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口炎性腹泻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疾病概述,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tropical sprue)又称热带脂肪泻,是空肠中细菌过度繁殖引起黏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后期可发生吸收不良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及多种营养缺乏,主要在热带流行。近年来已将发生在热带的本病归类于“感染性小肠吸收不良”类型,并将本病分为寄生虫性(即贾第虫病)及非寄生虫性(热带口炎性腹泻)两种,后者的轻型又称热带性肠病。

疾病名称: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疾病别名:热带脂肪泻;热带口炎性腹泻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疾病概述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tropical sprue)又称热带脂肪泻,是空肠中细菌过度繁殖引起黏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后期可发生吸收不良的疾病。临床上分为三期:腹泻吸收不良期,营养缺乏期和贫血期。第1 期又称早期,表现为腹泻、乏力、衰弱及体重下降,甚至出现脂肪泻;第2期以出现营养缺乏为特征,临床上出现舌炎、口炎、唇干裂及过度角化;第3 期以出现大细胞贫血为特征,其他期的临床表现亦加重。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疾病描述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tropical sprue)又称热带脂肪泻,是空肠中细菌过度繁殖引起黏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后期可发生吸收不良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及多种营养缺乏,主要在热带流行。近年来已将发生在热带的本病归类于“感染性小肠吸收不良”类型,并将本病分为寄生虫性(即贾第虫病)及非寄生虫性(热带口炎性腹泻)两种,后者的轻型又称热带性肠病。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症状体征

此病临床经过3 个演变期:腹泻吸收不良期,营养缺乏期和贫血期。第1 期又称早期,表现为腹泻、乏力、衰弱及体重下降,甚至出现脂肪泻;第2期以出现营养缺乏为特征,临床上出现舌炎、口炎、唇干裂及过度角化;第3 期以出现大细胞贫血为特征,其他期的临床表现亦加重。一般热带居住2~4 年可出现以上演变。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但一些现象使人高度怀疑本病与传染有关。
1.本病有季节性。
2.流行性。
3.外来旅行者也可以得病。
4.同居一处者发病率高。
5.广谱抗生素治疗有效。
但粪便及小肠内容物培养尚未发现病原细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亦未见肠黏膜中有病原菌。小肠吸取物作病毒分离、厌氧菌及真菌检查亦未成功。营养缺乏如缺乏蛋白、维生素B12、叶酸等,可能是继发因素,而非主要病因。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病理生理

多数有浅表性胃炎,少数有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减低,20%的病人完全无酸,以致铁及维生素B12 吸收障碍。小肠黏膜绒毛变形、粗大、变平、不规则。根据222 个活检标本分析其黏膜形态如下:指状4%,叶状40%,脊状26%,卷曲28%,扁平2%。镜检空肠黏膜活组织检查,一般腺窝变长,绒毛变厚变宽,腺窝细胞胞核肥大,嗜银细胞增加,但Paneth 细胞正常。上皮细胞大小不等,呈四方形甚至变成扁平形。杯细胞在黏膜表面减少,但腺窝内增加。上皮细胞酶活力减低,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检查可见微绒毛不规则,成团或分段。微粒体和线粒体均增加。由于肠黏膜的器质性改变,不但营养物质不能吸收,反而丢失大量蛋白及盐类。1/3 的病人有脂肪便,与饮食的脂肪关系密切。另外也与脂肪种类有关,长链脂肪不易吸收随粪便排出,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的检查中链脂肪易吸收不致引起脂肪便。用I31I-PVP 或白蛋白试验证明肠道丢失蛋白。口服蛋白耐量试验,也说明吸收延缓。当然低蛋白血症的原因还不止于此,因为这些病人,食欲不好入量减少,加之肝功不良蛋白合成也减少,1/2 的病人葡萄糖耐量试验不正常,其他乳糖及蔗糖耐量试验,均说明吸收功能减低。木糖吸收试验,300 病人中有94%尿排出量减少,说明单糖吸收也受到影响。维生素A 吸收试验不正常者占3/4。维生素B12 吸收不正常者占59%~65%。叶酸吸收不良以致引起大细胞性贫血。根据6 位作者576 例慢性热带性口炎性腹泻的统计分析,空肠黏膜病变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关系密切。空肠有病变者占73%~100%;脂肪吸收障碍占50%~90%;木糖吸收障碍占73%~100%;维生素B12 吸收障碍占65%~100%。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诊断检查

