使气血得以周行通利而不滞者此也。凡气血中不可无此,无此则槁涩不行矣……液者,淖而极厚,不与气同奔逸者也,亦水谷所化,藏于骨节筋会之间,以利屈伸者。其外出孔窍,曰涕、曰涎,皆其类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分布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肤,温养肌肉,使肌肉丰润,毛发光泽;体内的津液能滋养脏腑,维持各脏腑的正常功能;注入孔窍的津液,使口、眼、鼻等九窍滋润;流入关节的津液,能温利关节;渗入骨髓的津液,能充养骨髓和脑髓。


(二)化生血液
津液经孙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使血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血液环流不息。故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痈疽》),“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脾胃论.用药宜忌论》)。


(三)调节阴阳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津液作为阴精的一部分,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脏腑之阴的正常与否,与津液的盛衰是分不开的。人体根据体内的生理状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津液的自我调节使机体保持正常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如寒冷的时候,皮肤汗孔闭合,津液不能借汗液排出体外,而下降入膀胱,使小便增多;夏暑季节,汗多则津液减少下行,使小便减少。当体内丢失水液后,则多饮水以增加体内的津液。“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灵枢.五癃津液别》),由此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四)排泄废物
津液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汗、尿等方式不断地排出体外,使机体各脏腑的气化活动正常。若这一作用受到损害和发生障碍,就会使代谢产物潴留于体内,而产生痰、饮、水、湿等多种病理变化。

津液_津液 -文献记载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九气论津液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六第三
《黄帝内经太素》十六《五癃津液别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三。
黄帝问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所由生,愿闻其说。
输,逆致也。水谷入于口,逆于肠胃之中,化为津液,凡有五别,则五脏津液。凡所言液者,通名为津,经称津者,不名为液,故液有五也。此略举五液,请解其义也。
平按:《甲乙》无“余知其然也,愿闻其说”九字,《灵枢》“说”作“道”。注“逆致”、“逆别”,别本“逆”均作“送”。
岐伯答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
五味走于五脏四海,肝、心二脏主血,故酸苦二味走于血海。脾主水谷之气,故甘味走于水谷海。肺主于气,故辛走于膻中气海。肾主脑髓,故咸走髓海也。
平按:《甲乙》“各注”作“分注”。
津液各走其道。
目为泣道,腠理为汗道,廉泉为涕道,鼻为涕道,口为唾道也。
故上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津;
上焦出气,出胃上口,名曰卫气,温暖肌肉,润泽皮肤于腠理,故称为津也。
平按:“上焦”《灵枢》作“三焦”。《甲乙》“肤”下有“者”字。《灵枢》“为”下有“其”字。
其留而不行者,为液;
水谷精汁,注骨属节中,留而不去,谓之为液。
平按:《灵枢》“留”作“流”。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因热而腠理开而出者,谓之为汗。
寒留于分肉之间,沫聚则为痛;
寒留分肉之间,津液聚沫,迫裂分肉,所以为痛。
平按:《灵枢》、《甲乙》“沫聚”作“聚沫”。
天寒则腠理闭,气涩不行,水下溜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此解溺气多之所由也。
平按:《灵枢》“涩”作“湿”;“下溜”作“下留”,《甲乙》作“下流”。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水。[平按:“水”《灵枢》、《甲乙》作“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急则肺叶举,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举,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90103/147341.html

更多阅读

新概念学习如何坚持

新概念学习如何坚持新概念学习如何坚持——步骤/方法新概念学习如何坚持 1、一、 要学会精神转移。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信心不足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往下学,因为从你的思想意识形态里已经开始产生了抵触英语的情绪。这

《易经》乾卦智慧:“潜龙勿用”低调做人的新概念讲坛

《易经》乾卦智慧:“潜龙勿用”、低调做人——【新概念讲坛】•易经:是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物,它其中包含了逻辑学、分析学、心理学以及预测学。它包罗万象也包含着世间万物,很多兵法、阵法、数学规律都与已经有着相同之处

后现代概念的缘起 后现代艺术概念

读佩里·安德森《后现代性的起源》,对其给后现代概念画出的几个路标颇感兴趣,记于斯:缘起:1.利马——马德里——伦敦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概念一样,都诞生于边缘地带,而非欧洲或美洲的文化中心。现代主义这个概念是尼加拉瓜诗人鲁本·达

声明:《新陈代谢概念 津液 津液-概念,津液-新陈代谢》为网友蓝天下的迷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