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 四大盆地 四大盆地-简介,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中中国四大盆地指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四个内陆盆地。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以及四川盆地。

中国四大盆地_四大盆地 -简介

中国有五个十分有名的盆地,分别为四川、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又被称为“中国四大盆地”。

中国四大盆地_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位置

位于新疆省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为维吾尔语的汉译名,意为“无缰之马”的大盆地。盆地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甘肃、新疆边境,东西长约1600公里左右,南北最宽处约为600公里左右,面积约为53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000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二分之一。较四川盆地大2.6倍,较北疆准噶尔盆地大1.4倍,较吐鲁番盆地大10多倍,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简介


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四周高山海拔均在4000~6000米,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和季节变化很大,是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元月份平均温度在零下10℃,7月份均温到25℃,同一地方冬夏温差可达50℃―60℃,昼夜温差达15℃―20℃之间。每当春夏和秋冬之交,早晚寒冷,常常要穿棉衣;而中午气温却很高,穿着单衣还热。所以人们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这里的气候特点。盆地的降雨量除西部相对地稍多以外,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都在50毫米以下,东部地区只有10毫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终年滴雨不降。
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出现戈壁滩,冲积扇平原和沙丘地区,整个盆地呈环状结构。河流从周围高山下注所造成的冲积平原,一般都是绿洲。大的绿洲有喀什、莎东、和田、阿克苏和库车等。绿洲内农业发达,水渠纵横,田连阡陌,绿树成荫,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和瓜果。这里是我国粮食、长绒棉和蚕丝的重要产区。盆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沙漠。由于沙漠面积大,又极端缺水,在旧社会很少有人能进入沙漠的中心地区,故将这个大沙漠命名为“塔克拉玛干”,意是维吾尔语,为进去出不来。盆地东部有著名的游移湖泊――罗布泊。还有许多条内陆河,水源不是靠天雨,主要靠高山融化的雪水来补给。
塔里木盆地内主要居住的是维吾尔族人。在旧社会由于交通不便等多种原因,这里处于自然封闭状态,很少有人前来。解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民相互间的交往加速,来的人日渐增多,特别是人民政府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此考查自然情况和资源,已发现这里不仅矿产资源丰富,有多种有色金属与石油,还有大量的盐矿等。随着我国建设的发展,这些宝贵的资源都将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中国四大盆地_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

位置


准噶尔盆地漫游图准噶尔盆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界于天山、阿尔泰山及西部诸山间,盆地东西长1120km,南北最宽处约800 km,呈三角形,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缓倾。由于盆地西部有很多缺口,西风带来的水汽可以进入,冬季降雪稍多,故草地较多,流动沙丘易被固定,东部为一片戈壁,中部为草原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成地貌发育,边缘有绿洲,畜牧业较发达,石油、煤等资源丰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发了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

简介


准噶尔盆地为了使准噶尔盆地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下一个“聚宝盆”,新疆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计划用5~10年时间,将自身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油气生产企业,到本世纪中叶,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把克拉玛依油田建设成为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生命力的大油田。

据了解,目前国家已经把新疆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正在逐步加大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力度。对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三大盆地进行勘探攻关,争取发现一些大油田和大气田,使新疆成为中国油气资源的战略基地。按照规划,到2010年,新疆油气当量必须达到5000万吨,其中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油田要占到2000万吨。

中国四大盆地_四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

位置

柴达木盆地(Chaidamupendi)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东西长800公里,南北最宽处350公里,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简介


