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la land 爱乐之城 如何评价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

现在回想起8月31日在威尼斯第一次看《爱乐之城》的情景,对整个故事和影片的了解仅限于前两版预告片,将将睡了6个小时,起了个大早赶8点半的场次。走进去刚刚坐定就是一个完全没想到的5分钟长镜头,大量的画面信息涌入大脑,根本来不及考虑这在技术上多难实现。120分钟后,被影片结尾的蒙太奇再次震撼,短短五分钟内对整部电影的回溯,依然是大脑反应不过来的信息量,只记得想要忍住但还是落下的眼泪,没有带纸巾的我狼狈不已。走出影厅之后是10点40,丝毫没有犹豫,直接扭头排进了同一个影厅11点的第二场放映。






如今前前后后在3个城市看了8次,写了上万的文字,采访了导演达米安·查泽雷和瑞安·高斯林,对这个细扣起来略有瑕疵的故事抽丝剥茧的有了太多自己本身的移情。从第一次看为影片所讲述的爱情所感动,到之后看到两人为了理想的奋不顾身,和在理想与爱情之间的博弈消耗自己的揪心。每一次看都会因为自己不同的心境与状态得到新的感受。《爱乐之城》用最简单的故事,最理想主义的人物,和最具造梦属性的歌舞形式带给了太多从普通到阅片数千的人同样的感动,这种感动,会让人回想起,自己究竟是为什么爱上电影。

从水城威尼斯世界首映之后的炸裂口碑,到金球奖7提7中的破纪录横扫,再到打平奥斯卡历史提名次数14次的记录,《爱乐之城》,连带着它的导演达米安·查泽雷,两位主演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一起统治了这半年以来的电影界几乎全部话语权。2月14日情人节,本片就将在中国大陆全面上映,这可能是近些年来中国大陆观众唯一一次有幸能在奥斯卡颁奖典礼(2月27日)前一睹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风采。

影片以角色推动,瑞安·高斯林扮演的Sebastian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最大梦想就是开设自己的爵士乐俱乐部,并一举拯救濒死的爵士乐。而事实上,他只是一个在高档餐厅弹奏钢琴的乐手,靠着弹奏《铃儿响叮当》这样的节日乐曲赚取聊以果腹的小费。

而艾玛·斯通扮演的Mia,则是一个四处碰壁的女演员,白天在咖啡厅做一个受尽白眼的服务员,业余时间试镜了无数角色,但无一例外,均毫无音讯。事实上她不像Sebastian一样有着坚定的梦想,卧室里挂着众多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的海报,却连《无因的反叛》都没有看过。和其他3个女孩租住在一间房子,流连于无聊的约会与派对。

正如所有俗套的爱情电影一样,机缘巧合之间,两人相遇。Mia在Sebastian身上找到了理想的模样,Sebastian在Mia身上找到了奋斗的理由,他们虽然路有坎坷,但还是彼此相爱。

而如果将今年奥斯卡的三大种子简单总结,彻骨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本冷冽的现实主义文学,细腻的《月光男孩》则是一首动人的诗歌,那么《爱乐之城》,就是一场带有一丝不真实的绚丽的梦。就如同影片的英文名一样,La La Land字面意指天使之城洛杉矶,但在美式俚语中,它也有“自我沉浸的梦想世界”的意思。这是一个再绝妙不过的双关,《爱乐之城》发生在洛杉矶,在众多洛杉矶地标取景,而它的故事,就像被部分人诟病的一样,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节,甚至可以说是臆想。

但在我看来,并不能算是给予影片差评的原因。歌舞片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拥有造梦的属性,甚至是在各个影片类型中此属性最鲜明的之一。在《爱乐之城》中,Mia和Seb两人的相爱过程通过歌舞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格里芬公园紫色的天空下的翩翩起舞,配合流畅的长镜头运动和Justin Hurwitz醉心的配乐,轻吟浅唱间将初识的两人从互相调侃到互相爱慕的情愫最大的情绪化,让人心甘情愿的忽视在传统剧情片的拍摄方式下会显得太过潦草的情感构建。

这就是歌舞在《爱乐之城》中最大的作用。它没有传统歌舞片中绚丽到目不暇接的舞蹈编排,也没有金·凯利,阿斯泰尔那样精准到小数点后的舞蹈技巧,艾玛·斯通和瑞安·高斯林的舞步虽受过长时间训练,但一个没有从儿时就接受过舞蹈培训的演员,也很难跳的毫无瑕疵。于是我们会看到两人的舞蹈在某些时刻不会精确同步,但即使这样,也很难去嗔怪。因为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是再高超的舞蹈技艺都难以达到的。

回到影片,一个十分重要但又不太引人注意的转折点就是,在两人热恋期间,Mia在厕所和自己的母亲通话,提到Sebastian。虽然我们听不到电话那头的声音,但也能从Mia的语气中感受到母亲对于这个一穷二白的音乐家的质疑。正在床上穿衣的Sebastian听着听着,一抬头,看到了天花板上楼上漏水的印记。

