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台北市 台北市-地理环境,台北市-重要产业

台北市,台湾省省会,简称北市,台湾省最大城市,也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位置在台湾岛北部,台北盆地中央。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东西最宽处20.5公里,南北最长约28公里。辖16区,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265万余。境内河流属于淡水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通常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海陆空交通发达。产业发展齐全迅速,收入高。台北与周边卫星市镇所连结而成的台北都会区,是台湾人口最多的都会区;其作为台北都会区的发展核心,也是台湾最国际化的城市。台北是台湾的核心城市,全岛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均总部设在这里。

台北人口_台北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台北市台北市位于台湾北端,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四周均与新北市接壤,被新北市环绕,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东西宽处20.5公里,南北长约28公里。经度东经121.6度,纬度北纬24.9度。

地形

台北市中心区域位于台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群(休眠火山)位于市区北边与台北县接壤处,整个山系于市区内大致向南延伸并趋缓,直抵圆山、大直与内湖等地,是台北市境内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为1120米,次高的大屯山为1092米,山系中心地带与北投侧的外缘地带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区东边的内湖、南港与南边的木栅多为丘陵地形。标高约300多米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则横亘于信义、南港两区之间。

水文


台北市台北市境内的河流属于淡水河流域。淡水河主河道以及自淡水河分出的新店溪流经台北市大同区(大龙峒、大稻埕)、万华、公馆、景美等地的市区边界(淡水河主河道往西南续接大汉溪)。
基隆河于关渡一带自淡水河分出,流经社子、士林、大直、内湖、松山、南港后出台北市境续流经新北市汐止、基隆市暖暖等地。过去因河道极为弯曲,每遇大雨常有水患,因此士林段、内湖段和一小段南港段的河道皆进行过截弯取直工程。景美溪于景美一带自新店溪分出,流经景美、木栅至台北县深坑。双溪于士林、北投交界一带自基隆河分出,磺溪再由双溪分出,双溪流经芝山岩、外双溪等地,磺溪则流经石牌、天母等地,上溯大屯山系的纱帽山、大屯山。

气候

台北市位于北纬25度线附近,北回归线以北,又因为是在海岛上,地处东亚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受干冷的蒙古高压与暖湿的太平洋高压交互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洋的调节,其气温比同纬度大陆地区高2~5℃,尤其在秋冬季节,此特点尤为突出。
从纬度来看,台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从各月平均气温来看,却酷似热带季风气候,表现在:长夏无冬,只有热季与凉季之分:通常4~11月为热季、12~次年3月为凉季。有时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气候变化影响,凉季期间也会出现忽暖忽冷的现象(如2005年2~3月蒙古高压带来的强烈冷气团,使得台北的温度少见地降至摄氏5.6度,邻近台北的淡水更出现摄氏3.9度的低温)。
由于台北位于东亚季风带内,因此气候也受东北季风影响。也因为有东北季风的影响,才不致使淡水河有因水量不足而断流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气候特征:因为市区主要位于台北盆地中,气候也深受盆地地形影响。夏季由于盆地周围的高山而不易使热气排出,使得市内的气温通常较周围的地区高出摄氏1~2度。进入冬季后,市区周围的山地与丘陵地较容易形成地形雨。每年5月前后,由于蒙古高压与太平洋高压交会形成锋面,使得台湾进入梅雨季节,此时台北的降雨天数也会增加。夏季也经常会因为上升气流旺盛,形成午后雷阵雨。

最佳旅游时间

台北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4℃,年降雨量为2100多毫米。每年7-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五分之二。5月底至9月为夏季,气温炎热潮湿,温度约为25.2℃-28.6℃。10月至11月为秋季,温度约为22.2℃-24.2℃。12月至2月为冬季,气候较冷,温度约为15.3℃-18.5℃。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而寒冷多雨,但很少有低于零度的气温出现。

台北人口_台北市 -重要产业

工商业


台北市以台北市为中心,包括台北县、基隆市和桃园县在内,形成了台湾最大的工业生产区,区内制造工业的产值约占全岛的45%左右,其中台北市和台北县约占3/4。

台北市拥有各类工厂企业达5万余家,产业工人约30余万人。自60年代中期以来,台北市工业发展和布局逐渐走出该市的范围,形成了以台北市为中心,包括基隆、新竹两市和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宜兰5县在内的全省最大的经济区。其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5%,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这里集中了全省工业企业总数的45%,商业、金融等服务业公司的50%以上。全区已建成的工业区共有33个,占全省已建成的公、私立工业区总数的40%,工业区占地面积达4000公顷,占全省工业区占地面积的36%,形成了台北、桃园、竹苗三个工业带。