柴达木盆地盆地周围的山脉一般海拔3500―4500米,盆地底部海拔2700―3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边缘至中心,依次分布着戈壁、丘陵、平原。最低处因流水积存,形成许多盐湖和沼泽。蒙语“柴达木”,即“盐泽”之意。南部戈壁带最宽不超过20公里,山地与戈壁之间为一狭窄的山麓洪积扇带;西北部戈壁宽阔,内有一带海拔3000米左右的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下。盆地中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其最低部分有许多盐湖和沼泽。柴达木盆地有不少风蚀地形,约占盆地内沙漠面积的67%,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西北部。沙漠则常与戈壁一起,分布在山前洪积平原,如盆地西南的祁曼塔格山等山足。沙漠在盆地中也并不集中,大致多呈西北到东北的条状伸延沙带,间杂于其他地貌类型之间。沙丘以新月形和新月形沙丘链为主,也有纵向的沙垄发育,一般高约5―10米,有的可达20―50米,面积较小。这些沙地多属移动性沙丘。盆地中部的沙漠面积不大,只有9000平方公里,且分布零散,是由古代洪积、冲积平原起沙而成。盆地中的丘陵,多为红色岩系的褶皱和缓低丘,其胶结不坚固,断层和裂隙多,又因地势高寒,夏天晚上也能产生霜冻,因此,岩石机械风化强烈,加上高空气流强,西风大,吹蚀作用剧烈,所以,在盆地中形成了许多风蚀地形。如强风沿断层和裂隙吹蚀后,形成许多和风向平行的吹蚀谷地。谷内经常有流沙堆积,形成沙垄或新月形的沙丘。盆地中的红色岩系多由软硬不同的砂岩和页岩组成。因此,当地表附近出露了页岩,岩体被分割成石柱后,就很快出现了蘑菇石地貌。此外,风城是方山状的或城堡状的风蚀岩体,分布零散孤立,顶部平坦,四壁陡立,近地面有凹入风蚀槽沟,表示壁坡是由于风蚀崖脚所成。风城高可达30米或更多,每组成群分布,彼此分离疏散。风蚀地形还有蜂窝石。因风沙流在石壁上磨蚀成圆形或椭圆形凹穴,成群分布,好似蜂巢。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基础是青藏高原上褶皱山地之间的一个古老结晶变质岩地块,沿南北两侧山麓都有深大断裂,这些断裂带使得在周围山地上升时,盆地却不断下陷,不过它也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上升,使其海拔仍然很高,居我国各大盆地之首。大约在二三亿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大湖,后来盆地西部上升,使湖面逐渐缩小,留下5000多个咸水湖。位于盆地中央的察尔汗盐池,是我国最大的钾盐湖,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储盐量达250亿吨,可供全国人民食用8000年之久。盐矿中含食盐95%、钾盐2%,是我国重要化学工业原料基地之一。贯穿盆地南北的公路,其中有31公里长的路面,就是建筑在察尔汗盐湖的盐盖上。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

中国四大盆地_四大盆地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与上述3个盆地的自然景色迥然不同,这里江水滔滔终年不息,葱郁的山林、翠碧的田野衬托着紫红色的土壤,红绿相映成趣,使这个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盆地显得分外妖饶。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属丘陵状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不但形式完整,而且是一个标准的构造盆地。四周邛崃山、龙门山、大巴山、巫山及大娄山环绕,海拔1000~3000米,多紫红色砂页岩,故有“紫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大约距今1.35亿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一个内陆大湖。后因地壳运动,周围上升为山地,东缘的巫山地形较低,湖水从巫山溢出,湖底逐渐干涸成为盆地。在地壳水平运动的作用下,盆地山脉都成西南―东北方向排列,以川东一带地势最高,华蓥山最高峰海拔约1800米,成为盆地中的最高点。盆地中部丘陵和缓起伏,面积几乎占盆地一半以上,形成一个丘陵性盆地。

成都平原位于盆地的西部,它是一个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河流夹带的泥沙长期堆积而成的扇形冲积平原。平原上河渠交错,灌溉便利,是四川盆地的精华所在。2200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防洪和灌溉,在成都平原、岷江上游利用地形特点,因势利导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塔里木盆地 四大盆地 四大盆地-简介,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都江堰是建筑在灌县附近岷江中心的一条大堤,它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都江堰前端的堰顶尖如鱼嘴,叫做都江鱼嘴。外江的水滚滚而下,汇注长江。内江的水经过人工切开的山岬,通过渠道被引入成都平原。这个引水口叫做“宝瓶口”,被切开后与岸隔离的石堆叫做“离堆”。为了控制灌溉用水,在都江堰下游的内、外两江之间修了一道飞沙堰,使内江水在平水时可以全部流入渠道,大水时过多的水量可越过飞沙堰泄入外江。这一工程建成以后,灌溉了几百万亩农田,有力地促进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劳动人民还在宝瓶口的石壁上刻了水格,观测水位变化,并积累了许多水利工程方面的宝贵经验。

