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典源,竹林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七人亦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王晓毅先生在《竹林七贤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检索佛教经典《大正藏》的相关译名,认为“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的观点值得商榷。

竹林七贤是谁_竹林七贤 -典源

《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谁_竹林七贤 -简介

竹林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典源,竹林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南朝大墓砖画。由上至下,左至右分别为春秋隐士荣启期、阮咸、刘伶、向秀、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 ,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5910.html

更多阅读

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

魏 晋 风 度提要魏晋是门阀士族社会。“正始明道”,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玄学是道家思想的魏晋版,道家推崇“自然”,玄学盛行,是对两汉儒学的深刻反思,这,便发育了任诞、脱俗的“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是“名士教科书”(鲁迅语),读此书,我

竹林七贤为什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为什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恒昌不是隐士,不是神浑然坐忘与山林间如一块突出的石头——王家新《山水人物》他们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群体,为历代所罕见。用现代说法,他们建立

竹林七贤 扬州八怪

高考作文素材:竹林七贤之嵇康临难不辱真名士尤物俗物本兄弟嵇喜历史上那点儿有限的知名度,都是月亮跟着太阳走,借了弟弟嵇康的光了。但一点好光没沾着,反成了衬托弟弟英伟的参照物。嵇康跟吕安是老铁,“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

雷晓宇 张贤亮:男人七十

采访/撰文:雷晓宇原题《张贤亮:男人七十》摘自GQ  张贤亮今年77岁。他可能是中国作家里最会做生意的人,也可能是中国商人里最会写小说的人。早在很多年前,他已经名利双收。但是,很少有功成名就的人选择像他这样度过自己的晚年。他离乡背

声明:《竹林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典源,竹林七贤-简介》为网友戒酒的李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