台北市的工业发展具有下列明显的特点:一是以劳动力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为主位;二是中小型工厂多,其中,100人以下的工厂占全市工厂总数的70%以上;三是除食品等部分工业外,所需原材料均依赖进口;四是多数产品以外销为主。形成了“进口原料一加工一出口”这样的加工型工业生产形态。

台北市商业之繁荣居全省之冠。全省较大的工商、金融、贸易等机构的总部和总公司大多聚集在台北市。目前,全市的大小商店、商场、购物中心已发展到5万余家,形成了遍布全市各区间的商业网,其资本额和年营业额均占到全省的一半。从事商业和服务业的职工占全市就业人口的60%左右。商业分布已由过去集中在市中心少数几条主要街道上,扩展到全市各个居民社区。

文教

台北市是台湾的文化教育中心。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师范大学、中兴大学、东吴大学、台北医学院、文化学院等集中于此。全市共有大专院校25所,在校学生10余万人,占台湾大专学生总数的1/3。科研机构和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院、报社、通讯社、出版社、杂志社的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省第一位。素有“杜鹃花城’雅号的台湾大学,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占地180公顷,设有43个系,46个研究所,在校学生约l.3万人。台湾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创立的“台北帝国大学”,1945年台湾光复后改称台湾大学,是全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台湾省的科研中心“中央研究院”位于南岗区,共有数理、生物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14个,拥有专业科研人员约3000人,是台湾最高的科研机构。台湾省最大的博物馆---中山博物馆,也称“故宫博物院”,位于郊区的外双溪畔,建于1956年,占地16公顷。主体是一栋四层仿古的宫殿式建筑,正院平面呈梅花形,碧瓦黄墙,雕栏玉砌,巍峨壮观。该院收藏原北京故宫和南京中央博物馆等处的文物25万件,还有从民间陆续收集到的文物25万件,以及从香港、美国等地购回的中国文物15万件,总计约65万件。

台湾最大的图书馆“中央图书馆”,位于南海植物园,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宫殿式建筑,设有参考室、期刊室、善本室、官书室、图片室等,全部藏书达40余万册。其中有珍贵的宋版图书200余部,元版图书200余部,明版图书6000余部。此外还有甲骨残片、汉简、写经卷本、金石拓片等。另外,全省最大的艺术馆、历史博物馆、科学教育馆,以及体育场、体育馆等文化体育设施也都集中的台北市内。

台北市也是台湾省的医疗卫生中心。全省规模最大,医疗设备最先进和完善的两家大医院,即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的“台大医院”和军队所属的“荣民总医院”均设在台北市。这两家医院拥有的病床都在1500张以上,拥有各级医师2000余人,平均每日门诊量达5000人次。台北市另外还有76家公立、私立大小医院,拥有病床约15000张,私立中、西医诊所2600余家,每万人拥有西医师为18人,位于全省第二,每万人拥有牙医为6.4人,为全省最高,是全省医疗条件最好的地方。

旅游业

台北府城北门,即承恩门,是台北城仅存的一座城门楼。圆山文化遗址,早在1897年即为人们所发现,有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主体是堆积厚度达2米以上的贝冢层,含有大量人类食用后丢弃的贝壳、兽骨和使用后丢掉的器具,如石斧、石锄、石凿、骨箭头等。下层文化层出土有绳印文的陶器,据测定距今已4500年以上。台湾考古学者推断,原始文化可能从今日广东省的海丰到广州之间的沿海地带迁移至台湾的。这两处都被列为台湾省一级古迹。

坐落在兰州街的孔子庙,原在文武街,兴建于清光绪五年 (1879),1925年移建至现址,庙貌肃穆堂皇,每年孔子诞辰都在这里举行规模盛大的祭典。

坐落在广州街的龙山寺,为全市古刹之一,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是由福建省晋江安海相龙山寺分灵来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殿被毁,1953年重修。全寺分为前殿、正殿和后殿,殿堂四周的龙柱都是由整块的石材雕成,大门两侧的石壁上雕刻着山川人物、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正殿的圆顶雄伟壮观,彩釉缤纷,陶瓷烧制的连台戏文,色彩艳丽,金碧争辉。殿堂奉祭的观世音菩萨的佛像巍然端坐在莲花台上。龙山寺和位于大同区的保安宫及位于长江街、贵阳街交叉处的清水岩,又名祖师庙,并称为台北市的三大名刹,香火鼎盛。

台北市还有剑潭寺、霞海城隍庙、金龙寺、圆觉寺、樟山寺、法藏寺、善光寺、情人庙、关渡宫、指南宫等近代和现代建筑的著名庙寺。

台北市西北部的“阳明山大型自然公园”,占地1456公顷,建于1986年5月,具有观光旅游、生态保护和学术研究等多种功能。公园内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特别景观区、一般管制区域和游憩区。在全省已建成的五大自然公园中,阳明山公园虽然面积最小,但其特殊的火山地貌景观及蕴藏的地热、温泉、硫磺和一些特殊的动植物资源是其他几座大型自然公园所没有的。

