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蜡染简介 蜡染 蜡染-简介,蜡染-历史追溯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苗族人民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技艺,其中的蜡染艺术作品和蜡染旅游工艺品在整个染织美术界久负盛名、独放异彩。


蜡染,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蜡染_蜡染 -简介


蜡染蜡染([英]batik),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蜡染_蜡染 -历史追溯


蜡染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纹。

传统蜡染简介 蜡染 蜡染-简介,蜡染-历史追溯

蜡染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的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

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中国古代蜡染遗存: 近数十年来,中国出土的古代蜡染实物百余件,新疆、甘肃、青海、贵州、四川均有出土。基于气候和葬式的原因,蜡染文物出土最多的是在新疆和贵州,年代最早的是川东风箱峡崖葬和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蜡染,出土文物最多的年代是唐、宋。
195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新疆民丰县古尼雅遗址发现了一座东汗晚期的墓葬,墓中出土了两块蓝白印花棉布的残片,这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棉布。其中有一块棉布中心部分已经缺失,只能见到半只脚和一段狮尾。左下角有一个32厘米见方的方框,框内画有一个半身女神像。女神高鼻深目,胸怀袒露,颈佩璎珞,臂饰环,手持盛满了果实的丰饶角。从人像项饰璎珞以及和身后有顶光和背光这一特征来看,可以断定此蜡染布的产地为键陀罗,是印度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产物,因此西域蜡缬技术来源于印度的可能性比较大。
1984年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地区赛伊瓦克汉代墓群一号墓出土一件蓝白染花棉布装饰画的边饰残片,是手工将防染剂画在棉布上,然后以蓝色染液浸染而成,与民丰县出土的东汉蜡染棉布工艺方法相同。
1959年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时期的纺织物中,有毛纺织品、蓝色印花棉两件,其中毛织物图案为蓝底白花,经专家考证,这些小团花是用木板印蜡工艺制作的。棉织物图案不全,只有一些线条,是以手绘方式上蜡的。 1968年,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批唐代残幡,几乎每件幡都使用了不同品种的织物,且较多地采用了手绘、夹缬,蜡缬,刺绣等手段。敦煌莫高窟第130窟内和第122、第123窟前的部分幡身为蜡缬,纹样生动优美,如湖蓝底云头禽鸟花草纹蜡缬绢、降底灵芝花鸟纹蜡缬绢、黄底云头花鸟蜡缬绢、土黄底花卉问蜡缬绢等,纹样均为手绘,线条洗练概括,形象生动传神,纹样边缘整齐清晰。
1980年,人们在往川东峡江地区风箱峡崖葬现场的峡路上,发现散落的文物中有粗细不等的平纹麻织品七八种,其中有蜡缬细布衣服残片,图案纹样为蜡印团花以及菱形花纹。据初步鉴定,这些蜡染遗物的年代大约在战国至西汉时期。这是迄今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现的最早的蜡染实物资料。
1987年,长顺交麻干贷天星洞岩洞葬出土蜡染织品八件,均为棉质夹裙。裙里为本白色、裙面未蓝底显白化得蜡染,有点豆点花草纹缬蜡染裙,勾连纹蜡染裙,忍冬花纹蜡染所裙,铜鼓蜡染裙等,其工艺未夹板注蜡法。同年,平坝下坝棺材洞发现了十五件染衣裙,图案精美,内容丰富,均为棉麻织品,平纹组织。有彩色蜡染褶裙5件,裙腰为麻质,裙身为棉质,蓝底显彩色花纹;其工艺包括填彩蜡染、挑花和刺绣及布条拼花;其种类有鹭鸟纹彩色蜡染裙、水鸟纹彩色蜡染群、翔鹭纹彩色蜡染群、凫雁纹彩色蜡染群残件等。素色蜡染裙4件,种类有龟背及葵花纹蜡染棉质夹裙、忍冬花蜡染裙残件、缠枝花蜡染棉质夹裙残件、缠枝花草纹蜡染裙残件等。蜡染衣服3件。有缠枝花草纹蜡染夹衣、缠枝梅花点蜡染棉质单衣、卷草话蜡染棉布单衣等。这些蜡染图案为手工绘制,线条流畅,形态逼真,配以刺绣挑花,生趣盎然,是蜡染艺术佳作。

