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名的历史底蕴 哈达铺 哈达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哈达铺,哈达铺-地名变化蕴

哈达铺是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哈达铺。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国民党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9月23日,中央率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北上。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过腊子口后占领哈达铺;25日红二方面军六军进驻哈达铺。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到达哈达铺。到10月4日,相继北上。哈达铺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里程碑,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它以其特殊的地位,名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被杨成武将军称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哈达铺_哈达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哈达铺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在宕昌县的西北角,有一块神奇的热土,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早在71年前,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毛主席在这里作出了“到陕北去”的战略决策。如今,它的名字比其所在地陇南、宕昌还要响亮。它,就是哈达铺。

哈达铺_哈达铺 -地名变化蕴沧桑

哈达铺,又曾叫“南路”或“白龙镇”,位于宕昌县西北部,国道212线纵贯全镇,距县城37公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交错地带,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总面积148平方公里,有29个行政村,2.77万人。人口稠密,集市繁荣,自古就是甘川道上的一个军事要冲和商贸重镇。

“哈达”一词,现有史料最早见于《清史稿・甘肃土司传》的相关记载。说的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后裔――宕昌第一代土司马珍,因其父马纪于元至正年间防守哈达川九族而授指挥使之职,以功授世袭土司管百户之事。“哈达”的含义,据陈启生先生所著《宕昌历史研究》藏语地名浅释说:洲塔先生翻译“哈达”是阳面山头意思,即“哈住山”,此山上乌鸦很多,“哈达川”即乌鸦聚集的小山头的川坝。也有学者认为,“哈达”即藏、蒙民族人民在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上使用的丝带,象征圣洁和吉祥,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铺”又被附近群众简称为“铺里”,“铺”应该和古代驿站有关,如现今宕昌的“脚力铺”、“临江铺”等,《甘肃邮政志》对此虽无明确记载,但此地无疑曾是繁华富庶的旱码头。哈达铺是当时闻名全国的药材集散地,天津、北京、安徽、广东等地药材客商都曾在这里设有药材商铺,如“义和昌药铺”等。哈达铺下街的关帝庙,其建筑规模之大,在宕昌地区实属罕见。关帝庙是“财神庙”,很受南方人的崇拜,而在北方则不尽然,这一点也是很好的佐证。

哈达铺原属岷县,因其地理位置处岷州城之南的重要交通要道上,故又名“南路”。至于“白龙镇”一名,则与红军在哈达铺的革命活动有关。从1936年8月7日起,历时一个月的“岷洮西固”战役取得胜利后,红二方面军于8月25日进驻哈达铺,进行了20多天的休整,组织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哈达铺苏维埃政府由贫苦农民颜协曾任主席,牛炳山为副主席,下设脚力、业任、哈达、哈达铺四乡,以刘连德、羌胡太、赵连璧、朱胜生、谈玉英、王哥等人为骨干,组织了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哈达铺、理川、宕昌三个区的游击队,约4000余人。红二方面军北上时,约有八百余名游击队员随军北上,这支队伍大部分中途失散,一部分牺牲,幸存下来的有马福全、杨生财、杜马荣、刘德胜等人。当年游击队队歌唱道:“一心当红军,扛枪杀敌人,打倒鲁马两匪军,为民立大功。一心当红军,扛枪杀敌人,打倒军阀和日本,人民享太平。”红军走后,哈达铺一带的人民,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以军阀鲁大昌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政权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游击队司令朱进录,秘书长柳英,苏维埃干部邓永娃、赵海家、牟张娃、苏龙龙、谈玉英等惨遭杀害。但英勇的哈达铺人民,并没有因此被吓倒,他们不顾敌人的镇压,冒着风险,保存了许多红军书写的标语和使用过的货币、用具,还把长征时出生的孩子起名“顾红军”、“红军成”等。有一万多人参加了1943年的陇右农民暴动,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当地的黑暗统治。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除红军的影响,于1936年将哈达铺改名为“白龙镇”。解放后,中央有关部门为了保护红军长征经过地的历史地名,特别授权当地人民政府又恢复了“哈达铺”的原名。

哈达铺_哈达铺 -长征途中“加油站”

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跋涉万水千山,于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至9月先后到达哈达铺。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召开了中共中央常委会和团以上干部会议,将红一方面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陕甘宁支队,红二、四方面军发动了“岷洮西(固)战役”和“成徽两康战役”,建立了以哈达铺为中心的陇南革命根据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始建于1966年(1978年对主要旧址进行了维修),纪念馆由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同善社”小院,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原哈达铺“邮政代办所”等五处革命旧址组成,另有“红三十军军部、哈达铺苏维埃政府”、“苏维埃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三处遗址正在恢复和维修。哈达铺纪念馆旧址总占地面积共5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它是甘肃省内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旧址。现馆内存有革命文物5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8件、国家三级文物14件,收藏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张震、肖克、杨成武等7位上将、22位中将、77位少将的题词、手迹、墨迹116幅。哈达铺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1981年至2004年,先后被公布或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全省党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0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陇南视察时,为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005年9月,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授予

哈达铺_哈达铺 -哈达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2006年9月22日,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日,投资达1960万元的哈达铺长征纪念馆新展馆落成。新展馆由展厅和广场两大部分组成,坐落于红军长征一条街的最北端,展厅占地3080平方米,广场占地15000平方米。广场北侧建有由“三面红旗”主标志组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东西两角塑有“领袖指引陕北”和“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为主题的大型雕塑。目前,展厅由中宣部下拨2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红军到达哈达铺”、“重要决策定去向”、“军民鱼水深情”、“红军足迹遍陇南”、“今日陇南展新姿”五个单元的丰富内容,利用群塑、沙盘、电子图表、油画、照片和文字史料进行全方位的陈展布置。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也是“红军长征第一街”。2005年,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国家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每年有数万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西安地名的历史底蕴 哈达铺 哈达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哈达铺,哈达铺-地名变化蕴