诊断:临床出现腹泻,有热带地区居住史应怀疑本病,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和活组织病理变化有助于进一步确诊。
实验室检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清胡萝卜素、维生素A、白蛋白、胆固醇及钙常低于正常。D-木糖试验吸收试验示吸收减少。24h 粪脂肪测定不正常,脂肪泻见于50%~90%,是肠细胞转运缺陷的结果。乳糖氢呼气试验阳性。维生素B12 吸收试验呈异常,但抗生素治疗后,维生素B12 吸收迅即恢复正常。葡萄糖耐量试验低于正常。氨基酸和二肽、叶酸吸收均减低。钙的吸收也降低,部分是因为维生素D 缺乏。部分可有蛋白质丢失性肠病,低白蛋白血症。
其他辅助检查: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1.X 线 早期,空肠可有显著的结构异常,但以后可累及全部小肠。
2.组织学 可见隐窝伸长,绒毛变宽、缩短,固有层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和上皮表面异常。10%患者的黏膜可完全扁平。光镜下基底膜增厚,电镜见一种致密物质在邻近正常基底膜层积聚。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鉴别诊断

诊断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肠道寄生虫病 如贾弟鞭毛虫、阿米巴等,大便虫卵检查及寄生虫检查有助于鉴别。
2.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均可出现吸收不良,但它们均有各自的X 线特点。
3.麦胶引起的肠病 也可在热带发生。
4.维生素B12 缺乏 B12 缺乏也可以导致木糖吸收不良并引起空肠黏膜的不正常。治疗后可使吸收功能恢复,贫血纠正(B12 治疗)有助于鉴别。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富于营养的饮食及其他辅助治疗,如补液、调整电解质平衡。腹泻次数多者可给止泻药如复方苯乙哌啶、异蒙停等。
2.药物治疗 叶酸及维生素B12 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治疗剂量可使贫血及舌炎迅速恢复,食欲旺盛体重增加,肠黏膜病变亦有改善,肠黏膜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也增加。虽然如此,但肠道症状及吸收不良情况还要持续很长时间,因此还要持续给药。每月维生素B12 1000mg 肌注,叶酸15~30mg/d,维持量1mg,3 次/d,持续1 年。为了加速缓解可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0.25~0.5g,4 次/d,共用30 天,维持量0.25~0.5g,2 次/d,共用5 个月。肠道不吸收抗生素磺胺(sulfonamide)与四环素同样有效。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预防预后

预后:经治疗后本病预后良好,移居温带者一般不大会复发,但如仍居住热带流行区,仍有复发的机会。
预防: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并发症状

维生素A 吸收试验不正常者占3/4。维生素B12吸收不正常者占59%~65%。叶酸吸收不良以致引起大细胞性贫血。

热带口炎性腹泻_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流行病学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常见于热带居民,世界范围内以南美北部,非洲中西热部,印度大部及东南亚各国为多见,男女均可罹患。

热带口炎性腹泻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疾病概述,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90103/175635.html

更多阅读

非洲游攻略:坦桑尼亚旅游须知!

坦桑尼亚海拔5000至7000英尺,它北部地区的干燥、晴朗的天气一点都不像电影《泰山》里所描述的潮湿的非洲原始丛林那样。这里的天气一年四季如春,白天气温在70-80华氏度,晚上60华氏度。从六月到八月,气温开始慢慢降低,范围在50-75华氏度

遭遇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图片

这已经是十多天以前的事,现在补记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因多多班里发现一个手足口和一个疱疹性口炎病例,6月13日,幼儿园通知他们全班小朋友停课两周在家里观察。6月15日,上午我带他出去玩,回来之后他有点没精神,居然在午饭前就有点犯困。午饭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狭炎的区别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家有宝宝的家长要注意了,最近,一种儿童病在“肆虐”:疱疹性咽峡炎,这一疾病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容易与手足口病混淆。如果发现宝宝发烧不退,流口水、厌食,就要怀疑是此病,应尽早带宝宝去医院诊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陡增5岁的淘淘一天

异枝麒麟菜 珍珠麒麟菜图片

(科普,转载)异枝麒麟菜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热带性海藻,是卡拉胶工业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生产卡拉胶所需的异枝麒麟菜几乎全部要靠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异枝麒麟菜原产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的琉球群

GIN酒知識 红酒知识

琴酒(GIN),又称"金酒"或"杜松子酒",是人类第一种为特殊目的所造的烈酒,琴酒的故乡在荷兰,它起源于1660年,最先是由一位荷兰的大学教授席尔毕斯(Sylvius)所发明,其目的是为了让荷兰人预防感染热带性疾病,最初是作为利尿、清热的药剂使用。不久

声明:《热带口炎性腹泻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热带性口炎性腹泻-疾病概述,热带性口炎性腹泻》为网友怎么舍得你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