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茶 阳羡茶 阳羡茶-荼的发展,阳羡茶-采制

阳羡茶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历史悠久,自古享有盛名,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阳羡茶据史料记载,宋朝时候,荆溪地方(现为苏、浙、皖交界的宜兴一带)所产阳羡茶声名远播,每年要向朝廷进贡,朝廷各员视为珍物,得之为荣。当今,湖滏茶叶更是名品迭出,2011年“中茶杯”评比,阳羡茶业有限公司的“阳羡宜红”被评为特等奖,灵谷茶场的“阳羡雀舌”、永红茶场的“阳羡雪芽”、晴兰茶场的“晴兰白茶”、大地春农产品公司的“大地春绿”、绿洲茶叶公司的“阳羡白茶”、中科农业公司的“阳羡金毫”被评为一等奖,地方名茶美誉不绝于耳。

阳羡茶_阳羡茶 -荼的发展


阳羡茶

宜兴古称“阳羡”,是中国著名的“陶都”,从秦朝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宜兴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太湖西岸,风景秀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和最佳人居城市之一。宜兴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茶园7.5万亩,年产茶叶6500吨,是江苏茶叶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市(县);有林地60万亩,其中毛竹18万亩,是江苏最大的毛竹产区,宜兴因此被誉为“茶的绿洲”、“竹的海洋”。宜兴有山有水有平原,茶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山区,这里山青水秀、溶洞幽藏,气候湿润、雨水充沛,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宜兴茶的优异品质。

宜兴不仅盛产茶叶,而且产茶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阳羡茶始于东汉,盛于唐朝,成熟于宋、明、清,衰于民国,复兴于今。

宜兴的产茶历史应早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期。成书于东汉末年的《桐君录》中有“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之说。晋陵是今天常州的别称,而自古以来常州辖区内多产茶的仅有阳羡。由此可以推断,阳羡出产的茶叶在公元220年前的东汉时期就相当有名气了。

阳羡茶在唐朝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唐朝中期,李栖筠任常州太守时,有山僧进阳羡茶,陆羽品为“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经过陆羽等人的举荐,阳羡茶以其优良的品质被朝庭定为贡茶。据《宜兴县志》记载,当时出产贡茶的唐贡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临罨画溪,以唐时产茶入贡故名,金沙寺即在其下”,这也就是今天的宜兴唐贡山、唐贡村的由来。

在唐朝的茶政制度中,设贡茶院生产贡茶。宜兴贡茶院有“房屋三十余间,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岁贡阳羡茶万两”。唐朝采制贡茶是一件大事。贡茶开采时太守要亲临开园,征调万人突击采茶,贡茶制成后要张宴赋诗,蔚为盛事。由于唐贡山生产的贡茶是皇室偏爱的珍品,产量不多,极为名贵,故须通过驿道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急送长安,称为“急程茶”。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称:“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充分说明了阳羡茶在当时的至尊地位。宜兴西南一山因此而得名“茗岭”。由于宫廷讲究茶事,地方十分重视,茶树由山岭野生成为作物栽种,并进而扩展到民间,饮茶之风由此逐渐推开。

据考证,唐人用茶与今人不同。唐人吃的是饼团茶,用茶时,先把饼团茶碾成茶粉,入开水锅烹煮,汤中加盐,调成咸味。皇宫贵族在烹茶时还要加点胡椒粉等调料,增加香味。煮成后舀入碗内,连汤带茶粉一同吃下,谓之“吃茶”。

与唐朝相比,宋代每年进贡的阳羡茶数量基本没有减少。阳羡茶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多次到宜兴并打算“买田阳羡,种桔养老”的大文豪苏轼,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的咏茶名句。

元朝战事较多,但阳羡茶却因战争而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当时的需求量更大。《万历志》卷四记载:“每年贡荐新茶九十斛,岁贡金字末茶一千斛,茶芽四百一十斛”。一斛合今天的33.5升,应该说元代进贡的阳羡茶数量是十分可观的。为了适合蒙古贵族的嗜好,元朝在贡茶院之外,又设置一个名为“磨茶所”的贡茶官署,兼管宜兴的贡茶。