四川盆地除了成都平原的冲积土以外,在广大丘陵地区,满山遍野都是一片紫红色的土壤。这种土壤是从紫红色的砂页岩风化而来的,含有植物所需要的磷、钾等矿物养料,是中国南方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但因这种土壤质地比较疏松,而盆地中的降水又十分丰沛,再加上多丘陵地形,在缺乏植被保护的地方,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长期以来,四川人民为了保持水土修筑了许多梯田。

四川盆地由于经历过由陆地到海盆、由海盆到湖盆、然后又由湖盆转变成为陆盆的历史,所以在盆地中沉积了丰富的煤、铁、盐、天然气和石油等矿藏,再加上盆地内温暖湿润的气候,精耕细作的肥沃土壤,使得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稻、麦、玉米等粮食丰产区,还盛产甘蔗、棉花、蚕丝、茶叶、油菜、药材和水果。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钢铁、机器制造、化工等重工业和许多轻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四川盆地正在建设成为中国内地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中国四大盆地_四大盆地 -第五大盆地、

吐鲁番盆地

位置

地理坐标为东经89度11分。北纬42度56分。

简介


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位于天山山地东端。“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它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也是全国地势最低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有些地方比海平面还低。盆地四周为山地环绕,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一段,高度都在3500~4000米之间。其中博格达峰海拔54米。南部的觉罗塔格山,一般在1500米以下。而紧邻盆地南部山麓的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却低于海面1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如果以周围山脊线为界,面积50140平方千米,其中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有4050平方千米,盆底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大陆的最低处,盆地边缘群山环抱,最高的博格达峰终年积雪。
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温度,最高达82.3℃,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日照时间长,全年约3200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由于盆地气压低,吸引气流流入,这里也是全国有名的“风库”。达坂城吹下的春季风暴,每秒达50米,七角井吹下的大风,曾吹翻过车辆。
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其水源主要是天山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在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河流两岸田园苍翠,风景秀丽,盛产瓜果,最著名的水果品种是无核白葡萄和哈密瓜。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千米处的葡萄沟久负盛名。该沟长7千米,宽约2千米,横穿火陷山,东西两岸山峰对峙,沟内泉水欢流,果树丛生,清爽宜人。一行行参天白杨郁郁葱葱,满沟满坡的葡萄架层层叠叠,一串串葡萄如翡翠般嫩绿,晶莹夺目,被誉为“中国的绿珍珠”。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