这是影片第一次涉及到现实的问题,在此之前,无论是歌舞片段,还是情节,甚至舞台剧一般梦幻的打光,都有一种虽美,但不真实的感觉。于是,为了生存,Sebastian不得不向金钱妥协。而这就像一场博弈,两人的关系因此渐渐枯萎。

于是在影片的最后一章的重逢,便来的如此五味杂陈。达米安·查泽雷并没有俗套的用一段陈词滥调来展现再次相遇的刻骨铭心,他用了一种比他所致敬的对象《瑟堡的雨伞》中还要更高级、更有情感爆发力的方式,用一段美轮美奂的梦幻蒙太奇将两人从相遇到相知、从相恋到分离的所有细节全部做了理想化的处理,你很难说这到底是Sebastian的幻想,还是Mia的幻想。或者说,这干脆是每一个观众的幻想,被达米安搬到了银幕上。但可以确定的是,从这个蒙太奇的第一个吻开始,每一个观众最后的心理防线也就被击溃了,稍微感性一点的人必定会泪流满面。

在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导演达米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这个结尾,是百分之50的快乐,加上百分之50的悲伤。两人成为了事业上的赢家,却输掉了彼此的爱情。《爱乐之城》关乎爱情,也更关乎理想,而在导演看来,爱情也是理想的一部分。

正因为这样,《爱乐之城》关于理想的部分才会如此动人。在影片的最后部分,Mia在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提名之一的中唱到:自己的阿姨曾在巴黎,纵身一跃跳进塞纳河,因河水冰冷打了一个月喷嚏,但她说如果有机会,还会义无反顾,再跳一次。这样略显夸张的情节,正对应歌词中“这就是有梦想的人啊,就像他们看起来一样愚蠢”。太多的人在这里泪流满面,而这些泪水中,不仅仅是因影片中人物的经历而感动,更大程度上,是在情感上的移情,每一个追逐过梦想,却又屡次失败的人,都会从这首歌中看到自己当时的逐梦时的傻样。

而导演也坦承,拍摄《爱乐之城》对于他来说,就是一次梦想成真的梦幻之旅。早在8年前,用区区几万美元拍出了《公园长凳上的盖伊与玛德琳》之后,达米安就写好了《爱乐之城》的剧本,他拿着剧本到各大制片公司试图筹集资金,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为这种已经没有人看的“歌舞爱情片”投钱。心灰意冷的达米安于是投身于另外一个相对便宜的项目,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爆裂鼓手》。在拍摄《爆裂鼓手》的期间,他心中一直都有一个信念,就是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为他开启制作《爱乐之城》的大门,能够让那些大制片厂的投资人对他点头说,“好吧,我们让你拍这部电影。”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在经历了选角上的波折之后(最初的人选为《爆裂鼓手》的主演迈尔斯·特勒与艾玛·沃特森),《爱乐之城》终于诞生。达米安说到,在拍摄的最后一天,一向不喜欢在片场工作的他拿着摄像机,不停的拍啊拍啊,就是不愿放下。这是一个导演真心热爱自己的事业和作品的体现,《爱乐之城》对他来说就像一场梦,这个梦做了8年,现如今终于实现了,也就不难怪他在听说自己拿到了14项奥斯卡提名之后的激动之情。

同样的,这部电影也让两位主演梦想成真,瑞安·高斯林从影近二十年,提名拿了不少,最后终于靠《爱乐之城》拿到了金球奖影帝,也拿到了奥斯卡影帝提名,虽然这个奖几乎已经是卡西·阿弗莱克的囊中之物,但至少以后在宣传的时候也可以在自己的名字下名正言顺的写上“2次奥斯卡影帝提名”这几个字了。

虽然这个提名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毕竟Sebastian这个角色相比其他几位提名者的表演难度略低,况且歌舞片段的完成度也不能说十全十美。但表演并不是只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大声嘶吼,表演更是通过一个眉毛的轻挑,一个嘴角的上扬,甚至一个简单的眼神传达无限的情绪。高司令做到了,在片尾的蒙太奇之前,Sebastian怔怔的看着台下的Mia,那个曾经和自己一同做梦的女孩,现在自己酒吧外贴着海报、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女星,装作不经心的沙哑的说出,“Welcome to the Seb’s”。这是怎样复杂的一种情绪,却被高司令诠释的如此动人。

有心者也可以观察到,在《爱乐之城》所有的弹钢琴的桥段中,导演都使用了一个完整的长镜头,这就让演员毫无作弊的余地,只能规规矩矩的实弹。高司令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这对他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虽说自己没事也会弹上几下,但和影片中难度极高的爵士乐相比还是太过幼稚了。于是一天2小时,一周5天的练习,高司令整整持续了3个月,才练成了现在的样子。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高司令曾经也玩过乐队,但他的乐队Dead Man’s Bone更像是在影片第二场泳池派对中的摇滚乐队,在2009年曾经出过一张同名专辑就分道扬镳。在接受采访时,他坦承自己的这个乐队就是一只业余者自娱自乐的产物,在录制专辑的过程中尽量的去捕捉非音乐专业人士的灵感。这和在《爱乐之城》中的专业爵士乐手Sebastian毫不相似,也很难从中找到表演的灵感。

