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血液凝固-发生机理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这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在血液凝固过程后1~2小时,血凝块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发生收缩并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这种液体被称为血清。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这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在血液凝固过程后1~2小时,血凝块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发生收缩并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这种液体被称为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血液凝固

血凝固_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液和组织中直接产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公认的凝血因子共有12种,国际命名法用罗马数字编号。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激肽原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也都直接参与凝血过程。凝血因子中,因子IV是离子,其余凝血因子均是蛋白质,其中因子II、VII、IX、X、XI、XII均为蛋白内切酶。通常在血液中因子II、IX、X、XI、XII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经过激活才具有活性,被激活的酶称为这些因子的活性型,习惯上于该因子代号的右下角标“a”表示。如因子Xa等。因子III是以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因子XII正常时只存在于血管外的组织中。因子II、VII、IX、X都是在肝脏合成的,合成时需维生素K参与。因子VI已被取消。[1] 编号 同义名 编号 同义名 编号 同义名
因子I 纤维蛋白原 因子V 前加速素 因子X 斯图亚特因子
因子II 凝血酶原 因子VII 前转变素 因子XI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因子III 组织凝血激酶 因子VIII抗血友病因子因子XII接触因子
因子IV 钙离子 因子IX 血浆凝血激酶 因子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血凝固_血液凝固 -发生机理

脊椎动物的血液在出血时可凝成所谓血饼的凝血块,而起止血作用。关于血液凝固的机制,以“Morawitz学说(1903)”为首,曾先后创立了许多学说,但1963年,国际血液凝固因子名称选定委员会发表了人的凝血机制模式图,已被广泛接受。凝血分以下四个步骤。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开始到形成凝血酶之前为止,是由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系统组成 血液凝固的过程
。如图,左侧为内源性(血液的内在性)凝血机制,为血液的单独过程。血液与异物表面(血管壁的胶原纤维等)接触时,所谓接触因子的第XII因子和第XI因子就被激活,当第VI因子被激活后,它再使无活性的第IX因子活化。另一方面,血小板也在异物表面上粘着、凝集,并引起血小板变性(viscousme-tamorphosis)释放血小板第III因子。紧接着血浆中第VIII因子和钙离子与这些有活性的第XI因子和血小板第III因子发生反应,把无活性的第X因子激活。第V因子再和血小板第III因子作用于第X因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以上为内源性凝血的第一步、第二步的机制,但第一步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关于第二步,有把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血酶作为第二步的,不过也有把第X因子被激活以后的变化列为凝血的第二步的学说。图的右侧为外源性(组织起源性)机制,是组织液进入血液的过程,组织液中的有效成分促凝血酶原激酶和血浆中的第VII因子作用,使第X因子激活;第V因子和钙离子再协同地使活化的第X因子作用于凝血酶原。

凝血酶形成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过程。凝血第一步中被激活的第X因子和第V因子以及钙离子作用于凝血酶原使凝血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异亮氨酸的键发生断裂而形成凝血酶。这一步的反应是迅速的(W,H.Seegers.1973)。

血液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血液凝固-发生机理

纤维蛋白形成

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凝块的过程。由于凝血酶的作用,纤维蛋白原分子中α键与β键间的精氨酸-甘氨酸键被断裂,并释放纤维蛋白肽A和B,生成纤维蛋白单体(fibrinmon-omer)。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成为纤维蛋白多聚体,受凝血酶和钙离子的作用而活化的第VIII因子(转谷氨酰胺酶)再与钙离子共同地使纤维蛋白分子中的谷氨酰胺和赖氨酸间产生横键,而形成强固的纤维蛋白块。此外,在凝血第三步中,血液发生凝固而形成血饼,但随着时间的经过,由于血小板的血栓收缩蛋白的作用,可引起血饼收缩。通常讲的血液凝固是指到第三步为止。

纤维蛋白溶解

但在机体内还有如第四步:即包括由血纤维蛋白溶酶而引起的纤维蛋白溶解的一系列反应,因此这些反应也列入血液凝固的概念中。 在无脊椎动物中,鞘翅目昆虫的水鳖虫和龙虱的血液是完全不能凝固的。鳞翅目的蚕、蛱蝶、天蚕蛾等的幼虫以及摇蚊、琉璃星蜻蜓、四星蜻蜓等也接近于不能凝固。能发生血液凝固的有芜菁、蝼蛄、蝎蝽等。凝血的类型也有多种形式,有的为单纯的血细胞凝集,也有的为血浆的坚实凝固。甲壳类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发生血液凝固的动物,破坏的血小板能使其内部的原生质突出出来,逐渐地由细条状变成网眼状,除了能凝聚其它的血细胞外,同时也能使血浆凝固。各种阴离子均能阻碍海蛆的血浆凝固;另一方面而各种阳离子刚能促进血液凝固,只少数有阻碍作用。促进脊椎动物血液凝固的物质是多样的,而维生素K是与肝脏的生成凝血酶原复合体有关。阻碍物质(称为抗凝血物质)有肝素、水蛭素等。血液中加入草酸盐、柠檬酸钠、EDTA时,之所以有抗凝作用,就是由于钙离子被除去的缘故;血液在血管内之所以不凝固,是因为在正常血管内,接触因子未被激活和血浆中存在有抗凝血因子(抗凝血酶、肝素等)所致。

血凝固_血液凝固 -应用研究

凝血机制的研究,促进了对许多出血性疾病的认识,如血友病(病人凝血过程非常缓慢甚至微小的损伤也出血不止)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血浆中缺乏凝血因子VIII。又如发现凝血因子II、VII、IX、X都在肝脏中合成,在它们形成过程中需要维生素K参与。缺乏维生素K,将会出现出血倾向;应用维生素K,可以改善凝血不良的症状。此外,在实验室或临床工作中,可按需要针对凝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措施,达到延缓凝血或有效止血的目的。如手术后为防止出血,可在手术部位施加凝血酶、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还可用温热的纱布、棉花或明胶海绵按压伤口促凝止血。

血凝固_血液凝固 -所属分类


血液系统
现代医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30103/187544.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能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血液循环的运动

怎样能促进血液循环——简介在生活中血液循环不怎么好的,应该怎么去注重呢?下面就给大家仔细讲讲如何促进血液循环,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怎样能促进血液循环——方法/步骤怎样能促进血液循环 1、有氧运动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

血液循环不好怎么办 血液循环不好的症状

血液循环不好怎么办——简介有的朋友即使是在夏天,也会有手脚冰凉的情况,特别是女性,这说明血液循环不是很好,需要进行调理和保养。 血液循环不好怎么办——方法/步骤血液循环不好怎么办 1、

贱到骨髓,贱到血液里。 血液粘稠 骨髓瘤

何为贱人,有的人说这不是骂人的吗!其实不是,贱到骨髓,贱到血液里,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字,用情太深,真心换来的是无情。而我还要去执着,所以自己很贱,贱到骨髓,贱到血液里。她也很贱,无情无义,总是伤害我。说和我在一起很幸福,却不和我在一起,相信网

声明:《血液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血液凝固-发生机理》为网友灬亡灵勇士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