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潘阆 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②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③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注〗①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②三竺:指杭州飞来峰东南天竺山上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③白猿:相传晋代高僧慧理曾在灵隐畜养过一头白猿。

(1)词人“长忆西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分析。(3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主要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西山风景优美,名胜众多,可以游玩赏乐;②此处气候凉爽,酷热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适合休憩游玩;③此处可追缅高僧慧理,慰藉自己隐居湖山的愿望。(3分,3个要点,每对一个得1分。)

(2)运用对比手法(1分),西山的画图无法与真正的山峰相比(1分),突出西山的灵姿秀气(1分),表达自己对这一片美景的赞赏和喜爱(或不能隐于山林的遗憾也可)(1分)。(手法答“反衬”“虚实结合”“借物抒情(怀)”,分析得当也可)(4分)

【参考译文】

经常想起杭州的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峰后,冷泉亭上昔日我都曾游过,尤其是冷泉亭,三伏天清爽怡人好像是清秋。曾经攀高树的白猿,长啸一声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离别后,想念那里几次拿出画来看,总是没有真山的韵味。【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酒泉子潘阆 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赏析:

《酒泉子·长忆西山》以含蓄委婉的笔触,交替使用白描、绘神、想象、反衬等多种手法,回忆了杭州西山胜景,抒写了作者对西湖周围胜地的深挚眷恋。

上片起首一句点明题旨,然后直接进入回忆。第二句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第三句是近景小景,展现了广阔的背景以后,再专门回味游览冷泉这一名胜时的情形,自然也有举一点以见全貌的作用。以上两句是全篇中唯一正面写景的地方,但句中只标明地点方位和说明旧日曾经亲游,至于这里的风景到底怎样美好,作者却不直说。这样写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他们有可能填补出比任何笔墨、色彩都多得多、美得多的景象来,这是艺术空白的妙用。上片结尾一句意思是说这里游憩,即使酷热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如果说前两句写景只点出景哪里,是使用了艺术的拙笔的话,那么这一句无边的美景之上精心捕捉山光物态的神韵,则使用了艺术的巧笔。

过片两句是想象。冷泉亭左侧有呼猿洞,相传晋代僧人慧理曾蓄白猿于此。这两句虚事实写,更添了西山灵气。【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从内容上看,作者这两句中似乎还通过白猿的长啸而去,怀念杳无踪迹的慧理,然后再通过对慧理的追缅,遥寄自己许身湖山、与猿为侣的愿望。结拍两句,意思是说:别后因为甚思西山而不可得,只好找来西山的画图频频观看,但那上面终究找不出真山峰的美质来。这里用图画作为反衬,西山的灵姿秀气因此更为突出了。“欠峰峦”,指缺少峰峦,实际上是说没有好的峰峦。“画图”,别本作“画阑”(“阑”同“栏”),说诗人所处的地方多次凭阑而望,终是看不到西山那些优美的山峰。这样当然也通,但少了西山比图画更美丽这层意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40103/245952.html

更多阅读

读书笔记《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

穿越时空的物品向你述说:《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潘城《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英]尼尔·美格雷戈 著 余燕 译新星出版社2014年1月这部世界简史是大英博物馆从800万件馆藏中精选出100件,展现200万年的人类史。大英博物馆馆长亲自

潘阆《酒泉子》译文与赏析 酒泉子潘阆阅读答案

酒泉子 潘阆原词: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译文:常常想起以前观潮的时候,全城的人都抢着去看江上的景色。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

声明:《酒泉子潘阆 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为网友指浮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