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27陶罐和铁罐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铁罐和一只陶罐,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宝贝,铁罐却无影无踪。故事告诉人们,人各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处。????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语言、神态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篇寓言故事还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随着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为前面刚学过第26课《科利亚的木匣》,学生明白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很容易理解这一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二类字。会写出14个一类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4、抄写表现铁罐和陶罐神态和动作的语句,积累语言。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怎么检查预习?我自创了一种创三关形式,用着觉得挺好,关键是学生也挺喜欢。

第一关生字关。老师检查预习字词,第一步是要读准字音,第二步是抽查有关词语,其中对词素有“御” “流逝”等作简要解释,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第二关是课文关:??分节(一人一节)读课文,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也就进入第三关问题关。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  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二、提出一个大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你的根据。

陶罐的用横线画,铁罐的用波浪线画。

学生听到我的前半句,唰就举起手来了,听到后半句又把手放下,赶紧低下头从书上找句子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能幅射全篇,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7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_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老师们,我们也在书上画一画吧。

学生的回答很统一,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陶罐。怎么奚落陶罐呢?从课文中找句子。仗着自己硬,威胁铁罐,要把铁罐碰成碎片,说陶罐要不了几天,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铁罐“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陶罐却自始至终谦虚和自尊。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层层递进地理解了“奚落” 的意思。

有一个学生很有见解。他说:铁罐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陶罐完好无损,而铁罐却无影无踪了。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做一个拓展:

铁罐这样做好吗?学生自然回答不好,教师可以再次创设情境:既然铁罐这样做不好,我们就得劝劝他。你怎么劝他呢?

喜欢陶罐,因为谦虚,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

这里也可以抓住一个细节进行拓展:

在第五自然段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这几句话是陶罐受到铁罐奚落之后的据理力争。 “再说”后面的省略号,略去了一些别的理由,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补充。。。。。。从下文许多年代以后陶罐光洁如新、铁罐消失得无踪无影可以看得出来。学生还补充:陶罐盛东西的面更广,鸡、鸭、鱼、肉可以隔夜盛放,不变质,而铁罐却不行。在和学生共同解决这个大问题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板书: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礼

对照板书,提出问题:“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自然引出对长短处辨证看法的寓意,: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避免了说教式让学生猜寓意的做法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27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_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分角色朗读课文,主要是指课文的前半部分。铁罐“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陶罐却自始至终谦虚和自尊。分角色朗读,要把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要抓住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

我的普通话不标准,水平有限,一般不示范,是发动学生读。我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一句,你觉得该怎样读,大胆地说出你的理解和看法。  (学生练读后说 1:我觉得把‘敢’字读重音好,表示你陶罐是没有胆量碰我的。表现出铁罐的傲慢。  学生2:我读时重音放在‘我’字,说明铁罐认为自己是十分结实、了不起的。你陶罐算什么东西!  学生3:我认为读"你敢碰我吗?"时,可以昂着头,高声读。"陶罐子!"可以降低语调,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轻蔑。  老师:同学们说得可真有道理,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大声读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不相同,读出来的感情就各不相同,只要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只要是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就行了。

 在分角色朗读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小 插曲。有一个学生提出第7自然段有一句话

?“何必这样说呢?”标点用得不对。这一句既不是疑问句,也不是反问句,是不赞成对方的话,不必这样说的意思,没有询问对方的意思,是不是课文写错了?把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比较合适。。另一个学生说:这一段后面有一个叹号了,干脆用句号吧!???????

他这一说不少学生跟着说:对,越读越觉得不对味。

我试着读了读,确实是这样,但没敢当裁判,就含糊地处理了:说:同学们一旦把书读进去,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这是真正用心在读书,就按你的理解来读。

四、写生字

陶的书写里面的容易出头,

荒,不要多加一点。

捧,容易与棒混合,木棒是木头,用手捧。可以用形近字组词来区别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拓展思维,改写寓言

本课表达上的特点:语言、神态描写生动具体,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印象,我想利用陶罐、铁罐之间反串角色,仿照课文编故事。

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印象,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都喜欢陶罐,没有一个喜欢铁罐的。被课文限制住思维了。