到了明代,阳羡茶依旧是贡品。明代的制茶工艺、饮茶习惯有了较大改变,叶茶(片茶)逐渐取代了末茶,绿茶制作工艺基本成熟,在沿用煮茶法的同时出现了沏泡茶的方法,并且开始用紫砂壶泡茶。到崇祯年间,开始设立茶馆,饮茶得到进一步普及,深入到宜兴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一。由于茶叶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朝庭对茶叶的生产和经销采取了更为完备的管理措施,专门设立了“茶局”和“茶引所”。宜兴至今还保留着茶局巷、茶亭等茶文化古迹。

在整个清代的几百年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宜兴茶业起起落落,因时局动荡,战乱并发,宜兴的茶园损失巨大,逐步走向低谷。但上层名流、文人雅士,仍然十分喜好阳羡茶,并由饮茶而推崇紫砂壶,使紫砂壶达到鼎盛时期。

民国以来,由于战火不断,社会不安,宜兴的茶叶生产和销售进入了相对萧条时期,一直延续到解放前。但到茶馆品茶,已成为有些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宜兴人爱饮茶,有朋自远方来,一定要泡茶表示敬意。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宜兴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茶园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万多亩发展到现在的7.5万亩,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居江苏省之首。先后创制的“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一系列名茶,在历届全国“中茶杯”、江苏省“陆羽杯”等名特茶评比中屡获殊荣。1989年干元茶场生产的“阳羡雪芽”、新街茶林场生产的“荆溪云片”双双获得农业部全国名茶称号,1990年岭下茶场生产的“阳羡雪芽”又获国家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之后,名特茶在宜兴茶叶产品中逐步形成主导地位。2002年,宜兴成为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县)之一。


阳羡茶

茶,有利于身体健康,已成为中国国饮,居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首位,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之王。随着人们对饮茶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世界人均茶叶的消费量将持续增加,茶叶的药用价值、商品价值、文化价值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茶叶产品已呈现出市场细分化的趋势,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这是面临的宝贵机遇,必须紧紧抓住、充分利用,推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阳羡茶、紫砂壶铸就宜兴厚重的茶文化。宜兴期望通过这次活动,在传承茶文化上有新的成效,在推进茶产业发展上有新的进展,进一步做强做大茶产业,真正把茶叶打造成宜兴高效农业的品牌,成为宜兴现代农业的形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阳羡茶_阳羡茶 -采制


阳羡茶

阳羡春茶多在谷雨前采制。

阳羡茶_阳羡茶 -荼的特点

阳羡贡茶因鲜芽色紫形似笋,故又称“紫笋茶”,它的特点是形美、色鲜、香高、味醇。在焙制时,唐贡山下有泉水“从砂砾涌出,泉色金黄……上贡汲完就枯”,故称金沙泉。

焙制后的成品茶条形紧直锋妙,色翠显毫。沏泡后,汤色清澈,叶底匀整,清香淡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沁人肺腑。

阳羡茶_阳羡茶 -与巫峡水

阳羡茶据史料记载,宋朝时候,荆溪地方(现为苏、浙、皖交界的宜兴一带)所产阳羡茶声名远播,每年要向朝廷进贡,朝廷各员视为珍物,得之为荣。


阳羡茶

王安石幼年寒窗十载,染成一症,晚年常发,经太医诊断,乃是痰火之症,定要阳羡茶加瞿塘中峡――巫峡之水烹服方可有效。时苏东坡正被贬黄州任职,与其相距不远,故王安石嘱其下次来京定带一瓮中峡之水。

时过一年,东坡假送贺表晋京,想起王老太师所嘱之事,特遣一小舟行于瞿江之上。东坡见那峭壁千寻,沸波一线,意欲构思做篇《三峡赋》。因连日鞍马困倦,凭几构思,不觉睡去。及至醒来,船已行至下峡。东坡吩咐水手掉转船头取中峡之水,水手禀道:“老爷,三峡相连,水如瀑布,如若回船则是逆水而上,甚是困难。且三峡一线,并无阻隔,自上、中、下直流而下,哪儿取水不都一样?”东坡暗想也是,遂命舟人汲了满满一瓮水,用柔皮纸封好,连夜赶往京城。

