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生平 博古 博古-人物简介,博古-人物生平

博古(1907年5月14日-1946年4月8日),原名秦邦宪,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

博古生平_博古 -人物简介


毛泽东和周恩来、博古在延安原名秦邦宪,博古是其化名(此名为俄语“上帝”的音译)。乳名长林,字则民,中国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之一。

博古与王明、张闻天等人是苏联留学期间的同学,与其他同期的同学合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回国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31年9月-1935年1月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博古在六届四中全会当选政治局委员和常委,深受王明路线影响,负责上海临时中央的领导。1933年初迁到瑞金,对中央苏区的影响更大。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国民政府围剿中,与周恩来、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组成三人团主持军事决策。据称博古等人过于听从李德的的指挥,使红军伤亡惨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延安时期继续出任政治局委员,兼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与王明、周恩来在武汉为抗日宣传做了大量贡献。

博古在遵义会议后虽然失去了党最高领导人地位,但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他是中央红军与张国焘红四方面军较量的重要人物,在涉及中央红军内部利益时,他当时站在红一方面军一边。

博古和周恩来、叶剑英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因此,他们被中央派遣去南京参与国共合作的谈判,并取得成功。博古在新四军组建初期也有功劳。博古是中共长江局成员,参与领导了武汉会战期间的抗日宣传。博古回到延安后,领导创办了《解放日报》,这是中央机关报。

延安整风时期博古曾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其兼任的理论性职务和宣传阵地都被迫交出,也退出中共七大政治局。中共七大选出的44名中央委员中,和王明排名最后两位。

1946年4月8日由重庆飞延安,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两项纪录

博古在中共党史上创下了两项迄今未曾打破的“纪录”:

第一,他被指定为中共中央总负责时,连中央委员都不是,这样的“跃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第二,他当时不过24岁,是中共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人称“中共中央的小伙子”。

博古生平_博古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博古同志在延安机场博古原名秦邦宪,又名,乳名长林,字则民,1907年五月十四日生,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出身望族。9岁丧父,家境清寒,免费入秦氏公学读书,后进无锡省立第三师范附小就读。他性格沉静,喜读古文,故自取别名博古。

博古少年时家境清贫。其父不得不将城中耆英里的祖遗老宅卖掉,租凭族人秦琢如家宅(今崇宁路一百十二号)居住。秦宅宽敞,始建于清光绪末年。秦邦宪家租住的是其家宅第三进三间平屋,面积为八十九平方米,石库墙门后背装饰有砖刻“进德修业”四字。其父病逝,家庭经济更加困难。秦邦宪和弟邦礼、妹邦范,在母亲朱氏抚育下生活、读书。

自1916年至1920年,秦邦宪先后就读于秦氏公学、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小。

1921年夏,考入苏州省立第二工业专门学校纺织科。在校阅读进步书刊,议论时政,向往革命,思想活跃。

1924年,先后参加中国孤星社和锡社。后被推选为锡社执行委员兼社刊《无锡评论》编辑部主任。民国14年,经同学周学熙介绍,相继加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卅惨案发生后,抱病坚持参加苏州学生的反帝示威游行和募捐活动。不久,又积极参加无锡后援会的工作,发表演说,查禁仇货,并在《血泪潮》、《无锡评论》上发表《病榻琐记》、《论军事教育》、《五卅惨案中的无锡舆论界》等随笔和政论。

博古生平 博古 博古-人物简介,博古-人物生平

加入中共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自右至左)1925年秋,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初,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宣传部干事,同年秋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5月,在莫斯科与同学刘群先结婚。

1930年5月回国,先后在中国总工会宣传部、上海工联宣传部工作,编辑《劳动报》、《工人小报》。

1931年1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4月改任青年团中央书记。9月,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组成,他是主要负责人。

成为最高领导

1933年初,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5月增补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在担任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职务期间,积极推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在1933年9月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时,他和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在作战指导下实行了一系列错误原则,致使中央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给党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被取消中共中央总负责人职务,先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等。