交通运输业

台北市是台湾陆路交通和省内航空的中心,扼控全省铁路、公路交通运输和航空交通业务的枢纽。

从基隆至高雄纵贯台湾岛西部的纵贯铁路、南北高速公路、环岛公路均从市区而过,把台北市和台湾西部主要市县、航空港、海港及工业区连成一体。全省陆路交通大动脉――纵贯铁路,1979年全线实现电气化,使行车时间比原来缩短一半,从台北市至高雄市仅需4小时。

台北火车站是全省三个特等站之一,是最大的混合枢纽,负责驶向南北各地的客货列车编组作业,仅客运列车每天南北对开就有40多对,其客货运量均居全省首位。1991年台北松山至台北县板桥长4400米的铁路线路实现地下化,台北市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完工,使市内交通得到进一步改善。

南北高速公路于1978年全线通车,其中,从台北市至台北县三重市长16.5公里,路面宽43米,为8车道,是全线最宽的路面,有内湖、松江路、重庆北路、圆山、台北市5座交流道,供车辆进出高速公路。

位于台北松山区的松山机场,是台湾省内航线最多的航空港,机场内有东西向的水泥跑道1条,长2600米,宽60米,并附有5条滑行道及9万平方米的停机坪,可供波音巨型客机使用,每小时最多可起降飞机30架次。松山机场在1979年以前为全省国际空港,桃园国际机场建成启用后,改为省内航空港,辟有至高雄、花莲、台东、台南和马公的航线。

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台北市 台北市-地理环境,台北市-重要产业

除老市区仍以7-8米宽的2车道为主外,新建的市区道路和郊区道路都在4车道以上。另外,台北市与周围的卫星市镇有5条交通走廊,即台北至三重、芦州;台北至三重、新庄;台北至板桥、土城,台北至永和、中和;台北至景美、新店等。全市公、私立汽车客运公司辟有100多条公共汽车路线,拥有大型客车约4000余辆,通达市内、郊区和邻近市、县,交通方便。

观光农业

台北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早年曾是全省重要的农业区,盛产稻米和茶叶。近年来,由于全市人口激增,工商业迅速发展,工业区、住宅区不断向郊区扩展,使郊区的农业生产已基本解体。只有内湖、北投地区仍有部分农业生产,其中除少数农户仍种植水稻外,多数农户已成为蔬菜、茶叶、果树和花卉生产专业户,并和旅游观光业相结合,辟建成“观光茶园”、“观光果园”等。其中,著名的有“木栅观光茶园”,茶树栽培面积约15公顷,是全省铁观音茶的惟一产区,共有茶农50多户,可以四季采摘,尤以春茶质量最好。游客可以随时入园参观、品茶,茶园四周青山翠谷,景色秀丽宜人。“士林观光农园”由50多户农民经营,主要产品为番茄、甜椒、甘蓝、敏豆等蔬菜和柑橘、花卉,也对游人开放。“北投观光柑橘园”位于大屯里,出产柑橘的产期与众不同,成熟期为冬季,此时该省北部地区大多多雨,只有大屯里气候干燥,有利于柑橘成熟,味道也特别甘美。每年柑橘成熟期,游人只要缴足费用,不但可以入园参观,而且可以随摘随吃,不加限制,走时可以零售。北投湖山里有一座“观光花圃”,占地28公顷,由50余户花农经营,栽培的花卉以杜鹃花、菊花、素心兰等为主,产品除供全市外,还有外销。阳明山还有一座“台北花卉试验中心”,占地24公顷,除作花卉观赏、树木栽培试验外,还负责提供台北市绿化美化所需的花卉、树木。

台北人口_台北市 -历史沿革

台北一名始见于清蓝鼎元所撰“纪竹堑埔”,略曰:“竹堑埔宽长百里,行竟日无人烟。野番出没,行人过此,视为畏途。然郡城、淡水上下必经之地,其地平坦,极膏腴,辟田畴,可得良田数千顷。台北民生之大利,又无以加于此。”此文所指之台北,系指竹堑以北之台湾北部地区而言。光绪元年,清廷允许建台北府,光绪八年台北府城兴工,乃有专称台北城内为台北。

1920年行政区域改革,以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20103/154377.html

更多阅读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高考预测定位】本专题内容是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体现和是有关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与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考查内容上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地表景观特征,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

工作环境的重要性! 工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员工是否要留在一个企业发展,办公环境和文化氛围,应该是考量的重要因素!员工每天在企业工作至少8个小时,而在家除了睡觉的时间顶多5个小时(晚7点至晚12点),和同事共处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家人,可见工作环境有多么重要。如果工作环境不好,或者同

声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台北市 台北市-地理环境,台北市-重要产业》为网友哥不想长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