荆公见东坡呈上水瓮,异为兴奋,即命侍人煨火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放一撮珍藏的阳羡茶于内,待到汤如蟹眼,急取倒入,其茶色半晌方见。荆公略一沉吟,笑道:“好大胆,又来欺骗老夫了。此是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三峡相连,一气呵成,老太师何以辨之?” 荆公道:“读书人当谨严不苟切忌浮躁,听我说来。这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融。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茶色半晌方见,可知是下峡之水。”东坡赧然,只得谢罪而出。

后来王安石终惜东坡其才,奏过神宗天子,复了他翰林学士之职。阳羡茶与巫峡水也成了一段佳话。

阳羡茶_阳羡茶 -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茶叶协会已正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出“阳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这是继“宜兴百合”、“宜兴紫砂”后,我市提出的第三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

阳羡茶 阳羡茶 阳羡茶-荼的发展,阳羡茶-采制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宜兴古称“阳羡”,产茶历史悠久,阳羡茶主要产于宜兴的唐贡山、离墨山、茗岭等地,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誉满全国。目前,我市有茶园7.5万亩,年产茶6300吨,是江苏省最大的商品茶生产基地。通过申请“阳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将有利于打造和保护地方特色品牌,进一步规范我市阳羡茶的生产、经营,有效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介绍,市茶叶协会于两年前就开始准备“阳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工作,并于近日正式提出申请,如果能顺利通过审核,预计明年4月就可正式核准。届时,需要使用该商标的申请人只要能保证商品产自规定的地域内,符合商品的特定品质以及种植、加工过程中的特殊要求等,就可向市茶叶协会递交申请书,使用该商标。被许可使用者必须维护“阳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的特定品质、质量和声誉,并接受市茶叶协会对产品品质不定期的监测和商标使用的监督。

阳羡茶_阳羡茶 -宜兴阳羡茶开采今春第一茶

宜兴湖滏的1万多亩茶园终于迎来了今年第一批采茶女。这预示着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本地新茶将开始全面开采。

伴随着今春新茶的第一波开采,“我要新鲜-2012湖滏文化旅游季暨新茶开采节”前天在宜兴竹海公园观瀑阁广场拉开帷幕。作为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湖滏生长着被茶圣陆羽称为“芳香冠世,可以上供朝廷”的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历史上,宜兴阳羡紫笋茶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当今,湖滏茶叶更是名品迭出,2011年“中茶杯”评比,阳羡茶业有限公司的“阳羡宜红”被评为特等奖,灵谷茶场的“阳羡雀舌”、永红茶场的“阳羡雪芽”、晴兰茶场的“晴兰白茶”、大地春农产品公司的“大地春绿”、绿洲茶叶公司的“阳羡白茶”、中科农业公司的“阳羡金毫”被评为一等奖,地方名茶美誉不绝于耳。

今年由于连续阴雨,气温偏低等客观因素,湖滏茶园的采茶较去年推迟了约1周时间,好在茶叶的产量尚未受到影响。不过由于人工成本等的上涨,预计今年茶叶价格较去年会有小幅上涨10%左右,绿茶每斤价格预计在1800元左右,白茶价格每斤在2600元左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2878.html

更多阅读

六大茶类的起源 中国六大茶类

六大茶类的起源,你知道吗?2014-08-17更多精彩在这中国茶网茶树的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的漫长历史了。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自从四五千年前我国发现茶树并利用茶叶后,饮茶习惯和茶叶生产技

和茶有关的人生哲理与古诗 和茶有关的词

馆友“wqhr”:您好!您的馆藏文章“和茶有关的人生哲理与古诗”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5年7月30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情感/人生”下“人生感悟”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

《三杯茶》的故事 三杯茶好词好句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将用生命保护你。”当当网站上介绍《三杯茶》的这几句广告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这几句诗一样的话触动我心底的一种久违的质朴、信任和视人如

三口居士:六堡茶品鉴的几个误区

每一款六堡茶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其独立个性和风格,我们不妨以一颗超然之心,以较恰当的泡饮、品评、认知来了解六堡茶,欣赏大自然所赋予每一款六堡茶的个性之美六堡茶品鉴的几个误区彭庆中(三口居士)文/摄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blog.sin

声明:《阳羡茶 阳羡茶 阳羡茶-荼的发展,阳羡茶-采制》为网友为她笑颜如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