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好在哪里 老版《西游记》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现在技术进步了反而拍不出经典来了?

看看六小龄童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如下


本文来自

六小龄童
时间:04-02 02:17 作者: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京华出版社 徐林正/著

简介 一百多年,祖孙四代,共同演绎一个美猴王;穷17年之功,塑造一个经典孙悟空,且听《六小灵童·猴缘》讲述“猴王家族”鲜为人知的艺术历程和百年家风。本文选自书中《西游之路》部分。

西游记好在哪里 老版《西游记》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现在技术进步了反而拍不出经典来了?
“火眼金睛”的秘密

在电视剧《西游记》播出后,孙悟空那双炯炯有神、能够识别真伪、看穿阴谋的“火眼金睛”,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许多人纷纷写信去问“火眼金睛”是怎么练成的,是装了电光片还是玻璃﹖当时谁都没想到六小龄童是个近视眼,400度近视和200度散光。连普通人的视力都达不到,怎么能够演“火眼金睛”呢﹖

六小龄童说:“我是个近视眼,一开始我的眼睛有两个缺点,一是空洞无物,一是黯淡无光,这对演好孙悟空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为了克服它,我早上看日出,傍晚看日落;白天眼睛盯着乒乓球飞来飞去,晚上盯着香头两边回转。在现场,我自己也会在拍以前多看一些光束,眼睛里有一些泪花,比较湿润的时候,拍出来就比较有光亮了。总之,通过自己刻苦的眼神训练和化妆师、灯光师、摄像师共同的配合,大家才看到这双传神的眼睛。1999年拍《西游记》的后16集的时候,我真正是火眼金睛了。因为我已经在协和医院做了手术,视力完全恢复了。”

父亲六龄童告诉他,“火眼金睛”对孙悟空的形象非常重要。“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六小龄童的贴脸使用乳胶,面部基本动不了,所以只能依靠眼睛。在对眼睛的运用上,六小龄童琢磨出天真、愤怒、好奇、委屈、绝望、受骗等多种特点鲜明的眼神,这眼神,成了《西游记》中最为出彩的地方。六小龄童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猴戏演员中技高一筹,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演活了那双眼睛。

著名作家吴祖光曾经写道:“我永远忘不了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时的那双眼睛。”

死生有命

孙悟空上天入地,有许多高难、危险的武打动作,但所有的武打动作都是六小龄童亲自完成的。

那么为什么不用替身呢﹖六小龄童说:“一般的武打找个形体差不多的就算了,但演孙悟空不能这样,他还有很多猴形动作。在找东西还是在抓妖怪,其动作是不一样的,还得我自己吊去自己打去,非常累。那时候没有保险,人家香港导演都不相信,‘那摔死了怎么办’,摔死了就摔死了。”

正因为如此,六小龄童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次剧组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拍戏,按照剧情孙悟空应该从一片原始森林往外跑,六小龄童被告知跑几步就可以了。但一跑起来他就不知道了,前面是个斜坡,但肉眼看不出来,一跑到斜坡就往下滑了。下面是怪石嶙峋的万丈深渊,六小龄童一头栽了下去。幸好命运女神眷顾,他的右脚无意中勾住了悬崖上藤条,才躲过这一劫。

又一次,在北京戒台寺拍吊钢丝到空中的戏,第一次吊时拉钢丝的人拉慢了,变得晃晃悠悠,于是重拍。重拍前,六小龄童无意中发现他的身下有一块大石头,就说:“反正也拍不进去,就把石头拿掉吧。”于是六小龄童又一次飞上天,说“妖怪哪里跑”,没等“跑”字说出口,突然钢丝断裂,六小龄童从空中掉了下来,当场休克。三分钟后,他苏醒过来,被送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经检查为粉碎性骨折。在病床上六小龄童暗自庆幸:幸好让人拿走那块突兀的大石头,否则是否能保住性命还不知道。

在拍摄二郎神放出天狗追咬孙悟空的那场戏的时候,根据剧情安排,在两棵树之间拉两根钢丝,六小龄童腿上绑一块肉,然后再在钢丝上飞速划过。而钢丝的高度使猎狗基本上无法对六小龄童造成威胁。但实际拍摄起来,他们忽视了钢丝拉长了之后中间自然下垂,而故意饿了两天的猎狗则一蹿就咬住了六小龄童的腿,把在场所有的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幸好只是把他的裤管撕掉了。

“三昧真火”的滋味

《西游记》中有许多孙悟空被火烧的镜头,为了逼真,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少火烧戏是真烧。

第一次火烧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特技工作者做了一个半球形的炼丹炉,他们在炉壁涂上固体汽油,然后让六小龄童进入炉子里,点燃炉壁的汽油。结果火苗四窜,“猴毛”、眉毛均被烧着,整个贴脸也被烤变形。

