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艾灸法 艾灸图书 马氏温灸法

《马氏温灸法》介绍

一、本书分为上、下篇

内容力求精练实用,并尽量兼顾专业读者及一般用灸自治患者、温灸爱好者的需要,可做为温灸临床手册使用。

二、上篇骱绍有关温灸的一般性知识及马少群温灸经验的一般性要点。

“灸史”一章,主要介绍历史中,灸法理论及各种具体灸法发展、沿革的情况,使初步灸法的读者对历史存在的一些灸法理论争议及各种灸法所具有的特点有所了解,并略知历代都有哪些较重要的有关灸法的医者,这对其具体研究温灸法及其他种类灸法亦或有所裨益。

在一篇,我们还重点讨论了艾灸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灸法“适用于寒、热、虚、实证”的认识。

上篇“常用穴”一章,各穴取法的内容,为避免引起混乱,皆依从全国中医学院统编教材《腧穴学》。一般患者取穴自灸,若不能全看懂事这些文字,可直接按所附图示取穴。因温灸筒的施灸面积较大,故取穴稍有偏移也能灸到所要灸的穴。

该章“特定穴”一项,未标出处的交会穴内容指出自《甲乙经》。

某穴主治某病,有针用灸,其效不尽不同。有时则大异。以往的针灸学医著。手腧穴的针、灸主治多混谈而不分,这是不妥的。我们所编的常用穴“主治汇要”一项的内容,主要是提供给用灸者作临床参考,故尽量集录历代灸疗专著及较重灸法的医著中关于腧穴主沼的记述。有些腧穴主治了够全者或以《腧穴学》、《针灸学辞典》补之。

该项以资料来源的年代先后顺序排列,若后面的资料中有与前面的资料重复的内容,均予删除,因这种情况很多,为使字面整齐,所删除部分一般未用删节号表示。

“主治汇要”一般首录最早的腧穴学经典著作《黄帝明堂经》的内容(均录自黄龙祥编《黄帝明堂经辑校》)。《黄帝明堂经》中录自《内经》的单纯关于腧穴针刺主治的内容予删。所汇《千金》。《千金翼》。《外台》、《资生》、《图翼》的内容,多是据《针灸学辞典》转录,这些资料中也难免杂有单纯针刺腧穴主治的成分,因时间所限,编者未及――核查原著以剔除之,是为遗憾。

马少群关于各穴主治的临床经验,凡与前人相同的,也不再收录。

马氏艾灸法 艾灸图书 马氏温灸法

艾灸图书 马氏温灸法_温灸

三、下篇以介绍马少群治疗各种病证的常规灸法及病例为主。

各病常规灸法是本书的“精华”,对专业读者有参考意义,而且也是患者用灸自治的依据。这些常规灸法是少群先生在数十年灸治临床中逐渐总结经验而形成的,所以一般较之于各病例实际所用灸法,更完善,更具普遍的适用性。下篇编入的病例,主要是少群在60-70年代记录中的部分验案。

四、本书引用历代著作多标以引用名

下列书名中;如重点的穴即是:《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堂经》、《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鲁千金要方》、《千金翼》、《外台秘要方》、《太平圣惠方》、《铜人腧穴外针灸图经》、《西方子明堂灸经》、《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循经考穴编》、《医宗金鉴》、《针灸真髓》、《针灸临床治疗学》。

施灸操作

(1)灸疗前的准备:取出温灸盒德内筒,装入拌好灸药的艾绒,用手指轻轻按一按表面的艾绒(不要按实),然后将内筒放入外筒,用火点燃中央部的艾绒(并不见火苗),放置室外,过18-25分钟后,灸盒底面触之烫手且烟已比较少,此时便盖上顶盖,取回使用。要注意,预燃不够,则施灸时艾火易灭,预燃过渡则使用时艾火不耐久。

(2)施灸:将灸盒(底面向下)隔几层布放置在灸位上即可,以被灸者感到舒服,热度足够又不烫皮肤为佳。如果过热,则增加隔布层数,若已隔多层布仍觉过热,可用布块罩在灸筒上面,这样出烟和进入空气减少,灸盒的温度即可减低,不够热则减少隔布,或将顶盖敞开片刻(但要小心不要让筒倾倒)。

(3)注意事项:进食后不要马上灸,不要空腹灸,其它时间均可灸,灸后宜避风寒,这样可避免风寒邪气乘穴道大开而侵入。在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温。

(4)副作用:温灸的副作用很少,只有少数患者,于灸后可见头晕口干,咽燥,鼻出血,纳呆,乏力等现象发生,上述情况应减少灸量。若施救过程中患者有些异常反应,可能属于施救不当,如反映强烈,医者须及时明辨酌情处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570103/303464.html

更多阅读

艾灸问答三 脾肾两虚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艾灸

潜龙先生你好!请教有关艾灸的问题:本人素来体胖,由于儿时不注意爱惜身体,所以身体很是孱弱,同时患有比较严重的眼病,高度近视,青光眼,平时滴用降眼压的药物,老是有视物模糊,视物不清的感觉,大便溏薄,小便频数,经常感觉精力不济,舌体胖大有齿痕,请中

马氏温灸法介绍 马氏温灸

马氏温灸法介绍1、马少群先生生平事迹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温灸术,并进行了改进,自成一体创立马氏温灸法,尔后九年,为人治病,虽然每每获效,尚不知温灸可治难病大症。至1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太冲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艾灸足三里自古作为保健要穴。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说明古人用艾灸足三里来治病养生,但古代多用瘢痕灸,现在多用温灸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膝下三寸外廉两筋间,举足取之。也就是: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

声明:《马氏艾灸法 艾灸图书 马氏温灸法》为网友高姿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