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过分追求奢侈品 部分女性追求价格远超使用价值的奢侈品到底是因为什么,从中获取了什么收益,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说明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奢侈品的定义,“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由此可见,追求奢侈品的现象决不仅仅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同样追逐名表,豪车等奢侈品,但确实追逐奢侈品的女性基数比男性大。要解释人们追逐奢侈品的行为,答主从心理学和系统论里面找出了理论根据,如有对系统论一无所知的,可以关注系统论普及专栏:

人们追求奢侈品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私有制下的等级制、暗示和模仿、个人寻求心理排序相对上升。

一、私有制下的等级制:

人是分三六九等的,每个成年人都在内心认识到了这个客观事实。

人类自从脱离原始社会以来,社会形态上基本以私有制为主,而私有制有三种形态:奴隶制、封建制、资本制,每一种私有制形态,都外化表现为等级制。

在奴隶制的古希腊,社会四个等级依次是:富农、骑士、中农和贫农;在印度至今仍然使用种姓制度,把人分为五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以及贱民。在封建时期的中国,按照儒教把人分为四等:士、农、工、商,而每个封建朝代都对服色有严格的规定,古代中国皇帝穿龙袍,朝官戴乌纱,三公九卿,士农工商,服色各不相同,但都有“法律”规定贫民贱民不准穿哪种衣服,这些标志了身份的衣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封建时期儒教的等级制,便是一种固化了的等级,在服饰上就把人的等级标识的十分清楚,在唐初通过科举打通一小部分阶层上升通道,这就是士与农之间的通道,农民可以通过科举上升为士大夫阶层,但工和商的通道一直是封闭的,他们通过世袭永久的呆在该阶层。

目前全球普遍在私有制上以资本制为主,而资本推崇的是货币的自由,也就是说阶级总体是固化的,但组成阶级的个体是自由的,一个人可以靠他的能力和机遇爬到更高的阶层(尤其在现在的中国),于是,人们通过掌握货币的多少来衡量自己和他人所在的阶层。我们知道,一个人是什么身份,总是有些“标志”的,比如穿哪个品牌的衣服、住哪类房子、乘哪种交通工具、用什么物品,这些从外表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时候,人们所穿戴的物品除了使用功能以外,还承担着人们的社会自我的展现,人们需要让自己的穿着打扮等符合社会对自己角色的期待,并且,人们可以从别人看待自己的态度中体验自我。在这种情况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越发达,资本主义等级制越强,人也就被物化的越彻底。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1、去上海打拼的刚出校门的女孩a,发现穿着简朴的自己没人正眼瞧一下,a硬是攒了8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LV包包,终于混进了上海的朋友圈,跑客户也不会遭到白眼了。

年轻人过分追求奢侈品 部分女性追求价格远超使用价值的奢侈品到底是因为什么,从中获取了什么收益,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2、商人b,衣装革履,拥有好几辆豪车,但其实b的财务知道,b的公司欠着大额银行贷款,财务整天干的是五个瓶盖盖十个瓶子的游戏。b心里清楚,只要表现出自己有钱,银行可以继续贷款,员工就可以安心为自己打工,这不,b又新买了一辆豪车。

3、明星c,为了表明自己的高高在上,红毯走秀c选择了穿着价值80万元的Valentino的高级定制,衣价烘托身价,c很清楚这一点。


二、暗示和模仿:

资本家们都很擅长在广告和各类媒体中运用心理学。


所谓广告,即广而告之之意。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而今的广告早已不止提供信息,一部分“聪明”的广告会提供一种档次、品味、个性和生活方式去宣传商品。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及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媒体也不甘落后,时尚杂志更是对此洞若观火。时尚杂志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暗示人们,只要买到杂志上一样的奢侈品,你也可以像杂志上的美女那样美丽动人,优雅高贵,充满魅力……现在淘宝店也学到了此类技能,高级天猫时尚店铺总是把模特拍的美若天仙,魅力十足,女人是最容易接受暗示的人群,加上人类天生的学习技能——模仿,买买买启动了。女人们买到跟图片里一样的衣服或奢侈品,觉得自己跟图片中的美女契合了,那一刹那间愉悦感充斥着自己的心灵,压力减轻了,身体充满了活力!“啪!”心理激励机制启动了,女人们觉得购物带来的快感无比动人,这时候她们迫不及待的要投入到下一次买买买中!

我们看看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Tarde)提出的三个模仿律,便能清楚的看到时尚类奢侈品的传播规律。

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几何级数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的蔓延。先内后外律:个人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对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

三、个人寻求心理排序相对上升:

根据《系统论》目的性一节中,我们可以得知,系统的目的除了保持自身稳定存在之外,还会寻求自身层级相对上升,由此可得,人这个复杂系统同样如此。人都会寻求自己相对周围的层级上升,个人只要觉得自己比周围的人强,他/她就能得到巨大的满足感。“秀优越感”就是这么回事儿。



时期那石崇王恺比富的事件(,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在现代社会比比皆是:博客里晒奢侈品的,在朋友圈里晒海外旅游的,传达的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儿:我是有钱有闲一族,跟那些苦逼穷鬼们不一样。农村人可以卖肾买个苹果手机秀去乡里秀个优越感,小市民可以买一两个奢侈品跟周围人秀个优越感,富二代们怎么办?富二代买的奢侈品太多,就比谁能抢到某品牌最新发布的奢侈品,谁就是胜利者。


这现实生活中,以上三类原因往往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利用好人们的心理,奢侈品还能再战一百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370103/5065.html

更多阅读

李开复写的图书有哪些呢?_翰柏 李开复写给女儿的信

1.做最好的自己成功,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实又玄妙的字眼。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东西方的无数先贤为了悟透成功的真谛而皓首穷经:在纷繁的现代社会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是有个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人人都在

是人都有贪嗔痴 贪嗔痴恨爱恶欲

肖亚文与芮小丹对话时讲到:女人都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其实,这话应讲:是人都有贪嗔痴。这里的人指所有的人:男人、女人;上人、下人。贪嗔痴是佛教语言,贪是指由于过分喜好而产生的执着,是人们对名、利、物产生无厌的追

集体备课备什么? 集体备课的好处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

如何挑选智能手机 选购智能手机注意事项

文章发布:中发百旺商城1.首先是手机的价格和手机的品牌价格是挑选智能手机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当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上,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都有。对于购买智能机,选择手机时要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没有必要过分追求高档机。关于品

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经验,如何写论文 硕士生论文自评

一、博士生传给硕士生的学习经验.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2.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

声明:《年轻人过分追求奢侈品 部分女性追求价格远超使用价值的奢侈品到底是因为什么,从中获取了什么收益,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为网友与世无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