而《爱乐之城》也是高司令和石头姐的第三次合作,此前的《疯狂愚蠢的爱》、《匪帮传奇》中两人都是以配角身份出现,戏份不多,相互之间的对手戏更是寥寥无几。《爱乐之城》也是两人第一次有一整部电影的时间去相互磨合,构建角色。高司令坦言,与石头姐的合作是最顺利的一部分,两人在《疯狂愚蠢的爱》的第一次试镜中就做了非常多的即兴表演,这样成功的即兴表演让两人在摄像机前游刃有余,就像是彼此之间有着天然的化学反应。而石头姐的表演则更加惊艳,达米安在影片中无数次暗示石头姐和好莱坞黄金时期的女神英格丽·褒曼之间的联系,有着古典长相的石头姐也不负众望,在威尼斯拿下最佳女演员银狮奖和金球奖最佳女主角之后,她在向着自己第一座小金人努力。

当然,一部电影不是只有导演和主演,《爱乐之城》的制作团队和工业能力更加令人叹为观止。每个人都说影片中的第一场高速公路上的长镜头有多么的完美,但整个拍摄团队在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常常被人忽视掉的第二场在公寓内的长镜头,虽然难度相对较低,但那场戏是在第一天,整个团队都没有磨合的情况下拍摄的,客观难度也可想而知,更何况在高速的摄影机运动下,许多人都忽视了在公寓内的美术设计,每一个房间都用布景和打光使其达到了不同的颜色。这样精心的设计在镜头中可能是稍纵即逝,但只有这样一个个微小的细节,才能堆砌出完美的影片。

而在这篇文章中,就忽略掉那些《爱乐之城》所致敬到的经典影片和迷影桥段,因为这些细节确实有观影门槛。对老歌舞片的效仿,甚至细到对《瑟堡的雨伞》和《迷魂计》的各种致敬,这些都不是电影的重点,顶多是让像我这样的迷影宅男看到的时候会心一笑。但《爱乐之城》,真的不是一部有门槛的电影。它适合所有人,无论你是单身,还是情侣,是心灰意冷的事业的失败者,还是满怀希望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都能在影片中找寻到对自己的意义。而对于影迷来说,《爱乐之城》能够让你坐在影厅内,静静的伴随着艾玛斯通的哼唱,看着滚动的字幕,再次想起自己当初为什么会爱上电影。

而更重要的是影片在形式上做到了对旧时代的回顾,并用在制作上最高的诚意去拍现在没有人再去拍的电影,不仅仅是歌舞形式,也是对于真爱的追寻,和理想的追逐。与此同时在感性层面上,无论是爱情,还是理想,都做到了让绝大部分人认可。这并不是理性抠技术细节能达到的,电影有造梦属性,《爱乐之城》在每一个灯光黯下去的时刻,每一个钢琴旋律响起的节点,都做的足够,而且绝对值得所有的赞誉。


去看《爱乐之城》吧,因为它太过丰富,关于爱情、也关乎理想;它讲述成功、又不免失败。它是艾玛·斯通的轻吟浅唱,也是瑞安·高斯林的低声哼曲,更是他们两人在Griffith公园紫色夜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它可以是理想主义者的奋不顾身,也可以是失败之后的沉沦、振作、再次尝试。它是对歌舞片黄金时代的完美致敬,也更是返璞归真的电影本真。

正如影片预告片所说:“再也没有人这样拍电影了。”感谢达米安·查泽雷,在这个年代还能带给我们这样一部电影,《爱乐之城》的出现,实为影迷之幸。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370103/5063.html

更多阅读

西游降魔篇日本评价 如何评价电影《西游·降魔篇》?

《美人鱼来了,但星爷之前的《西游降魔篇》你看懂了吗?》2013年,“五年磨一剑”的周星驰在贺岁档推出其第二部西游题材电影《西游降魔篇》,影片一经上映,迅速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然而在如此高的票房背景下,影片的口碑与反响却平平无奇

生化危机7电影评价 如何评价电影《速度与激情 7》?

看完电影了,更新一下答案,之前缅怀保罗·沃克的文章到专栏查阅,谢谢。回归到评价电影。《速度与激情7》:讲不出再见令人惊得瓜子都掉了的是,《速度与激情7》首日票房逼近四亿,不仅超越了《变形金刚4》在去年夏天创造的首日票房(2.23亿)记

如何评价一步之遥 如何评价电影《一步之遥》?

它其实是部"荒诞派戏剧"。作为一个进电影院远没有进剧场多的人,本不敢妄谈电影。然而《一步之遥》有着太多理由,让我作为一个戏剧观众发出点声音。《一步之遥》确实不是一部合规的商业电影,然而这是一部充满了戏剧元素的,艺术水准颇高

声明:《la la land 爱乐之城 如何评价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为网友特别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