蜡染_蜡染 -西南蜡染的发展历史

蜡染在西南民族地区流传的历史非常久远。据专家推断,最迟在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蜡可以防染的特点,利用蜂蜡和虫蜡作为防染的原料。据《后汉书-南蛮传《搜神记》等记载,秦汉时期,被称为“盘瓠蛮”、“武陵蛮”的苗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制裁有尾形…裳斑斓”。《隋书-地理志》也记载了“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的服饰状况。这里的“斑布”就是以葛苎棉为原料制成的色彩斑斓的布,其中蜡染是其重要的装饰手段。
西南地区最早用作贡品的手工产品就有蜂蜡和斑布。据记载,唐代“夷州(今凤岗)贡蜡烛10条,斑布,犀角,葛粉30斤等”一些久负盛名的西南少数民族蜡染布,作为精美的工艺品,也受到历代汉族统治阶段的喜爱,宋代苗族的“点蜡幔”、瑶族的“瑶斑布”、溪州生产的“溪布”等都是向封建中央朝贡的主要物品。
到了宋代,文献中开始出现对蜡染的明确说法,如宋代的《溪蛮丛笑》《华阳国志》《西南夷传》《元和郡县志》《南史》等书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蜡染有很多记载。宋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记载:“溪峒爱铜鼓,甚于金玉。模取铜纹,以蜡刻板印部,入靛渍染,名‘点蜡幔’。”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谈到夹板蜡染工艺说:“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熔蜡灌于镂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其蜡,故能受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这些文献足以证明早在唐宋以前,蜡染已经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风行了。
明清以后,有关的记载就更多更详尽了。如明代《嘉靖图经》记载:“西南苗,妇女画蜡花布。”《清一统志》记述:“花苗裳服先用蜡绘花于布。而后染之,既染,去蜡则花见。饰袖以锦,故曰花苗。”《贵州通志》引《广顺访册》云:“境内苗民,妇女在裙用蜡画布,花彩鲜明。”爱必达《黔南识略》卷十一云:“荔波董界里有’花瑶’。衣服用蜡染,挑花加以纹饰。”等等这些文献不但介绍了蜡染的工艺方法,也描述了蜡染的使用情况。
除了史志书籍记载外,不少文人的诗词中也有对蜡染的描述。如康熙时期贵州诗人田榕《黔苗竹枝词》中的“浓妆只因悬珠好,雾争如绘蜡精”;清嘉庆时甘肃武威人《黔苗竹枝词》中的”蜡绘花衣锦裙裳,振铃跳月斗新妆”’;清光绪年间贵州普定人刘韫良《苗族杂咏》中的:“满襟蜡绘花纹巧,染就花纹当绣裳”;毛贵铭《西垣遗诗》黔苗竹枝词100首中的“蜡花锦袖摇铁铃,月场芦笙侧耳听。芦笙婉转作情语,铃儿心事最玲珑”;舒位《白苗》中的“折得芦笙和竹枝,深山酬唱妹相思。蜡花染袖春寒薄,坐到怀中月堕时”。这些文学作品均以新奇的视野对贵州蜡染的精美发出赞叹。
除了通过历史记载的考证和文学描绘的意境来想象西南地区古代的蜡染外,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也使我们得以真是地管窥古代西南地区蜡染的情况并将之与现存的民族蜡染进行对比,从而揭示西南地区蜡染的传承情况以及类型特点。

蜡染_蜡染 -起源的故事


蜡染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

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蜡染起源的几种说法
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故称“蜡缬”,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些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6820.html

更多阅读

外来节日与传统节日 外来文化 传统文化

1.中国的传统节日1.1、中国传统节日简介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作为中国传

中国传统酒礼概说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简介

中国传统酒礼概说中国传统酒礼主要是指人们饮酒之时,向天地神灵及交往对象表现敬意的行为方式和相关程序。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尤以尊天法地,崇敬祖宗、神灵为重。初始,人类生活物质匮乏,曾有着以至清之水敬献天地神灵的习俗,后

中国五大传统礼仪简介 创业者必知的五大传统营销法则

我们都知道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今掌上高科技设备存储的信息量要比30年前一整间房子所存储的信息量还要多。当然,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和过去20年相比,现在企业有更多的媒体选择和传播渠道。然而,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人的天性

《易经》 传统典籍 《易经》 传统典籍 -简介,《易经》 传统典

《易经》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

馒头 中国传统食物 馒头 中国传统食物 -简介,馒头 中国传统食

馒头,又称之为馍、馍馍(在山西方言、陕西西府方言、闽方言,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中、西部有此称呼,馍字是后造字,有人认为馍字来源于馒字在早先晋语的读音。关中、中原等地称之为馍),中国汉族传统面食之一,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

声明:《传统蜡染简介 蜡染 蜡染-简介,蜡染-历史追溯》为网友高傲的自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