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的原理与技巧 关于破桥的这本书《忽悠的原理与技巧》,你怎么看?

跟着的连载读完了全文,如今电子书也已放出。看了一圈网上的评论后,决定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整体评价,我认为作者做了非常有益的工作,全书不是没有瑕疵,但断桥的思路是对的,非常希望这本书被大力推广,并看到更多网友的进一步探讨。

讨论一下内容,《忽悠》这本书是在讲什么?
前三章主要叙述了韩寒被质疑代笔、作弊与身高的三件事,第四章叙述了肖传国和方舟子的争论。
所以这本书是在讲方韩之争,方肖之争,并以打击方舟子为主要目的吗?我不这样想。
如果看完第四章,只得到了对南方周末的负面观感,是非常可惜的;如果看完全文,只得到了对方舟子的负面观感,也是非常遗憾的。

作者在后记中提到,“写作时野心过大,想写出一本网络舆论方面的开创性科普作品。”
我想这才是他的意图所在,也是我认为这本书好在思路的原因之一。
看到一段12年4月时,作者和其他网友的讨论,其中他说,“我一直认为,韩寒事不重要,他只要继续写书,质疑者就会不断边缘化。肖传国事情重要,涉及无数病人,但我没有时间写,唉。”
既然觉得不重要,作者为何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在方韩之争上,耗费篇幅在书中叙述此事呢。我觉得这是因为这件事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即使如今三年过去了,网络上(比如隔壁 各个答案的评论区)依然为此争执不下。所以,方韩之争只是一个便于切入的例子,如果传销的问题可以更顺利出版,如果360和方舟子的争论广为人知,我想作者也会考虑将这些多加叙述。

【#】这里有一个我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作者的行文能看出,他不是在讲有一个争论,到底谁对,而是在讲如何在舆论中去黑一个人。对于已经认为韩寒可疑、或认定韩寒造假的网友,会认为作者屁股太歪,是在洗地,从而一开始就不愿去看他的文章和整理的事实。那么,作者真的有必要更注意用词,照顾读者感情吗?还是说,这些人并不是作者的目标受众,不需要在这里花费太多心思。
前几天 里排名第一的答案(虽然看起来误解了题主的意思),对方韩之争的叙述看起来更中立一些。但不写的四平八稳的观点就不是好观点了吗?而且,过于四平八稳的观点真的方便传播吗?


然后是这本书的具体问题。
《忽悠》一书,对于整个方韩之争的描述,我认为还是比较完整和接近事实的。 但也并非全无遗漏。

一些评论认为这本书选取事例不完整,很多他们眼中的“强证据”只是一笔带过,造成了韩寒看起来很无辜的“假象”。但实际上,这本书中分析过这种思路,当和质疑者交流后,你会发现他们认定的“强证据”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也有韩寒的支持者认为,这本书没有收录一些有力支持韩寒的论据,如复旦古籍所苏杰博士的语言学分析。
作者可能也有在书中帮助澄清一些事实的想法,但主要的点并不在这里。我想这也是为何他没有将所有质疑材料都展开来讲的原因。他的目的并不是告诉人们方韩之争中谁是谁非一个结论,而是“希望读者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获取网络舆论的基础知识,明白社会规则的意义。”