总负责时期的不当举措
博古负总责的时期,犯了路线错误。他在党的七次代表大会前与大会上大包大揽地检讨说:“我应向党所负的责任就在于执行了这个路线,而且在执行中把它发挥了,极端化了。”在1935年元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著名的遵义会议上,博古作了初步检讨,承认五次反“围剿”失败,撤出中央苏区,不能不开始长征。其间,1933年冬福建省发生了抗日反蒋的事变,博古赞成与福建合作,但因共产国际与党内多数领导人反对与福建人民政府合作,博古只好放弃个人意见,服从上级与服从多数而错失良机。

总负责时期的正确举措
博古负总责时犯过路线错误,但在任用干部上做过好事,在1934年12月以前,中央秘书长是由邓颖超担任的,她患肺结核辞职,12月18日后,改由邓小平接任,邓小平以此职务参加了遵义会议,1935年夏邓小平到部队,中央秘书长的职务改由刘英接任,这是许多相关的人都证实了的。
其实,博古参加四次反“围剿”已经体会到发动农民进行游击战争的重要。他在总结四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时说:“在粉碎敌人四次‘围剿’中,游击战争的开展,非常不够,没有充分组织游击部队,有计划的配合红军作战。”当时我们如果“有一支像从前朱、毛、彭、黄的游击队伍,即你们的胜利,一定要比现在大得多。”

抗战时期的博古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秦邦宪与周恩来等人赶赴西安,促使了西安事变顺利和平解决。1937年1月,秦邦宪被任命为新华通讯社社长,1941年3月,秦邦宪任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为建立一支新型的新闻队伍做了大量工作。

解除总负责后
遵义会议,作出以下决定:
1.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
3.常委再进行分工;

4.取消博古、李德与周恩来的军事领导3人小组,由朱德总司令与周恩来政委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为军事指挥最后下决心的负责人。18日,博古召集常委研究分工,确定周恩来指挥军事,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助手,张闻天负责宣传,博古负责组织。作为党中央的书记博古又让出许多权力。一般书籍上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与军内的领导地位,是仅指思想上说的,是阶段性的说法,没有组织决定。遵义会议后,长征队伍路经打鼓新场时,成立毛泽东、周恩来与王稼祥组成的3人军事指挥团,这个3人团代替了以前的3人军事领导小组,毛泽东开始正式成为党的军事负责人。
遵义会议后,约半个月,博古在行军中沉默寡言,减食少睡。《遵义会议文献》中,“关于洛甫(作者注:即张闻天)代替博古职务”的记载“是1935年2月5日前后”,“行军到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鸡鸣三省一带宿营时”,“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具体地说,这个鸡鸣三省的宿营地是云南省威信县水田寨花房子村。我怎么能说出宿营的村名呢,是请教了博古的胞弟秦邦礼的儿子秦福铨的,他是听父亲和潘汉年说的。

毛泽东与周恩来、张闻天商量,由张闻天代替博古的工作。周恩来到博古处,一进门,周恩来就说:“邦宪弟,近来身体怎样?听说这些日子你饭量减少,人也瘦了,润之让我来看看你有什么需要。”博古说:“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周恩来就谈了他们想让洛甫接替博古的事。博古当即坦然地把中央委员会的印章、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印章与中央书记的条形章交给周恩来,并说明把文件担子挑到张闻天处。博古为了革命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让出领导岗位,可见一位真正革命者的坦荡胸怀。我找不到具体的确切的张闻天代替博古的文件档案,这情况也是向秦福铨请教得来的。
谈话最后周恩来将洛甫起草的,毛泽东、洛甫、周恩来与王稼祥都看过的《遵义会议决议》交给博古。博古说我看完就还给你,你叫潘汉年到我处来一下。
潘汉年精明能干,记忆力特强,读物过目不忘,能背诵电报密码,是王明赴莫斯科以前与博古约定的联络员。博古向潘汉年谈遵义会议的经过和与周恩来谈话的经过。博古又说交权不仅仅是交三颗印章和文件箱,还要向共产国际报告,共产国际不承认,这个权还是交不出去。我们商量好,让你与陈云两个人去莫斯科报告,你俩分开走,不管谁先到,报告以你为主,陈云补充。2月7日张闻天通知潘汉年与陈云赴莫斯科,9日陈云出发,10日潘汉年也走。1935年9月中旬潘汉年与陈云向王明作了汇报。王明对博古交权表示遗憾,对张闻天上台还能接受。1935年10月20日共产国际批准张闻天为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张闻天上台也符合组织手续。
1946年,秦邦宪等人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担任宪草小组委员会中共委员。王若飞、秦邦宪等于4月8日乘美国运输机回延安向中央汇报请示。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机包括叶挺将军、王若飞等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延安时期