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世界第二低地北依终年积雪的博格达山,南傍寸草不生的库鲁克塔格,中间盆地低凹,低于海平面的陆地和水面有4050多平方公里,占整个盆地面积的8%。而在这4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中,又有2000多平方公里是低于海平面100米以下的低地。位于“盆底”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已干涸的湖盆中,个别洼地低于海平面161米,是仅次于约旦死海(一392米)的世界第二低地。有名的“火洲”酷热和干燥是吐鲁番地区又一引人注目的气候特点。盆地中心的7月份平均气温达40°C,曾出现过47.6°C的极端气温,沙表气温记录最高达82.3C,为全国之冠。吐鲁番市平均年降雨量仅16.6毫米,托克逊县只有3.9毫米,降雨量最多的鄯善县也不过25.5毫米。而蒸发量极大,有时雨滴在降落过程中即被蒸发,地面不见滴水,因而有“干雨”的现象。
炎夏,横亘干盆地北部的火焰山,赭色的砂岩,在烈日映照下,红光耀目,烟云蒸腾,远远望去,颇似熊熊燃烧的火山。《西游记》中说,唐僧师徒西去途中,遇火焰山受阻。那山“有八百里火焰,周围寸草不生”。谁要“过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得化成计”。这火只有靠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得熄灭。孙悟空使尽了浑身本领,最后巧施计策,钻进铁肩公主的肚子里造反,大战牛魔王,才算制服了铁扇公主和牛魔王,借得扇子,将800里大火熄灭,师徒得以继续西去。
吴承恩这一段离奇幽默的描写,使火焰山名声广为人知。现实中的火焰山东西长90余公里,海拔800米,由于盆地部分在海平面以下,因此显得很高。它虽不似《西游记》的火焰山那样吓人,却也是浑身光裸,寸草不生,热浪滚滚。唐代诗人岑参曾多次驻足于火焰山前,留下了多首诗作,就中主要写一个“火”字。在《火山云歌送别》这首诗中说: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吐鲁番的特点是,热而不闷,难有大汗淋漓,浑身湿腻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相对湿度小,一般湿度小于30%的时间长达120~140天,又加日温差大,平均达15°C以上。因此,即使大热天,市面上依然行人如织,人声鼎沸,生活如常。
“火洲”是人们对这里自然地理特点的形象概括,元明以后吐鲁番也曾以“火洲”命名。
著名的“风库”由于盆地热气流与北疆冷气流造成很大的气压梯度差,而形成了盛行风。同时,盆地中心与周围山地的巨大高差,形成了地形风。因此,吐鲁番盆地多风,且多强风。在盆地西北的“三十里风区”和东北的“百里风区”,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在100天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2级。大风吹来,扬沙飞石,天地变色,伸手不见五指,以至突出的山岩也因风蚀作用穿成洞孔,地表形成垄状和新月状沙丘。
奇特的坎儿井吐鲁番独特的自然条件,逼使生活在这里的勤劳智慧的人民采用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独特的灌溉方式――坎儿井。天山上的座座雪峰和道道冰川,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水利资源,可是当它融化成条条大河冲下山谷,进入山前戈壁砂砾地带之后,由于烈日蒸发和地表渗漏,只有很少一点水流到达下游绿洲。坎儿井就是用暗渠引水的办法把渗入地下的潜水流引出浇灌的一种方式。它主要由明渠、暗渠和直井组成。现在,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一千多条,总长度达3000多公里,它是我国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在新疆,特别是在沙漠、戈壁地带,水是生命的源泉。坎儿井的流水使吐鲁番这块土地充满生机。这里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热量丰富,利于植物生长;昼夜温差大,同化作用弱,因而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吐鲁番的葡萄品质优良,特别是无核白葡萄,汁多、味美,晶莹鲜嫩,营养丰富,是葡萄中的珍品。吐鲁番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这里酿造的葡萄酒一向作为贡品,不远万里,送到中原,博得了不同一般的称誉。唐代名将侯君集征服高昌后,带回了那里酿酒的工艺。李世民对此十分高兴,略加改造,酿制了八种成色的名酒,朝廷官员品尝后,赞不绝口。
迷人的葡萄沟距吐鲁番县城东北11公里的葡萄沟已成为旅游者必到的景点之一。
吐鲁番盆地为什么海拔低?