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铁罐就没有一点优点吗?学生说有,它铁罐坚固,不容易破碎。但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我又问:陶罐就没有缺点吗?学生说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我说:同学们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易氧化  ??????????陶罐优点:美观、不怕氧化,缺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还是《陶罐和铁罐》  学生你一句我一句,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一个家庭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铁罐装垃圾,陶罐装鲜花。  陶罐看不起铁罐,觉得它长得太难看了,不愿和它在一起。一天陶罐说:“铁罐子,你敢上来跟我比试比试谁美吗?”铁罐说:“您是很美,但那是有花儿给您装扮,没有了花,你和我一样”“别说了,自己不美还找借口,”陶罐气呼呼地说。铁罐平静地说:别争了,“咱们俩还是和睦相处吧!”陶罐说:你这丑陋的东西,你怎么能和我相提并论,和睦相处哪?和你在一起让我感到耻辱,您的样子会使我作呕。”铁罐不再理会陶罐。  有一次,花儿干枯了,陶罐没有以前那么美了,主人把它和铁罐放在一起,当作垃圾桶,一天,女主人的儿子踢足球,一不小心,足球飞过来,把陶罐打得粉碎,主人把碎片扫起来,放进铁罐里。铁罐说:“兄弟,现在你还美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深入地认识到陶罐和铁罐各有优点和缺点,而不是局限于课文内容。

27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_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这也是为下面的创编寓言做铺垫。

三、???创编一则寓言故事。

上个星期五开会,韩老师对我们提出要求,要渗透从课文中学作文,这一篇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非常生动具体,值得学习,学生刚学过课文,印象深刻,现场作文,效果应该不错。

四、????。

在提出作文内容之前我又和学生一起观察插图,强化学生对本课语言、神态的印象

用好书上和插图,很省事,我们平时都很忙,没那么多时间,把现有的资料充分利用好就行。

?

看书上的插图,哪个是铁罐?哪个是陶罐?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观察的还是很仔细:左边的是铁罐,铁罐的眉毛都立起来了。说明它特别生气,眼睛半开半合,不爱搭理人。有个学生说是横眉立目。嘴噘着,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陶罐的脸笑眯眯的,一幅很和善的样子,觉得他很和气。

没有人告诉我们哪个哪个是铁罐?哪个是陶罐?但我们根据书上的描写,就能看出来,这说明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注意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也会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出示作文要求: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故事,说明这个道理。有两个学生马上想到了学过〈小枣树和小柳树。〈骆驼和羊〉

学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学生编的寓言题目。有 

《大海和小溪》。  《手机与BP机》。  《墨水和钢笔》。   

《鲜花和绿叶》。  《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大树和小草》。  《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黑猫和白猫》??????

猫和狗

梅花和雪花

现场交流:学生读完我接着简单地点评,

我选了两篇优秀作文:

 一篇是,《黑猫和白猫》。  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白猫昂着头,得意洋洋地说。黑猫和气地回答:“不敢,白猫兄弟,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黑猫只好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

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嗖”的一下蹿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学生读到这里就完了,

27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_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我说:我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  生:(接下去编)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漂亮,为什么不留我下呢?”老奶奶笑着说:“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捉住老鼠的才是好猫!”

我说:对: 能逮到耗子的才是好猫!”生笑

?

  第二篇:《梅花和雪花》。  美丽的小花园里,种着几株梅花。梅花不畏严寒,静静地开放,飘过阵阵清香。下雪了,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那么洁白,那么可爱。梅花看了看雪花,傲慢地说:“你也配叫花?一点香味也没有。你有我香吗?”雪花也不服气,讥笑梅花:“你有我白吗?等到你变得像我一样洁白再和我说话吧!”它们俩正在争吵,这时,走过来一只大狗熊……(因为冬天狗熊是冬眠的,这个学生可能忘了。)

我说,停!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能出来个大狗熊呢?改成“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继续往下编,

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问梅花:“你有雪花白吗?”梅花不情愿地说:“不如她白。”诗人又对雪花说:“你有梅花香吗?”雪花摇摇头说:“没有她香。”诗人说:“对,你们各有所长,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在这里,我觉得这个结尾太平淡,我说我们背过宋代诗人卢梅坡的诗〈雪梅〉,学生都背过这首诗,就齐背起来: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2088.html

更多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专题讲座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陈芳(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一、什么是教学设计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腾蛟一小林素君 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

转载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ppt

原文地址: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作者:潘仪岚1、长城和运河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一类生字9个,会读二类生字2个。重点识记“驾、蜒、”的字形;辨析多音字“行、曲、折”;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

感悟 积累 运用——《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

声明:《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为网友剑鎮山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