满脸笑容的博古1935年10月,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任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西安,协助周恩来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对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37年1月新华通讯社建立,被任命为第一任社长。不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前往南京、武汉、重庆等地参加国共谈判。

1937年初,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7月任中共驻南京代表,12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兼组织部长。

1938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兼组织部长。后来长江局撤销,成立南方局,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组织部长。

1940年底,返回延安,续任新华通讯社社长。

1941年创办《解放日报》,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兼解放日报社和新华通讯社社长,为党的新闻事业和解放区新闻机构的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

在延安整风期间和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诚恳地作了自我检查。

1945年6月,在中共第七次中国代表大会上作了深刻的检查,当选为中央委员。

遇难

1946年2月,作为中共代表去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宪章审议小组的工作。

王若飞、秦邦宪等于4月8日乘美国运输机回延安向中央汇报请示。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机包括叶挺将军、王若飞等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时年39岁。

博古生平_博古 -大事年表

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0年,在上海编辑《劳工报》;

1934年,被选为中共总书记;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作了深刻检查,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3月,作为中共代表之一,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1946年4月8日,乘美机由重庆飞延安途中,遇雾撞山焚毁,当即遇难。

博古生平_博古 -个人作品

博古精通俄文,生前译有《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卡尔・马克思》等等,为在中国共产党范围内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作了重要贡献。

博古生平_博古 -博古后人

育有一子秦铁。
育有一女儿秦新华,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长时间从事临床医疗科研保健工作,一九八五年从临床调入卫生部工作任副司长(兼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后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从1989年出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会长以来,为了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协助政府和卫生等部门推动我国优生优育事业的发展。组织推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优生优育协会、组建了18个专业性分支机构,其机构成员和协会理事已有400余位,分布在各省市的医学院校、科研机构、保健等有关企事业等单位,形成一个很大的社会群体和工作网络,为协会组织开展优生优育优教科研、进行“三优”知识宣传、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项活动的进行。
秦新华女士非常痴迷于刻瓷艺术,曾亲赴陶瓷名城山东省淄博拜师于艺术大师昃秀花女士学习刻瓷艺术。

博古生平_博古 -无锡故居


博古故居博古故居位于无锡市中心崇宁路上,原为无锡地方名流、秦邦宪族叔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建于清光绪末年 。故居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放眼望去,青砖黛瓦,庭院抱厦,马头墙矗立,为一组典型的江南民居。秦邦宪故居2002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2003年启动故居修复,2004年底竣工,总投资1100万元。

杨尚昆题写了“秦邦宪故居”匾额,薄一波题写了《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名。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携夫人,省委副书记任彦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锦,副省长张桃林,无锡市领导杨卫泽、毛小平等和秦邦宪的亲属、秦邦宪学习和工作过的单位代表等300余人出席了故居开放仪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1360.html

更多阅读

高椅古村 高椅古村-简介,高椅古村-景区概述

高椅古村,是湖南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建筑村落,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馆”。2002年5月,被正式批准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椅位于湘西南的会同县境内。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宛

贺知章 贺知章-生平,贺知章-人物简介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

西子可儿 西子可儿-人物简介,西子可儿-博文原文

西子可儿,杭州女教师,2011年教师节语出雷人,从为妓到求包养,迅速串红网络,引起热议。西子可儿_西子可儿 -人物简介西子可儿西子可儿,杭州女教师,凭2011年9月7日发表的博文瞬间走红网络,引起争议不断。而且正当“宁可从妓,绝不为师”这句出

邓稼先人物生平简介 姚依林 姚依林-生平,姚依林-人物简介

姚依林是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长期主持经济工作。姚依林(1917年9月6日-1994年12月11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曾用姚克广一名,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前副总理。姚依

声明:《博古生平 博古 博古-人物简介,博古-人物生平》为网友小气的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