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周兴铭 周兴铭-人物简介,周兴铭-人生经历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专家。1938年12月4日生于上海(原籍宁波余姚)。1962年毕业于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职委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60年代初参加晶体管计算机研制,解决了锗晶体管抗干扰、抗高温的技术难关。60年代中期从事研制潜艇射击指挥仪用计算机,提出了总体方案,并设计定型高抗干扰集成电路。

周兴铭_周兴铭 -人物简介


周兴铭

计算机专家。原籍浙江余姚,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军事工程学院电子计算机专业。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实验室教授。60年代初到70年代后期,先后参加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百万次级大型计算机的研制,从事总体方案研究。系统逻辑设计、电路设计与研制以及系统调试等工作,在锗晶体管电路抗高温稳定性、TTL信号传输抗干扰以及快速除法算法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工作。70年代后期到1992年,先后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I(主机系统负责人),我国第一台全数字实时仿真计算机银河仿I (总负责人),我国第一台面向科学/工程计算的并行巨型计算机银河II(总设计师),主持,领导研制全过程,在总体方案、CPU结构、RAS技术方案、系统接口协议等方面都做出了创新性工作,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他近年的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计算、移动计算和微处理器体系结构。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周兴铭1962年毕业于军事工程学院。历任军事工程学院、长沙工学院助教,长沙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计算机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职委员,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 60年代初,参加晶体管计算机研制,从事数学电路设计、系统逻辑设计和系统调试,解决了锗晶体管抗干扰、抗高温的技术难关,是主要完成者。该机是我国最早的晶体管计算机之一,曾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60年代中期,从事潜艇射击指挥仪用计算机的研制工作,是研制负责人之一,提出了该机的总体方案,并设计定型高抗干扰集成电路。该机是我国最早集成电路计算机之一。 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后期,参加151百万次级集成电路通用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任运控分系统负责人,为该机设计了高速集成电路运算控制器,解决了算法设计、电路设计、信号传输等方面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了机器主频和程度。该机用作“远望一号”远洋测量船的中心计算机。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参与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I”的研制工作,任总体组成员及主机系统(除主存外)研制负责人,提出了主机系统调试,并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 1982-1985年,作为总负责人,主持“银河-I”全数字仿真计算机的研制工作,提出系统研制方案,解决了该系统核心部分-主控部件的结构设计和接口协议等关键技术,为我国仿真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6-1992年,主持银河-II0并行巨型机的研制工作,任总设计师(兼工程指挥),提出4CPU多机总体方案,CPU结构方案,I/O子系统方案及RAS技术方案等,主持解决了系统设计、生产调试中许多技术难点,取得20项技术创新与上新水平,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银河-1”巨型计算机获中央军委科技成果奖特等奖,是主要完成者;银河-仿1全数字仿真计算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第一完成者;银河-II并行巨型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第一完成者。 发表论文、研究技术报告几十篇,专著1本。 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周兴铭_周兴铭 -人生经历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周兴铭 周兴铭-人物简介,周兴铭-人生经历

周兴铭1968年初夏,野蛮荒唐“大革文化命”的运动正在北国哈尔滨疯狂地进行,在高等学府哈军工大学里,一个不满30岁的年轻人突然被宣布隔离审查,“欲加之罪”的原因是他跟一个派系头头同住一个宿舍,且他出身于资本家的家庭。八个月后,这个年轻人又下放到柳河“五七”干校接受“改造”,整天干起了锯木头的粗活儿,最终以电锯锯断了他一截左手手指而宣告“改造”结束,而由此也剥夺了他近一年的科研才华。这个人就是后来脱颖而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兴铭先生。

周兴铭先生1938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从小天资聪颖,在学校一直是学习尖子,是名列前茅的高材生,他14岁入少先队,15岁入共青团。1956年,哈尔滨军工大学到上海徐汇中学遴选人才,在几百个学生中,周兴铭这个18岁的小伙子是中选的四个学生之一。从此,聪明的天赋为他从事计算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60年,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同我国签订的数百个合同,撤走专家,年轻的共和国从此一切都靠自力更力,周兴铭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学校挑选提前到教研室工作。1962年,“901”晶体管计算机样机研制成功,年仅24岁的周兴铭作为研制组的一员,初步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

1965年,周兴铭和金士尧一起,在陈希亚教授带领下,共同负责代号为“030”的我国最早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设计目标是每秒运算一万次。可惜因为本文开头所讲的原因而使他未能始终参与以竟全功。

1969年11月,国防科工委决定研制“718”计算机,设计指标为每秒运算100万次,主频4兆,周兴铭施展才华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心如烈火,主动给担任总指挥的慈云桂教授写信请缨。慈教授也欣然点将,让他担任运控系统的负责人。该工程刚上马,正碰上学校整体搬迁长沙,百废待举,加之两个孩子正在幼年,更有小妹英年早逝,母亲远居上海,身罹绝症,真是内外交困,打击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周兴铭却毅然决定妻子退伍带着孩子赴上海照顾母亲,自己则孤身一人碾转于北京、长沙,开始“718”机研制的“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百万次计算机终于胜利地通过联调和稳定性调试,顺利地登上了“远望1号”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封闭已久的国门,研制“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的战斗也同时吹响了战斗号角,周兴铭又充当了主将,搞巨型机的核心――主机,主频设计指标20兆。通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钻研,“银河”亿次巨型机在1983年11月诞生了,作为主要设计者之一,周兴铭兴奋得热泪盈眶。

1987年,“银河――Ⅱ”10亿次运行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又在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拉开帷幕,周兴铭担任总设计师,他克服重重困难,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终于使“银河――Ⅱ”10亿巨型计算机于1992年11月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面对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的贺电,面对江泽民、李鹏、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70103/168738.html

更多阅读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柳残阳 柳残阳-简介,柳残阳-人生经历

柳残阳,本名高见几,山东青岛人。1961年出版处女作《玉面修罗》时,虽已崭露头角,但技巧未臻圆熟。继作《天佛掌》,文笔虽较新颖,然犹未能摆脱“家难奇遇复仇”的传统窠臼。直到1966年左右,《枭霸》、《枭中雄》兄弟作接连出版,叙述绿林枭雄燕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赵一荻 赵一荻-人物简介,赵一荻-人生经历

赵一荻(1912-2000),女,又名绮霞,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她与张学良将军传奇般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魄。赵四逝世的消息在美国华人中再次激起了感情的涟漪,人们情不自禁

声明:《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周兴铭 周兴铭-人物简介,周兴铭-人生经历》为网友把梦护好别碎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