第二次火烧是被红孩儿的火烧,孙悟空被围困在火海中。在开始拍摄的时候,导演觉得不够逼真,于是就加大火力,结果六小龄童全身被烧着了。最后大家把六小龄童从大火中拉出来。一位演员说:“真了不起,这么大的火还不逃出来。”六小龄童哭笑不得:“我已经被烧得透不过气来,晕了,想逃也逃不出来呀。”

第三次火烧是《三调芭蕉扇》,这次六小龄童被吊在半空,浑身都烧着了。许多人笑道:“这不是拍电视,分明是烤羊肉串。”

在拍摄过程中,类似的磨难还很多。面对这些磨难,六小龄童皆淡然处之,他说:“《西游记》的拍摄过程,既是西天取经的过程,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过程。西天取经,就在于一个过程,否则孙悟空一个筋斗去把真经取回来就是了,干吗要这么折腾。最重要的是一种过程。”曾经有人问他:“如果现在来拍《西游记》,许多危险、高难动作完全可以用高科技来完成,你不用经常拿生命来冒险。你是不是感到惋惜?”六小龄童说:“真正的艺术,高科技是无法代替的,人的艺术魅力永远胜过高科技,我为当时的冒险成功感到欣慰。”

拍了6年的戏,赚了两千块钱

许多观众感兴趣的是,在《西游记》的每一集都有很重的戏份的六小龄童,在前6年的拍摄中总共拿到了多少报酬呢﹖

六小龄童告诉记者:“每集80块钱,导演跟我们都一样。6年,25集,两千块钱。少不少?是少了点,但是观众给我们的支持是用金钱无法来衡量的。”

现在想来,花6年时间拍了25集电视剧是多么不可思议。但他们究竟为什么要这么拍摄呢﹖六小龄童向记者揭开了谜团:

“前面25集拍了6年,1982年到1988年,我所饰演的孙悟空一角,从造型到表演,包括整个色彩都在不断变化不断完善。人家觉得很奇怪,25集拍了6年,全世界没有,美国绝对不这么拍。我们这6年根本没有停止过。我们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摸索,每集基本上是按电影那么拍的,等于拍了25部电影。6年拍了25部电影你就不觉得奇怪了吧﹖为了拍出西游之路的无限风光,我们总是选择中国最好的风景区去拍,拍瀑布就去黄果树,拍山就去拍庐山,拍洞就跑到湖南的冷水江……大家看《西游记》电视剧的同时还欣赏到中国最漂亮的景色,这些也是我们前25集的优势。当时投入并不大,600万左右,但当地政府很支持,吃住免费,有时上火车用餐都不要钱。他们说:‘你们来了,我们非常欢迎,你们在为民族文化做事情,我们请你们吃顿饭算什么﹖’那时到一个地方全部开绿灯。但现在不行了,什么都市场化了,完全按市场走。过去我们拍摄时,如果这场戏是晴天,拍的时候下雨了,于是就决定,不拍了,回去研究角色。现在拍戏,下雨了可能就把这场景改成下雨,或者改拍下雨的戏。这样搞就滥了。当时我们早上七八点开拍,晚上七八点完,休息一下看回放。每一次回放我自己都要看,看完之后我主动跟导演讲:‘昨天我有一个近景,我感觉不是很好,今天能不能重拍﹖’现在拍戏有几个看回放的﹖现在拍戏,天天没完没了地赶,早上5点起床拍,拍到夜里一二点。我们当时拍戏,事先还要对台词,走台步,找感觉。现在的拍戏大都是即兴的。现在为什么许多观众爱看我们老的《西游记》﹖因为不管有多少不足,它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现在这种投入都很难,都是赶紧,赶紧,赶紧,赶紧拍完,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在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是惟一一个从第一回走到最后一回的角色,而在电视剧《西游记》里,六小龄童是惟一一位从头演到尾的主角。说来很有意思,本来应该是立场最为坚定的师父唐僧,其饰演者就换了三个人,而毛毛躁躁的孙悟空,倒是万水千山走遍,一个人走完了西游全程。大家都知道,因种种原因,其他主角也换了多次。

六小龄童经历了这漫长的磨难,向全国观众捧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90103/5826.html

更多阅读

重温老版《上海滩》经典台词 欢乐喜剧人上海滩台词

1 老伯,生死有命!这个我看得很开!2一个人连命都保不住还会有什么打算。3 我虽然不是个好人但我会选择做一个中国人!4 她迟早会要嫁人的,做人妈妈,过上舒服的日子。5 我把所有的一切都留在上海了。现在我一无所有。6 (丁力)在上海就是这样,一

老版《西游记》中的经典歌曲 老版西游记的歌曲

86版西游记作为一代电视剧经典已经成为几代人儿时难忘的回忆。而贯穿于整部电视剧中的各种歌曲,插曲及配乐更是凭着其经典优美的旋律让人难以忘怀,成为这部《西游记》中的一大亮点。下面是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些经典歌曲,配乐和插曲。不知

声明:《西游记好在哪里 老版《西游记》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现在技术进步了反而拍不出经典来了?》为网友我活泼我爱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