哈达铺_哈达铺 -物产丰富民俗奇

哈达铺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独特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这里的物产品质优良,声名远播。当归、黄芪等中药材和大蒜、洋芋等农产品走俏四方。早在公元505年,宕昌王梁弥博把当归作为贡品进献梁武帝。唐代重修《本草》云:当归,“宕州最良”。清代《岷州厅志补遗》载当地物产过剩伤农之事:光绪三十二年,本州表目所列,当归约800担、党参100余担、油菜1000余担、蜂蜜10000余担,全部诸物俱系土产培养,既无新机,又无大股本互贸,无好工艺以维持生计,以为商业之情形。可见哈达铺当时集贸之繁盛。早在宕昌属岷县时,哈达铺就是“岷归”的主产区。1984年,宕昌当归获得国家贸易部“出口荣誉证书”。当前,哈达铺除种植传统的当归、大黄、红芪、党参四大药材外,还广泛种植柴胡、板兰根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中药材,总面积达8700余亩。当归GAP生产已通过国家认证。一批中药材龙头企业和民营中药材加工企业的相继建成,推动了全镇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良好的土壤条件,哈达铺洋芋以质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全镇洋芋种植面积达2.3万亩,总产量5.5万吨,总商品量达2.75万吨,是宕昌县洋芋种植基地。生产的紫皮大蒜,味鲜、口感好,存储时间长,市场效益相当好,大力发展大蒜加工企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年红军过境时所吃过的著名小吃,则已被当地群众打出了“红军凉粉”和“红军馍”品牌,备受外来游客的青睐和赞誉。
哈达铺民俗古朴,风情独特,有很多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如哈达铺酒令中的“抟拳”可谓全国独有。此拳的令语和手势独特,一旦猜中,须一气呵成,如“贝子一个双杯请酒”,声音响亮,现场气氛热烈,不知情者还以为是吵架呢。叫法有“内侍、外侍、贝子一个、大红顶戴、顶戴大红、双眼花翎、黄马褂子、九门提督、二五七子、五二七子、四红四喜、双红双喜、半边月亮、团团月亮”等,均为清代的官职、爵位和官饰,个别则是祝福性用语。据传抟拳原为清代宫廷内部的酒令,清雍正年间,岷州来了一位名叫赫赫的道台,此人系皇亲贵族,赴任后,将此酒令带到岷州,流传至今,成为宕昌乃至陇南民俗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哈达铺的许多地名也非常奇特,如“仁藏”、“树布”,等等,一看就是少数民族的地名,而当地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汉族,古代民族大融合的痕迹在此地非常明显。而“布”村的“”字,据《集韵・钟韵》说,“龙,古作”,此字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多用,倒是在日文中常见,相当于汉语中的“龙”字。由此可见,哈达铺还有奇特的地名文化。

哈达铺_哈达铺 -农村改革做先锋

哈达铺还是全省率先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典型乡镇。王建庭先生编著的《哈达铺包产到户追溯》一书序言中提到,在甘肃大张旗鼓地推行包产到户最艰难的时候(即1979年1月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7天后),哈达铺镇(原哈达铺人民公社)党委一班人,深刻领会中央精神,顺应民心民意,大胆决定,形成红头文件,在全公社大搞包产到户,在全省带了个好头。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的宋平同志,当即表态支持推广哈达铺的经验,从而把全省的包产到户推向了新的阶段。对这段历史,《宋平在甘肃》一书中已有详细的记载。

哈达铺_哈达铺 -今日名镇更胜昔

近年来,宕昌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了“弘扬长征精神,振兴地方经济”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大抓红色旅游,加强哈达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哈达铺镇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为群众创办实事,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哈达铺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完成了镇区街道硬化、广场建设及绿化工程,镇区面貌焕然一新。人饮工程、电路、乡村公路三通率均达100%,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由共和国开国元勋子女、甘肃中立源律师事务所陈玉萍女士和省经贸委、省民政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灵广城市建设公司、邵逸夫基金会、沈阳军区、中国人寿等个人和企业捐资兴建的数家“希望小学”,点燃了哈达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希望之火。全面启动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以红色资源为主的旅游产业开发格局初步形成。勤劳朴实的哈达铺人民,真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开发,大展宏图。哈达铺的明天会更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20103/154858.html

更多阅读

南京的地名与历史上的官员有些关系 南京地名趣话

南京的地名与历史上的官员有些关系王府巷王府巷有大、小王府巷之分。大王府巷也就是现在的王府大街,北接三茅宫,南接建邺路;小王府巷东接丰富路,西接大王府巷。大小王府巷相交呈“T”字型。大王府巷如今是繁华热闹的王府大街,小王府巷

甘肃正宁:悠远深厚的历史底蕴

[日期:2009-12-07] 来源:正宁县志 作者:佚名 [字体:大 中 小]早在新石器时期,正宁境内已有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为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据统计,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布各乡镇,多达33处,有的文化层厚达3米。上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简介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

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两次长征到达哈达铺。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作出了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改编中央红军为“陕甘支队”。红二、四方面军

渭河形成的历史变迁 渭河历史

渭河形成的历史变迁甘肃渭源·程俊珊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摇篮,渭河是文明文化摇篮中的摇篮,是摇篮中的宝贝,是条最关注的“母亲河”,“三源出鸟鼠,一水兴八朝”,孕育了中国最早王朝,震兴了华夏民族。渭源是渭河的

声明:《西安地名的历史底蕴 哈达铺 哈达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哈达铺,哈达铺-地名变化蕴》为网友懂得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