之前和一位支持代笔论的网友提到本书后,他写了这个答案: ,认为了这本书存在“栽赃”,并没有反映方舟子和其他质疑者真实的做法、想法和目的。
我的回复是:你的回答里有一句,“14-15岁写的描述大学校园生活的作品更是语言老道”,这应该是在指≪小镇生活≫,但是《小镇生活》里有99年播出的《还珠二》的歌词,所以韩寒至少是在17岁写的这篇,你难道不奇怪自己为何会对这篇文章的创作时间判断错误吗?不担心身高的事,乃至与代笔的事自己的判断也发生了类似错误吗?包括《小镇生活》的问题,这些破桥的文章里都有详述。
在方韩之争中,其实大部分人都是看客,即使是韩寒或方舟子的狂热粉丝,能三年下来跟进这件事的都只是少数。心中已下判断的质疑者,也许12年时了解部分质疑情况,但其实不一定了解全貌,只是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局限。
在和这位网友的交流中,我提到部分代笔论持有者很不堪的行为,他给出的评价是“那个链接视频确实低俗得让人惊讶,有些韩黑也转了,他们就这水准”,“都是假冒水军和极端脑残号的常用语”。而在“惊讶”之前,他将一位攻击韩寒并被韩寒反击的代笔论持有者,判断为韩寒一方的卧底,但其实,这些攻击行为,从质疑韩寒开始,到如今2015年,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是大量存在。一些网友会认为“正常质疑”者不是这样的,但这本书本来就不单单只是研究正常路人的表现,它研究的是整个舆论的表现,甚至包括疑似水军的账号在其中的行为。
还有网友认为第二章花费篇幅描写“质疑身高”这么一出闹剧很无聊,只是“羞辱骗子”的手段,谁会当真,但事实的确不少人当真了。作者写道“身高事件高中生就应当能搞明白,却骗倒不少教授,残酷地体现了中国舆论现状”。我想这些就是研究这出闹剧的意义所在。认为无聊的网友,也许需要反思,当简单的事实都难以达成共识,今天也许只是“羞辱骗子”,后天变成了“诬陷好人”又该怎么办。
关于谁会当真的疑问,还出现在不少认为韩寒没有代笔的网友间,还是比如上文提到的隔壁,不少网友对仍有不少人判定韩寒代笔感到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些人一直存在,其中有只是比较理智的内心怀疑类,不过也有无下限骚扰他人类。你看到了才明白自己以前所见即世界,认知有局限。

肖传国部分我了解不多,暂时没有发现书中有什么重大缺陷。

【#】在网上评论中,还发现一个值得讨论的地方。
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拒绝了这本书,因为作者是帮韩寒和肖传国这样的“骗子”说话的。马伯庸转发了此书微博后,评论里也有不少人表示失望。所以我们到底在追求的是立场,是标签,还是事实。
这其实让我想起天涯一个号称前韩粉的网友发的帖子《写给韩寒:我!羞!为!你!的!粉!丝!》,里面说说,“为了替你辩解,我跟朋友闹翻,被他们说成偏执狂;有人骂我,我固执地认为他们全是肘子的粉;他们骂我脑残,我会连续回骂他十多天;他们给我发很多关于你的分析,我根本就不看;你们说你的文章是你爸写的,我一直认为这就是诬蔑。” (后续是,这位网友后来认为韩寒没有有效的反击质疑者,于是对韩寒转黑,并接受了人造韩寒论。)
在相信/支持韩寒的人中,一些人因为觉得自己熟悉韩寒,明白他的成长轨迹和文字风格,所以不关心质疑,并相信韩寒。还有仅因为韩寒比方舟子长得好看,口碑也不错所以支持韩寒。而类似上文叙述中的这部分的人,也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盲信支持韩寒,这就是话语权在作怪。当年也许韩寒因此受益,但当缺少话语权的肖传国碰到类似的事,却只能迎来倒霉了。
那么这种盲信有必要破除吗?怎么破除呢?


《忽悠》一书我觉得可以继续探讨的地方,即如何寻找与利用可靠的信息源。

其实是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人非圣贤,都可能犯错。《忽悠》一书中认为我们应该像戒毒瘾一样戒掉被污染的信息源。但如何分辨哪些是被污染的,哪些是干净的,偶尔出错是否就当摒弃,多次犯错如何确认出于恶意。
在我的判断里,韩寒是一个相对可靠的信息源,但显然他也有不靠谱的时候,有时为了朋友也会误导他人。
前面提到的12年4月那个讨论。当时另一位和作者几处意见相左的ai网友说的话,我觉得有一定启发意义,也是《忽悠》这本书里目前有所交代的想法。

相信知识分子,相信公知,母猪都能上树。公知们都是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你寄希望于他们有道德的血液,寄希望于他们去教化大众,根本就是与虎谋皮。本来就应该鼓励知识分子代表各自的利益集团去争取自己的利益,大众会去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来决定支持还是反对。大众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是需要长期的基础教育和实际的锻炼积累提高的。指望公知来做这个事情,还不如指望《人民日报》呢。

