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简介,五代十国-历史

五代十国(五代:907年-960年,十国:907年-979年),一般是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本土为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国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

五代十国_五代十国 -简介


五代十国初期北方局势图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包括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907年唐朝灭亡开始,至960年宋朝建立为止,部分史家则定义为到979年宋朝统一十国剩馀政权为止。

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简介,五代十国-历史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代之外有众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称制立国(称王或称帝)的割据政权被称为十国。十国之外,还有晋(后唐前身)、岐、卢龙(燕)、定难、成德(赵)、义武(北平)、朔方、归义、河西、武平、殷、清源(泉漳)、静海等诸多割据势力。北宋路振撰《九国志》,其孙路纶续作《荆南志》,遂合称《十国志》,其后刘恕又作《十国纪年》,《新五代史》则着“十国世家”,遂有“十国”之称。部分史家循晋为后唐之前身、殷属闽国之分支均不单独列入十国之例,以北汉为后汉之残馀而不列入十国,将燕、岐纳入代表性割据政权称”十一国“,故又有”五代十一国“一说。二者均指同一历史时期,唯对政权定位存在略小差异,因历史正统性和长期使用习惯一般仍多称五代十国。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的开始。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源出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936年被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947年,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契丹遂在开封改号为辽。同年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951年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其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统一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五代结束。除后梁太祖时期以及后唐建都洛阳外,后梁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三代都以开封为都城。五代历时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后梁、后晋、后汉各一姓,后唐三姓,后周二姓),共十四帝。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吴后被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00103/149583.html

更多阅读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公元960年

唐末,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和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自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后,在中国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

历史论坛:研究 五代十国时期那些人和事儿十国篇

五代十国时期那些人和事儿【十国篇】(中华良子•研究)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

闲谈历史:五代十国十国、吴、南唐、前后蜀、北汉

闲谈历史:五代十国(十国、吴、南唐、前后蜀、北汉)1、十国。唐朝之后,与五代同时存在的十个较小的政权,多处于南方地区。分别为:南方的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方北汉。2、吴。(902-937)为区别春秋时期吴国

声明:《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简介,五代十国-历史》为网友扰男人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