吐鲁番盆地气候极度干旱,雨水极少,水流自然移运物的能力极差,故盆地中堆积物极其微小,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第四次新构造运动中,盆地中部又形成了一条由东向西的火焰山,由于这座低山的阻隔作用,从天山被流水携带下来的风化物质只能在山北积累,而山南就受到了保护,避免了堆积,因而长期以来得以保持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势。吐鲁番盆地的地势特殊,四周环山,其北面的博格达山的主峰海拔达5445 米,而盆地中的艾丁湖面海拔-154 米,在这样短的水平距离内,高差竟达5600 米,堪称自然界中的一绝。
吐鲁番盆地为什么有“火州”之称?

我国的吐鲁番盆地:夏季炎热,素有“火州”之称。6、7、8月的平均气温都在30~C以上,绝对最高温度可达47.8℃,这是全国气温的最高纪录。盆地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红色砂岩构成的低山。山上岩石裸露,夏季骄阳照射在红色砂岩上,红光反射,犹如火焰,这就是自古有名的“火焰山”。古代人叫它“火州”,说它“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为什么气候却如此炎热呢?这是因为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地区陷落最深的盆地,最低处在海平面以下155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盆地周围的山岭,海拔从千米以上到四五千米不等。由于吐鲁番盆地地势低洼,四周高山环绕,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而产生的高温,热量不能散发,所以气候炎热干燥,成为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渴望变成江南
吐鲁番盆地有4300平方公里的平原,勤慧的吐鲁番人民自古就用开凿坎儿井的办法解决了农业浇灌和生活用水的问题,但是只是部分的解决了吐鲁番盆地的用水问题,约占1/5,还有4/5的土地因缺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只要有了水,沙漠可以变成绿洲,北国也可以变成江南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夏天高温、炎热,气温往往在摄氏40度左右,年降雨理仅有18毫米,素有《火洲》之称。吐鲁番盆地可以变成绿洲,而且吐鲁番盆地还有可能变为西北的江南。理由有二:第一、一定的温度是植物生长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这是吐鲁番盆地已经具备把火洲变为绿洲的第一个自然条件――温度。第二、吐鲁番盆地地势低,有4030 平方公里的土地低到海平面以下,最低点在海平面-150米。这是吐鲁番盆地可以变江南的第二个自然条件――地理条件。从哲学的观点看,一切事物存在的条件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具备植物生长的两个重要条件,任何地方都可以变成绿洲,北国是可以变成江南的。有的地方植物生长的两个条件都有,这自然是绿洲之地了。如果某一地区只具备植物生长的一个条件,而缺少另外一个条件,此地是不会自然成为绿洲的。用创新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可以用科学的办法创造条件,使吐鲁番盆地有充足的水源。吐鲁番的水能从天上掉下来吗?自然降雨极少,显然是不能成为绿洲和江南的;而只能是《火洲一片》。那么怎样才能把水运送到吐鲁番盆地来呢?大家都知道吐鲁番盆地除了有“火州”之称以外,还有第二个特征:那就是吐鲁番盆地是全国最低的一块陆地,在四千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土地在海平面以下,这里的大多数土地尚未开发利用。我们又知道江河里的水之所以流向大海,是因为江河里的水位都比大海高的缘故,是地球的引力把江河里的水吸到大海里去的,这也就是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我们只要利用这一原理,从理论上讲,新疆吐鲁番盆地可以把全国任意的一条江河湖泊里的淡水调到吐鲁番盆地里来的。换句话说,吐鲁番盆地可以从全国任何一条江河湖泊里取得它所需要的淡水(当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还要从离吐鲁番盆地最近、而水源又很充足的江河湖泊中取水)。如吐鲁番南部的博斯腾湖(直接距离大约180公里)、其次是西部的伊梨河,特别是北部的额尔齐斯河直接距离大约(600公里),从这个意义上讲,吐鲁番盆地的淡水资源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疆不少地方如准噶尔盆地哈密等地,也相对具有优越的条件)。乍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谈,但这却是一个科学的假设和设想,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怎么能把科学的假设、设想、理想变成现实呢?可以用虹吸的技术,或管道或明渠和水库,建立一个吐鲁番盆地引水灌溉系统工程。如果再加上滴灌工程和原有的坎儿井工程,就可以把调到和渗到吐鲁番盆地宝贵的淡水充分利用起来了。吐鲁番盆地有适当的温度,又有了充足的自流的淡水和坎儿井的水,吐鲁番盆地就可以变为新疆的江南了。
吐鲁番盆地引水灌溉系统工程和滴灌工程将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新工程加老工程,它们将世代造福吐鲁番人民,新工程是要花费代价的,那就是大批的管道或涵洞或明渠和水库及其滴灌工程材料,加之人为的精确设计。这样就可以人为的创造一个吐鲁番盆地引水灌溉的自流工程。如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都江堰工程那样。我们有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的领导,有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有全国人的大力支援,再加上勤劳智慧的吐鲁番人民的艰苦奋斗吐鲁番盆地变江南,一定可以早日实现的。
据说新疆已经完成引额尔齐斯河之水,解决乌鲁木齐市的饮水工程。那好了,我们可以借用这个引水工程,来引额尔齐斯河的水,来解决吐鲁番盆地的用水问题。从乌鲁木齐市到吐鲁番盆地直线距离大约为180公里,如果这样可以的话,那就大大节省了引额尔齐斯河水的投资费用了,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因为额尔齐斯河的水量既稳定又可靠,水量还丰富,应该说这对吐鲁番盆地引水来说是一条最理想的引水线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4451.html

更多阅读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丰南区经安中学肖静 2015 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

中国历史上8次对新疆的收复和管辖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

【知识】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是指昆仑山 阿尔金山 塔里木盆地 天山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我国地势最低洼部分是吐鲁番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达克拉玛干沙漠(2)我国自古对新疆地区就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公元前138、11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的水循环

塔里木盆地,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大致在北纬37°~42°的暖温带范围内。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千米,南北宽约550千米。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

声明:《塔里木盆地 四大盆地 四大盆地-简介,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为网友顾老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