((看客) 会不会像公知那样,去提高大众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或者思考怎样去提高呢。 )
不会,看客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或者思考怎样去提高,
这样就不会被公知忽悠了。
每个看客都提高自己,大众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就提高了。

这本书除了面向媒体人、意见领袖等,对于普通大众,值得阅读与思考的一个地方可能就在这里。而引文中”公知“,“知识分子“这些词,显然还能有很多其他的替换对象。

【#】这里还想举一个和方韩之争有关的例子,一毛不拔大师之前在微博上,曾经发表如下言论:
“这里写的曹某和文化商人的轶事圈内很多人都知道,我当年还以为是个骗子呢。不过更八卦的是,曹某还对若干名人说过方舟子攻击韩寒 乃是上层授意的,让他们不要掺和,当年我也以为是胡扯,现在看来,啧啧……”
虽然一毛和方舟子也有过节,但是他大抵是一个比较可信的信息源,于是我们认为他这句没有问题。然后从中能推出什么呢?当时很多网友由此“下定论”认为某派(和文中曹某走得很近)不利于韩寒,方舟子不过是“走狗”,中间跳过了很多其他可能,而一毛本人其实不过讲了一个传言,事实上出于对他的信任,局外人也只能了解到有这样一个传言的阶段。即使找到了可靠的信息源,我们也真的能有效利用吗?总觉得存疑。

令人高兴的是,《忽悠》这本书里几乎完全没有涉及到这些政治与阴谋论的地方,不论以后这些东西是否被证实,这本书对于舆论的分析都还可以单独成文。

读《忽悠》一书,我觉得最需要的是反思。
作者在连载时答读者问,提到“当前公共舆论中的学术议题争论,问题并不出在业余人员的参与,而出自破坏讨论规则的行为。只有正确的规则,才能导向正确的舆论。假使你相信自己是正确的,那合理的行为不是宣示对方无知,而是维护规则,共同趋近正确答案。”

每个人都可能有无知的地方,宣布对方无知并不是最好的讨论方式,如果看完这本书只是拿去打脸,而不对自己反思警惕,也很糟糕。


写完后稍微读了一下,惭愧于整体思路相当混乱,不过大体是这样一个评价和一些观点了。
其实非常期待如韩寒这样的大V帮助推广此文,但无论是出于避嫌考量,还是不想再掀争议,总觉得这个期待成真的可能性有点小。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103/2660.html

更多阅读

商务谈判的策略与技巧 谈判策略有哪些

第七章 商务谈判的策略与技巧◆学习目的和要求商务谈判策略主要是指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行为和方法,主要是服务于目的的一些人为可以调动的行为和方法。在商务谈判中因为对手可能是不同背景的商人,甚至可能是外方,因此在进行商务谈判

图解片鱼片的方法与技巧 鱼片上浆的技巧

有许多菜会用到鱼片,可是到底怎么片鱼片呢?可能很多朋友并不了解。接下来,我就用图解的方法来给大家解说片鱼片的方法与技巧吧。将鱼头切下。    用刀贴着鱼脊骨将一侧的鱼肉片下来,将鱼翻转过来,再将另一侧鱼肉片下来。将片下的鱼肉

辩驳诡辩的方法与技巧 诡辩技巧

《辩驳诡辩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张晓芒第一章 真是气死人——什么是诡辩●笨嘴笨舌的苦恼——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人际沟通。而这一切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实现。语

忽悠的原理与技巧4.1学术式忽悠下 忽悠原理

接下来,笔者以最知名的具体病例进行详细解说。2010年10月10日,肖传国亲属锤击事件正在庭辩,石景山法院门口,十几位肖氏手术病人与其家属拉着条幅示威。他们的带头人靳冰岩面对到访的近20家媒体,宣读了“病人小艳丽发来的短信”。方舟子

声明:《忽悠的原理与技巧 关于破桥的这本书《忽悠的原理与技巧》,你怎么看?》为网友寄与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